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为什么要进行变轨

作者&投稿:蓬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变轨是需要能量的 没有那么多能量直接把它送到月球 也就是达不到那么快的速度让他脱离地球轨道 因此需要变轨 积蓄能量 到达月球轨道后还得把速度减下来 才能慢慢接近月球.
1.节约成本
“变轨”对“嫦娥一号”来说,就是指变更飞行轨道。如果直接将卫星从地面发射到地月转移轨道,就需要比“长征三号甲”推进力大很多的火箭,发射成本将成倍提高。“嫦娥一号”在飞行过程多次变轨,最终加速到地月转移轨道的入口速度,通过卫星自己的机动能力,实现飞向月球的目标。虽然增加了控制难度,但通过多次变轨可以在时间上腾出精确调整的余地,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燃料成本。

2.军事意义
表明我国的导弹打卫星和激光摧毁卫星的技术已经日臻成熟。虽然嫦娥一号卫星没有携带任何与军事有关的设备,但是中国的运载火箭可以在发射出现故障时实施紧急关机,飞船和卫星可以在外太空实施数次变轨,当卫星发生故障,可以用弹道导弹或者激光予以摧毁,显示我国如果要在外太空实现军事用途也并非难事。

3.科技意义
变轨表明我国在国际空间开发和探测上,必将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具有发言权。

“阿波罗13号”于1970年4月13日夜间9点左右发生局部爆炸,电能严重耗损,他们原本可以马上终止这次飞行,而不必首先进入环月轨道并利用它的引力减速,但他们现在已经越过了那一点,现在要掉头返航已不可能,而且飞船已经无法产生足够的电力直接返回地球,他们只能先绕月球飞行。
同样的道理,若卫星直接飞出地球,不用地球引力加速也要耗费大量能源。接近月球后,被月球引力捕获,再变轨进入绕月飞行

嫦娥一号为什么会变轨?~

】“变轨”对“嫦娥一号”来说,就是指变更飞行轨道。如果直接将卫星从地面发射到地月转移轨道,就需要比“长征三号甲”推进力大很多的火箭,发射成本将成倍提高。这次发射首先将卫星送到环绕周期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在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等待月球飞过来,并通过变轨逐步提升速度。“嫦娥一号”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多次变轨,最终加速到地月转移轨道的入口速度,通过卫星自己的机动能力,实现飞向月球的目标。虽然增加了控制难度,但通过多次变轨可以在时间上腾出精确调整的余地,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燃料成本。
卫星在轨期间自主改变运行轨道的过程称为变轨因为火箭的速度不可能一开始就到达脱离速度,还要经过环绕速度的酝酿,所以在脱离建立畅通的通信链路,传回各种探测信息地球引力前因为只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理想状态下空气阻力忽略,当然实际中还要经过各种计算来考虑经过大气层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和进入宇宙时尘埃等星际碎片的影响),会做圆周运动,当速度达到第2宇宙速度即开始脱离地球引力.变换轨道,即火箭在调整速度,因为轨道半径的大小与运动速度成正比的关系.


详细请参考以下:
物体达到11.2千米/秒的运动速度时能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在摆脱地球束缚的过程中,在 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它并不是直线飞离地球,而是按抛物线飞行。脱离地球引力后在太阳引力 作用下绕太阳运行。若要摆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出太阳系,物体的运动速度必须达到16.7千/秒。那时将按双曲线轨迹飞离地球,而相对太阳来说它将沿抛物线飞离太阳。

人类的航天活动,并不是一味地要逃离地球。特别是当前的应用航天器,需要绕地球飞行,即让航天器作圆周运动。我们知道,必须始终有一个与离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 在航天器上。在这里,我们正好可以利用地球的引力。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正好与物体 作曲线运动的离心力方向相反。经过计算,在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它所产生的离心力,下好与地球对它的引力相等。这个速度被称为环绕速度。

上述使物体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速度被称为第一宇宙速度;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的 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而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出太阳系的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因此,物体离地球中心的距 离不同,其环绕速度(第一宇宙速主)和脱离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有不同的数值。

第一宇宙速度是7.8千米/秒,这样可以绕轨道飞行,第二宇宙速度是11.2千米/秒,可以冲出地球,第三宇宙速度是16.7千米/秒,这样可以飞出太阳系。卫星轨道是椭圆,节省发射火箭燃料的方法,可以先发射到大椭圆轨道,卫星处于远地点的时候,卫星上面的姿态调整火箭点火,这样卫星的轨道变成需要的高度。变轨可以多次,这就需要精确计算卫星变轨的时间,由地面指令控制。
卫星在轨期间自主改变运行轨道的过程称为变轨。卫星轨道是椭圆,节省发射火箭燃料的方法,可以先发射到大椭圆轨道,卫星处于远地点的时候,卫星上面的姿态调整火】“变轨”对“嫦娥一号”来说,就是指变更飞行轨道。如果直接将卫星从地面发射到地月转移轨道,就需要比“长征三号甲”推进力大很多的火箭,发射成本将成倍提高。这次发射首先将卫星送到环绕周期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在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等待月球飞过来,并通过变轨逐步提升速度。“嫦娥一号”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多次变轨,最终加速到地月转移轨道的入口速度,通过卫星自己的机动能力,实现飞向月球的目标。虽然增加了控制难度,但通过多次变轨可以在时间上腾出精确调整的余地,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燃料成本。
卫星在轨期间自主改变运行轨道的过程称为变轨。卫星轨道是椭圆,节省发射火箭燃料的方法,可以先发射到大椭圆轨道,卫星处于远地点的时候,卫星上面的姿态调整火箭点火,这样卫星的轨道变成需要的高度。变轨可以多次,这就需要精确计算卫星变轨的时间,由地面指令控制。
卫星在轨期间自主改变运行轨道的过程称为变轨。卫星轨道是椭圆,节省发射火箭燃料的方法,可以先发射到大椭圆轨道,卫星处于远地点的时候,卫星上面的姿态调整火箭点火详细请参考以下:
物体达到11.2千米/秒的运动速度时能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在摆脱地球束缚的过程中,在 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它并不是直线飞离地球,而是按抛物线飞行。脱离地球引力后在太阳引力 作用下绕太阳运行。若要摆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出太阳系,物体的运动速度必须达到16.7千/秒。那时将按双曲线轨迹飞离地球,而相对太阳来说它将沿抛物线飞离太阳。

人类的航天活动,并不是一味地要逃离地球。特别是当前的应用航天器,需要绕地球飞行,即让航天器作圆周运动。我们知道,必须始终有一个与离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 在航天器上。在这里,我们正好可以利用地球的引力。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正好与物体 作曲线运动的离心力方向相反。经过计算,在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它所产生的离心力,下好与地球对它的引力相等。这个速度被称为环绕速度。

上述使物体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速度被称为第一宇宙速度;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的 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而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出太阳系的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因此,物体离地球中心的距 离不同,其环绕速度(第一宇宙速主)和脱离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有不同的数值。

第一宇宙速度是7.8千米/秒,这样可以绕轨道飞行,第二宇宙速度是11.2千米/秒,可以冲出地球,第三宇宙速度是16.7千米/秒,这样可以飞出太阳系
不是利用离心力加速。是速度不够,只能转几圈再走。选的是一条比较省燃料的路。
宇宙空间是没有阻力的,只需要考虑引力。所以路程远,只是耗点时间,而不耗燃料。这和地面上行走是不一样的。
这样借助引力加速,节省燃料,增加载荷空间。
如果是载人的,就不绕圈了,但是费燃料~,这样卫星的轨道变成需要的高度。变轨可以多次,这就需要精确计算卫星变轨的时间,由地面指令控制。箭点火,这样卫星的轨道变成需要的高度。变轨可以多次,这就需要精确计算卫星变轨的时间,由地面指令控制。)、嫦娥一号发射出去后主要受到地球的吸引力,除此之外还有空间其他星体的吸引力,当地球的吸引力和卫星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相同时,力达到平衡,卫星绕椭圆轨道运动;当给卫星加速时,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大于地球的吸引力,卫星轨道直径变大,就像绳上拴有石头然后转动一样,当石头速度大时,如果没有足够的力气拽住,就会向外运动,也就是 变轨。
2)利用1)中所说,当轨道变大到地球和月球的转接轨道时,两个轨道都可能运行,所以只要控制合适,就会绕月运动。
3)还是1)中说的那样,不会的,它们会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就像你不端提供一个力让石头转动一样,而那个力就是由月球提供。37年的时间!中国完成了从地球卫星上天到月球卫星成功绕月的巨大跨越。11月7日8时34分,随着嫦娥一号卫星正式进入距月球200公里的工作轨道,中国将第5张“月球俱乐部”的门票牢牢地攥在了手中。“在人类活动又一次向太空拓展的节骨眼上,中国没有像前两次向海洋、天空拓展那样耽误太多的岁月与工夫,终于迈进了‘月球俱乐部’。”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说。

“至此,嫦娥一号发射实施阶段的工作圆满完成。”国家航天局发言人李国平昨天在关于嫦娥一号的第4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标志着绕月探测的工程目标基本实现,中国具备了对月球进行探测的能力。据透露,嫦娥一号下一步将修正轨道偏差,在轨进行设备测试。

11月传回首段语音数据

预计嫦娥一号卫星11月下旬传回第一段语音数据,打开全部探测仪器进行科学探测。随后,我国地面应用系统将根据卫星传回的探测数据,按照四个科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分析处理,并制作第一张月球图片。

“根据卫星的工作轨道和月球的自转周期,CCD立体相机一个月内可以对全月球表面覆盖一遍,微波探测仪可以覆盖两遍,干涉成像光谱仪需两个月覆盖一遍。”李国平说,“到2008年1月中旬,卫星上所有对月探测仪器都将覆盖全月球一次。”

日凌现象威胁卫星通信

“卫星进入工作轨道后,需要先建立三体定向工作姿态,才能开展各项绕月探测活动。”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总设计师顾问李铁寿说。

李铁寿介绍说,所谓三体定向,就是指卫星的太阳帆板保持对日定向,以获得足够的能源;卫星有效载荷工作面保持对月定向,以保证对月球实施探测;数据传输定向天线保持对地定向,以便能够建立畅通的通信链路,传回各种探测信息根据现在的情况估计,本月下旬我们有望获得第一批的月球表面图像数据。”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辉先介绍,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立体相机是用一台相机完成了通常情况下需要两三台相机来做的工作,它能够同时获得三个不同视角的三幅二维图像,通过反演可以获得月表的三维立体图。

嫦娥一号会不会拍摄到美国当年探月者的脚印?孙辉先明确表示,要看清这个脚印像元的分辨率应该是在厘米量级。目前,嫦娥一号卫星上的相机包括过去国际上对月球的探测和最近、将来其他一些探月项目的相机都没有这么高的分辨率。肯定地说,通过月球探测仪器看清脚印目前不会(实现)。

未确定要研制空间站

李国平在回答记者关于建立中国第一个空间站的提问时表示,根据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及《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我国在近期还要继续开展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研究。从目前国家发布的各种规划里,中国还没明确提出要开展空间站的研制。

“目前由16个国家共同组建成的国际空间站,给在太空进行各种空间实验提供了便利条件,中国的科学家非常愿意参与到国际空间站的实验工作。”李国平说。

嫦娥一号数字

10月24日成功发射,飞行326个小时,实施4次加速、1次中途轨道修正、3次近月制动,总飞行距离约180万公里,最终成功进入经过月球南北两极、轨道周期127分钟、轨道高度200公里环月工作轨道。嫦娥一号会不会拍摄到美国当年探月者的脚印?孙辉先明确表示,要看清这个脚印像元的分辨率应该是在厘米量级。目前,嫦娥一号卫星上的相机包括过去国际上对月球的探测和最近、将来其他一些探月项目的相机都没有这么高的分辨率。肯定地说,通过月球探测仪器看清脚印目前不会(实现)。

未确定要研制空间站

李国平在回答记者关于建立中国第一个空间站的提问时表示,根据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及《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我国在近期还要继续开展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研究。从目前国家发布的各种规划里,中国还没明确提出要开展空间站的研制。

“目前由16个国家共同组建成的国际空间站,给在太空进行各种空间实验提供了便利条件,中国的科学家非常愿意参与到国际空间站的实验工作。”李国平说。

嫦娥一号数字

10月24日成功发射,飞行326个小时,实施4次加速、1次中途轨道修正、3次近月制动,总飞行距离约180万公里,最终成功进入经过月球南北两极、轨道周期127分钟、轨道高度200公里环月工作轨道。

嫦娥一号时间

11月下旬,传回第一段语音数据,打开全部探测仪器进行科学探测。

到2008年1月中旬,卫星上所有对月探测仪器都将覆盖全月球一次

嫦娥一号变轨是为了节约燃料,在中国目前运载火箭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带更多的探测仪器上去;
并不是所有的探月卫星都是要变轨的,比如日本的“女神”就是直接飞向月球的。
变轨可以节约燃料,提高有效载荷,但是速度慢,控制飞行技术复杂,但是飞往目的地的成功率高;
直飞的需要更多的燃料,但是便于控制飞行,但是如果计算不好偏离月球的可能性大。
我是看电视、上网,自己总结得出的结论,欢迎大家探讨。

嫦娥一号为什么要经过N次变轨?直接发射到位不行吗?
答:主要是目前我国的火箭推力还不够,不能一次性将嫦娥一号推到地月轨道。以前美国的大推力火箭就能做到。

卫星运行轨道为什么是椭圆的?"嫦娥一号"为什么要各变轨三次?_百度知 ...
答:嫦娥一号变轨是因为火箭推力不够大,不能直接将嫦娥一号送到远地点为38万公里的大椭圆轨道上。另外嫦娥一号的发动机推力也很小,如果在近地点直接将速度提到10.2公里/秒,那需要很长的时间,另外改变椭圆远地点距离必须在近地点变轨,如果不是在近地点变轨将引起很大的误差。嫦娥一号如果只进行一次变轨,...

飞船为什么不能直接飞到月球,而是需要环绕变轨?
答:首先,你的想法确实是可以实现的,从地球赤道出发,两点一线,所耗费的时间和距离最少。但是,你知道这样比环绕着陆耗费的燃料要多得多了。先给你看嫦娥一号奔月的轨道示意图,嫦娥一号是在绕地3圈多之后才终于离开地球的怀抱,飞往月球。而在“登陆”(实际上是坠月)月球的过程,同样经历了3圈多的在...

飞船为什么不能直接飞到月球,而是需要环绕变轨?
答:还有要考虑太阳干扰和空间天气等问题。就算是利用我们最熟悉的环绕变轨的方式,我们还是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在嫦娥五号飞行的过程中,总是会启动小发动机进行轨道修正。这就像你开车在路上,我们没法保证车子严格地按照车道走,总是会偶尔打一点小方向来修正。这些修正非常重要,因为它影响了嫦娥五号...

嫦娥一号撞月前,要经多次变轨,它在变轨时发动机会朝一定方向喷气,通过...
答:力能改变物体的方向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嫦娥1号是怎么制动和变速,变轨的
答:用燃料作动力 在太空中加速 先绕着地球运动 有万有引力 在加速 形成一个椭圆轨道 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再加速 就形成一个绕地球的圆轨道 然后减速 blah blah 进入 月球轨道中。。。

嫦娥一号是怎样改变航向的
答:2007年10月25日17时55分完成第一次变轨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这次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约16小时周期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在第二个远地点时实施的。北...

飞船在登月的时候需要环绕变轨,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引言:在进行太空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月球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月球也成为了人类太空探索的第一站。在进行月球的探索中,首先是要登陆月球的,飞船在登月的时候需要环绕变轨,这是什么样的原因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地球和月球之间是有相互引力的,而且月球也是一个质量比较大的星球,所以说月球对于外界也是有...

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奔月时通过遥感技术经历两次变轨时有什么差别_百度...
答:第一次变轨是为了使飞船进入较为精确的轨道,因为宇宙飞船展开太阳能电池板后,使飞船的运行不得不有偏差,高空中有稀薄的大气和宇宙中有高速离子使飞船的轨道偏移,导致第一次的轨道不精确,所以应实行第二次变轨。

嫦娥一号变轨,应用了物理上什么的原理
答:动量定理,喷出气体,改变动量,从而改变速度,就变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