高一政治必修2第四单元的有关问题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四单元 加强协商和对话可以消除国家利益差别和...

作者&投稿:博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有利于促进非洲经济的发展,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3分)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中国坚持在尊重主权、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与非洲国家发展关系,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有利于加强南南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推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3分)(本要点若从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准则加以分析也可给分)③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发展团结与合作关系是促进中非双方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2分)④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战略,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2分)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体: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
我国的政体:在我国,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就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地位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常设机关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权利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人大代表 法律地位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产生 由民主选举产生
权利 主要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义务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补充 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基石 人民代表大会
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宗旨 人民当家作主
基本内容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 含义 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具体体现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活动中,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贯彻执行。国家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的优势: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5.适合我国国情,与我国国体、政体相适应,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三种建国方案:
1.先以北洋军阀后以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持地主买办阶级专政,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被中国人民抛弃了)
2.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没有得到认可)
3.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政地位是如何取得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28年(1921-1949)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我国的执政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党的一切工作目的: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坚持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度,它绝不是西方宣传的所谓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与西方的多党制,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代表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 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参政的基本点 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内容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核心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内容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集中概括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本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 提出背景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内容 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要素 第一要义:发展;
核心: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政地位是什么决定的?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什么要坚持中共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如何执政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三个执政的关系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依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务,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多党合作 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各民主党派才能团结协作。)
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根本活动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
重要机构: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它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组成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等。
主题 团结、民主。
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新型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首要原则 坚持民主平等。
(各民族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重要原则 坚持民族团结。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根本原则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三项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我国能够真正建立起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坚持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处理民族关系;
3.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4.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法律保障。
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1.我国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已经由宪法确认,我们应珍惜、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
2.为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作贡献,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自治地方分级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 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前提基础 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核心内容 自治权(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自治权的内容 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及其他自治权。
实行的原因 1.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2.我国的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3.我国的现实情况(即社会基础):“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4.政治基础: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保证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满足了各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是因为民族区域自治使各民族人民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这是因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能够密切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民族、各地区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民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宗教信仰政策实质 使宗教信仰自由问题成为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我国的宗教概况 我国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
我国各宗教都有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传统。
我国各宗教界积极参与国际宗教间的交往与合作。
我国的宗教政策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内涵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包括两个方面 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这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国外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宗教事务。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弘扬科学精神 贯彻宗教信仰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我们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第八课 走近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主权国家 地位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构成要素 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最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主权的特性: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基本权利与义务 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主权国家应履行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国际组织 含义 国际组织是指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分类 包括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
作用 许多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能够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联合国 性质 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宗旨 简单地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作用 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式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国和联合国 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国际关系 含义 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内容 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形式 国际关系的新式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必要性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主要内容 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等。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和平问题 含义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重要性 世界和平时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当今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要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
发展问题 含义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形势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主要障碍 在当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时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有效途径 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国际新秩序的要求 1.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力;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力;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力。
我国主张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1.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5.环境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世界多极化 形成过程及原因 1.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两级格局被打破,国际格局向向多极化发展。目前,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4.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挫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意义 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当代国际竞争的基础 1.内容和实质:国际竞争的内容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
2.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
3.重要性: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九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我国的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概念 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其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决定因素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内容 基本目标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基本立场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也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基本准则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外交政策的完善 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主席形象地提出三条外交原则:“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1953-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对外交往中系统地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以此作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1964年中法建交;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签署联合公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使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能否提供高一政治必修二,第四单元的复习提纲~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1、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主权国家
三种重要类型的主权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
2、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
3、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4、主权国家必须履行的主要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当代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国际组织
类型:政府与非政府间;世界性与区域性;普通性与专业性
6、政府间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促进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和国家矛盾。
当代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7、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力量。
8、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当今世界影响和平的主要不安定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
3、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4、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关注经济可持续发展。
5、当今世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南北发展不平衡
根源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6、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7、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四个保障(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
权利 ,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保障各个
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8、当今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大国关系经历重大
而深刻的调整。
9、世界各种力量:美国极力维护其惟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德国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力军
10、21世纪相当长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11、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2、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国家性质、国家利益
(1)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4)我国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协商和对话是建立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集团与国家集团之间实力均衡和平等之上的。事实上当今世界根本就做不到,不要说南北之间;东西方之间,就是发达国家之间、美欧之间,涉及到国家根本利益和不可调和的矛盾的解决,都是针锋相对,寸土不让。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以北约和美国为了石油,对利比亚卡扎菲的动武。

政治会考纲要必修2:政治生活考点的答案
答:政治会考纲要 必修2的(政治生活) 那些考点的答案 展开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成瘾食物? 百度网友a78d708e6 2010-07-03 · TA获得超过36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二重点问题
答:A 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也是判断有序与无序的准绳) B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C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1) 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

高中政治必修2答题模板归纳
答:【 #高一# 导语】让高中学生熟悉考查要点,了解解题技巧,掌握政治答题模板,更加能够正确答题,取得高分,下面 无 给大家带来政治必修2答题模板,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2答题模板(一)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 ①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

高二政治必修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试题及答案
答:下面是我整理的二政治必修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试题,相信这些文字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政治 必修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当前农村出现农民失地致贫、城镇化后的农村土地权属不清、土地抛荒、现代化农业规模经营程度较低等问题。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

求人教版政治必修2答案 在线等!!
答: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1、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 (A) 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的性质:即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性质。2、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即我国的国体) (...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
答: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哲学基础知识】(第一单元) 1、哲学的理解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是世界观与 方法 论的统一; ③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 总结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体现在两...

高中政治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
答: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必修二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必修二的知识点1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含义: 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

求高一政治必修2的各个章节重点知识点 谢谢
答:第四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4.1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简单运用)1、依法行政的含义: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照 、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依法处理各种事务。2、依法行政的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急求高一政治必修2三四单元知识框架
答:4、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和法律。(政治自由、组织独立、法律地位平等)5、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第七课民族的考点: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核心、前提、必要性、优越性、自治地方分三级、自治机关有两个。三、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繁。团结重要...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答: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部分)哲学的物质概念---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运动。2.1.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真正统一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