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份全面的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十一单元盐、化肥,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的知识点。全面!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作者&投稿:底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第一节 预备
一、酸碱指示剂
 定义: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 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的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含OH-的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 并非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水溶液呈碱性的盐:纯碱、小苏打等。
水溶液呈酸性的盐:硫酸铜、硫酸氢钠等。s

二、干燥剂
1. 使用干燥剂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2. 我们学过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氯化钙等。
氢氧化钠易潮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CaO+H2O=Ca(OH)2
3.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等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4. 浓硫酸
浓硫酸等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

三、复分解反应
 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 特点:交换成分,价态不变。
 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气体或沉淀)。
 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没有先后顺序,可同时发生。

第二节 酸
一、酸的定义和分类
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由于酸、碱、盐溶于水时会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 酸的电离:HCl=H++Cl-,H2SO4=2H++SO42-

二、常见的酸
盐酸(氢氯酸) 硫酸
化学式 HCl H2SO4
形成 H2+Cl2 HCl
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酸雨形成的原理)
状态 无色液体、具有酸味、刺激性气味 (浓硫酸)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稀硫酸)无色液体
特点 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 ①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物理性质)
②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化学性质)
③ 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
用途 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药
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
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敞口放置的变化 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挥发性) 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吸水性)
注意事项 ① 工业生产的盐酸偏黄,是因为含有Fe3 +,可用蒸馏法提纯。
② 打开浓盐酸的瓶塞,会有白雾出现,是因为:挥发的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挥发时溶解的氯化氢与水蒸气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 ① 浓硫酸的稀释: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目的:加快溶解、散热)。
② 如果把水倒进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导致危险。
 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种作用通常叫做脱水作用。
 盐酸、硝酸、醋酸具有挥发性;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 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所以它们要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 浓硫酸的稀释操作

三、酸的化学性质
酸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中都能电离出H+,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能电离出的酸根离子不同。
1. 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 酸+活泼金属 → 盐+氢气(置换反应)
a) 这里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b) 示例:Fe+2HCl=FeCl2+H2↑ 和 Fe+H2SO4=FeSO4+H2↑
【现象】铁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e2+的盐溶液呈浅绿色)。
3. 酸+金属氧化物 → 盐+水(复分解反应)
a) 金属氧化物可以是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和不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因为生成物有水,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所以反应一定发生。
b) 示例1:Fe2O3+6HCl=2FeCl3+3H2O 和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Fe3+的盐溶液呈黄色)。
c) 示例2:CuO+2HCl=CuCl2+H2O 和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Cu2+的盐溶液呈蓝色)
4. 酸+碱 → 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5. 酸+盐 → 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
a) 反应发生的条件:① 新酸是碳酸; ② 如果新酸不是碳酸,新盐必须是沉淀。
b) 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c) 除硫酸钡以外的钡盐都能与硫酸反应:BaCl2+H2SO4=BaSO4↓+ 2HCl(注意:HCl是稀盐酸,不写↑)
d) 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AgNO3+HCl=HNO3+AgCl↓

第三节 碱
一、碱的定义和分类
碱: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 四大强碱都可以溶于水,但弱碱不能溶于水。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液体。
 在初中化学范围内,只有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
 氨水的电离是NH3•H2O=NH4++ OH-,所以氨水也是碱。
 钾、钠、钙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CaO+H2O=Ca(OH)2

二、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 氢氧化钙(消石灰、熟石灰)
化学式 NaOH Ca(OH)2
工业制法 Na2CO3+Ca(OH)2=2NaOH+CaCO3↓ CaCO3 CaO+CO2↑,CaO+H2O=Ca(OH)2

状态 白色块状固体 白色粉末状固体
腐蚀性 强腐蚀性 较强腐蚀性
特点 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而潮解。 微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不明显。
用途 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行业(除玻璃方面外,用途与纯碱类似)。
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所以可以除油污。 漂白粉、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和河流、配制波尔多液
在实验室中可以证明二氧化碳。
 酸、碱包括其溶液都要密封。
 澄清的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 氢氧化钠必须密封有两个原因:① 吸水性;② 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2NaOH+CO2=Na2CO3+H2O。

三、碱的化学性质
碱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1. 碱溶液(四大强碱的溶液、氨水)能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由于弱碱不溶于水,所以弱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2. 碱+非金属氧化物 → 盐+水(复分解反应)
a) 反应发生的条件:① 碱是四大强碱; ② 非金属氧化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b) 根据条件我们可以写出十二个化学方程式,但必须掌握的四个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2NaOH+SO2=Na2SO3+H2O
2NaOH+SO3=Na2SO4+H2O
Ca(OH)2+CO2=CaCO3↓+ H2O(检验二氧化碳;石灰墙“出汗”)
3. 碱+酸 → 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在碱的通性中,弱碱只有该性质。
4. 碱+盐 → 新碱+新盐(复分解反应)
a) 反应发生的条件:① 反应物能溶于水(包括氢氧化钙,不包括其他微溶于水的物质); ② 新碱是氨水; ③ 若新碱不是氨水,新碱和新盐中至少有一个沉淀。
b) 铵盐一定能与四大强碱反应。
c) 新碱是沉淀:
蓝色沉淀 – 2NaOH+CuSO4=Na2SO4+Cu(OH)2↓
红褐色沉淀 – 3NaOH+FeCl3=3NaCl+Fe(OH)3↓
白色沉淀 – 2NaOH+MgSO4=Na2SO4+Mg(OH)2↓
d) 新盐是沉淀:
Ba(OH)2+Na2SO4=BaSO4↓+ 2NaOH
Ca(OH)2+Na2CO3=CaCO3↓+2NaOH
e) 蓝白沉淀:Ba(OH)2+CuSO4=BaSO4↓+ Cu(OH)2↓
f) 红白沉淀:3Ba(OH)2+Fe2(SO4)3=3BaSO4↓+ 2Fe(OH)3↓
g) 波尔多液(注:波尔多液不是溶液):Ca(OH)2+CuSO4=CaSO4+Cu(OH)2↓

弱碱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成金属氧化物和水。如Cu(OH)2 CuO+H2O。
但需要注意的是,强碱没有该性质,该性质不属于碱的通性。

四、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
1. 氢氧化钠变质
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证明方法:
a) 取样,加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NaOH+HCl=NaCl+H2O 和 Na2CO3+2HCl=2NaCl+H2O+CO2↑
b) 取样,加氢氧化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Na2CO3+Ca(OH)2=2NaOH+CaCO3↓
c) 取样,加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NaOH已经变质:
Na2CO3+CaCl2=2NaCl+CaCO3↓ 或 Na2CO3+Ca(NO3)2=2NaNO3+CaCO3↓
2. 氢氧化钙变质
氢氧化钙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证明方法: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钙已经变质:
Ca(OH)2+2HCl=CaCl2+2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3. 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变质时,固体质量都会增加。

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部分变质
1.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
① 取样,(如果是固体,就需要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过量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碳酸钠存在:
Na2CO3+CaCl2=2NaCl+CaCO3↓ 或 Na2CO3+Ca(NO3)2=2NaNO3+CaCO3↓
②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滤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存在,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2. 氢氧化钙固体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
① 取样,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钙存在: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 另取少量固体,加氯化铵(或硫酸铵)研磨,如果闻到刺激性氨味,说明氢氧化钙存在,氢氧化钙部分变质: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或 Ca(OH)2+(NH4)2SO4=CaSO4+2NH3↑+2H2O

第四节 中和反应
 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配平时要注意H2O的化学计量数。如:2NaOH+H2SO4=Na2SO4+2H2O
 强酸和强碱反应,一般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沉淀、气泡、不溶物溶解消失、溶液颜色变化),所以为了观察反应是否发生,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
如NaOH+HCl=NaCl+H2O,反应的时候要进行以下操作:
① 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② 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③ 用滴管慢慢地滴入稀盐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如果容器是试管,就直接振荡);
④ 溶液由红色刚刚褪成无色时,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注意是先加碱溶液,再加指示剂,然后才加酸)
 做上述实验时,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忘加酚酞,在实验结束后再加酚酞溶液,发现酚酞不变色,会有两种情况: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或者酸过量。这时加入碳酸钙固体,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酸过量;如果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恰好完全反应。
 虽然不能用酚酞溶液鉴别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但借助一种碱溶液,就能将酸性和中性溶液区分出来。
 在所有的复分解反应中,中和反应优先发生,并且反应可以瞬时完成。
 中和反应是放热的反应。
 中和反应的应用
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在缺少熟石灰的情况下,用生石灰也可以)。
 熟石灰改良酸性河流(处理硫酸厂的污水:H2SO4+Ca(OH)2=CaSO4+2H2O)。
铁粉、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也可改良酸性河流,但它们不属于中和反应。
 碳酸水改良碱性土壤。
 用含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
Al(OH)3+3HCl=AlCl3+3H2O Mg(OH)2+2HCl=MgCl2+2H2O
小苏打、墨鱼骨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也可以治疗胃酸过多,但它们不属于中和反应。
 被蚊虫叮咬时涂含氨水(或者是牙膏、肥皂水)的药物。
 中和反应同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一样,是特征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第五节 酸碱度
 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如下图所示:
 红 橙 黄 绿 紫

0 酸性增强(由H+控制酸性) 7 碱性增强(由OH-控制碱性) 14
 酸性溶液的pH < 7,中性溶液的pH = 7,碱性溶液的pH > 7。
 H+的浓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小;OH-的浓度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大。
溶液中H+或OH-的浓度改变,则pH会相应改变。
 一杯pH为5.6的溶液,怎样增大它的pH值?
物理方法:加水稀释。
化学方法:加入锌粒、氧化铜、氢氧化钠或碳酸钙等物质(因为pH小于5.6,溶液呈酸性,所以要考虑酸的通性)。
 加水稀释只能使酸性或碱性溶液的pH无限靠近7,但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 测定pH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pH试纸。
pH试纸的使用步骤: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将待测液体滴到pH试纸上,将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 使用pH试纸时的注意事项:
 不能把pH试纸浸在待测液体中。
 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
 pH试纸测出的pH值是整数。
 在做习题时,使用pH试纸和使用酸碱指示剂是同一种方法。
 常见物质的pH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厕所清
洁剂 柠檬
醋 苹果 橘子 酱油 西瓜 牛奶 鸡蛋清 牙膏 肥皂 草木灰水 厨房清
洁剂
 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
 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
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 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CO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 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http://wenku.baidu.com/view/83128c0e7cd184254b353503.html这里应该有你要的你去看下就知道了

谁可以帮我讲解下九年级下化学第十单元 酸和碱的知识点~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特性
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吸水性 脱水性
强氧化性 腐蚀性

用途
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三种离子的检验
试剂

Cl-
AgNO3 及HNO3

SO42-
①Ba(NO3)2及HNO3②HCl
及BaCl2

CO32-
HCl 及石灰水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
Ca(OH)2+Na2CO3== CaCO3↓+2NaOH
CaO +H2O== Ca(OH)2
1、酸的化学性质
(1)酸 + 金属 -------- 盐 + 氢气
(2)酸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56.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57.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58.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 H2O
59.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3)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
60.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6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62.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63.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4)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6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6.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67.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2、碱的化学性质
(1)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68.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69.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70.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71.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72.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2)碱 + 酸-------- 盐 + 水(中和反应,方程式见上)
(3)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73.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3、盐的化学性质
(1)盐(溶液) + 金属单质-------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7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盐 + 酸--------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7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酸和碱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

九年级下册化学8~11单元
答:(2009·四川)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工业冶炼金属”的过程。在实验室做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他们称得装有氧化铜粉末的试管重42g,反应过完全后,恢复到试问称量,试管和固体残留物共重40.4g,并收集到二氧化碳4.4g,请你和他们一起计算:(1)42g-40.1g=1.6g,1.6g表示 (2)...

初三化学期末试卷下册及答案
答:就要考试了,希望我的问候短信会为你送去一份轻松清爽的心情,不要太紧张哦!不然可会把答案忘掉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化学期末试卷下册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i-28Cl-35.5K-39Ca-40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分) 1.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是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现象。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有哪些?
答: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案
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结合教师课前布置查阅的有关资料,组内合作,讨论限时完成下面的任务:以第一人称手法写一份自我介绍的

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品学练考 答案。
答:1 第一题 2 2 1 1 2 1 2 第二题 挪移 蒸融 游丝 赤裸裸 3 第三题 凝然 匆匆 确乎 遮挽 4 第四题 渐渐 默默 潸潸 泪潸潸 血淋淋 美滋滋 欢欢喜喜 郁郁葱葱 隐隐约约 5 第五题 (一)1 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深深留恋 2 (要...

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表是什么?
答: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书上的溶解度表如下:溶解性注释:①指20℃时在水中的溶解性;②“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难”表示难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那种物质具有挥发性,“—”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册整理物质资料
答: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册整理物质资料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
答:2、 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学会利用所学知识为实际生产生活服务。3、 会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掌握科学测量的方法和技能。4、 学会利用PH值判断物质的酸碱性,认识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二、 教材分析 本课题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在本单元课题1中详细地介绍了...

九年级下册化学化学式 (不是化学方程式|)
答:水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氧化钠 二氧化氮二氧化硅 H2O CO CO2 P2O5 Na2O NO2 SiO2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一氧化氮氧化镁氧化铜氧化钡氧化亚铜 SO2 SO3 NO MgO CuO BaO Cu2O 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铁红)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铝 三氧化钨 FeO Fe2O3 Fe3O4 Al2O3 WO3 氧化银氧化铅二氧化锰(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