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期间和五五末中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说出内容和意义

作者&投稿:邬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农”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一号文件,分别就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稳定发展、改善农村民生、水利建设、农业科技发展等问题,作出了政策安排。每次一号文件的发布,都是一次对全社会的农业教育,都会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一号文件不仅在指导农业、农村发展和解决农民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政策引导作用,对唤起全社会重视农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重点、难点在农村,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引起了全国上下的高度关注。
  从历史上看,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以农为本,实行重农主义。但从统治者重农的目的和动机看,表面上是鼓励农民生产,促进农业发展,实质上是为了实现“以农养政”。鉴于历史上重农、重税并举,重农民之力而不重农民权利,走进了误区,我们应当吸取这一历史教训。
  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今天,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仍需选择重农政策,并把它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治国方略上,应当改变传统的“富国强兵”战略为“富民强国”战略。在具体政策举措上,应当有一系列新思维,给农民平等的权利,给农村优先发展的地位,给农业更多的反哺。这也是贯穿于一系列一号文件的政策依据,即“补农”、“惠农”、“强农”、“富农”。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时至今日,我们的传统农业正在一步步走向现代农业,农村面貌正在发生更大的变化,农民的命运开始发生根本性改变。我们已经看到了问题的本质,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一号文件,着力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三农”问题,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的胸怀。透过这些一号文件,我们有理由坚信,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就一定能排除一切干扰,克服一切困难,在不久的未来,中国农民都将会成为有尊严、有文明素质的现代公民;中国农村将在工业化、城市化带动下,与城市和谐发展、良性互动,成为一体化产业园区和景观秀美的生活园区;中国农村社会事业将会取得和谐、文明、全面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经历的4次变革及每一次变革带来的影响~

建国以来,农业经历了4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亿万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第二次是50年代中后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土地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变为集体劳动、按劳分配,形成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营模式。第三次是1978年以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以家庭承包的形式分给了农户,分散经营。这种把农民的劳动同其收获结合的经营方式,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我国农业经济出现了80年代前期高速增长的时期。第四次是20世纪90年代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即农业产业化经营。而正是后两次变革救了中国,创造了奇迹,以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

建国初期的三反五反运动;
1951到1956年的三大社会改造以及确定的一五计划
1957到1962年的大跃进;
1966年后的文化大革命对农村实行集体经济制度和国有经济制度;
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置;和公私合营经济以及民营经济;

建国以来,农业经历了4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亿万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第二次是50年代中后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土地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变为集体劳动、按劳分配,形成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营模式。第三次是1978年以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以家庭承包的形式分给了农户,分散经营。这种把农民的劳动同其收获结合的经营方式,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我国农业经济出现了80年代前期高速增长的时期。第四次是20世纪90年代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即农业产业化经营。而正是后两次变革救了中国,创造了奇迹,以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历的四大重大变革的启示
答: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生,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5月5日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大事五月五日历史上
答:1905年5月5日 俄太平洋舰队在对马海峡覆没 1907年5月5日 台湾原住民泰雅族为捍卫土地及民族,发起抗日的枕头山事件。1912年5月5日 第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 1921年5月5日 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 1922年5月5日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5月5日 山东临城发生惊动中外的火车大...

中国粮食总产55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哪些阶段?
答:粮食播种面积基本未变,其总产、单产、人均占有粮食却增加到5084亿kg、4493kg/hm2、404kg。这一大阶段可分为回落、增长的6年(1985—1990)、徘徊增长的6年(1991—1996)和连续高产的4年(1996—1999)。1999年以后为回降与恢复性增长的第五个阶段。表1-31949—2004年中国粮食生产状况 ...

小岗村的生产关系(所有制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怎样看待农村改革?
答:面对土地流转不规范的问题,小岗在安徽率先开展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发出了安徽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一证”;为了让农民共享集体收益,小岗探索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让村民从“户户包田”到村集体资产的“人人持股”。农村改革看法: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税费改革...

农村改革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答:由此,包产到户的形式迅速在全国扩展开来。第二阶段,市场化改革探索阶段(1985~1991)。主要是取消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1985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决定取消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以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但实行不久,现实经济环境发生了不利的变化。经济开始过热,工农业发展速度失衡,...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我国农村信用社在50多年的发展中,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1、1951-1959年,是新中国农村信用社组建和发展的第一阶段。195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大力发展农村信用社。到1957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88368个。这一时期的农村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入股,干部由社员选举...

5世纪末中国发生了哪些大事?
答:不过北周兴起后占领了云贵地区,南朝陈也就成为南朝里面积最小的国家,后来北周三次伐南陈,均遭失败,后来隋朝兴起,隋文帝杨广在公元583年南下灭亡了南陈,只留下偏安于岭南的冼夫人,一年后,公元584年,冼夫人投降隋朝,全国再次回归统一,中国也进入了〔第二帝国时期〕,也就是〔隋唐王朝〕!

中国现代问题透视3.4三农问题的复杂性表现在?
答:现在中国的发展水平是否到了工业补贴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阶段?在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前提下,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和途径?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五)更困难的问题,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还有不少事要做 解放以来的50多年时间里,农村发展最好的时期是1950年至1956年、1979年到现在,这两个阶段都是党...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句话是谁说的
答: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多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一文的按语(一九五五年),《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册第五七八页 目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