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看待人体和健康的? 《中医是如何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刘力红

作者&投稿:勇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体是由若干脏腑、组织和器官所组成的。每个脏腑、组织或器官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而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人体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也就是说,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而又相互制约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人体的这种统一性,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五脏是代表着整个人体的五个系统,人体所有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个系统之中。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认为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方面依靠各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则又要靠脏腑组织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维持其生理上的平衡。每个脏腑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功能,但又是在整体活动下的分工合作、有机配合,这就是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在认识和分析疾病的病理状况时,中医学也是首先从整体出发,将重点放在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病理变化上,并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应统一起来。一般来说,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的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由于脏腑、组织和器官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因而就决定了在诊治疾病时,可以通过面色、形体、舌象、脉象等外在的变化,来了解和判断其内在的病变,以作出正确的诊断,从而进行适当的治疗。

从中医的观点所看到的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机体,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低估了人体的智慧,高估了我们自已的知识。经常在没有弄清楚人体在做什么,就判定了它的无能,随即我们用一知半解的知识冒然的进行干预,今日的许多疾病根本就是这些不当的干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我们也介绍了中医最新的医学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将逐渐使中医的理论显现出科学的面貌,原来我们祖先的遗产并不是不科学,只是过去我们的科技能力无法证实而已。我们坚信随着这些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机会开创出基因研究以外,解决众多慢性病的一条更有机会的新路。

人体内建的诊断维修系统,并不仅仅是西医所说狭义的免疫能力,而是包含自我诊断、人体资源管理、自我修复及再生的完整医疗体系,这些系统工作的最基本条件就是必需具备足够的血气能量。

既然人体内建了自己的医疗体系,当我们生病时,应该先考虑让体内的系统正常工作,而不是从外界直接介入调整,我们必需认知人体这些机能的存在,并能判别人体正在进行那一种应变措施,以及它需要我们提供的是什么样的协助。

对于疾病的症状,应该从狭义的不舒服疾病症状扩大到那些没有感觉的人体特征。并且对于不舒服的疾病症状所寻求的也不应该是直接消除这些症状,而是透过这些症状找出疾病的真正原因,彻底消除疾病的原因才是治疗的真正目的。

中国医药,既云渊源于道家,而道家又以精微博大著称,其学术自当别自高明,奈何近世以来,一遇西洋医药输入,举国之人,几视其为陈腐朽败不经之学,将欲尽弃而勿论之耶?吾甚疑之,故喜涉猎其中,探寻其迹,乃知古之习医者,必以《内》《难》二经为初基,再次而研习《伤寒》《金匮》《本草》《脉诀》,然后博通群籍,融会诸学,方可以言医。至若粗知《本草》,略记药性,读汤头脉诀或专于科方针砭者,即骤自行医,实为医家之左道,人群之危人也。晚近有研求金元四大家之学,或探《医宗金鉴》之集,已可称为此中巨擎,既谓五运六气之说,徒有名言,概无实义,观摩止此,其他何足论哉。
夫《内》《难》之旨,先须详知人身气化之本,经脉血气与天地阴阳盈虚消长之理,然后效法以养生,应用以医世。......至若五行六运之说,辄取《周易》八卦之理则,智者知气为人生物理学术之最高原则,浅者反视为一派胡言乱统而已。......
人生天地之间,生活起居,不离地域,日月运行,寒暑迁改,皆与人有俯仰往来密切之影响,穷探此自然规律之来源,则须以本系星球中心之太阳为准则,古称五行以日元为主,即此意也。而所谓“五行”者,谓太阳辐射能之及于地球,互为吸引排荡而生变化,其间并感受其他四大行星互相放射之作用,地球上生物与人,即受行星间各种辐射能而生存,复皆藉地气之中和而受其变化之妙用。行者,即为旋转运行不息之意,强名谓金木水火土,亦为代表显示其现象之名辞,并非谓金即金铁,木即林木也,如食古不化,死守成文,则剑过已远,刻舟何用。至于九宫八卦,六壬推步,乃效法天地生物演变之一种固定法则,以卦显其演变之现象,以宫定其变迁之部位,六壬记其次序,推步述其过程,详知四时寒暑代谢之间,生物之成坏有序,昼夜明暗之际,精神之衰旺不同,例如七日来复,为天地气化同人身气血盈亏之规律,春生冬藏,为热胀冷缩心身互用之情形,良知疾病之由来,非但为外界传染,与饮食起居之所致,即太阳系内各星球之影响人类生存者,随时间空间而互变,更有大且甚者。医药所以为养生,养之医之而不穷究其本元在此,徒为术耳,未足以言学也。

其中的“既谓五运六气之说,徒有名言,概无实义,观摩止此,其他何足论哉。”、“至若五行六运之说,辄取《周易》八卦之理则,智者知气为人生物理学术之最高原则,浅者反视为一派胡言乱统而已。”、“良知疾病之由来,非但为外界传染,与饮食起居之所致,即太阳系内各星球之影响人类生存者,随时间空间而互变,更有大且甚者。”不就说明五运六气的存在和对人的生活有时是至关重要的吗?

中医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乃人身之根本,阴阳平衡,人体健康,阴阳失衡,人则生病。

非一言一语能道明的!否则中医2000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做出的贡献就会显的太苍白了!想知的话,就需穷极一生的时间来学习!
想想看,单单一本〈黄帝内径〉就被多少代人研究至今,也未见得有什么结果啊!更何况中医的医学书籍何止这一本啊!

中医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

中医里面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有几层认识,通过不同阶段的认识,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人体健康进行针对性的调理,可以很好的消除疾病。那么我们的身体健康的状态或者处于疾病的状态到底在哪一个层次?又该如何针对性的预防或者治疗呢?相信看过之后会有一定的认识。
一、中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中医最高明之处就在于可以治未病,或许有的人认为这只是中医故弄玄虚,骗人的把戏而已,但是真正认识中医了解中医文化的人一定受益良多。
中医里面讲,上医治未病,就是说最好的医生是在人体未发生疾病的时间就已经预见性的治愈疾病。这与中医养生防病,治未病的理念是一致的,中医重在日常的调理,是防患疾病于未然的最佳手段,倘若我们日常中能够遵从中医养生治未病理论的指导,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二、疾病在腠理,药浴可清洗
中医里面认为人们的疾病并非说突然发生变重的,而是一步步的发展导致最后严重的疾病发生。中医里面讲到疾病的发生首先是在腠理,就是我们常说的皮肤表面。
疾病的开始阶段一般侵体较浅,此时用一些中药煮水对皮肤清洗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比如常见的风寒侵体、湿气入体等等,一开始都是先侵蚀皮肤表面,如果置之不理,就会一直进入人体。用中药药浴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止邪气的侵入,对于初病伊始,病在腠理的人来讲可以很好的治疗。
三、病在肌肤,针灸加推拿
中医认为假如腠理之疾不加以管理和治疗,疾病就会慢慢的侵入人体,渐入肌肉。此时虽然疾病有进一步的发展,但一般不是很明显,容易让人忽视。
肌肤之病一般来说并不严重,只是邪气刚刚侵入人体,只要稍加注意和防范便可以治愈。此时我们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法,刺激人体的免疫力并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利用人体的自身免疫力来抵御外邪。当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得到提高之后,邪气自然不容易深入,便会在人体正气的抵御下逐渐消亡。
四、病在肠胃,汤药可除疾
疾病慢慢的发展过程中,会逐渐深入人体的肠胃,乃至五脏六腑,这时候人们会明显的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异常状况,也就是人们已经自己意识到自己处于疾病状态了。
病在肠胃及脏腑的情况下,外在的治疗手法已经不能彻底治愈了,此时就需要医师进行针对性的辨证治疗,因人而异的开出不同的汤剂进行治疗。此时疾病已经深入人体,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是难以抵御的,脏腑也逐渐受到邪气的干扰不能正常工作,唯有服用汤剂对人体的正气加以巩固,对外来的邪气加以消除,如此才能治愈脏腑之病。
五、病入骨髓,神医也无力
很多人在疾病初现,症状不明显的时间就会忽视,不愿意去看医生,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生活习惯。人体的健康就如同机器的正常运转一样,重在保养,如果平时不加以养护,出现小的问题不加以解决,最终将会导致报废。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病入骨髓者也并非一时半刻所形成,是日积月累对健康不加以重视的最终结果。平时我们的身体出现小的不适症状不加以治疗,当有一天突发重疾的时间再去寻医问药怕是为时已晚,就算是神医在世也难有回天之力。
对于疾病的简单认识,我们又处于什么阶段和层次呢?不管处于哪个层次,我们都要对自己的健康加以呵护,只有日常生活中加以对健康的重视和对疾病的预防,才能远离疾病拥有健康!

我们的健康问题是不是交给一个好医生就全部解决了?著名中医学者刘力红教授给出的答案是:不是,真正能够解决健康问题的是每个人自己。
面对压力学会放下
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告诉我们,真正能解决健康问题的不是医学,医学只能解决健康里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占10%。实际上健康是把握在各位自己的手上。
我在这里引了成都文殊院的一副对联的上联,上联是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我们遇到的事情可以做。做了便放下,不留痕迹。了了有何不了,你再繁忙也不会有压力,这一句讲的是这个意思。当然这需要大家很好地用心去体悟,谈起来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很难。
孔子说,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悟通了这句话我们真的可以放下,没有什么了不起。我自己也经历过这个过程,中医要想治好病要冒风险,要担身家性命。刚开始,一旦药方开出去,晚上确实睡不着觉,忐忑不安。后来慢慢想通了,君子居易以俟命,易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古有三易:不易、变易、简易。不易就是每个人有相对不变的人生轨迹,不是说你努力就行。
健康贵在持之以恒
健康的方法很多,实际上也很简单都不复杂,关键是要去做。任何一个保健的方法,你只要去做,只要持之以恒那肯定是有用处的。
再说法于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古人认识到人类跟天地、自然,乃至跟日月是息息相通的。中医其中一个特点就是整体观。不是说人体是一个整体,而是人与宇宙、人与自然、人与天地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里面,人必须顺从、效仿这个整体的变化,我们的健康才有保证。
避免吃非时令食物
有节还有一个意思:如果冬天的东西到夏天吃就不叫有节,所以我们要吃的食物要以时令为主。现在可以吃到任何时节的新鲜蔬菜,这不一定是好事。在这样的季节长这样东西,那是有含义的。这个时候不生长这个东西,你偏要去吃这个东西,这叫逆之,逆之则灾害生,就是你自己去找灾害。
露脐装有害健康
怎么做到形神俱备呢?《内经》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则形乃不伤,现在女孩子喜欢把肚脐露出来,肚脐是人生命脉所在,这个地方是绝对需要保护的,以前北方人穿肚兜,要罩的就是肚脐。露脐装好比说,虚邪贼风,欢迎光临。我拜托你们,为了今后的健康不要这样穿。现在很潇洒,可是过了三十岁就会知道厉害了,月经会出问题,子宫会出问题。
心理不健康容易致病
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也就是外面的气候是会影响身体。现在很多疾病都是慢慢在空调的环境里面产生的。生于阴阳,最大的阴阳就是男女了,而男女最大的关系是夫妇。夫妇关系不合,阴阳就不协调,而这正是疾病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和谐的家庭就是和谐的阴阳,形神才能够健康。
生于喜怒,在这里我要介绍王凤仪的学说。王凤仪是清末民初东北的一位老人,他一字不识但大彻大悟,他的学说其中有关于心理行为影响健康的,归纳为五点,怨、恨、恼、怒、烦。喜欢怨人的往往容易得消化系统的疾病,就是脾胃的疾病;恨人就伤心,循环系统的疾病,容易失眠的病人是因为内心的恨;恼,就是肺;怒就是肝脏,中风也是这个系统的病;烦,肾就有问题,生殖系统就有问题。这是一门博大的学问,毫厘不差的。
再讲讲睡眠。人生的睡眠实际上是一个补充阳气的过程,阳气是人的命根。阳气耗散的途径很多,但是补充阳气的途径很少,几乎就是靠睡眠。我要介绍一位陈玉琴老师,她久病成医,总结了很多宝贵的健康理念。这其中一个重大法宝就是睡眠,就是要早睡,最好的睡眠时间是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肾只有在这个时段才能当班,才能造血,你另外睡八个小时,跟这八个小时就不一样。

人体就是药师傅健康导读
答:现代医学往往过于关注疾病本身,而非关注病人的整体健康。治疗慢性疾病时,往往只针对局部病变,忽视了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脏腑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尽管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并不能根治疾病。实际上,人体具有对疾病进行全面、及时、精确判断和处理的能力,这...

中医,西医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一、中医 优点:1、防患于未然,机体稍有功能上的变化,中医即认为是阴阳失衡,就要适当的调整。2、治病求本,发现问题就要找到发病的根本,从根本上去除疾病,从而使机体恢复正常状态。3、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人体本身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人体是不是最好的医生?
答:西医鼻祖希帕克拉底斯2400多年前,就曾经强调:“人体本身就拥有促进健康的本能,医生只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的助手而已。”这句话已很明白地告诉我们,医生不是直接为病人医病。美国有位著名的医生亨利在《食物就是最好的药物》一书中也强调“人体本身就是最好的修理店,人们不只忽视了人体的自然治愈本能...

你如何看待中医?
答:我觉得中医不是一种伪科学,相反中医是炎黄子孙的智慧结晶一代一代的传承。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是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结晶,代代相传。虽然有人认为中医是一种伪科学,但我坚信中医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不仅仅是一种医学理论,更是一种关于人体健康与疾病的综...

中西医观点大碰撞:如何摆床、如何睡得更健康?
答:中医和西医对于最佳睡姿的看法不尽相同,但都强调了床的摆放与地磁和人体健康的关系。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和西医的观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睡眠健康。头朝西睡中医认为头朝西睡有益,因为地球自东向西转,这种姿势有利于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吝头朝南或朝北睡西医则认为头朝南或朝北睡更佳,因为地球的南极和北极...

如何看待中医?
答:首先,中医有着深厚的历史积累。中医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治疗经验。中医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经络学说等,虽然这些概念在现代科学中难以解释和证实,但它们反映了古代医师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观察和总结,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其次,中医注重个体化治疗。

中医是什么?
答:总之,中医是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虽然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很多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但中医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在维护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零基础学习中医,可在昆仑藏钥中医资源网了解更多中医视...

儒医理论与心身疾病治疗心身疾病解析
答:野生的食物原料,有助于唤醒人类处理复杂食物的原始能力,进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在儒医理论的指导下,代谢疾病的治疗路径在于具体的代谢过程,涉及食物结构、进食方式和进食状态的调整。只有遵循自然营养的原则,选择能激发人体主动消化、吸收、合成和分解的食物,才能有效提高代谢能力,从而实现健康的改善。

社会医学的特色理论与创新观点有哪些?
答:(3)世界卫生组织将“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卫生事业,卫生事业也同样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在实践中认识到的一个基本真理。3.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 (1)在整体医学观中,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同时有生理和心理活动,不仅具有自然性医`学教育网整理,同时具有社会性。(3)世界...

舌头是人体健康的“放大镜”,怎样发现健康有问题?
答:根据中医的长期总结,舌尖主心肺,舌头的两边主肝胆,舌头的中间主脾胃,而舌头的舌根是主肾脏的。所以我们观察舌头的时候一定要由舌尖一直观察到舌根综合的来衡量身体的状况。如果舌苔由薄变厚,就证明身体的疾病或者不适会加重,反之,主要是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舌苔薄白,但是口腔的液体过多,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