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里所说的平仄是不是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啊 诗词的平仄是怎么分的,拿拼音的声调来说是一、二声为平,三、四...

作者&投稿:中叔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是。一声为阴平,二声为阳平,三声为上声,四声为去声,三四声统称为仄,入声为古音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现代汉语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份变为去声,一部份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并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粤语仍存在著『平、上、去、入』四声,并细分为九声,分别为「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和「阳入」。

现在来说,大部分情况如此,但是还是有一些不能对应,主要出现在入声部分。
现在的普通话声调是一二三四声,就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唐代的声调是平、上、去、入四声。后来平声分化成阴平阳平,上声中的浊声母部分变成去声,而入声派入了平上去三声中。比如哭、国、北、木这几个字,过去都读作入声,现在分别念一二三四声。
所以说平声是现在念一二声的字,除去“白、国、学、直、节、格、出、发”等等百来个念作一二声的古入声字。仄声是现在的三四声,再加上这些入声字。如果是北方人,这些字只能死记了,只有南方方言里面还保留着入声字。

不完全是,古时的和我们现在很多是不一样的,如果要写新诗,没问题,基本照楼主说的分,不会出大错,但是古诗不一定了,不如说“竹”这个字,我们现在读二声,即平声,但是古时韵部是把它分在入声里的,也就是仄音,还有很多这种情况。

有的不是

关于平仄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的一点问题~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扩展资料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按照中华新韵的话,目前是一二为平声,三四为仄声。
但是按照古韵的话,举个例子”湿“我们普通话是第一声吧,但是在古韵里是仄声的。再打个比方,”国“在我们念来是第二声吧,算是平声,但是在古韵里是仄声的。
目前分三种吧,第一种,律诗常用的,平水韵。
第二种,就是填词常用的,词林正韵。
第三种,就是中华新韵,按照普通话划分的,律诗和词通用。

至于用哪一种,中华新韵和平水韵一直有争议,我个人认为,觉得那种适合自己,哪种方便自己就用那种。
不过目前为止,只要是用新韵写诗或者填词的,都在题目后注明”新韵“两个字。
不注明的一律按照古韵来看,很容易被挑剔的人说你出律。

平仄的关系 是不是平就是1、2声 仄就是3、4声 仄仄平平仄仄平 那个字就...
答:平仄 píngzè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古音和现代的发音有...

诗词的平仄是怎么分的,拿拼音的声调来说是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答:按照中华新韵的话,目前是一二为平声,三四为仄声。但是按照古韵的话,举个例子”湿“我们普通话是第一声吧,但是在古韵里是仄声的。再打个比方,”国“在我们念来是第二声吧,算是平声,但是在古韵里是仄声的。目前分三种吧,第一种,律诗常用的,平水韵。第二种,就是填词常用的,词林正韵。第...

一二三四声对应平仄是什么?
答:1、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第一声和第二声约等于古音的平声,第三声和第四声约等于古音的仄声。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像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2、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

平仄分别是第几声?
答:第一声和第二声是平音;第三声和第四声是仄音。“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中古汉语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统称为仄声。古“平声”的字,声音高而平且长,从头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声”的字读音不平,或升或降,或拐弯,或短促(如入声字...

古人把汉字的一二声称为平声,三四声称为仄声对吗?
答:平声是1、2声;仄声是3、4声。

诗词中“平”和“仄”是什么意思?它们的区别什么?
答: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例如“大雨落幽燕”中“雨”字为第三声,故为仄声,“幽”字为第一声,故为平声。古诗中(古风除外)五言与七言以平仄相间为准,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中,只需顾及“顾”“繁”“...

平仄是指什么声调?
答:平:指古汉语中的平声、现代汉语中的阴平和阳平;仄:古汉语中的上、去、入三声的总称。汉语语音分四个声调。古代的汉语为平、上、去、入;现代的汉语(普通话)是阴平(即第一声)、阳平(即第二声)、去声(即第三声)、入声(即第四声);(古代汉语的声调与现代汉语的声调并非完全相互对应)...

平平仄仄,如何判断一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希望能结合古诗词实例进行详细...
答:普通话的声调有四声,阴平、阳平(一声、二声)为“平”,上声、去声(三声、四声)为“仄”。但新韵只适合现代人写诗,不能用来判断古诗的平仄。2、旧韵。依据古代人发音分平仄。古代汉语发音也有四声,与普通话不同,古四声是平、上、去、入,其中,平为“平”,上、去、入为“仄”。权威的...

平仄里平声到底是普通话里的一二声还是只是第一声???求 具体说详细点...
答:这个问题需要有个“历史”角度,更要实事求是!!首先要确定平仄的内涵:平指声调平而不变,仄是“不平”,指声调自身有旋律音高的变化。1、中古音(隋唐宋时期),平就是平,阴平和阳平的差异在于声母的清浊,在声调的高低上或有不同,但其旋律特性都是平平的,好比台阶,阴平是高处的台阶,阳平是...

古体诗的平仄是怎样安排的
答:汉字的四种声调,又分为平声和仄声两大类。其中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通称平声。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第三声(上声)和第四声(去声)通称仄声。旧读入声的字也归入仄声。仄是倾侧的意思,即不平。字的平仄在诗句的安排中非常重要,凡是格律诗词都讲平仄。古体诗对平仄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