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地理环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如何理解价值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作者&投稿:刀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等。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是任何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它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为人类社会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场所,为人类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第二,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一般说来,在提供了比较富足的天然资源或位置比较优越的地理环境中,社会发展就会快些,反之则会慢些。

地理环境虽能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但它对社会的发展不起主要的决定作用。这是因为:

第一,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地理环境与社会制度的性质及更替没有必然联系。

第二,地理环境只能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发生作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只有进入生产过程才能在社会中发生作用,超出社会过程之外,便无法发生作用。

第三,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的制约。社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同样或大体相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往往表现出很大差距。

因此,“地理环境决定论”把地理环境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错误的。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因此,提倡“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才能使人与自然的物质、能量的交换得以正常持久地进行下去。否则,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地理环境,或者说,社会发展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包括在历史上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互起作用或可能相互起作用的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等。地理环境是上述诸方面及其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复杂系统。不仅如此,不能只从自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来看待地理环境,还应当从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来看待。这样,地理环境不仅和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人类活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而且在今天,整个人类社会和整个地球已经形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更大系统。

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理环境似乎就是人类活动的背景,起着类似舞台、布景乃至道具的作用。但是,人类历史创造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或者说,通过对自然物质的调整、控制和改造,以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地理环境不单是人类历史活动的沉默背景和消极的旁观者,它本身就是人类历史创造活动的参与者,是这种活动的对象和材料。地理环境不仅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或不利的条件,它自身也在与人类活动的交互作用中不断改变面貌。自有人类以来,地理环境因自然本身的发展而引起的变化一般来说是缓慢的,而在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下引起的变化,却随社会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加强而不断扩大、加剧和加深[2]。因此,作为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的地理环境主要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地理环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更具体些说,第一,自然界本身由于自己内部原因而在发生变化,尽管这种变化一般来说是缓慢的,但其中有一些变化终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相当的影响。一两千万年至几百万年前的亚非大陆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某些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给古猿向人的演化带来了有利的自然条件。我国五千年气候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已经为人所习知。而气候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后果,也开始有人探索[4]。至于局部地区,短暂时间内的地理环境由于自身原因而引起的剧烈变化,如地震、火山喷发、山崩、海啸、洪水、大旱等等,往往对该地区的人类活动产生重大的有时竟是决定性的影响。至于局部地区地理环境由于自身原因引起的缓慢变化,虽然不那么惊心触目,但也对历史的发展起过或大或小的影响。像唐后期非常繁荣,被称为“扬一益二”的扬州,在这以后由于长江航道的淤塞和海岸线的延伸,失去了海港河港的优势而趋衰落,在历史上并非少见的现象。

第二,在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简单和狭隘的。最早,人们所利用的更多的是获得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等。随着人类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瀑布、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获得了更重要的意义。如今,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的范围已从陆地表面伸展到了外层空间、洋底和地层深处。而人类所能利用的自然物质、自然力和自然条件也日益增多、扩大和深化。原先不知其性质与用途,或限于技术水平而无法利用的自然物质、自然力和自然条件,像低品位矿石,工业废料,稀有金属,潮汐力,缺乏引力接近于真空的外层空间等被利用起来,参加到人与地理环境交互作用的大系统中来。

第三,自从人类摆脱动物状态,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人类就通过劳动从单纯依赖于自然界,利用现成的自然条件逐渐走上了改造与支配自然的道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改造的规模日益扩大,程度日益加深,以致今天的地球上遍布着整治过的土地,人工驯化的动物,经过育种的栽培植物,巨大的堤坝,无数的城市村镇,四通八达的道路和运河等,和远古的面貌已经大不相同。后人就在先辈改造过的地理环境中活动,并继续先辈从事地理环境的改造。而这种经过人类改变过了的地理环境,又会给活动在其间的人类带来新的巨大的影响和前所未有的问题。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这样不断地扩展、深化和交融。人类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越发展,就越能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克服地理环境对自己的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理环境的作用是反比关系,仿佛人类社会越发展,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就愈小。事实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和自然的关系逐步进入更宽、更深和更高的层次。许多新的自然条件和人们尚未认识或尚未充分认识的自然规律,随着人和自然关系的扩展和深化而加入到这种关系中来,使人类征服自然的活动出现了新的局面,新的动力,也带来了始料所未及的后果。例如农业的发展带来森林和草原的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工业的发展带来环境污染乃至大气层二氧化碳增加这类全球性的长远问题等。人类对自然的斗争永无止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始终在进行,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历久而又常新的过程。

第四,即使是同样不变的自然条件,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往往起着不同甚至相反的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洋曾经妨碍了人们的交往,但当帆船、轮船相继出现以后,它就成了人类最重要的交往途径之一。多少年来,外层空间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几乎毫不相关,今天由于火箭及人造卫星的发明,它已经深深进入人类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领域。

总之,地理环境的范围、深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不相同,它是随人类发展而变化的,是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的产物。之所以如此,不仅是自然界本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和社会制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人类改造、利用、控制地理环境的能力。因此,我们说地理环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正因为这样,在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时绝不能忽视地理环境及其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说:“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

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地理环境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社会的发展。
 地理环境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制约社会的发展。
地理环境虽能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但它对社会的发展不起主要的决定作用。
 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 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发生作用。
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的制约

我认为应该是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如城市多分布在平原,河流沿岸,谷底和低缓的丘陵。和社会环境对社会的影响,如石家庄市因铁路交汇点形成的大都市,还有其他的区位因素也有影响,如资源,政策,劳动力,科技。

我们想有好的生活就要有好的地理环境
气候,温度...........等等

如何理解地理环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服饰的材料、样式、饮食习惯和方式,住房的式样与特点等,都与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服饰与地理
1、人类服饰的材料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远古时代,人类生活在森林里,披挂的树叶、兽皮就成为衣服。后来人类慢慢懂得了以植物纤维与动物皮毛为原料,纺织各种布匹,出现了原始的服装。丝、麻、棉就是人类利用最早的纤维材料。我们的祖先早就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养蚕织绸了。但由于北方环境恶化、气候变得干燥,蚕丝的生产逐渐向南方移动。如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
2、服饰的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其服饰的式样也各不相同。例如,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穿白色而宽松的长袍;在北方寒冷地区,尤其是冬季,人们喜欢深色的皮制品服装;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藏族牧民往往穿一条胳膊可以露在外面的“藏袍”。
3、服饰的变化与季节更替有关。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更换,人们的服饰也随着之变化。特别是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适应的服装。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女性的连衣裙、短裙等,春秋季节的休闲装、羊毛衫,冬季的滑雪杉、皮夹克等。
二、饮食与地理
1、菜肴方面。中国的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鲁、川、粤、闽、浙、苏、湘、皖等“八大菜肴”。每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特的烹饪特色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方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我国的西南地区味偏辣,江浙一带偏甜,北方菜味浓香并喜欢放葱蒜,而广东菜偏鲜偏淡。饮食和各地方的气候与地形等因素有关,如西南地区较湿,尤其冬季更加阴湿,吃辣是为了驱寒去湿。
2、主食方面。由于地域差异,水热条件不同,农作物的种植也不同。我国北方干旱少雨,以种植小麦、甜菜为主;南方雨量充沛,以种植水稻为主。所以,形成了“北方面食为主,南方米饭为主”的格局。
3、茶、酒方面。我国的茶叶品种繁多,如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菊花茶等,由于各地在品茶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江南一带喝绿茶居多,寒冷地区喝红茶偏多。喝茶受地区的影响特别大,如气候、地理条件、地势差异等。酒文化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制酒业的兴衰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起伏与自然灾害的程度。由于地区气候、地理位置不同有不同的饮酒习惯,酒的品种也不同,如寒冷地区的烈性白酒、少数民族地区的米酒等。
三、住房与地理
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例如,草原上的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根据降雨的特点,北方农村以平房、土房为主,南方以斜面瓦房为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现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城里购买商品房时,更需要综合考虑地理因素。例如,居住区的交通、周边的配套设施、环境质量状况、居住区的内部环境设计,以及房子的朝向、采光、通风、层高、间隔等因素。四、出行与地理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在高山峡谷中,人们用峡谷的急流乘皮筏漂流;在冰天雪地的高原地区,人们有时坐雪撬出行;在茫茫沙海中骆驼成为“沙漠之舟”。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都要天气与环境情况,决定出发的时间或交通方式。如雷雨天一般不宜乘坐飞机,可选择乘坐火车;易发泥石流的地方,适逢雨季,就不能到这样的地区去旅游。外出要会阅读地图,通过读图迅速了解与熟悉新的环境,从而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参见:http://wenku.baidu.com/link?url=2qKyB2xZUWwBBvmIalGCbT1FZeLYPglmcQzLqL-UQ563q68Ek53GVjX6QyuiJMmoOxLpT5GDdLEQGlAGTeSskMfSGy1QtfCgCE2zhyEnKkm

价值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价值是社会劳动的体现,价值观是不同社会对价值的看法.不同社会价值观不同,文革时期是传统奸诈猥琐传统与毛式整人思想相结合,整个社会生产停顿,人与人关系紧张,人民忙于内斗自保。
现在则是物质社会,市场化思想逐渐进入人心,社会关系中更多的是金钱的考量,这使得人与人的关系开始变得简单,契约精神,拜金主义逐渐取代小农思想,传统的奸诈,认为骗人是有本事,诚实是无能的想法越来越不得人心,整个社会风气逐渐转正。

扩展资料:
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是不同的。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如何理解“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正确性
答:在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资产阶级学者进一步发展了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发展的思想,以反对宗教关于社会生活规律具有神创性质的观点,论证社会制度的世俗起源和正在巩固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然性。16世纪,法国思想家J.博丹认为地理环境决定民族性格、国家形成和社会进步。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思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

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答: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有:1、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时刻都在进行着自转运动,因为地球的自转才有了昼夜之分。2、重庆一带吃辣。原因是西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可以去潮。3、大树底下好乘凉。因为绿地能降低环境的温度,绿地中园林植物的树冠可以反射掉部分太阳辐射带来的热能,更主要是绿地中的园林植物能通过蒸腾...

在一天的生活中,哪些活动要用到地理知识
答:很多活动都要用到地理知识,例如:衣,要看天气情况,选择穿什么衣服;食,各地的饮食习惯受当地的地理环境影响,如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食;住,传统民居各地是不同的,其特点也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是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而建的。如果没有地理常识生活中常会出现“南辕北辙”,这是中国...

在一天的生活中,哪些活动要用到地理知识
答:很多活动都要用到地理知识,例如:衣,要看天气情况,选择穿什么衣服;食,各地的饮食习惯受当地的地理环境影响,如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食;住,传统民居各地是不同的,其特点也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是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而建的。如果没有地理常识生活中常会出现“南辕北辙”,这是中国...

地理论述题。"谋求人与地理环境的自然相处的措施"从人地和谐这个点答...
答:也就是说人类生活方式不完全是环境统治的产物,而是各种因素的复合体。同样的环境何以伴以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是因为环境包含着许多可能性,它们的利用完全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能力。所以P.V.白兰士在其《人文地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到“地理学……是理解我们周围的地域环境或他们所处的地域环境中的诸事实的相应性和联系性...

地理认知能力对个人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答:提升生活质量:地理认知能力可以帮助个人做出更好的生活选择,如住房选址、旅游规划等。了解地理环境对于提高生活质量、享受更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非常重要。培养全球视野:在全球化的今天,地理认知能力可以帮助个人建立全球视野,理解国际事务和全球问题,如气候变化、跨国移民等。这对于培养国际竞争力和参与...

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答:首先我国的地形有3个特点即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它对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数自西向东流动。2、西高东低的地势,相对而言有利于海洋水汽的深入;3、多种地形使得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出现多样化,从而使得物种出现多样化的特点。对社会经济环境的...

学习《世界地理》对我们学校、工作、生活有何意义?
答:地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它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在培养爱国情感、增强全球意识、进行环境教育、促进知识、技能和世界观的和谐统一及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方面。学习地理的好处很多 1.增长见识,丰富见闻。你可以没去过九寨沟、没去过巴黎、没爬过乞力马扎罗,但是你学习地理可以知道它的大概,“...

收集生活中的地理信息
答:回答:地理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何在
答:1、由于地形地貌繁复,地理特征多样,造成文化多样。2、有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的不同。农业文化中也有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区别。3、各种文化区域之间经济形态、生活方式、观念形态不同,且接受外界影响的程度也不同。三、对开放和封闭的影响 1、相对封闭的环境,使中国文化独自完成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