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包括哪几部分,每部分在数字上有什么要求 文学包括什么,是供人干嘛的?

作者&投稿:羿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联的特征究竟有哪些呢?概括起来说,大致有以下六点:
(1)由上联(出句)与下联(对句)两部分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完
全相等。一般他讲,人们是不会在这一点上“犯糊涂”的。像上面所举的①、
③、⑤例作为真正的对联都不够“资格”,但单拿“字数相等”这一标准衡
量却都合乎要求。
(2)上、下联相对应位置上的词必须做到词性相同或相近,亦即名词对
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
对副词⋯⋯例如:
看他红花迎日暖
守我苍松耐岁寒
(某老翁自题联)
“看”与“守”为动词相对,“他”与“我”为代词相对,“红”与“苍”
为形容词相对。余皆同。
(3)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和停顿节奏必须一致。例如:
和顺一门生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春联)
从句法上看,上、下联均为“主+谓+宾”结构,从节奏上看,上、下
联都是“2+2+l+2”,即
和顺——一门——生——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4)上、下联相对应位置上的字的声调尽可能平仄相反(不必死守)。
例如:
门前学种先生树(注:“学”为古入声字)
岭上长留处士坟(九江陶潜祠联)
上联的声调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的声调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正好相反。
(5)一般情况下均须遵守“上仄下平”的“落脚律”——即上联落脚字
应是仄声,下联落脚字应是平声。例如:
草舍茅棚出贤圣
青松翠竹育英雄
(雷树田题毛泽东故居“上屋场”联)
“圣”为仄声,“雄”为平声。落脚为“上仄下平”。“上平下仄”“上
下皆平”、“上下皆仄”者亦偶见其例,但在对联总数中所占比重是很低的。
人们称“上仄下平”式落脚为“正格”,其他落脚型为“变格”。
(6)上、下联在语气和意思上必须相互联系和照应,共同表达出一个完
整的主题(“无情对”另当别论)。也就是说,一副对联无论长短,都应和
一首诗、一篇文章一样具有明确的思想内容,否则就是拙劣的“凑对”。请
看两副”片名”对:
大独裁者原形毕露
女理发师笑逐颜开
他俩和她俩生死恋
乌鸦与麻雀乳燕飞
两副对联各由四部影片名组成。尽管均属游戏之作,但联缀水平却有明
显的高下之别:前者的意思是完整的:正因为“大独裁者原形毕露”,才使
得“女理发师笑逐颜开”。而后者的出,对句的意思却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让人觉得莫明其妙。
综合以上六大特征,我们可以给对联下这么一个定义:对联是由上下两
部分字数、句数完全相等,词性相同或相近,停顿节奏一致,平仄基本相反,
内容相互关联的文字所组成的具有独立意义的文学样式。

----摘自《中华实用对联》一书第四页、第五页。

上联 下联 横批

文学文本赏析怎么写~

  朋友,看来你也是和我一样学习中文的了,我们先来了解下文学文本的概念和特点,以防偏题。简单的说,就是把别人的作品做一个赏析。 
  文学文本
  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是传达人生体验的特定语言系统,包括诗、小说、散文和剧本等形态。把一般的文学接受或文学鉴赏活动细化和深化,就是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这是一个对文本的反映实现的过程,这是一个对文本加以改变,丰富的过程。

  文学文本特点
  文学文本除了有一般文本的共同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1、文学文本总是指一种实际的语言系统。它不是指理想的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语言结构,而是指特定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这里的“个体”主要指具体的个人如作家,而“群体”则主要针对某些文本的集体作者而言,如远古口头文学、史诗的作者往往是一个群体,当代城乡民谣也总是出自群体之口。
  2、文学文本要通过传达人生体验而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它通过语言而呈现体验,但这种呈现的目的是表达某种相对完整的意义,或者说有足够的信息能让读者体验到一种相对完整的意义。如果其意义不完整,则不能称做文学文本。
  3、文学文本有待于读者阅读和接受。如果它仅仅停留于作者头脑里,而无法由任何一位读者读到并感受到,则只是一种不确定心理过程,不足以成为文学文本。总之,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

  文学文本赏析抓这几个方面:一、对作品意境的领悟;二、对作品形象的把握;三、对作品主题的挖掘;四、对于作品内容和形式及其关系的认识;五、对于生活真实和艺术真产的区别;六、对于作品风格和流派的辨识。
  等等…… 说多了,还容易混淆,就按上面几个点来写,应该能给你带来帮助的!
  合作愉快哦!作业一次过关!加油!!!!

文学是研究文子其故事、《文子》其书、文子其思想以及《文子》文学性等的一门学问。
文学 (一种语言艺术形式)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
西汉时期,学校的负责人,称为“文学”。
汉武帝为选拨人才“招贤良文学”,卫绾建议“罢申商韩苏张之言”,该年录取的第一名是公孙弘。《史记·孝武本纪》:“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上征文学之士公孙弘等。”[1] 《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武帝初即位,招贤良文学士,是时,弘年六十,以贤良征为博士。
“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六年……太皇太后崩”;“元光元年……诏举贤良文学,上亲策之。”
贤良,是指品貌端正、道德高尚之人。
文学,是指精通儒家经典之人。
“文学”的转变始于魏晋时期。历史记载,曹丕“初,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

蟹蟹,望采纳

数字联有哪些?
答:数字联有: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一点点衣食都来之不易,应当经常想到物力的艰难而加以珍惜”。出处:清代学者朱柏庐。2、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写的是济南大明湖的风光,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

回文联,数字联,叠字联,顶针联 各要几个 不要语文书上的!
答:二、数字联举例 1、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析:这就是著名的吕蒙正题春联,属于巧嵌数字又兼用隐字法的巧趣联。传说宋代吕蒙正对贫穷现象十分愤慨,常用对联来抒发自己胸中的不平。有一年,他独出心裁,创作了这一副由数字组成的春联。上联四个数字,从小到大,按顺序排列...

除了回文联,数字联,叠字联,顶针联,还有什么其他类型的对联?
答:但是,作者认为,目前楹联界在关于对联分类上的看法大多含糊不清。依作者之管见,对联都带有题或题赠的性质,按其所题的内容和对象等的不同,大体上可将其分成节令联、喜庆联、哀挽联、名胜联、行业联、题赠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九大类。其中,每一类又可分为若干子类。现将这九大类对联简介如下: 1.节令联...

对联在形式上有那几个种类(如数字联)?
答:对联除了上下联以外,还有横联。横联就是贴在两个对联中间上面的,一般是四个字的。它的作用是把上下联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如果横联与上下联联系不紧或无关,就不好了。这是有的写对联的人不懂横联的作用造成的。春联精选_对联的运用 三、对联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将对联分为不同的...

回文联 数字联 叠字联 顶针联
答:其三:清代,北京城里有一家饭馆叫“天然居”,乾隆皇帝曾就此作过一副有名的回文联: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上联是说,客人上“天然居”饭馆去吃饭。下联是上联倒着念,意思是没想到居然像是天上的客人。乾隆皇帝想出这副回文联后,心里挺得意。即把它当成一个联,向大臣们征对下联,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人言声...

网络结构分层有哪些?
答:当数据在各层间传送时,每一层都可以在数据上增加头和尾,而这些数据已经包含了上一层增加的头和尾。协议头包含了有关层与层间的通信信息。头、尾以及数据是相关联的概念,它们取决于分析信息单元的协议层。例如,传输层头包含了只有传输层可以看到的信息,传输层下面的其他层只将此头作为数据的一部分传递。对于网络层...

对联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

从拓扑结构上看,物联网的网络层包括什么和什么两部分网络?
答:物联网中的网络层包括接入网和传输网两部分的网络。分别实现接入功能和传输功能。传输网由公网与专网组成,典型传输网络包括电信网(固网、移动通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电力通信网、专用网(数字集群)。接入网包括光纤接入、无线接入、以太网接入、卫星接入等各类接入方式,实现底层的传感器网络、RFID...

回文联 数字联 叠字联 顶针连
答:山果花开花果山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碧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 明月伴星星伴月,星月交辉 脸映桃红桃映脸 风摇柳绿柳摇风 2数字联:冰冷酒 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 百头千头万头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信娇。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

数字对联大全
答:上联: 师姑田上担禾上 下联: 美女堂前抱绣裁 婚庆对联大全 上联:燕尔新婚 下联:百年嘉偶 上联:珠联璧合 下联:鸾凤和鸣 上联:笙磬同谐 下联:心心相印 上联:龙腾凤翔 下联:玉树琼枝 上联:福缘鸳鸯 下联:喜成连理 上联:百年好合 下联:五世其昌 上联:红莲开并蒂 下联:彩凤乐双飞 上联:红莺鸣绿树 下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