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遵守什么原则 道路绿化应遵循哪些规范

作者&投稿:藩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尊重历史的原则 城市景观环境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我们不能照抄和翻版,而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2、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主张不为局部的和短期的利益而付出整体的和长期的环境代价,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这一思想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要运用规划设计的手段,如何结合自然环境,使规划设计对环境的破坏性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并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3、保持整体性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第一,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第二,从道路本身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

4、连续性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连续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视觉空间上的连续性。道路景观的视觉连续性可以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风格、色彩及道路环境设施等的延续设计来实现。

第二,时空上的连续性。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的演进,反映出某一特定城市地域的自然演进、文化演进和人类群体的进化。道路景观设计就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并能为这种演进和进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尊重历史的原则
城市景观环境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我们不能照抄和翻版,而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2、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主张不为局部的和短期的利益而付出整体的和长期的环境代价,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这一思想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要运用规划设计的手段,如何结合自然环境,使规划设计对环境的破坏性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并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3、保持整体性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第二,从道路本身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 4、连续性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连续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视觉空间上的连续性。道路景观的视觉连续性可以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风格、色彩及道路环境设施等的延续设计来实现。第二,时空上的连续性。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的演进,反映出某一特定城市地域的自然演进、文化演进和人类群体的进化。道路景观设计就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并能为这种演进和进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1.0.1 为发挥道路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避免绿化影响交通安全,保证绿化植物的生存环境,使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化,提高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广场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0.3.1 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   1.0.3.2 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1.0.3.3 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   1.0.3.4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   1.0.3.5 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1.0.3.6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1.0.3.7 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1.0.4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编辑本段术 语
  2.0.1 道路绿地 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2.0.2 道路绿带 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2.0.3 分车绿带 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2.0.4 行道树绿带 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2.0.5 路侧绿带 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2.0.6 交通岛绿地 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2.0.7 中心岛绿地 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   2.0.8 导向岛绿地 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地。   2.0.9 立体交叉绿岛 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   2.0.10 广场、停车场绿地 广场、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2.0.11 道路绿地率 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2.0.12 园林景观路 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   2.0.13 装饰绿地 以装点、美化街景为主,不让行人进入的绿地。   2.0.14 开放式绿地 绿地中铺设游步道,设置坐凳等,供行人进人游览休息的绿地。   2.0.15 通透式配置 绿地上配植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9m至 3.0m之间的范围内,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
编辑本段道路绿化规划
  3.1 道路绿地率指标   3.1.1 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   3.1.2 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3.1.2.1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3.1.2.2 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3.1.2.3 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3.1.2.4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3.2 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   3.2.1 道路绿地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3.2.1.1 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 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   3.2.1.2 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   3.2.1.3 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   3.2.1.4 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   3.2.1.5 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   3.2.2 道路绿化景观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3.2.2.1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确定园林景观路与主干路的绿化景观特色。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 植物,并与街景结合;主干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风貌;   3.2.2.2 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   3.2.2.3 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3.2.2.4 毗邻山、河、湖、海的道路,其绿化应结合自然环境,突出自然景观特色。   3.3 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3.3.1 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3.3.2 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   3.3.3 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3.3.4 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3.3.5 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树种。   3.3.6 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编辑本段道路绿带设计
  4.1 分车绿带设计   4.1.1 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乔木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75m。   4.1.2 中间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   4.1.3 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分车绿带宽度小于l.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4.1.4 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应采取通透式配置。   4.2行道树绿带设计   4.2.1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带。在行人多的路段,行道树绿带不能连续种植时,行道树之间宜采用透气性路面铺装。树池上宜覆盖池箅子。   4.2.2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4.2.3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5cm,慢长树不宜小于8cm。   4.2.4 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4.3路侧绿带设计   4.3.1 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在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4.3.2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路侧绿带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辟为街旁游园时,其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的规定。   4.3.3 濒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   4.3.4 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
编辑本段交通岛、广场和停车场绿地设计
  5.1 交通岛绿地设计   5.1.1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5.1.2 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   5.1.3 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草坪上可点缀树丛、孤植树和花灌木,以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果。桥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墙面宜进行垂直绿化。   5.1.4 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5.2广场绿化设计   5.2.1 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   5.2.2 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   5.2.3 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   5.2.4 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   5.3 停车场绿化设计   5.3.1 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   5.3.2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其树木枝下高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定:小型汽车为2.5m;中型汽车为3.5m;载货汽车为4.5m。
编辑本段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
  6.1 道路绿化与架空线   6.1.1 在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绿带上方不宜设置架空线。必须设置时,应保证架空线下有不小于9m的树木生长空间。架空线下配置的乔木应选择开放形树冠或耐修剪的树种。   6.1.2 树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6.1.2的规定。   树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表6.1.2)   电压(KV) 1--10 35--110 154--220 330   最小垂直距离(m) 1.5 3.0 3.5 4.5   6.2 道路绿化与地下管线   6.2.1 新建道路或经改建后达到规划红线宽度的道路,其绿化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宜符合表6.2.1的规定;行道树绿带下方不得敷设管线。   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最小水平距离(表6.2.1)   管线名称 距乔木中心距离(m) 距灌木中心距离(m)   电力电缆 1.0 1.0   电信电缆(直埋) 1.0 1.0   电信电缆(管道) 1.5 1.0   给水管道 1.5 /   雨水管道 1.5 /   污水管道 1.5 /   燃气管道 1.2 1.2   热力管道 1.5 1.5   排水盲沟 1.0 /   6.2.2 当遇到特殊情况不能达到表6.2.1中规定的标准时,其绿化树木根颈中心至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距离可采用表6.2.2的规定。   树木根颈中心至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距离(表6.2.2)   管线名称 距乔木根颈中心距离(m) 距灌木根颈中心距离(m)   电力电缆 1.0 1.0   电信电缆(直埋) 1.0 1.0   电信电缆(管道) 1.5 1.0   给水管道 1.5 1.0   雨水管道 1.5 1.0   污水管道 1.5 1.0   路灯杆柱 2.0 /   电力、电信杆柱 1.5 /   消防龙头 1.5 2.0   测量水准点 2.0 2.0
编辑本段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
  A.0.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A.0.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衢州市城市绿化条例
答: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规划区内以及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镇规划区内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依照本条例规定执行。法律、法规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林地等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 城市绿化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保护和管理并重的原则。第四条 市、县(市...

绿色景观设计的原则
答:绿色景观,绿色所指的是绿色廊道系统,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交换通过所在系统里植物、水、阳光、土壤、动物、微生物等自己来维持平衡。那么,绿色景观的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尊重传统文化、乡土知识和当地人文历史,一个适宜于场所的景观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

鄂尔多斯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
答:第十五条 规划区内生产绿地总面积应当不低于建成区总面积的百分之二。第十六条 市、旗区人民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查各类建设项目时,应当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和本条例规定的城市园林绿地指标审查。第十七条 城市的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风景林地和道路绿化带等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方案,按照基本建设程序...

太原市城市绿化条例(2010修正)
答:第二条 在本市市区内种植和养护树木、花草等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绿化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组成部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领导,加大投入,鼓励社会投资,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目标责任制,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提供...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需注意和包含哪些内容
答: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异,形成了各种绿带。也有将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共同联成绿色走廊。街道绿化设计同其它绿地一样也要遵循统一、调和、均衡、节奏和韵律、尺度和比例五大原则。城市街道绿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街道形式的选择要根据街道环境特色决定的。例如两侧建筑景观比较...

城市道路中间的绿化带宽度是多少
答: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三)、路侧绿带设计 在路侧绿带设计遵循以下原则: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在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2012修正)
答:市的城市绿化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报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建制镇的城市绿化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六条 城市绿化规划应当坚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丰富城市景观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保护城市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合理设置公共...

淄博市城市绿化条例
答: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绿化的相关工作。第五条 城市绿化应当因地制宜,以种植树木为主,坚持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建设与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第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绿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在城市建设维护资金中...

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2002修改)
答: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按照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按年度有计划地组织绿化建设。第八条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绿地和规划确定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生产绿地和城市主要道路、铁路、公路、山体、江河湖泊管理范围沿线绿地以及其他...

济南市城市绿化条例
答:城市规划区内,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绿化工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第五条 城市绿化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突出泉城风貌和历史文化特色。第六条 鼓励和支持城市绿化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开发应用当地植物资源,选育适应本市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