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一生中任命所有的宰相是哪些人? 汉武帝共任命几个宰相,他们叫什么名字,结局如何?

作者&投稿:焦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武帝十三丞相年表:

建元元年——建元元年:建陵侯卫绾
建元元年——建元二年:魏其侯窦婴
建元二年——建元六年:柏至侯许昌
建元六年——元光四年:武安侯田蚡
元光四年——元朔五年:平棘侯薛泽
元朔五年——元狩二年:平津侯公孙弘
元狩二年——元狩五年:乐安侯李蔡
元狩五年——元鼎二年:武强侯庄青翟
元鼎二年——元鼎五年:高陵侯赵周
元鼎五年——太初二年:牧丘侯石庆
太初二年——征和元年:葛绎侯公孙贺
征和二年——征和三年:彭城侯刘屈氂
征和四年——征和四年:富民侯田千秋(昭帝即位后他继续做了十数年丞相)

------------------------------------------------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封建帝王之一。他兼雄才大略、远见卓识于一身,尊崇儒家
治国,变革政治、加强皇权,又重视发展农业与经济,而且开疆扩土、巩固了汉王朝的统一。在他
统治下,汉朝达到鼎盛时期,随后又出现了“昭宣中兴”的辉煌时代。
就在汉武帝五十四年的统治时期中,共有十三位丞相先后当政,按时间顺序分别是:卫绾、窦婴、
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其中李蔡、
庄青翟、赵周都是被迫自杀,而窦婴、公孙贺、刘屈氂则是最终被斩杀。古有所谓“伴君如伴虎”
,有人说,武帝下面的丞相,既被强权控制无法发挥作用,却又总被充当替罪羊,很可悲。但是,
真的都是武帝的责任吗?
我就按时间顺序来介绍一下这十三位丞相。
一、建陵侯卫绾:以将兵与吴楚联军作战有功而封侯。景帝后元年始任丞相,也就成为了汉武时期
的第一任丞相。建元元年冬十月,也就是汉武帝刚即位,就下诏让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
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进谏的贤者,由皇帝亲自考试。这次共有百多人参加,其中董仲舒
被当时的学者们都尊为师长。而后丞相卫绾上奏道:“所推举的贤良中,有人研究申不害、商商鞅
、韩非、苏秦、张仪的言论学说,扰乱了国家的政务,请把他们罢免了。”武帝同意了。在这一年
的六月,他因病被免去职务。卫绾是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智者,精通儒学和文学。当初武帝被封为
太子后,就是他作为太子傅负责教授太子。可是由于他年事已高,无为而治,曾经在景帝生病期间
使得一些无辜的人怨死狱中,所以让武帝早就不满意了。等到他病了,武帝马上就批准他还乡,给
他撤职了。
二、魏其侯窦婴:孝文皇后窦氏从兄的儿子。当年作为大将军,破吴、楚,被封魏其侯。曾为栗太
子的太子傅,栗太子被废,他数次陈词也不能改变这个结果,于是辞官,无人能说服他,后得梁人
高遂一番话而重新效命与朝廷。在桃侯被免相后,窦太后几次说窦婴可以做丞相,景帝则说:“魏
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不用他为相,而用了卫绾。到了卫绾病免,武帝便在听了籍福的话后
任命窦婴为丞相。武帝好儒术,窦婴也是,所以两人合作的初期是很愉快的。一起办了不少事情。
可惜,武帝的奶奶窦太后(文帝窦皇后)只喜好黄老学说,特别厌恶儒学,而窦婴、田蚡、御史大
夫赵绾、郎中令王臧等都推举儒术,而漠视黄老之道,所以窦太后很不喜欢他们。建元二年,御史
大夫赵绾因为上奏请皇帝不用对窦太后奏事而惹得太皇太后大怒,于是赵绾、王臧被罢官治罪,先
后自杀。窦婴和田蚡也分别被免除了丞相和太尉的职务。窦婴上任还不到一年,却被自己的长辈给
赶下来了。汉书曰:“魏其由此以侯家居。”
窦婴自从得罪窦太后,就一直默默不得志,所以基本没什么人来拜见他,而都是去拜武安侯,只有
灌夫经常来看望他。太史公曰,“灌将军夫者,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越有权势的他越不正
眼看,越是那些贫寒的贤士他越尊重。他又很有钱,“家累数千万”。由于他失势后家里少有那些
卿相来拜访,所以“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
侯宗室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驩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不得势的人总是很快遭遇祸事。一次,丞相武安侯田蚡答应灌夫翌日去窦婴家做客,窦婴等人连夜
打扫准备,可是到了灌夫去请的时候,田蚡却还在睡觉,说自己头一天喝醉了,忘记了。等到到了
宴席上,又很倨傲,很让灌夫不满。田蚡又希望能得到窦婴在城南的土地,便派籍福去请求,窦婴
曰:“老仆虽然已经被贬职了,将军虽然高贵,难道就可以仗势抢夺我的土地吗?”灌夫听说了便
大骂籍福。就这样他们被田蚡所深深怨恨。
后来,田蚡娶燕王女为夫人,太后(景帝王皇后)下诏让群臣都去祝贺,在宴席上,灌夫被田蚡、
籍福诱导下言语行为不得当,获死罪。窦婴为救灌夫而与田蚡争论与朝堂之上。武帝问御史大夫韩
安国孰是孰非,韩安国却说两人都对。太后则在武帝面前绝食,道:“现在我还活着,就已经有人
借故欺负我弟弟。要是我百年之后,我弟弟岂不成了他人案上的鱼肉了吗?而且皇帝难道能像石人
那样长寿吗?”武帝请罪道,“都是皇亲啊,所以我让他们当廷对论。我去让狱吏处理这件事情吧
。”而韩安国则出了朝廷便告诉田蚡道:“窦婴诋毁你,你该就势免冠解印绶然后告诉皇帝,窦婴
说的都对,你不配做丞相。这样皇帝一定认为是你谦让,不会让你离职的,而窦婴也会自己羞愧的
自杀。可今天他诋毁你,你便也贬低他,就像女人吵架一样,一点大体都没有。”
于是武帝派御史簿指责窦婴,窦婴情急下,想起当初景帝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于
是派人把遗诏送给皇帝。可是武帝一查,尚书上并没记载景帝崩时下过这样的遗诏,认为是窦婴家
臣印封的。就这样,在元光四年十二月,窦婴因为伪诏而被斩首。
三、柏至侯许昌:是接任窦婴做了丞相的。许昌因为是窦太后所任命的,所以也事事都听从太后的
指示,没什么作为。
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清武帝不要把政事奏知窦太后,窦太后大怒,令罢逐赵绾,王藏等,免去
丞相,太尉之职,用柏至侯许昌为丞相,武疆侯庄清濯为御史大夫。魏其,武安仅保留侯爷身份。
武安侯因为王太后的缘故,说话还常常有效,很多势利的官吏,都离开魏其,归顺武安,武安侯因
此一天比一天骄横。
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去,丞相许昌,御史大夫庄清濯以举办丧事不力,免去职务。任武安侯田玢为
丞相,取消太尉之职,以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士大夫,天下名士及诸侯更加依附武安侯。
四、武安侯田蚡:孝景后同母弟。当初做太尉被免职后,由于自己是太后(景帝皇后)的弟弟,是
皇帝的舅舅,所以,每天拜见他的官员比以往还多(昔日拜见窦婴的也都转过来拜见他了)。等到
许昌被免,他便顺利坐上丞相的位置。
做了丞相后,田蚡愈发骄横,建造的住宅比任何大臣的都好,家中金子、古玉、美女、犬马、珍贵
玩物都多的数不清。每次上朝奏事,他都坐着说大半天,皇帝也都听信他的话,他推荐人做官,有
的直接就做两千石的大官,权利快要比皇帝大了。武帝就问他:“你任命完了吗?我也要任命官吏
拉。”他又请求把考工官署的土地拨给他以扩建住宅,武帝终于怒了,反问道:“你怎么不干脆要
武库?”此后他才稍微收敛一些。
在迫害灌夫、窦婴之后,他便病了,躺在床上大声喊着“我认罪,我认罪!”。找会巫术看鬼的人
来看,见魏其侯窦婴、灌夫在他两旁站着,准备杀他。三月,田蚡便病死了。
不过后来,淮南王刘安谋反败亡,武帝得知田蚡曾经接受过刘安的钱财,生气的说道:“若武安侯
还活着,我一定把他灭族。”(看来死的早还是有好处的)
田蚡还有一个极大的罪过。元光三年春,黄河改道。五月,再次决堤改道。沿途十六个县泛滥成灾
,百姓都流离失所。武帝虽然派人征发十万士兵堵住了缺口,可是堵好后又被冲开。田蚡因为自己
的食邑没有受灾的危险,便说:“长江黄河决堤都是天意,不用耗费人力去堵塞,堵塞未必符合天
意。”于是此后很长时间武帝都没有派人处理黄河决口。直到二十年多后的元封二年,武帝才派人
将决口处堵好,又疏通渠道使得黄河重新回到了夏禹治水时的旧道,梁、楚之地才重新恢复安宁。
此一罪,足够田蚡死个几万次的了。
五、平棘侯薛泽:田蚡死后,武帝让韩安国暂时行丞相事,本打算接着就让安国做丞相的,可是在
这个时候安国却摔伤了脚,所以让薛泽拣了个便宜。
“5月,平棘侯薛泽为丞相。御史大夫韩安国行丞相事。堕车,蹇,因病免韩安国官职。�”
元朔五年冬十一月初五,蔡泽被免职,在职几年也没什么表现。不过有俗话说,没消息就是好消息
。同理,他没做什么事情,所以也没遭到大难。
六、平津侯公孙弘:武帝初即位时,举行的那次招贤良文学士他也参加了。当时弘六十岁,以贤良
被征为博士。出使匈奴,回来汇报,不合皇帝的心意,以为他没什么能耐,他便称病辞职回家。元
光五年,武帝又征贤良文学士,菑川国又把公孙弘推荐上来。他感谢说,“已经尝试过了,皇上认
为我不适合做官,把我罢免了。这次你们选别人吧。”当地人还是推选他,武帝下诏书与诸儒,数
百人回文应对,他的文章让武帝甚是欣赏,把他列为第一。又见他容貌甚丽,便拜为博士。数年后
迁为御史大夫,任期中屡次劝谏,在关于为什么位列三公还用布被的质问中应对得体,武帝认为他
很谦逊贤德。每次上朝,他都只是陈述事实大概,从不在朝廷上争执,武帝看他谨慎厚道、熟悉政
事、又有正统的儒道思想,很欣赏他,于是他日益显贵。
元朔五年,薛泽因事免职,他便做了丞相。在此前,凡是做丞相的都是侯爵。可公孙弘还没有爵位
,于是武帝下诏道:"朕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盖古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
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行褒。其以高成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
相弘为平津侯。"丞相加封侯爵,就是从他开始的。
公孙弘做了高官,便也学其他人那样开客馆,召纳贤才。他的俸禄都用来养客人,而自己特别简朴
,家无余财。但是他生性好猜忌,外表宽厚而心机很深:凡是得罪过他的人,不论亲疏远近,虽然
他表面假装着很友好,但是背地里总要恃机报复。董仲舒为人正直,认为他只会阿谀奉承,于是他
便记恨着。胶西王刘端骄横无礼,多次违反法令,甚至杀害两千石官员多人,于是他便推荐董仲舒
去做胶西王的相,不久董仲舒便因为有病而被免官。汲黯时常诋毁儒生,也经常说他的不是,例如
说他位列三公还盖布被太虚伪,于是他让武帝任命汲黯做右内史去管理皇亲重臣所居住的地区。还
好皇帝对汲黯比对他还尊重,他才没机会迫害对方。
他做了六年御史六年丞相,到了八十岁,死在丞相位上。他之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
贺、刘屈氂接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都如同虚设,到了公孙贺、刘屈氂的时期已经破烂
残败到让人以为是马厩车库或者奴婢的屋子了。之后的六个丞相里只有石庆由于敦厚恭谨,也老死
在相位上,其余尽皆被诛杀。
七、乐安侯李蔡:是飞将军李广的从弟,景帝的时候就积功至两千石。武帝元朔年间,他作为轻车
将军,跟随大将军攻击右贤王,有战功,被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他由御史大夫之位迁为丞相。
李蔡为人很普通,名声比他从兄李广相差甚远,然而李广没有得到封爵,官位也不过九卿,“为人
在下中”,而他却做了丞相。
李蔡任职第四年,在元狩五年,也就是李广自杀后一年,他就因为侵占了景帝陵园前大道两旁的空
地来埋葬家人而获罪,他不愿意被审判,便也自杀了。
八、武强侯庄青翟:本为太子少傅,元狩六年夏四月,被任命为丞相。
元鼎二年冬,有人盗挖文帝皇陵中陪葬的钱币,庄青翟上朝的时候便与御史大夫张汤约好一起向武
帝请罪。可是到了武帝面前,张汤却没有请罪。武帝命御史大夫追究此事,张汤便想上奏说“丞相
早就知道是何人所为”,庄青翟很害怕。丞相的三长史朱买臣、 王朝、边通素日便受张汤欺侮而萌
生怨恨,于是便与丞相谋划,上奏道:“张汤向皇帝奏请施行法令时,商人们总是先知道而能囤积
居奇,赚了钱后又分给张汤。”武帝于是问张汤,而张汤却装做不知道,此时又有人上告说张汤诬
陷前御史中丞李文谋反,于是张汤上书道:“陷害臣的,是丞相三长史。”便自杀了。张汤为高官
数十年,死时家产还不到五百金,他的兄弟们想厚葬,他母亲却说:“张汤身为天子的大臣,却遭
受恶言中伤而死,何必要厚葬?”武帝听说后便杀了三长史,又将丞相庄青翟逮捕入狱。十二月二
十五日,庄青翟于狱中自杀。
九、高陵侯赵周:元鼎二年二月,武帝任命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
元鼎五年冬,南越丞相李鼎被逼反叛。秋天,齐相卜式上书请求让他们父子以及齐国熟悉水战的人
前往南越效命,武帝封其为关内侯,并有黄金良田。九月,要祭祀宗庙,列侯都要奉献黄金。少府
负责检查黄金,凡是重量不足或者是成色不好的,都以不敬之罪弹劾。于是有一百零六人被剥夺了
爵位。九月初六,赵周被控告明知列侯所献黄金不足却不上报,被捕下狱。赵周便也自杀身亡。
十、牧丘侯石庆:丞相赵周有罪被捕。武帝制诏御史曰:“万石君先帝尊之,子孙孝,其以御史大
夫庆为丞相,封为牧丘侯。”
当时,汉王朝南诛两越,东击朝鲜,北逐匈奴,西伐大宛。国家处于多事之秋。武帝巡狩海内,修
建上古神祠,又封禅,兼兴礼乐。又有桑弘羊等致力于开辟财利,王温舒等人推行严峻法制,儿宽
等推崇文学,都位至九卿,相继执掌大权。而石庆为人敦厚谨慎,事事都不取决于丞相。所以石庆
在丞相位九年,也没能有什么匡济的言论。
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口,其中没有户籍的有四十万。公卿商议想请武帝迁徙流民去谪边。武
帝认为丞相老谨,没与石庆商量,直接批准丞相可以先回家休息,而让御史大夫以下商议此事。石
庆感到很惭愧,认为自己不称职,上书请辞道:“庆幸得待罪丞相,罢驽无以辅治,城郭仓库空虚
,民多流亡,罪当伏斧质,上不忍致法。原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天子道:“仓廪
既空,民贫流亡,而君欲请徙之,摇荡不安,动危之,而辞位,君欲安归难乎?”说的石庆甚是羞
愧,便又开始处理事务。
石庆“文深审谨”,然而没什么大智慧,不能为百姓谋什么福利。太初二年中,庆卒于任上,谥为
恬侯。
十一、葛绎侯公孙贺:本是武将,有过几次军功。武帝为太子时,他是太子舍人。因为他的夫人是
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卫皇后的姐姐,所以他很受武帝宠信。曾以车骑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出战,有功
,封南茆侯。后再以左将军出病定襄,没有战功,失了侯爵。复以浮沮将军从五原出兵二千余里,
还是没有战功。太初二年,又太仆迁为丞相,封葛绎侯。
当时朝廷多事,武帝比较严厉,从公孙弘后连着三个丞相因为犯罪而死。虽然石庆因为恭谨而得以
终老,却也多次被皇帝谴责。所以公孙贺被拜为丞相后,跪在地上不肯接受印绶。边磕头边哭着说
:“臣本是个守边疆的小人物,因为有战功才做了官,才能不配做丞相啊。”武帝看他那可怜的样
子也感动的哭了,命左右去扶起他,他不肯起来。武帝起身而去,就这样,公孙贺不得以的接受了
任命。出了宫门,便叹息道:“从此我就面临危险拉。”
公孙贺的儿子敬声,代替贺做了太仆,父子并列居于公卿位,实在是显赫。敬声因为是皇后姐姐的
儿子,所以骄奢而不遵守法度,征和年间擅用北军钱一千九百万,被发觉而下狱。当时,武帝下诏
追捕阳陵人朱安世,一直没有捉到,武帝很急切。于是公孙贺请求自己追捕朱安世来赎儿子敬声的
罪。武帝答应了。后来他果然捉到朱安世。这朱安世,是京师的大侠客,听说贺想拿自己来赎儿子
,笑道:“丞相就要被灭族拉。南山上的竹子都拿来做竹简也不够让我记录他的罪过,斜谷的木头
都拿来做笔也不够让我书写他的罪过。”朱安世便在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派人建巫
祭祠诅咒皇帝,还在武帝去甘泉宫必走的马车道上埋了木偶人,都是诅咒的恶劣语言。
征和二年正月,公孙贺父子被关进监狱,经过审讯罪名确凿,便都被诛杀了,还惨遭灭族。
十二、彭城侯刘屈氂:是刘备祖先——汉武帝庶兄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
征和二年春,武帝以时任涿郡太守的刘屈氂为左丞相。又封其为彭城侯。
同年,发生了戾太子刘据巫蛊事件。其时,方士巫师充斥京城,混乱宫闱。武帝又因为年老,总怀
疑别人用巫术诅咒他。江充便四处挖掘木人,在挖到皇后和太子宫中的时候,挖的皇后和太子连放
床睡觉的地方都没有。江充说:“太子宫里挖到很多木偶人,又有帛书,都写的大逆不道的话。应
当禀告皇帝。”刘据生性宽厚仁慈、温良恭谨,很害怕,少傅石德请太子发圣旨逮捕江充等人,而
太子还是希望先去禀告在甘泉宫避暑的武帝,但此时江充逼迫的很紧,于是刘据被迫调集门客数千
人杀了江充和按道侯韩说。此时整个长安都一片混乱,皆传言说太子造反了。太子发兵入丞相府,
刘屈氂匆忙的逃跑了,连印绶都丢弃不管。武帝生气的说他没有周公的风范,又赐他玺书让他平乱
。太子兵与丞相兵作战几日,死了数万,终于败北,太子逃跑后自杀,几个皇太孙也都被杀了。
当时太子逃到覆盎门的时候,司直田仁把守该处,他认为太子与皇帝是父子,便没有逼的太急,让
太子得以逃出,刘屈氂本想将田仁斩杀,可御史大夫暴胜之对他说道:“司直,吏二千石,应当先
请示皇帝,怎么能擅自斩杀呢?”他便放了田仁。武帝听说后大怒,责问御史大夫道:“司直放走
了造反的人,丞相斩他,那是符合法度的,大夫为何擅自阻止?”暴胜之惶恐自杀。
过了一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出击匈奴,刘屈氂亲自为他送行到渭桥。李广利告辞时道:“希望
君侯您能早日请皇帝立昌邑王为太子。如果昌邑王能继承皇位,您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刘屈氂
许诺。昌邑王,是贰师将军妹妹李夫人的儿子。而广利的女儿是刘屈氂的儿媳,所以他们都想立昌
邑王。当时,武帝严令追捕与巫蛊之罪,内者令郭穰向武帝告发说丞相夫人被丞相几次派谴去巫祠
社,祈祷诅咒皇帝,有很多恶言,还与贰师将军共同祷祠,想立昌邑王为帝。武帝使有司调查属实
,判为大逆不道之罪。下诏书用厨车载刘屈氂游行示众,然后腰斩于东市,其妻子则在华阳街被砍
头。他和李广利也都遭灭族之灾。
十三、富民侯田千秋:汉武末年,卫太子刘据被江充诬陷败亡之后,他上书武帝替太子鸣怨道:“
儿子调动父亲的军队,顶多是挨顿鞭子的小罪罢了;天子的儿子有了过错误杀了人,又算的了什么
呢?---这是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白头老翁教导我这样说的。”他上书的时候,太子案已经过了
一段日子,武帝已经很明白当初是太子由于惶恐不能自保才捕杀江充的,在看了他的上书后马上召
见了他。见田千秋身长八尺有余,容貌伟岸奕丽,就更高兴了,道:“父子之间的事情,外人是很
难发表意见的,却惟独你能向我阐明太子的心迹,这一定是高祖皇帝的神灵让你来教导我,你该做
我的辅政大臣。”于是田千秋被拜为大鸿胪。几个月后,因为刘屈氂因罪被斩,他便成为了丞相,
封为富民侯。
其实,田千秋并没什么奇异超凡的才能,又没有什么战功,而且资历也浅薄,只因为一封上书合了
武帝的心意,几月间便封侯拜相。不久,汉朝使者去匈奴,单于就问:“听说汉新拜了个丞相,他
为什么被拜为丞相呢?”使者回答道:“因为他上书言事合了皇帝心意的缘故。”单于道:“哦!
原来你们汉选丞相并非要用什么贤能的人,随便一个男人上书说几句话便可得到相位了。”使者回
来后把单于的话上报,武帝认为使者有辱使命,差点便杀了使者。
不过,田千秋为人朴实敦厚,做了丞相也很安分,处境倒是比他几位前任安全的多了。他见武帝一
连数年追查太子谋反事件,株连特别多,大臣们都很恐惧,便与御史、中两千石的大夫们一起上,
请武帝“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也不要过分忧愁。武帝认为他说的很对
,便下诏说“远近为蛊,朕愧之甚”,并感谢丞相和大夫们认真负责,也不再追究太子案了。
过了一年,武帝病死。田千秋辅佐幼帝接着做丞相,一共做了十二年,老死在任期中。因为他因为
年老,皇帝善待他,朝见的时候允许他坐小车进宫殿,所以被称做“车丞相”,连名字都被人称做
是“车千秋”了。
在汉朝初期,都是由开国功臣任丞相,如萧何、曹参、陈平、周勃等。他们位高权重,在与皇帝商
量国事的时候,皇帝总要以他们的意见为基本,而丞相所推荐的官员,可以直接任命到九卿的位置
,而对于那些有过失的大臣,丞相甚至可以先斩后奏。
对于雄心勃勃的汉武帝来说,这样的情况是不可容忍的。尤其是田蚡以太后弟弟的身份任意行使权
利,更让刘彻决心把皇权巩固在自己手中。
于是武帝把朝廷机构改为“中朝”和“外朝”,“中朝”由原少府属下主管文书档案的“尚书”与
侍中、中书组成。中朝聚集了武帝赏识的那些文学贤者们,在他们的帮助下,武帝审阅公文、谋划
国事、起草诏书,可以说中朝成为了国事决策机构。而丞相负责的“外朝”是公布执行中朝所推出
的政令的执行机构。
就这样,丞相失去了汉初的大部分权利。此后,九卿有事可以直接上奏皇帝,把丞相这个中间环节
的二道贩子给PASS了,丞相这个位置变的形同虚设。
通过一系列变革,武帝达到了集中皇权的目的,丞相的权限越来越小,而且也越来越不为其他大臣
所尊敬。通过上面关于那些丞相的简介可以看出,也是由于一些丞相在为人处事的过错导致了丞相
这个位置被架空。这又怎么能单反面的去责怪武帝呢?
汉武帝很重视招揽文人贤士,时常担心人才不够用。但是他个性严厉苛刻,群臣中即使是那些平素
特别为他所宠爱的,一旦被抓到犯了小过错或者有欺瞒行为的,往往被依法诛杀,少有宽恕。这虽
然是他本身的过失,但如汲黯,虽然无数次直言于朝堂之上,却仍然得以终老,而且还很为武帝尊
敬,虽然也被免职过,却一直没什么生命上的危害。而且至少对于这些丞相来说,被免职的、诛杀
的或者自杀的,都是自己为人不谨慎,将把柄交到了武帝手中,用武帝的话说就是,“不杀何施?


汉武帝曾经任命谁为丞相?~

汉武帝曾经任命御史大夫公孙弘为丞相,因其无爵,封为平津侯。从此之后,凡平民拜相者必封侯。丞相也对百官有选举、任官、黜陟、刑赏的权力。

汉武帝先后任命了13位丞相:建陵侯卫绾、魏其侯窦婴、柏至侯许昌、武安侯田蚡、平棘侯薛泽、平津侯公孙弘、乐安侯李蔡、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牧丘侯石庆、葛绎侯公孙贺、彭城侯刘屈氂、富民侯田千秋,不过这13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却鲜有善终。
1、后元元年(前143)—建元元年(前140年):建陵侯卫绾
后元元年(前143)丞相刘舍被免职。八月汉景帝任命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封为建陵侯。他做了三年丞相,汉景帝崩逝(前141年),汉武帝即位。建元元年(前140年),因当初汉景帝卧病之时,官府中多有无辜受冤的囚犯,身为丞相未能负责申冤,被免去相职。卫绾去世后(前131年),谥号哀侯。
2、建元元年(前140年)—建元二年(前139年):魏其侯窦婴

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等到七国的叛乱全部被平定之后,汉景帝就赐封窦婴为魏其侯。
建元元年(前140年),丞相卫绾免职后,汉武帝汉武帝任命窦婴当丞相,田蚡当太尉。建元二年(前139年),被窦太后解除了丞相职务。元光四年(前131年),窦婴“伪造圣旨罪”被处死。
3、建元二年(前139年)—建元六年(前135年):柏至侯许昌
建元二年(前139年),柏至侯许昌接替窦婴当了丞相,武强侯庄青翟当了御史大夫。到了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许昌、太尉庄青翟因“坐丧事不办”,而被武帝免职。
4、建元六年(前135年)—元光五年(前130年):武安侯田蚡

建元六年(前135年),太皇太后窦氏去世,田蚡登上丞相之位。元光五年(前130年)春天,田蚡病倒,不久便恐惧而死。
5、元光五年(前131年)—元朔五年(前124年):平棘侯薛泽
田蚡死后,武帝命御史大夫韩安国行丞相事,不过韩安国很不幸运,从车上摔了下来受了重伤,武帝只好将他病免,让薛泽做了丞相,担任丞相期间,没有什么作为,元朔五年被免职。
6、元朔五年(前124年)—元狩二年(前121年):平津侯公孙弘
薛泽被免职后,汉武帝欲任用公孙弘为丞相。但是根据汉朝的制度,丞相都是在列候中选任的,于是武帝下诏封平津乡650户给丞相公孙弘为平津侯。元狩二年(前121年)春三月戊寅,做了6年丞相的公孙弘薨于任上,谥号献。
7、元狩二年(前121年)—元狩五年(前118年):乐安侯李蔡
西汉飞将军李广堂弟,曾任汉文帝的侍从。公孙弘死后,御史大夫乐安侯李蔡接任丞相之职。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李蔡因私自侵占汉景帝园寝的空地而被问罪,李蔡不愿接受询问,自杀而死。
8、元狩五年(前118年)—元鼎二年(前115年):武强侯庄青翟
汉高祖时武强侯庄不识(《史记》作庄不职)之孙,汉文帝时袭爵武强侯。李蔡死后,汉武帝任命太子少傅庄青翟为相。元鼎二年(前115年),因与权臣张汤的相互构陷,牵连致死。
9、元鼎二年(前115年)—元鼎五年(前112年):高陵侯赵周
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因父功封侯。元鼎二年二月,汉武帝任命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元鼎五年,因被控告明知列侯所献黄金不足却不上报,被捕下狱而自杀身亡。
10、元鼎五年(前112年)—太初二年(前103年):牧丘侯石庆
赵周被免职后,汉武帝命御史大夫石庆为丞相,册封为牧丘侯。太初二年,石庆去世,朝廷赐他谥号为恬侯。
11、太初二年(前103年)—征和元年(前92年):葛绎侯公孙贺
石庆死后,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封葛绎侯。不过,汉武帝的丞相并不是那么好当的,李蔡、庄青翟、赵周连续三任丞相皆因罪自杀。所以他不肯受丞相的金印紫绶,直到见了汉武帝生气后才不得已拜受。果不其然,征和二年(前91年),公孙贺因巫蛊之祸死于狱中。
12、征和二年(前91年)—征和三年(前90年):彭城侯刘屈氂
汉武帝刘彻兄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征和二年被任命为丞相。征和三年(前90年),刘屈氂暗中勾结贰师将军李广利准备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事情败露之后被腰斩于长安东市。
13、征和四年(前89年)—元凤四年(前77年):富民侯田千秋
战国时田齐后裔。车千秋接替刘屈牦担任丞相,封为富民侯。元凤四年(前77年),为相十二年后去世,谥号定侯。

扩展资料
全文是这样的:“其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邱虚而已。至贺、屈氂时,坏以为马廐、车库、奴婢室矣!唯庆以惇谨复终相位,其余尽伏诛云。”
这段话分三个层次,前面两个分别为罗列公孙弘之后的丞相名单,和交待相府客馆命运,前文已经介绍过了。有意思的是第三个层次。班固笔锋一转,第三个层次又重新回到那六位丞相身上,交待他们的命运,说其中唯有石庆因忠厚谨慎终老相位,其余五位都未得善终。
班固的这个叙述结构,至少有两点疑问。先说第一点。这段文字第一层和第三层都在讲几位丞相,却在中间插入关于相府客馆的描写。班固为什么不顺着丞相名单,把他们的命运交待了呢?如果我们尝试着把讲述客馆变迁的文字全部删去,会发现不仅不影响词句的完整性,反而使得文理更通顺。
删去客馆命运后的文字就变成这样:“其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继踵为丞相,唯庆以惇谨复终相位,其余尽伏诛云。”文意相扣,严丝合缝。班固为什么非要在中间插入相府客馆的命运?
我想,班固正是要让相府客馆惨淡的结局,和六位丞相黯然的命运交相呼应,烘托出观察汉武帝时代的一个特殊窗口。在汉武帝的皇权威严下,丞相们不仅留不住相府客馆,连自身的命运都无法掌控。
第二个疑问和丞相们的命运有关。接替公孙弘的李蔡,在相位仅三年左右时间,因非法侵盗“国有”土地罪,自杀了。又是三年不到,后任丞相严青翟与御史大夫张汤讧斗,最终也是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继而为相的赵周,同样在相位上呆了三年左右,最终成为汉武帝打击诸侯王、列侯势力的牺牲品,在狱中自杀。有这三位丞相的先例,就无怪乎当石庆因未能妥善处理流民问题而遭汉武帝痛斥时,就有人劝他自杀以谢罪。
也无怪乎当汉武帝任命公孙贺为相时,公孙贺呜咽哽涕,长跪不起,不愿接受这个职位了。石庆因木知木觉、反应迟钝,最终没有自杀,侥幸躲过一劫。而在他之后的公孙贺和刘屈氂,却都因卷入巫蛊案,被汉武帝无情地斩杀了。
这就是班固罗列的六位丞相的命运,三人自杀,二人被杀,一人差点自杀。如此悲情,汉武帝的丞相就没一个命好点的吗?其实公孙弘之后,汉武帝总共任命过七位丞相,刘屈氂之后还有一位田千秋。班固把名单列到刘屈氂,戛然而止,没把田千秋列进去。恰恰就是这位田千秋的命运,和前面六位大不相同。
田千秋出现在巫蛊之祸后。巫蛊之祸,太子刘据遭栽赃陷害,被指利用巫术诅咒汉武帝。刘据为求自保,仓促起兵,却在兵败后自杀。这场裹挟着腥风血雨的人伦巨变,让迟暮之年的汉武帝陷入了沉思。官卑职微的田千秋假托神灵意旨,替太子鸣冤抱屈。
田千秋的出现,正好给了汉武帝一个台阶,让他有了替太子平反的机会和借口。理顺了太子案,汉武帝在短短几个月内,把田千秋从极其低微的职位上,破格提拔为百僚之首的丞相,并封他为“富民侯”。
汉武帝去世以后,田千秋仍然是丞相。直到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薨逝,田千秋在相位上前后呆了十三个年头。在《汉书·公孙弘传》中,田千秋这位好命丞相,被班固选择性地遗忘了。班固为什么这么做?另外,又是什么造就了田千秋的命运,是他的才能、功绩远远胜过前几位丞相吗?
从李蔡到刘屈氂这六位丞相,司马迁曾评价李蔡“为人在下中”,也批评石庆“无他大略为百姓言”。至于其他几位丞相的才能和功绩,司马迁也有一个总体评估:“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为丞相,皆以列侯继嗣,娖娖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于当世者。”
(《史记·张丞相列传》)从司马迁的评价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这些丞相都是些庸才;第二,他们只不过在朝廷上充当“备员”,对国家大事根本发挥不了什么作用。那么田千秋和这六个人相比又如何?班固说田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汉书·车千秋传》)既无才学,又无功劳,只不过替太子鸣冤恰巧符合了汉武帝的需求,因而拜相封侯。汉武帝去世后,霍光以大将军身份辅政,对这个阶段的丞相田千秋,《资治通鉴》评价道:“时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自守而已。”依然因循守默,无所作为。
看来论才能、功绩,田千秋并不比他的六位前任强。那为什么前六任命运如此不济,而田千秋却恰恰相反呢?看来关键原因不在这些丞相们身上,而在用这些丞相的汉武帝身上。自公孙弘之后,汉武帝为什么始终选择这些平庸之辈来担任丞相的要职?
关于公孙弘这个人,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他是汉代历史上第一位布衣出身的丞相,在他之前的汉代十八位丞相都是贵族出身。汉武帝打破成例任用公孙弘,未必是不拘一格用人才。
公孙弘的学问才气实在寒碜,如前所述,四十余岁才开始学习《春秋》“杂说”,参加人才选拔的答卷,原先被考官置于下等,是汉武帝亲自把它擢拔到上等。汉武帝看中的是公孙弘的学问吗?不是,看中的是公孙弘这样的人物,容易驾驭。
此后公孙弘的“官场成长记”,证明汉武帝的估量是正确的。从后几任丞相人选可以看出,汉武帝一直秉承着这个原则,丞相不在于有才能,而在于能为皇权所驾驭。
汉武帝可能从来没想过要让这些丞相主导大汉帝国的政策走向,主导政策走向的,始终是他自己。在加强皇权的过程中,汉武帝任用酷吏,造成国内政治的紧张,庄青翟、赵周的死与此有关。对外政策上,汉武帝四面出击,开疆拓土,使得国库虚耗、百姓流离,石庆差点自杀,与此有关。
此外,汉武帝又迷惑于方士,为求神慕仙而广营宫室、巡行封禅,更加强了社会财富的消耗。而且正是汉武帝的这种迷信心态为人利用,酿成了巫蛊之祸。公孙贺、刘屈氂正是死于巫蛊。所以这几位丞相的命运,几乎都与那个时代的政治危机息息相关。
田千秋的命运不同,是因为他出现在汉武帝洗心革面之后。巫蛊之祸让汉武帝痛定思痛,开始彻底反省以往的所作所为,并颁布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终止了以往四面拓张、大开大阖的政策,决定转向休养生息。因此汉武帝在任命田千秋为相的同时,封他为“富民侯”。
“富民”二字正透露着汉武帝改革国策的信息。所以,田千秋和李蔡等人,虽同为汉武帝时代的丞相,却属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中的界限,即在于汉武帝的国策取向。李蔡等六人的命运是和穷兵黩武、骄奢淫侈的汉武帝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田千秋却不是。
所以班固在《汉书·公孙弘传》中提到公孙弘的继任时,撇开了田千秋,而是让李蔡等六人和遭废弃的相府客馆一起,共同定格了汉武帝那个雄武拓张却民不聊生的特殊年代。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汉武帝和他的丞相们

汉武帝时期担任过丞相的人物及结局
答:武帝十三丞相年表:建元元年——建元元年:建陵侯卫绾 建元元年——建元二年:魏其侯窦婴 建元二年——建元六年:柏至侯许昌 建元六年——元光四年:武安侯田蚡 元光四年——元朔五年:平棘侯薛泽 元朔五年——元狩二年:平津侯公孙弘 元狩二年——元狩五年:乐安侯李蔡 元狩五年——元鼎二年:...

在汉武帝时期任宰相有多危险
答:汉武帝五十四年的统治时期内,一共任命了十三位宰相,除一人在武帝死后留任外,其他十二位丞相被免职的七人,五人因犯罪自杀和下狱治罪。被免职的有两个人也是非正常死亡,一位窦婴先免职后弃市,另一位田蚡是被惊吓患精神分裂症死亡,也是非正常死亡。

汉朝丞相有哪些
答:1。高帝朝 萧何 2。惠帝朝 曹参 陈平 王陵 3。高后朝 审食其 4。文帝朝 周勃 陈平 灌婴 5。景帝朝 陶青 周亚夫 卫绾 刘舍 6。武帝朝 卫绾 窦婴 许昌 田鼢 薛泽 公孙弘 李蔡 庄青翟 赵周 石庆 公孙贺 刘屈牦 田千秋 7。昭帝朝 霍光 田千秋 杨敞 蔡义 历史上著名的丞相:1。齐国名相管仲:...

汉代历史中的汉丞相都有谁。
答:汉高祖——萧何 汉惠帝——萧何、曹参、王陵、陈平(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八月,相国曹参病死。十月,陈平被拜为左丞相,王陵为右丞相(以右为大),共理国政。)吕后——陈平(吕后大封诸吕为王,陈平被削夺实权。)、审食其 汉文帝——陈平(晚年)、周勃、灌婴、张苍、申嘉屠、巫秉义 汉景帝——...

求汉武帝一朝的宰相传记。
答:2007-04-05 汉武帝一生中任命所有的宰相是哪些人? 13 2014-07-26 求《史记武帝传》(就是刘彻) 外传、密传也行 不要文言文版 ... 2014-04-30 汉武帝一朝有几位丞相,分别是谁?求大神帮助 2018-01-22 为什么汉武帝一朝的丞相不好做 2011-10-07 汉武帝时的宰相田蚡的结局 1 2010-07-01 求汉武...

西汉著名宰相有哪些
答:周勃:军事家和政治家,汉高祖时封为绛侯.陈平逝世后,被任命为丞相.灌婴:汉朝开国功臣,官至太尉、丞相,谥号为懿侯.张苍 申屠嘉 ◎景帝朝 周亚夫:周勃之子,在七国之乱中,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被任命为丞相.◎武帝朝 田鼢:汉武帝的舅舅,封武安侯.后迁丞相,好儒术,立五经博士.骄横奢侈,大...

中国汉朝丞相的的顺序都有那些?
答:1、萧何 2、曹参 3、王陵(右丞相,正职)、陈平(左丞相,副职)4、陈平(右丞相,正职)、审食其(左丞相,副职)5、周勃(右丞相,正职)、陈平(左丞相,副职)6、陈平(周勃罢丞相,陈平独任丞相)7、周勃(陈平病逝,周勃复任丞相)8、灌婴 9、张苍 10、申屠嘉 以上皆为汉朝开国功臣。11、...

汉武帝时期任职的13位丞相,为何没有一个人落得好下场?
答:特别是在公元前103年,大汉丞相石庆并年老病死后。汉武帝决定任命公孙贺为宰相。但是公孙贺听闻之后,尽然痛哭跑到皇帝面前哀求道:“老臣本是一武夫,承蒙皇帝厚爱,靠着微薄战功,如今位居高位,早就力不从心。时难担起宰相之位,恳请皇帝另选高才。”从这一段话中可以得出公孙贺对宰相之位...

汉初各朝宰相都是谁?
答:惠帝——曹参、王陵、陈平;文帝——陈平(晚年)、(右丞相)周渤;灌婴(周勃去世后,灌婴为宰相)、张苍(汉文帝四年正月接替灌婴为丞相,后元二年免相)、申嘉屠、巫秉义 ;景帝——陶青、周亚夫、刘舍;武帝——窦婴、许昌、田玢、公孙弘、李蔡、赵周、公孙贺、田千秋 ;昭帝——王昕;……参考资料:h...

晋武帝司马炎的宰相是谁
答:贾充(217年-282年),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三国曹魏末期至西晋初期重臣,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曾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因此深得司马氏信任,其女儿贾褒及贾南风分别嫁予司马炎弟司马攸及次子司马衷,与司马氏结为姻亲,地位显赫。晋朝建立后,转任车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