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这是什么

作者&投稿:说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系表
  春秋时期(14位):

  周平王 姬宜臼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20年)
  周桓王 姬林 (公元前719年至公元前697年)
  周庄王 姬佗 (公元前696年至公元前682年)
  周厘王 姬胡齐 (公元前681年至公元前677年)
  周惠王 姬阆 (公元前676年至公元前652年)
  周襄王 姬郑 (公元前651年至公元前619年)
  周顷王 姬壬臣 (公元前618年至公元前613年)
  周匡王 姬班 (公元前612年至公元前607年)
  周定王 姬瑜 (公元前606年至公元前586年)
  周简王 姬夷 (公元前585年至公元前572年)
  周灵王 姬泄心 (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545年)
  周景王 姬贵 (公元前544年至公元前521年)
  周悼王 姬猛 (公元前520年)
  周敬王 姬丐 (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477年)
  战国时期(12位):

  周元王 姬仁 (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469年)
  周贞定王 姬介 (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441年)
  周哀王 姬去疾 (公元前441年)
  周思王 姬叔 (公元前441年)
  周考王 姬嵬 (公元前441年至公元前426年)
  周威烈王 姬午 (公元前425年至公元前402年)
  周安王 姬骄 (公元前401年至公元前376年)
  周烈王 姬喜 (公元前375年至公元前369年)
  周显王 姬扁 (公元前368年至公元前321年)
  周慎靓王 姬定 (公元前320年至公元前315年)
  周赧王 姬延 (公元前314年至公元前256年)
  周顺王 姬杰 (公元前255年至公元前249年)

  编辑本段各诸侯国
  除齐、晋、楚、秦、陈、蔡、吴及越等国外,还有: 1、宋国:在今河南省东南部和今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之间一部分土地。国都原在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 2、鲁国:有今山东省的东南部,国都在曲阜(今山东曲阜)。 3、郑国:在今河南省中心部分,国都在郑(今河南新郑市)。 4、卫国:在今河南省、山东省之间北部,国都在濮阳(今河南濮阳)。 5、莒国:有今山东省安邱、诸城、沂水、莒、日照等县之间,国都在莒(今山东莒县)。 6、邹国:有今山东省费、邹城、滕州、济宁、金乡等县市之间,国都在邹(今山东邹城市南)。 7、周王朝:战国时期,只有今河南省孟津、洛阳、偃师、巩、汝阳以及过黄河今温县一带。国都成周(今河南洛阳东北)。 (虽名义上不是诸侯国,实际上已成诸侯国) 8、杞国:有今河南开封杞县。 9、蔡国:有今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今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 10、郯国:有今山东郯城西南地。 11、任国:有今山东省济宁北部地。 12、滕国:约在今山东省滕州市西南地。 13、薛国:约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地。 14、费国:有今山东省费县东部地、另费是滑国的都邑,位于今河南省滑县。 15、倪国:邹别封之国,在今山东省滕州市东,一说在山东枣庄西北。 16、曾国:战国初期,占有今河南商丘睢县或河南省信阳市一带,建都西阳(今河南光山西南)。 17、缯国:在今山东省苍山西北,公元前567年为莒国所灭,后来又复国,到了公元前450年又被越灭亡。 18、邳国:在丹水与沂水的交接处,应在山东省南部,宋国的东面,郯国的南面。 19、邢国:在河北省邢台市,为周公第四子的封国。

  历史大事
  周平王迁都
  公元前770年,因为内乱和犬戎频繁入侵,很快就打到镐京,所以周平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迁至洛邑。因洛邑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周室衰微
  平王东迁以后,周室渐渐衰落,首先平王的外祖父申侯引犬戎攻入京师,害死幽王,申侯拥立平王,使平王有弑父之嫌,因而使周天子在诸侯间的威望下降,其次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互相攻伐,最后平王东迁,使周室只有一小块小地盘,周王室因而衰微,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年),由于边境问题与郑国争执,周桓王率军讨伐郑国,郑庄公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说明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天下共主的名义罢了。郑庄公带兵东征西讨,小霸中原。 春秋地图
  齐桓公称霸
  前685年,齐桓公继位,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井田制度,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然后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抗击夷狄,终于在周僖王三年(前679年)成为霸主。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他,订立了召陵之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自此,齐桓公建立了霸主会盟的制度。
  宋楚之争
  齐桓公死后,竖刁、易牙等为乱,五公子夺位,齐国内乱不止。据说,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互相战争,箭矢射到了齐桓公的尸体上,都没有人顾及。南方的楚国兴起,楚成王消灭了其北方的几个小国之后将矛头指向中原。宋襄公以拥立齐孝公、平定齐乱之功,试图再次大会诸侯以成为霸主,但宋国实力威望不足,反而见辱于楚。宋襄公十五年(前638年),宋楚两军交战于泓水。楚军渡河时宋大司马子鱼建议宋襄公“半渡击之”,宋襄公称趁敌渡河时攻击是为不仁不义拒绝建议;楚军渡河后子鱼建议趁楚军列阵混乱之时攻击,宋襄公再次以不仁不义为由拒绝。楚军列阵完毕后发起攻击,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中箭,次年因伤重而死。楚国称雄一时,楚成王成为了有其实而无其名的霸主。
  晋文公制霸
  在北方的晋国,与周室同宗。晋献公宠信爱姬,使国政大乱。前636年,晋献公子重耳在秦穆公派出的军队护送下继承晋国君位,是为晋文公。他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于民,安定王室,友好秦国,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周襄王二十年(前633年),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次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成为霸主。
  晋襄公接霸
  春秋战国,三节黄玉环
  晋文公死后,其子晋襄公继位,成为新一任晋国的国君及诸侯的霸主。前628年,秦穆公趁文公新丧,派军伐郑。晋襄公遣军在崤之战中打败秦国,俘秦国三将。之后,秦国屡次攻晋。仍然无法打破晋国的战略封锁,晋襄公坐稳了霸主之位。
  秦穆公称霸西戎
  秦穆公在晋文公死后,谋求向东方发展,被晋所阻。崤之战、彭衙之战,秦军皆大败。秦穆公果断的调整国策,转而向西,吞并了一些戎狄部族,称霸西戎。
  楚国问鼎中原
  楚国在城濮之战后,韬光养晦,向东发展,灭了许多小国,势力南到今云南,北达黄河。楚庄王改革内政,平息暴乱,兴修水利,国力更为强大,竟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祭天地的鼎的大小轻重,意在灭周自立,此即“问鼎”一词的来源。周定王十年(前597年),楚与晋会战于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大胜。不久又进兵围宋,晋人不敢去救,于是中原各小国纷纷归向于楚,楚人称霸中原。
  晋楚拉锯
  在前591年楚庄王死后,楚国霸业渐衰。晋国经历晋景公、晋厉公两代经营,渐渐超越楚国。晋国在前589年的鞍之战与前578年的麻隧之战中,分别打败齐国与秦国,国势复振。后来晋楚两国再度爆发第三次巨战——鄢陵之战,晋国以获胜收场,楚国霸权受到更为严重的削弱。但不久晋国发生内乱,晋厉公被弑。这一阶段,晋楚实力大体相当,形成中原拉锯战。
  晋悼公复霸
  晋厉公死后,晋悼公继位,对内改革政治,任贤用能,驾驭群臣,对外联宋纳吴,慑秦挟齐,三分晋军,争郑疲楚,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压倒性强过楚国,中原诸侯皆附晋,晋悼公八年之内九合诸侯。晋国霸业复兴。楚国迫于晋国的再度强盛,不得不放弃对中原霸权的争夺。
  弭兵会盟
  晋悼公死后,君权再度下移,晋国六卿专擅国政,兴于内耗,意与楚国和盟。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于是由宋国的华元与向戌发起,于周简王七年(前579年)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年),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此后战争大大减少。
  吴越雄霸东南
  当中原诸侯争霸战争尘埃落定时,地处江浙的吴、越开始发展。吴王阖闾重用孙武、伍子胥等人。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王以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吴军攻进楚都郢,伍子胥为父兄报仇,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吴军挥师南进伐越。越王勾践率兵迎战,越大夫灵姑浮一戈击中阖闾,阖闾因伤逝世。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兴兵败越。勾践求和。吴王拒绝了伍子胥联齐灭越的建议,接受越国求和,迫使越王勾践向他称臣。继续转兵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夫差在中原会盟诸侯内部空虚的时机,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最后一个霸主。
  三家分晋
  在晋文公回晋即位的时候,有不少随从随他回国,结果这些人的后代们经过长期征战的洗礼,渐渐在晋国成为贵族。前550年至前497年,晋国国政把持在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智氏、魏氏的手上。前455年,晋国贵族只余下智、赵、魏、韩四家。智氏出兵攻赵氏,并胁迫魏韩两氏出兵。战事持续两年,后赵氏游说魏韩两家倒戈,灭智氏,瓜分智地并把持晋国国政。前438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幽公仅余绛、曲沃两地。前403年周威烈王册立韩、赵、魏三家为侯国,即为资治通鉴中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
  邾分三国
  邾国是子爵国,也史称邾子国,东周时期著名方国之一,古城在今邹城市东南12.5公里,峄山镇纪王城村周围。邾国的先祖是晏安,晏安的五世孙侠始封曹称曹侠,是曹姓国,晏安的十二世孙是夷父颜。夷父名克,字颜,另字伯颜,谥号邾武公,史称邾子夷父或邾颜公。当时齐国推行霸业,夷父颜响应随从, 邾国故城遗址
  去各国奔走联络,曾夜宿滕国和薛国。邾原属鲁国的附庸,鲁国非常愤恨夷父颜的行为,被视为叛逆,借故向周王诬告夷父颜。 鲁是周王室同宗姬姓国,公元前678年,周王诛杀夷父颜,《左传》庄公十六年载有“邾子克卒”,时为周僖王四年。夷父颜被诛后,周王命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国君位。叔术名群,在曹姓公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位贤明有德的人,族人称他为群公子。叔术代位十多年后,夷父颜的冤诛才得以昭雪,谥号邾武公。 这时,代国君叔术又把国君位子,让给了他的侄子、夷父颜的儿子夏父,夏父继位后史称邾文公。邾文公在位五十一年,是邾国在位最长的一代国君。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今邹城峄山之南另立新都(见《左传》)。约在公元前643年前后,叔术来滥立国,滥在今滕州市东南30公里羊庄镇土城村。至此邾国分立为邾国、小邾国和滥国,这便是史学界所说的“邾分三国”。
  编辑本段政治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实际上和一个中等诸侯国地位相近。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持续不断, 春秋形势图
  小国被吞并。各国内部,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生,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春秋》和《左传》中记载的弑君事件达43起之多,主要集中在春秋前期,这也反映了西周东周交替时权力的急剧变化。 春秋时期,中国五等爵,大国称公、侯,小国称伯、子、男,而吴、越、楚、徐、巴、蜀、义渠皆蛮夷之邦,故不用中国之礼,自称王。国君之下设诸卿,二卿、三卿或六卿,其中主持政务的称正卿或上卿,楚国称令尹,亦称相,秦又曾称庶长、不更。卿出征时为三军之将佐。卿之官职,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寇等,分掌民事、军事、工事、法事。春秋初期,晋、楚等国开始在新兼并的地方设县,或聚若干小邑为县,或将私家之田分置县。而在边境地区则设郡。郡县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其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只有少数作为采邑赏给贵族。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作为一个国家最高政治象征的国君名号,有种种不同。按照西周时制度,周天子称“王”,受封的诸侯国君有公、侯、伯、 子、男的不同称号,是周时的“五等爵制”。当然,就是西周时,除周天子称王外,边裔地区一些小国君长在国内也自称王。进入春秋以后, 除周天子仍称王外,楚国国君在春秋早期楚武王时开始称王,晚期的吴国、越国国君也称王,但是在中原的诸侯国家还是恪守着周时旧制,按封爵的爵位高低以公、侯、伯、子、男相称,如齐、晋、秦、鲁、宋、卫 等国君称“公”或称“侯”,郑国国君称“伯”,邾国君称“子”,许 国君称“男”等等。在中原国家的意识中,周天子地位虽然微弱,“礼乐征伐”已“自诸侯出”了,但“王”号还是由周天子独享。鲁哀公十 三年(公元前482 年)吴王夫差在黄池同晋国争当盟主,晋国向吴国提 出“诸侯无二君,周无二王”。夫差于是取消“王”号,不称“吴王” 而称“吴伯”,参加盟会①。可见,即使到春秋晚期,中原诸侯还是不能随便称“王”,也反对他人称“王”,把径自称王的国家视作“蛮荆”、 “淫名”的化外之人。 国君名号虽有王、公、侯、伯、子、男的区别,但在国内,它们都是一国的最高统治者。

  合纵连横
  齐国和秦国东西对峙,展开了争取其它诸侯国、孤立对方的斗争,而韩、魏、赵、楚、燕等国,则在联秦抗齐和联齐抗秦中摇摆。这时,出现了两个著名的政治家——张仪和公孙衍,他们分别连横(分化六国)和合纵(联合抗秦)。这种情况又被称为从衡【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强大起来的秦国,不断地向东方扩张领土。周显王四十年(前329)魏人张仪来到秦国,向秦惠文君上连横之策,建议与魏、楚相亲善,接着在魏、楚的配合下,进攻韩国的新城和宜阳,将军队开到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再回过头来攻取魏、楚的领土,迫使天下诸侯都西面事秦,完成称王的大业。这一策略正中秦惠文君下怀,遂以张仪为客卿。张仪一再鼓动秦军攻打魏国,又将所夺土地还魏,迫使魏国首先事秦,纳上郡十五县予秦,对其它东方国家形成很大的威胁,张仪被任命为秦的国相。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魏将公孙衍行合纵之策,促使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为王,以联合抗秦。但不久,楚国就派兵伐魏,公孙衍的策略受到挫折。魏相惠施联合齐、楚的活动也遭到失败,被驱逐。魏惠王受到齐楚的打击,不得不于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任用张仪为魏相,想联合秦、韩之兵以伐齐、楚。但张仪的真正意图,是要魏国首先事秦,而让其它诸侯国仿效。魏惠王没有听从张仪的意见,在齐、楚、燕、赵、韩等国的支持下,于周慎靓王二年(前319),赶走张仪,以公孙衍为魏相。次年,公孙衍发动魏、楚、燕、赵、韩五国第一次合纵攻秦,以楚怀王为纵长,被秦击溃。 此后,秦不断进击三晋,又利用巴蜀互攻的机会,出兵占领了巴蜀全境,获得了一个富庶的后方基地。周慎王五年(前316),燕王哙将王位让给相邦子之。子之为王三年,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结党进攻子之,百姓反攻,杀太子平和市被,死者数万。齐宣王乘机派兵伐燕,五十余日,就攻取燕国全境。由于齐军大量杀戮平民,燕人起而反抗,齐军被迫撤退。但此事证明,齐国的力量仍相当强大。同时,齐与楚结盟,更加强了齐与秦抗衡的力量。 齐、秦斗争的焦点在于争取楚国。楚国的国力开始很弱。 战国初期,楚悼王任用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国势富强,一举打败了魏国并出兵伐秦。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吴起的新法被废除,楚国一天天走下坡路。为了破坏楚、齐联盟,周赧王二年(前313)张仪出使楚国,使楚与齐绝交。秦国派张仪入楚向楚怀王鼓吹“连横”,劝楚绝齐从秦,并口头许愿,以归还楚国商於(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600里地方为代价。楚怀王信以为真,就和齐国断交。当楚国派人向秦国讨取土地,秦相张仪狡猾地说:“我和楚王商定是六里,没听说是六百里。”楚怀王十分恼火,发兵攻秦。秦军在丹阳打败楚军,楚兵被杀80000人,楚将屈匄被俘,秦攻取楚国的汉中地六百里。张仪又说服韩、赵、燕与秦连横。周赧王十四年(前301),齐、韩、魏联合政楚,杀楚将唐昧。周赧王十六年(前299),楚怀王受骗往秦,被扣留,最后死于秦国。魏国乘楚国空虚,袭击楚国。齐国却不支援楚国。楚国吃了大亏,从此一蹶不振。 周赧王八年(前307),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传统的车兵为骑兵,改车战为运动战,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大为增强,成为秦国向东发展的新障碍。秦昭王为了打击赵国,派穰侯魏冉到齐, 约齐愍王与秦昭王同时称帝,联合五国攻赵。游说家苏秦识破了秦的阴谋,劝告齐愍王放弃帝号,发动合纵,会合燕、韩、魏、赵等五国军队,于周赧王二十八年(前287)联合攻秦,秦被迫割地给魏、赵以求和。此后,赵将赵奢、廉颇,赵相蔺相如一再粉碎了秦人的军事进攻和外交重压,捍卫了赵的尊严和国土。 公元前286年,齐国灭掉宋国,一时威势很盛,引起各国的不安。秦国联合了燕、楚、韩、赵、魏等国共同伐齐,于公元前284年,在济西(今山东聊城南)大败齐军。燕昭王自继位以来,奋发图强,卑身事贤,以图雪耻复仇。周人苏秦和魏人乐毅受到重用。乐毅帮助燕昭王进行政治改革,使燕国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秦则作为间谍出使齐国,劝说齐愍王伐宋、攻楚,以削弱齐的力量。二人并与赵、魏、楚等国约定,联合伐齐。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燕将乐毅率燕、赵、秦、魏、楚五国之兵,联合攻齐,一直攻破齐都临淄,夺其大部分疆土。齐将田单利用燕国内部矛盾,驱逐燕军,收复了失地。然而,齐国已经丧失了与秦国抗衡的能力。 秦国在“合纵”斗争中削弱了齐国,开始向东方大发展。
  秦王扫六合
  周赧王 长平之战示意图
  三十七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城,揭开了秦国统一战争的序幕。楚国避秦军威势,迁都于陈,爱国诗人屈原痛感国家沦亡,投汨罗江自尽。周赧王四十四年(前271),客卿范雎向秦昭王献“远交近攻”之策,就是与远方国家结盟,集中力量先打败邻近的国家,再逐步兼并其它各国。秦昭王纳范雎之策,于周赧王五十年(前265)出兵伐韩,封闭上党郡与韩都城新郑的联系,虽迫使韩国将上党献给秦。然而上党郡却转而依附赵国,秦王大为震怒,秦赵开战,赵派老将廉颇率军驻守长平。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0),秦派大将王龁夺取上党,与廉颇军在长平交战,赵军数败。廉颇加固壁垒,坚壁不出,双方僵持达三年之久。长期的消耗战下两国国力皆损失过大,秦国欲早日决战,赵王对廉颇消极避战也相当不满,秦用反间计在赵国散布谣言,使赵国以年轻气盛的赵括代替廉颇为长平赵军统帅。秦国同时秘密地换来大将白起。秦军攻赵军营垒后佯败后退,赵括率主力追击,白起派出奇兵分割赵军,并将赵括包围起来。赵军被围断粮四十六天,杀人以食,军心大乱。赵括冒险突围,当场丧命,全军大败。白起将赵军降卒全部活埋,赵军前后共损失四十多万。长平之战是秦国与他在中原最后一个强手的决战,也是战国最为惨烈的一次战争。至此,东方六国都已不再是秦国的对手。 长平之战前,东方出现了著名的战国四公子,即齐国孟尝君薛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关心国事,谋取权势,采取各种手段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长平之战后,秦军乘势包围赵都邯郸。秦军的残杀,激起了赵人的义愤和别国的恐惧,在危急存亡面前,楚春申君、魏信陵君率军与赵军内外夹攻,大败秦军,秦国因在长平之战损失严重亦自感力量不足遂撤兵。燕太子丹甚至派遣荆轲去刺杀秦王政。然而,历史的大潮已无法扭转,六国终于未能摆脱亡国的命运。 战国时,周王室连名义上的共主地位也没有了,但仍在洛阳一带勉强维持。西周初年营建雒邑时,共修建了两座城。西边的方十七里,叫王城,东边的小些,叫成周。战国时,由于王室内部争权和分封,先后出现了居于王城的西周公和以巩邑(今河南巩县)为都城的东周公,真正天子的周显王寄居于东周公治下。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秦军攻取韩国的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负黍(今登封西南)二地,斩首四万。西周君联合诸侯军队出伊阙(今河南洛阳南)攻秦,以隔断秦与阳城的通道。秦昭王于是发兵攻西周,西周君不得不将其三十六邑全部献给秦,西周国灭亡。同年,周赧王死去,作为天子之国的周朝不复存在。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秦相邦吕不韦带兵灭 秦始皇
  东周公。 秦自孝公时商鞅变法,中经秦惠王、武王、昭王,一百余年间,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统治,注重水利和农业生产,奖励军功,军队装备优良,又充分利用客卿为秦谋划作战,在诸侯国中越战越强,终于打败了东方各个强大的敌手,成为天下第一的强国。秦孝文王立一年(前250) 而卒,秦庄襄王继位,商人出身的吕不韦为丞相,第二年就率兵灭东周国,取韩之成皋、荥阳,建三川郡。次年,秦军击赵,伐韩,在上党设太原郡。庄襄王三年(前247)崩,十三岁的秦王赵政(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即位,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帝。秦王政五年(前242),秦军攻魏,夺其酸枣等二十城,设东郡,又于秦王政六年(前241)粉碎了楚、赵、魏、韩等国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合纵对秦的军事进攻,还用反间计除掉了反秦最激烈的魏信陵君。至此,在疆土广大兵强马壮的秦国面前,东方六国君主形同于秦的郡县长官。 秦王政九年(前238),平嫪毐之乱,秦王赵政亲自执掌政权,随即出动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六国旧势力,史称秦灭六国。于十七年(前230)灭韩,二十二年(前225)灭魏,二十四年(前223)灭楚,二十五年(前222)灭燕、灭赵,二十六年(前221)灭齐,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郡县制国家。

王系表
春秋时期(14位):

周平王 姬宜臼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20年)
周桓王 姬林 (公元前719年至公元前697年)
周庄王 姬佗 (公元前696年至公元前682年)
周厘王 姬胡齐 (公元前681年至公元前677年)
周惠王 姬阆 (公元前676年至公元前652年)
周襄王 姬郑 (公元前651年至公元前619年)
周顷王 姬壬臣 (公元前618年至公元前613年)
周匡王 姬班 (公元前612年至公元前607年)
周定王 姬瑜 (公元前606年至公元前586年)
周简王 姬夷 (公元前585年至公元前572年)
周灵王 姬泄心 (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545年)
周景王 姬贵 (公元前544年至公元前521年)
周悼王 姬猛 (公元前520年)
周敬王 姬丐 (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477年)
战国时期(12位):

周元王 姬仁 (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469年)
周贞定王 姬介 (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441年)
周哀王 姬去疾 (公元前441年)
周思王 姬叔 (公元前441年)
周考王 姬嵬 (公元前441年至公元前426年)
周威烈王 姬午 (公元前425年至公元前402年)
周安王 姬骄 (公元前401年至公元前376年)
周烈王 姬喜 (公元前375年至公元前369年)
周显王 姬扁 (公元前368年至公元前321年)
周慎靓王 姬定 (公元前320年至公元前315年)
周赧王 姬延 (公元前314年至公元前256年)
周顺王 姬杰 (公元前255年至公元前249年)

编辑本段各诸侯国
除齐、晋、楚、秦、陈、蔡、吴及越等国外,还有: 1、宋国:在今河南省东南部和今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之间一部分土地。国都原在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 2、鲁国:有今山东省的东南部,国都在曲阜(今山东曲阜)。 3、郑国:在今河南省中心部分,国都在郑(今河南新郑市)。 4、卫国:在今河南省、山东省之间北部,国都在濮阳(今河南濮阳)。 5、莒国:有今山东省安邱、诸城、沂水、莒、日照等县之间,国都在莒(今山东莒县)。 6、邹国:有今山东省费、邹城、滕州、济宁、金乡等县市之间,国都在邹(今山东邹城市南)。 7、周王朝:战国时期,只有今河南省孟津、洛阳、偃师、巩、汝阳以及过黄河今温县一带。国都成周(今河南洛阳东北)。 (虽名义上不是诸侯国,实际上已成诸侯国) 8、杞国:有今河南开封杞县。 9、蔡国:有今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今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 10、郯国:有今山东郯城西南地。 11、任国:有今山东省济宁北部地。 12、滕国:约在今山东省滕州市西南地。 13、薛国:约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地。 14、费国:有今山东省费县东部地、另费是滑国的都邑,位于今河南省滑县。 15、倪国:邹别封之国,在今山东省滕州市东,一说在山东枣庄西北。 16、曾国:战国初期,占有今河南商丘睢县或河南省信阳市一带,建都西阳(今河南光山西南)。 17、缯国:在今山东省苍山西北,公元前567年为莒国所灭,后来又复国,到了公元前450年又被越灭亡。 18、邳国:在丹水与沂水的交接处,应在山东省南部,宋国的东面,郯国的南面。 19、邢国:在河北省邢台市,为周公第四子的封国。

历史大事
周平王迁都
公元前770年,因为内乱和犬戎频繁入侵,很快就打到镐京,所以周平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迁至洛邑。因洛邑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周室衰微
平王东迁以后,周室渐渐衰落,首先平王的外祖父申侯引犬戎攻入京师,害死幽王,申侯拥立平王,使平王有弑父之嫌,因而使周天子在诸侯间的威望下降,其次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互相攻伐,最后平王东迁,使周室只有一小块小地盘,周王室因而衰微,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年),由于边境问题与郑国争执,周桓王率军讨伐郑国,郑庄公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说明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天下共主的名义罢了。郑庄公带兵东征西讨,小霸中原。 春秋地图
齐桓公称霸
前685年,齐桓公继位,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井田制度,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然后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抗击夷狄,终于在周僖王三年(前679年)成为霸主。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他,订立了召陵之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自此,齐桓公建立了霸主会盟的制度。
宋楚之争
齐桓公死后,竖刁、易牙等为乱,五公子夺位,齐国内乱不止。据说,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互相战争,箭矢射到了齐桓公的尸体上,都没有人顾及。南方的楚国兴起,楚成王消灭了其北方的几个小国之后将矛头指向中原。宋襄公以拥立齐孝公、平定齐乱之功,试图再次大会诸侯以成为霸主,但宋国实力威望不足,反而见辱于楚。宋襄公十五年(前638年),宋楚两军交战于泓水。楚军渡河时宋大司马子鱼建议宋襄公“半渡击之”,宋襄公称趁敌渡河时攻击是为不仁不义拒绝建议;楚军渡河后子鱼建议趁楚军列阵混乱之时攻击,宋襄公再次以不仁不义为由拒绝。楚军列阵完毕后发起攻击,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中箭,次年因伤重而死。楚国称雄一时,楚成王成为了有其实而无其名的霸主。
晋文公制霸
在北方的晋国,与周室同宗。晋献公宠信爱姬,使国政大乱。前636年,晋献公子重耳在秦穆公派出的军队护送下继承晋国君位,是为晋文公。他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于民,安定王室,友好秦国,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周襄王二十年(前633年),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次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成为霸主。
晋襄公接霸
春秋战国,三节黄玉环
晋文公死后,其子晋襄公继位,成为新一任晋国的国君及诸侯的霸主。前628年,秦穆公趁文公新丧,派军伐郑。晋襄公遣军在崤之战中打败秦国,俘秦国三将。之后,秦国屡次攻晋。仍然无法打破晋国的战略封锁,晋襄公坐稳了霸主之位。
秦穆公称霸西戎
秦穆公在晋文公死后,谋求向东方发展,被晋所阻。崤之战、彭衙之战,秦军皆大败。秦穆公果断的调整国策,转而向西,吞并了一些戎狄部族,称霸西戎。
楚国问鼎中原
楚国在城濮之战后,韬光养晦,向东发展,灭了许多小国,势力南到今云南,北达黄河。楚庄王改革内政,平息暴乱,兴修水利,国力更为强大,竟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祭天地的鼎的大小轻重,意在灭周自立,此即“问鼎”一词的来源。周定王十年(前597年),楚与晋会战于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大胜。不久又进兵围宋,晋人不敢去救,于是中原各小国纷纷归向于楚,楚人称霸中原。
晋楚拉锯
在前591年楚庄王死后,楚国霸业渐衰。晋国经历晋景公、晋厉公两代经营,渐渐超越楚国。晋国在前589年的鞍之战与前578年的麻隧之战中,分别打败齐国与秦国,国势复振。后来晋楚两国再度爆发第三次巨战——鄢陵之战,晋国以获胜收场,楚国霸权受到更为严重的削弱。但不久晋国发生内乱,晋厉公被弑。这一阶段,晋楚实力大体相当,形成中原拉锯战。
晋悼公复霸
晋厉公死后,晋悼公继位,对内改革政治,任贤用能,驾驭群臣,对外联宋纳吴,慑秦挟齐,三分晋军,争郑疲楚,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压倒性强过楚国,中原诸侯皆附晋,晋悼公八年之内九合诸侯。晋国霸业复兴。楚国迫于晋国的再度强盛,不得不放弃对中原霸权的争夺。
弭兵会盟
晋悼公死后,君权再度下移,晋国六卿专擅国政,兴于内耗,意与楚国和盟。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于是由宋国的华元与向戌发起,于周简王七年(前579年)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年),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此后战争大大减少。
吴越雄霸东南
当中原诸侯争霸战争尘埃落定时,地处江浙的吴、越开始发展。吴王阖闾重用孙武、伍子胥等人。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王以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吴军攻进楚都郢,伍子胥为父兄报仇,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吴军挥师南进伐越。越王勾践率兵迎战,越大夫灵姑浮一戈击中阖闾,阖闾因伤逝世。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兴兵败越。勾践求和。吴王拒绝了伍子胥联齐灭越的建议,接受越国求和,迫使越王勾践向他称臣。继续转兵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夫差在中原会盟诸侯内部空虚的时机,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最后一个霸主。
三家分晋
在晋文公回晋即位的时候,有不少随从随他回国,结果这些人的后代们经过长期征战的洗礼,渐渐在晋国成为贵族。前550年至前497年,晋国国政把持在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智氏、魏氏的手上。前455年,晋国贵族只余下智、赵、魏、韩四家。智氏出兵攻赵氏,并胁迫魏韩两氏出兵。战事持续两年,后赵氏游说魏韩两家倒戈,灭智氏,瓜分智地并把持晋国国政。前438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幽公仅余绛、曲沃两地。前403年周威烈王册立韩、赵、魏三家为侯国,即为资治通鉴中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
邾分三国
邾国是子爵国,也史称邾子国,东周时期著名方国之一,古城在今邹城市东南12.5公里,峄山镇纪王城村周围。邾国的先祖是晏安,晏安的五世孙侠始封曹称曹侠,是曹姓国,晏安的十二世孙是夷父颜。夷父名克,字颜,另字伯颜,谥号邾武公,史称邾子夷父或邾颜公。当时齐国推行霸业,夷父颜响应随从, 邾国故城遗址
去各国奔走联络,曾夜宿滕国和薛国。邾原属鲁国的附庸,鲁国非常愤恨夷父颜的行为,被视为叛逆,借故向周王诬告夷父颜。 鲁是周王室同宗姬姓国,公元前678年,周王诛杀夷父颜,《左传》庄公十六年载有“邾子克卒”,时为周僖王四年。夷父颜被诛后,周王命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国君位。叔术名群,在曹姓公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位贤明有德的人,族人称他为群公子。叔术代位十多年后,夷父颜的冤诛才得以昭雪,谥号邾武公。 这时,代国君叔术又把国君位子,让给了他的侄子、夷父颜的儿子夏父,夏父继位后史称邾文公。邾文公在位五十一年,是邾国在位最长的一代国君。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今邹城峄山之南另立新都(见《左传》)。约在公元前643年前后,叔术来滥立国,滥在今滕州市东南30公里羊庄镇土城村。至此邾国分立为邾国、小邾国和滥国,这便是史学界所说的“邾分三国”。
编辑本段政治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实际上和一个中等诸侯国地位相近。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持续不断, 春秋形势图
小国被吞并。各国内部,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生,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春秋》和《左传》中记载的弑君事件达43起之多,主要集中在春秋前期,这也反映了西周东周交替时权力的急剧变化。 春秋时期,中国五等爵,大国称公、侯,小国称伯、子、男,而吴、越、楚、徐、巴、蜀、义渠皆蛮夷之邦,故不用中国之礼,自称王。国君之下设诸卿,二卿、三卿或六卿,其中主持政务的称正卿或上卿,楚国称令尹,亦称相,秦又曾称庶长、不更。卿出征时为三军之将佐。卿之官职,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寇等,分掌民事、军事、工事、法事。春秋初期,晋、楚等国开始在新兼并的地方设县,或聚若干小邑为县,或将私家之田分置县。而在边境地区则设郡。郡县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其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只有少数作为采邑赏给贵族。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作为一个国家最高政治象征的国君名号,有种种不同。按照西周时制度,周天子称“王”,受封的诸侯国君有公、侯、伯、 子、男的不同称号,是周时的“五等爵制”。当然,就是西周时,除周天子称王外,边裔地区一些小国君长在国内也自称王。进入春秋以后, 除周天子仍称王外,楚国国君在春秋早期楚武王时开始称王,晚期的吴国、越国国君也称王,但是在中原的诸侯国家还是恪守着周时旧制,按封爵的爵位高低以公、侯、伯、子、男相称,如齐、晋、秦、鲁、宋、卫 等国君称“公”或称“侯”,郑国国君称“伯”,邾国君称“子”,许 国君称“男”等等。在中原国家的意识中,周天子地位虽然微弱,“礼乐征伐”已“自诸侯出”了,但“王”号还是由周天子独享。鲁哀公十 三年(公元前482 年)吴王夫差在黄池同晋国争当盟主,晋国向吴国提 出“诸侯无二君,周无二王”。夫差于是取消“王”号,不称“吴王” 而称“吴伯”,参加盟会①。可见,即使到春秋晚期,中原诸侯还是不能随便称“王”,也反对他人称“王”,把径自称王的国家视作“蛮荆”、 “淫名”的化外之人。 国君名号虽有王、公、侯、伯、子、男的区别,但在国内,它们都是一国的最高统治者。

合纵连横
齐国和秦国东西对峙,展开了争取其它诸侯国、孤立对方的斗争,而韩、魏、赵、楚、燕等国,则在联秦抗齐和联齐抗秦中摇摆。这时,出现了两个著名的政治家——张仪和公孙衍,他们分别连横(分化六国)和合纵(联合抗秦)。这种情况又被称为从衡【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强大起来的秦国,不断地向东方扩张领土。周显王四十年(前329)魏人张仪来到秦国,向秦惠文君上连横之策,建议与魏、楚相亲善,接着在魏、楚的配合下,进攻韩国的新城和宜阳,将军队开到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再回过头来攻取魏、楚的领土,迫使天下诸侯都西面事秦,完成称王的大业。这一策略正中秦惠文君下怀,遂以张仪为客卿。张仪一再鼓动秦军攻打魏国,又将所夺土地还魏,迫使魏国首先事秦,纳上郡十五县予秦,对其它东方国家形成很大的威胁,张仪被任命为秦的国相。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魏将公孙衍行合纵之策,促使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为王,以联合抗秦。但不久,楚国就派兵伐魏,公孙衍的策略受到挫折。魏相惠施联合齐、楚的活动也遭到失败,被驱逐。魏惠王受到齐楚的打击,不得不于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任用张仪为魏相,想联合秦、韩之兵以伐齐、楚。但张仪的真正意图,是要魏国首先事秦,而让其它诸侯国仿效。魏惠王没有听从张仪的意见,在齐、楚、燕、赵、韩等国的支持下,于周慎靓王二年(前319),赶走张仪,以公孙衍为魏相。次年,公孙衍发动魏、楚、燕、赵、韩五国第一次合纵攻秦,以楚怀王为纵长,被秦击溃。 此后,秦不断进击三晋,又利用巴蜀互攻的机会,出兵占领了巴蜀全境,获得了一个富庶的后方基地。周慎王五年(前316),燕王哙将王位让给相邦子之。子之为王三年,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结党进攻子之,百姓反攻,杀太子平和市被,死者数万。齐宣王乘机派兵伐燕,五十余日,就攻取燕国全境。由于齐军大量杀戮平民,燕人起而反抗,齐军被迫撤退。但此事证明,齐国的力量仍相当强大。同时,齐与楚结盟,更加强了齐与秦抗衡的力量。 齐、秦斗争的焦点在于争取楚国。楚国的国力开始很弱。 战国初期,楚悼王任用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国势富强,一举打败了魏国并出兵伐秦。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吴起的新法被废除,楚国一天天走下坡路。为了破坏楚、齐联盟,周赧王二年(前313)张仪出使楚国,使楚与齐绝交。秦国派张仪入楚向楚怀王鼓吹“连横”,劝楚绝齐从秦,并口头许愿,以归还楚国商於(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600里地方为代价。楚怀王信以为真,就和齐国断交。当楚国派人向秦国讨取土地,秦相张仪狡猾地说:“我和楚王商定是六里,没听说是六百里。”楚怀王十分恼火,发兵攻秦。秦军在丹阳打败楚军,楚兵被杀80000人,楚将屈匄被俘,秦攻取楚国的汉中地六百里。张仪又说服韩、赵、燕与秦连横。周赧王十四年(前301),齐、韩、魏联合政楚,杀楚将唐昧。周赧王十六年(前299),楚怀王受骗往秦,被扣留,最后死于秦国。魏国乘楚国空虚,袭击楚国。齐国却不支援楚国。楚国吃了大亏,从此一蹶不振。 周赧王八年(前307),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传统的车兵为骑兵,改车战为运动战,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大为增强,成为秦国向东发展的新障碍。秦昭王为了打击赵国,派穰侯魏冉到齐, 约齐愍王与秦昭王同时称帝,联合五国攻赵。游说家苏秦识破了秦的阴谋,劝告齐愍王放弃帝号,发动合纵,会合燕、韩、魏、赵等五国军队,于周赧王二十八年(前287)联合攻秦,秦被迫割地给魏、赵以求和。此后,赵将赵奢、廉颇,赵相蔺相如一再粉碎了秦人的军事进攻和外交重压,捍卫了赵的尊严和国土。 公元前286年,齐国灭掉宋国,一时威势很盛,引起各国的不安。秦国联合了燕、楚、韩、赵、魏等国共同伐齐,于公元前284年,在济西(今山东聊城南)大败齐军。燕昭王自继位以来,奋发图强,卑身事贤,以图雪耻复仇。周人苏秦和魏人乐毅受到重用。乐毅帮助燕昭王进行政治改革,使燕国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秦则作为间谍出使齐国,劝说齐愍王伐宋、攻楚,以削弱齐的力量。二人并与赵、魏、楚等国约定,联合伐齐。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燕将乐毅率燕、赵、秦、魏、楚五国之兵,联合攻齐,一直攻破齐都临淄,夺其大部分疆土。齐将田单利用燕国内部矛盾,驱逐燕军,收复了失地。然而,齐国已经丧失了与秦国抗衡的能力。 秦国在“合纵”斗争中削弱了齐国,开始向东方大发展。
秦王扫六合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翌年(即BC770年),幽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BC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二十五王,历时五百一十五年.
在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平王。鉴于镐京残破,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下,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一百四十多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晋、楚、秦、鲁、宋、郑、卫、陈、蔡、吴及越等国.
春秋时期,牛耕已多有使用。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战国铁犁铧冠的出土,说明犁耕在中原已经得到推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东周时期,以农田灌溉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高潮逐渐兴起。水利工程有多种类型,如陂塘蓄水、灌溉分洪、渠系灌溉以及多首制引水等。东周的建筑技术已有很高的水平。著名的鲁班,即鲁国人公输般,是土木工匠中的杰出代表,后人尊称为祖师。考古发掘所见东周的建筑遗迹,多为宫殿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以瓦当最为常见,还有青铜斗拱、青铜饰件和青铜屋模型等。由此可以想见东周宫殿建筑的宏伟壮观。东周时期,大国争霸,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在商、西周交通干线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将道路扩展到更为遥远险绝的地方,因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交通的发展。东周的丝绸西传路线甚至横贯欧亚大陆。当时马车的使用已很普遍。 这时,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 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东周帝王谱
历史长河 帝王 帝王介绍
1、元前770年登基
元前720年去位
平王(宜臼)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720年(在位50年) 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而周室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
2、元前719年登基
元前697年去位
桓王(林)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97年(在位22年) 平王孙,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王不礼。十三年,伐郑,郑射伤桓王,就是史书说的“箭射王肩”。
3、元前696年登基
元前681年去位
庄王(佗)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81年(在位15年) 庄王四年,周公黑肩要杀庄王而要立王子克为王。辛伯告发,庄王杀死周公。王子克逃往燕国。
4、元前682年登基
元前677年去位
厘王(胡齐)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77年(在位5年) 庄王子.厘王三年时,齐桓公开始称霸.

5、元前677年登基
元前652年去位
惠王(阆)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52年(在位25年) 厘王子.即位初,庄王还有一子叫颓,而且很受宠。及惠王即位,颓联络众大夫边伯等五人作乱,计划召燕国、卫国的军队讨伐惠王。惠王逃至郑国。颓称王。郑国、虢国国君大怒。四年,郑国和虢国发兵讨伐,杀死颓,又立惠王。惠王十年的时候,赐齐桓公为伯。

6、元前651年登基
元前619年去位
襄王(郑)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19年(在位32年) 惠王子.惠王王后生子叔带,很受惠王宠爱,襄王也很畏惧他的势力。三年,叔带勾结戎、翟讨伐襄王,襄王要杀叔带,叔带逃往齐国。齐桓公派管仲平灭威胁周朝的外戎,派隰朋平灭威胁晋国的外戎。襄王以上卿之礼款待管仲。管仲拒绝.于是管仲接受下卿之礼的款待,回国。九年,齐桓公卒。二十四年,晋文公卒。三十一年,秦穆公卒。

7、元前619年登基
元前613年去位
顷王(壬臣)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13年(在位6年) 襄王子.

8、元前612年登基
元前606年去位
匡王(班)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06年(在位6年) 顷王子.

9、元前606年登基
元前585年去位
定王(瑜)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85年(在位21年) 匡王弟.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陆浑的敌人,第二年经过洛邑,让人问周朝索要九鼎。定王让王孙满出使拒绝,楚兵退去。十年,楚庄王围困郑国,郑伯投降,被放。十六年,楚庄王死。

10、元前585年登基
元前571年去位
简王(夷)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71年(在位14年) 定王子.简王十三年,晋国国君厉公被杀,晋国人迎回在周朝的公子子周,立为悼公。

11、元前571年登基
元前544年去位
灵王(泄心)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44年(在位27年) 简王子.灵王二十四年,齐国崔杼杀死齐国君庄公。

12、元前544年登基
元前521年去位
景王(贵)
出生:不详--死亡:不详(在位23年) 灵王子.

13、元前520年登基
元前520年去位
悼王(猛)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20年(在位0年) 景王子.景王喜爱儿子朝,但景王死后.国人立长子猛为王.但被子朝杀死.

14、元前519年登基
元前476年去位
敬王(丐)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76年(在位43年) 景王子.子朝杀猛后自立,但是晋国拥立丐为敬王.但是子朝在周自立.四年后,晋国率诸侯拥敬王回朝.三十九年,齐田常杀其君简公这就是有名的"田姓代齐",也就是从这起,齐国的国君不是姜子牙的后裔了,而是田姓,四十一年,楚灭陈。孔子卒。

15、元前476年登基
元前468年去位
元王(仁)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68年(在位8年) 敬王子.

16、元前468年登基
元前441年去位
定王(介)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41年(在位27年) 元王子.定王十六年,三晋灭智伯,分有其地。这就是有名的"三家分晋".这是春秋和战国划分的标志..

17、元前441年登基
元前441年去位
哀王(去疾)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41年(在位0年) 定王长子.哀王即位三月,弟叔袭杀哀王而自立,就是思王。思王即位五月,少弟嵬攻杀思王而自立,就是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这里就将哀王,思王列在一起

18、元前440年登基
元前425年去位
考王(嵬)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25年(在位15年) 定王之子.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接替周公的官职。桓公死后,儿子威公代立。威公死后,儿子惠公代立,封他的小儿子在巩这个地方,号东周惠公。

19、元前425年登基
元前401年去位
威烈王(午)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01年(在位24年) 考王子.威烈王二十三年,正式给与韩、魏、赵诸侯的身份.

20、元前401年登基
元前375年去位
安王(骄)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75年(在位26年) 威烈王子.即位这一年,楚国盗杀楚声王

21、元前375年登基
元前367年去位
烈王(喜)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67年(在位8年) 安王子.

22、元前367年登基
元前321年去位
显王(扁)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21年(在位46年) 烈王弟.显王五年,秦献公称伯。四十四年,秦惠王称王。其后诸侯皆为王

23、元前320年登基
元前314年去位
慎靓王(定)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14年(在位6年) 显王子.

24、元前314年登基
元前256年去位
赧王(延)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256年(在位58年) 慎靓王子.王赧时东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
历史大事
周平王迁都
齐桓公称霸
宋楚之争
晋文公制霸
晋襄公接霸
秦穆公称霸西戎
楚国问鼎中原
晋楚拉锯
晋悼公复霸
弭兵会盟
吴越雄霸东南
三家分晋
邾分三国

东周帝王谱
历史长河 帝王 帝王介绍
1、元前770年登基
元前720年去位
平王(宜臼)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720年(在位50年) 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而周室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
2、元前719年登基
元前697年去位
桓王(林)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97年(在位22年) 平王孙,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王不礼。十三年,伐郑,郑射伤桓王,就是史书说的“箭射王肩”。
3、元前696年登基
元前681年去位
庄王(佗)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81年(在位15年) 庄王四年,周公黑肩要杀庄王而要立王子克为王。辛伯告发,庄王杀死周公。王子克逃往燕国。
4、元前682年登基
元前677年去位
厘王(胡齐)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77年(在位5年) 庄王子.厘王三年时,齐桓公开始称霸.

5、元前677年登基
元前652年去位
惠王(阆)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52年(在位25年) 厘王子.即位初,庄王还有一子叫颓,而且很受宠。及惠王即位,颓联络众大夫边伯等五人作乱,计划召燕国、卫国的军队讨伐惠王。惠王逃至郑国。颓称王。郑国、虢国国君大怒。四年,郑国和虢国发兵讨伐,杀死颓,又立惠王。惠王十年的时候,赐齐桓公为伯。

6、元前651年登基
元前619年去位
襄王(郑)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19年(在位32年) 惠王子.惠王王后生子叔带,很受惠王宠爱,襄王也很畏惧他的势力。三年,叔带勾结戎、翟讨伐襄王,襄王要杀叔带,叔带逃往齐国。齐桓公派管仲平灭威胁周朝的外戎,派隰朋平灭威胁晋国的外戎。襄王以上卿之礼款待管仲。管仲拒绝.于是管仲接受下卿之礼的款待,回国。九年,齐桓公卒。二十四年,晋文公卒。三十一年,秦穆公卒。

7、元前619年登基
元前613年去位
顷王(壬臣)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13年(在位6年) 襄王子.

8、元前612年登基
元前606年去位
匡王(班)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06年(在位6年) 顷王子.

9、元前606年登基
元前585年去位
定王(瑜)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85年(在位21年) 匡王弟.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陆浑的敌人,第二年经过洛邑,让人问周朝索要九鼎。定王让王孙满出使拒绝,楚兵退去。十年,楚庄王围困郑国,郑伯投降,被放。十六年,楚庄王死。

10、元前585年登基
元前571年去位
简王(夷)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71年(在位14年) 定王子.简王十三年,晋国国君厉公被杀,晋国人迎回在周朝的公子子周,立为悼公。

11、元前571年登基
元前544年去位
灵王(泄心)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44年(在位27年) 简王子.灵王二十四年,齐国崔杼杀死齐国君庄公。

12、元前544年登基
元前521年去位
景王(贵)
出生:不详--死亡:不详(在位23年) 灵王子.

13、元前520年登基
元前520年去位
悼王(猛)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20年(在位0年) 景王子.景王喜爱儿子朝,但景王死后.国人立长子猛为王.但被子朝杀死.

14、元前519年登基
元前476年去位
敬王(丐)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76年(在位43年) 景王子.子朝杀猛后自立,但是晋国拥立丐为敬王.但是子朝在周自立.四年后,晋国率诸侯拥敬王回朝.三十九年,齐田常杀其君简公这就是有名的"田姓代齐",也就是从这起,齐国的国君不是姜子牙的后裔了,而是田姓,四十一年,楚灭陈。孔子卒。

15、元前476年登基
元前468年去位
元王(仁)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68年(在位8年) 敬王子.

16、元前468年登基
元前441年去位
定王(介)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41年(在位27年) 元王子.定王十六年,三晋灭智伯,分有其地。这就是有名的"三家分晋".这是春秋和战国划分的标志..

17、元前441年登基
元前441年去位
哀王(去疾)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41年(在位0年) 定王长子.哀王即位三月,弟叔袭杀哀王而自立,就是思王。思王即位五月,少弟嵬攻杀思王而自立,就是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这里就将哀王,思王列在一起

18、元前440年登基
元前425年去位
考王(嵬)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25年(在位15年) 定王之子.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接替周公的官职。桓公死后,儿子威公代立。威公死后,儿子惠公代立,封他的小儿子在巩这个地方,号东周惠公。

19、元前425年登基
元前401年去位
威烈王(午)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01年(在位24年) 考王子.威烈王二十三年,正式给与韩、魏、赵诸侯的身份.

20、元前401年登基
元前375年去位
安王(骄)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75年(在位26年) 威烈王子.即位这一年,楚国盗杀楚声王

21、元前375年登基
元前367年去位
烈王(喜)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67年(在位8年) 安王子.

22、元前367年登基
元前321年去位
显王(扁)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21年(在位46年) 烈王弟.显王五年,秦献公称伯。四十四年,秦惠王称王。其后诸侯皆为王

23、元前320年登基
元前314年去位
慎靓王(定)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14年(在位6年) 显王子.

24、元前314年登基
元前256年去位
赧王(延)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256年(在位58年) 慎靓王子.王赧时东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
历史大事
周平王迁都
齐桓公称霸
宋楚之争
晋文公制霸
晋襄公接霸
秦穆公称霸西戎
楚国问鼎中原
晋楚拉锯
晋悼公复霸
弭兵会盟
吴越雄霸东南
三家分晋
邾分三国

周平王迁都洛邑 标志着东周开始
东周分 春秋 和 战国 两个时期。
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一般认为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指的是秦、齐、燕、楚、赵、魏、韩七个国家。其中赵魏韩三国是春秋时期 晋国 分化而来的。
最后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历史话题~

(1)秦国强而燕国弱,燕国为求自保,只好出此下策。刺杀秦王实是被逼无奈,但也稍显鲁莽。《六国论》里就有过评价:“至太子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向使六国各爱其地,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也就是说若不是太子丹草草派出荆轲,也不会招来祸患;六国若是没有做出逢迎或激怒秦王的举动,那如今也不知会是谁的天下。但即使荆轲失败,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壮士无畏的千古美名;即使秦王被杀,也终会有人逐鹿中原,一统天下。历史无所谓是非对错,正如《山坡羊》所说:“兴,都化作了土;亡,都化作了土。”
(2)因为中华文化有其博大的包容力和同化力,一切外来事物都会被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吞并,而不会被排斥,中华文化也知识越来越丰富,而不会丧失和沦陷。汉字做为中华文化的一种,也有着足以留传千古的强大生命力。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书同文,车同轨,给予汉字最优越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即使秦始皇不统一文字,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也会迫使统一文字的产生。另外,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文化断代的国家,虽然有外族番邦统治的历史,但中华文化非但没有终止,还被外族番邦统治主所认同,甚至同化了异族文化,更加发扬光大。这良好的文化土壤和汉字本身的优越性,使得汉字源远流长。而且两千多年以来,汉字从未有消失的危险,反而派生出许多文字文化,不得不归功于汉字本身所具有的魅力。

英国的正式名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英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通常被称为英国(英国)和英国(英国),根据该框架还包括四个地区,即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土地面积是241752平方公里,根据约5840万的人1994年的人口数据。

通过历史和种族的方面,苏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北爱尔兰)属于凯尔特人(凯尔特人人民)的后裔,而英格兰(英文)主要属于盎格鲁 - 撒克逊(盎格鲁 - 撒克逊)。因为无论从人口和文化,在英国的名字,但也受到了整个英国王室统治英格兰的绝对优势,政治权力在国会的核心还决定在伦敦,英国和英国相当于英国已成为很自然的事情。当然,几百年的英伦三岛后的交流互动,显然是在语言和文化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整合,但英格兰之外的人,仍保持其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所以很多人抵达英国或国际学生,往往是由中国translation影响,英国困惑和英语分别,例如,我们将会把苏格兰和威尔士被认为是英国(英国),但我们不能说对方英语(英国),这显然不是那些英格兰的,是一个非常强的苏格兰认同感,威尔士和北爱尔兰,不仅引起强烈不满,甚至得罪了。有些同学去学校在北爱尔兰一次,当接地英国人聊天,甚至称呼对方的英文,不仅走出了另一边,则是一个严重的负面国民外交。有没有听说过一些类似的调用错误的,因为外国学生,和许多当地人产生身体和言语上的冲突。对于英国抵达或计划的学生在英国学习而言,英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关心和理解。自1997年5月,英国工党上台,促进权力下放(下放),谁是在苏格兰和威尔士举行全民公决,结果超过半数的居民青睐更大的自主权的斗争。苏格兰议会恢复他们(国会)在爱丁堡,在同一时间将有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包括征税权相当大的自主权。和威尔士可以建立一个“国民大会”(国民大会),下等级较高的苏格兰议会,但将有更多的权利处置自己的事务,如教育和医疗保健福利。因此,对于不同的国家,在英国,方法和法令的数量不尽相同,如移民和工作规范。英国基本上是一个自由的国家,法治,依法一切行为,只要不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都享有很大的自由。此外,国籍,受自然英国人保守,很传统的尊重,从而保留了相当多的古迹,传统遗产,各种各样的博物馆,传统事务的保存,更是不遗余力,即使它造成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消耗,但仍然受到英国民众普遍支持,并建立一个信托基金,以维持许多传统文化遗产,如国民信托的保存。与同英语国家相比,英国和美国将有社会和种族极大的差别,以生活的一般标准,现代化,舒适程度都赶不上美国,一般常规的效率与美国相比,几乎没有。英美烟草是那么开朗,直接,如果没有,也不会主动搭讪跟一个陌生人,出发点是强调不探讨人的隐私。如果与陌生人聊天英,将是相当保留,但主题往往转身的天气,因为这是最动人的隐私主题。在一般情况下,英国并没有那么容易,如果美国人交朋友,但一旦交到一位英国朋友,可能是一辈子的朋友。英国人很自豪自己的传统文化,而且经常珍惜其辉煌历史的记忆,关注艺术和文化内涵的休闲生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在分界线贵族的阶级意识和富有的上流社会阶层,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仍然是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差距相当明显也相当差。这种现象尤其体现在学校体制,一些环境和设备特别好,但好教师学习费七肮寄宿学校或公立学校(公立学校),如伊顿公学,只有富人能买得起孩子读书,一般的财政紧缩在公立学校(州立学校)硬设备缺乏望其项背。

吉大盈大英帝国在十九世纪被称为日不落国的时代,是很受欢迎,到了二十世纪,这个国家正在逐步下降的趋势。对国家和经济的发展,已经低于美国。即便如此,在国际政治和外交英国电力依然不小覤,而生活在国际金融和银行业的财务状况也为保险业的领导中心仍是牢不可破的。大力繁荣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物,以及文化艺术活动,使英国的一个大旅游客源国。旅游休闲产业成为一体英国最大的行业中,超过36十亿英镑,年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国内生产总值),而且还提供了150万个工作岗位。

在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英国拥有最优秀的一流学者的世界著名大学,尤其是在一些基础科学的传统方面,学术造诣和成就,英国学者从来没有在美国或其他欧洲国家,下面学者。英国高等教育一直是精英导向,追求卓越,在科学领域的大门之大成,因而培养了许多顶级的专家和学者。此外,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传统,也是在英国学习的诸多优势之一。如何利用独特的优势,英国的英国研究过程中,一方面是让自己有一方面的特长,能在英国走动,甚至沉浸在整个欧洲开展内容丰富的艺术氛围和精致的文化生活中,也是每一个学生可以在英国设置的目标。自1997年5月,英国工党在大选中获胜,因为首相布莱尔上台后,刻意的改革,新的气象。为了重振英国声威,布莱尔在政治,社会,经济,教育各方面展开改革。特别是在教育方面,七月发表的教育白皮书,中国政府宣布了新的教育蓝图。而英国首相布莱尔承诺在任职期间一个更加开放将使500万的人获得高等教育,并期待着在任期届满,2002年之前,在校大学生的比例在同一年龄人口35%的大幅增长和英国的努力,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第一的西部,从2001年的选举结果,布莱尔首相将继续肩负起英国教育的未来发展的任务将是他的主要政策之一关注的焦点。

英国历史和中国文化,虽然不长,但她对世界的影响,但不亚于中国文明。从政治上说,英国是现代宪政民主制度的发源地,英国议会(议会)代表开民主和民主模式的内阁制。英国文学,并从莎士比亚,狄更斯时期的戏剧,他的作品翻译成民族语言,是世界背诵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英国技术发展,同样的贡献为世界文明,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开放的工业革命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复制动物威尔莫特的成功,显示基础英国的深厚的技术实力。研究和学习今天的古代科学是人之长,补己之短,英国有除了人文深厚的传统,但在现代技术也有不断的创新与突破,这是值得我们用心去学习。

历史话题
答:1、黄帝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黄帝战蚩尤——涿鹿之战 炎帝教民耕作,尝百草。黄帝炎帝之战——阪泉之战 尧、舜、禹三代禅让 大禹治水 2、夏商时期比氏族公社时期进步。这是因为:政治上:氏族公社时期处于父亲氏族公社后期...

中国近代历史有哪些值得讨论的课题
答:1,民主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转变,一大进步!这次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为以后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9年5月4日,...

历史的话题作文
答:历史的话题作文1 历史的风铃声,起伏在耳畔,男男吟诵着历史的音色……“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你刘邦小儿不知廉耻,过河拆桥,幸我叔伯大义,放你一死。鸿门宴,我那项庄舞剑,竟不致以斩你头颅。况且我项羽生来就是飞龙在天,剑指江山,今日放你刘邦归去,成就了你“大汉起兮云飞扬”,开创了四百年大汉。我项羽...

中国历史话题
答:政治:在政治方面,首先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潜移默化地消除了威胁;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再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还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设刺史、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

世界历史话题
答:5世纪的东西罗马帝国加起来军队规模达到百万(包括日耳曼雇佣军和西欧各国提供的附庸军队在内),为西方历史之最中国自公元前8世纪的周朝开始,军队规模几乎从未低于100万。而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不是罗马帝国,也不是俄罗斯帝国,而是由中华民族的蒙古族英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

中国历史话题
答:在渔阳节度使的安禄山造反,危及皇帝生命安全的关键时刻,杨玉环挺身而出,甘受白绫,做安史之乱的替罪羊。她与唐明皇诀别,唯一的要求是把她葬在梨树之下。她以自己的死,换来了御林军继续前进。 数年之后,安史之乱平息,但唐朝从此由盛而衰,历史发生重大转折。 李隆基下野,立太子为皇。失去皇帝的权力后,人性在他身上...

历史话题
答:(1)秦国强而燕国弱,燕国为求自保,只好出此下策。刺杀秦王实是被逼无奈,但也稍显鲁莽。《六国论》里就有过评价:“至太子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向使六国各爱其地,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也就是说若不是太子丹草草派出荆轲,也不会招来...

历史话题
答: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使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得以彻底改变。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之前,原始人需四处追捕猎物,采食野果。而农业和畜牧业出现后,原始人可以耕种粮食、饲养牲畜,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观察和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慢慢懂得了如何栽培作物。...

历史话题
答:答:少数人有两种1英雄:自然能管理多数人 2庸才:靠父辈们建立的制度。(军队同理)为什么反叛都只是在人心涣散的时候了?答:人心思变,逼上梁山。为什么被统治的人就甘心被统治了?答:人心思变时需要有个人做英雄,带着大家上梁山,真英雄自然让人服,假英雄会被淘汰。平安时多数人生活安定,人心...

有关历史话题(我问什么就回答什么)
答:1农业,造钱,造兵器,发展渔业,船业有了较大的提高 2淝水之战提高了晋的威望 3.是在进步。因为这样才能使中国的落后变为前进的动力 4.应该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