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归纳中国民族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分析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

作者&投稿:宗圣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有许多民族企业生产质量比外国的差
2.外国企业的竞争
3.国内封建官僚的榨取
4.政府的处处掣肘
5.老百姓的一般倾向于买洋货
6.其他外国企业依仗自己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胡作非为
以上种种都是因为近代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外国侵略者的侵略所造成的。

①官僚资本主义(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蒋宋孔陈四大家族)
②外国资本主义
③本国封建主义

国内环境,历史问题,原始资本积累不足,工业基础薄弱。

第一是 清政府的封建势力
第二是 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主义
第三是 列强的帝国主义
这些事使他先天不足 环境就不好嘛

还有他后天发展因为资金技术等原因导致 重工业也长期处于滞后甚至空白 这是后天畸形

原因就是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环境 和 资本主义的软弱性

历史题、急急急啊 ~~

特点:路难走,风险大,一切都是在摸索中进行,必须寻找一条适合当时中国道路。结论:外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1.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全球扩张,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甲午战火刚刚熄灭,列强便纷纷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同时商品输出仍然在继续扩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为扩大财源,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于是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热潮。 2.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概况: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历史纵横”的材料,分析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额扩大;兴办近代企业的地区增多;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十分艰难。 3.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影响:(1)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不仅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新的阶级基础,而且也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前提和内在动力,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瓦解和崩溃,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推进到制度层面。 第二目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民国初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然而,近代中国的历史却没有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发展,民族工业的繁荣景象转瞬即逝,成为“短暂的春天”。教材阐释了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背景、概况及其短暂的原因。建议教师从辛亥革命的影响导入。 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背景: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变革和国际形势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经过这场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更激发了实业家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于是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拓植协会等。这些实业团体大都以“强国富民”、“振兴民生”为目标,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和以商战反抗列强侵略的爱国热情。由知名华侨人士创办的同仁民生实业会得到华侨的热烈响应,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这都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面对外国资本的加紧渗入,洋货越来越多地充斥中国市场,国内第一次出现了抵制洋货的运动,这次运动于1904年首先由商务界发起,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再度兴起(指导学生看教材插图《清华学校学生抵制并焚烧日货》),1919年达到高潮。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愿望。同时也使国货市场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 (3)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以继续发展。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北洋军阀政府较之晚清政府,明显地增加了一些资本主义色彩。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一些资阶级代表人物参与北京政府内阁和地方的活动,他们利用掌握的部分权力,制定颁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继续发展。 (4)民国初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同时因为出于战争的需求,它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国内市场,进而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这些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于是,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2.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民国初年和“一战”期间有利的内外条件,使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发展机遇,但“春天”短暂,好景不长,并且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 (1)发展概况:(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信息,归纳要点)主要表现为:开办工厂和投资数额增长迅速;投资地区由东南沿海向内地拓展;轻工业发展显著,一些商品打入国际市场;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建议教师介绍近代民族卷烟工业的巨擎——简照南及其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2)发展的特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社会环境,使其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首先: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向,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表现出工业结构的不平衡,同时,新建的民族工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表现出地区分布的不平衡,因此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其次,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第三,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这就使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极大的束缚。 (3)“短暂”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进入20年代,大批民族工业或被外资控制兼并,或因产品竞争力弱而亏蚀闭歇,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短暂春天的逝去,昭示我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实业救国”虽成难圆之梦,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第三目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材介绍了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和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和概况。 (一)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历史纵横”的材料,分析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额扩大;兴办近代企业的地区增多;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十分艰难。 发展的概况, 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不仅超过官僚资本,而且超过了外国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建议教师适当补充材料,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并与课后的“探究学习总结·阅读与思考”题结合起来,重点分析在此期间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二)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抗战爆发后,不少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掠夺,历尽艰险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对大后方经济发展,对支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厂矿,或被日本灭毁,或被日军以“委托经营”、“军管理”、“租赁”等形式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出于抗战的需要,实施战时体制,强化经济的全面统制,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的萎缩,到1941年,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 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和插图,思考:造成抗战时期民族工业萎缩的因素有哪些?一是由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破坏;二是由于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三是由于官僚资本的压榨。 第四目 “民族工业的萎缩”教材介绍了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凋谢萎缩的原因和概况,由于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官僚资本的挤压,加之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不断通货膨胀,使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1)民族工业的萎缩原因 美国的经济掠夺。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等特权。之后,美国大量对华进行商品输出,排挤了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为“新二十一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官僚资本有哪些特点?货币急剧贬值对民族工业有何影响? (2)民族工业的萎缩状况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求历史大神)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几个阶段?有何特点...
答:1.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自然经济的解体,外资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影响.(原因) 特点: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为轻工业(纺织,面粉业)。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注意存在依赖性.在夹缝中生存,艰难 发展缓慢.3.民族工业黄金时期:列强忙于一战,客观上有...

简要概括一八四零到一九一九年中国民族工业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情况
答: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一知识梳理 1.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2.条件:①根本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 ②直接原因: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厂的刺激和影响 3.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一知识梳理 1.时间...

列举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的三个...
答:③1895年(或《马关条约》签订)后,大量外资在中国兴办企业,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但处境艰难。④1914-1918年(或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①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支持;②北洋军阀政府的鼓励;③“实业救国”热浪的推动;④群众性抵制**货...

请简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过程?
答:您好: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出现中国早期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后,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经历了“短暂的春天”,尤其是一战期间发展迅猛。抗战前夕短暂发展,就工业各行业而言,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抗战时期和...

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答:中国近代轻工企业,部分是从手工作坊或装配修理行业发展起来的,也有一些是新建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缝纫机、自行车等日用机械行业和制糖、卷烟、葡萄酒等民族近代工业相继涌现,到20世纪10~20年代成为中国民族资本近代轻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如木钟、风琴、啤酒、铝制品、台秤、玻璃、保温瓶、搪瓷、...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答:“黄金时代”新式企业的发展与洋务运动以及清末新政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后者是以国家资本主义为主,重点是发展重工业;而前者则是以私人资本为主,侧重于发展轻工业。轻工业的发展以棉纺织业和面粉业最为成功。【发展特点】(1)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2)地区分布不平衡。早期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大...

民族工业的兴衰过程
答:(3)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都是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4)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受其双重压迫和束缚。2、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1)原因: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几个阶段?有何特点
答:它毗邻鸦片战争的烽火与甲午战争的硝烟,在中华民族中兴办起民族产业,虽然由于经济的短缺问题与社会大的背景与形式问题的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但仍然对中国近代化企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这一创举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另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着道路。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
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地位 (一)起源与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甲午战争前)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与商品经济的兴起过程中,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以及洋务派军用和民用工业的推动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萌芽。早期的知名企业包括“三厂一坊”。至甲午战争前,共...

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23年资本主义世界...
答:191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资本主义国家暂时停止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此时中国民族工业变得萧条,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鼓励发展经济,民族工业逐渐又开始发展,1937年日本入侵,民族工业迅速萧条,1947年解放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