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地理位置 ? 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作者&投稿:愚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我国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纬度位置:我国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2.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于世界第三位,我国的陆上国界线长20000千米,因而说我国是陆上大国。我国领海及内水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
3.我国的人口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时候为12.95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
4.我国人口增长的总趋势及人口政策:
公元2年为0.55亿到公元1578年为0.6亿。在这个时间段里,我国的人口增长相当缓慢,几乎是稳定不前;从1578年到1949年,我国人口增长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一个人口增长高峰,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从1949年到2000年是我国人口的第二个增长高峰。人口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阶段。
5.我国人口分别的概况: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多数地区人口密度在10人每平方千米以下。我国的人口分布以黑龙江的漠河与云南的腾冲为界,在这条线的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东部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
6.我国民族分布的特征:
我国民主分布总的特征是“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分布相对分散,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7.我国地形、地势的总特征:
我国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
8.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我国气候总的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我国的气候类型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山高原气候。影响我国的季风有夏季风和冬季风。夏季风又分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
9.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的主要概况:
东北地区:黑龙江、松花江、辽河、鸭绿江 西北地区:弱水、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
西南地区: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 华北地区:海河、淮河、京杭运河
横跨东西的河流:黄河、长江
长江:发源于青臧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从源头到宜宾。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一半。长江的通航河道700多条,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60%。长江的上游是从源头到宜昌,中游是从宜昌到湖口,下游是从湖口到出海口。
黄河:发源于青臧高原上的巴颜克拉山,呈“几”字行,注入渤海。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黄河的上游是从源头到河口,中游是从河口到孟津,下游是从孟津到出海口。在黄河不同河段有不同的问题。在黄河的上游主要是凌汛现象,解决的办法是疏通河道;中游最主要的问题是含沙量大,解决的办法是治沙;下游有凌汛现象和“地上河”。“地上河”的形成是由于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了“地上河”。其危害是:暴雨季节,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很大的威胁。
10.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土地、森林、水、阳光、大气等都是自然资源,因而我们说自然资源就是来自于自然界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根据自然资源是否可以循环利用,我们把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比如,土地、阳光、气候等都是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等都是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1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有利条件:总量丰富;总类齐全。
不利条件:人均不足;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比例结构不合理,林地、耕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土地利用过程中浪费、破坏严重;分布不均。
1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白白流入大海,并且还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则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北方一些河流甚至干涸见底,造成严重的干旱缺水。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仅占20%不到,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13.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解决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利工程或水库(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
14.叙述我国农业分布概况:
农业是指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工人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其中,东部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15.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1) 沿铁路线分布;京哈、京广、京沪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沿江沿河分布;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区。
(3)沿海分布;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16.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交通运输方式 速度 运费 运载量
火车 较慢 较便宜 较多
飞机 最快 最贵 最少
汽车 较快 较贵 较少
轮船 最慢 最便宜 最多

北半球。

A太平洋西岸。B不只是北温带,还有亚热带、寒温带
D我国最南端是曾母暗沙(北纬4度附近)

一、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地跨热带、北温带,其中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东部和南部临海,自北而南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二、中国地理位置四至点:
最北端:位于东八区,北纬53度33分,黑龙江省的(漠河县)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上
最南端:位于东八区,北纬3度52分,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八仙暗沙和立地暗沙在曾母暗沙西 南,是南海未曾正式公布的地名。虽然它们比 曾母暗沙更靠南,但一般认为曾母暗沙是中国最 南端)
最西端:位于东五区,东经73度40分,一般认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乌兹别里山口的乌恰 县(真正的西至点在帕米尔高原上,在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交界处略南的一 座雪山上)
最东端:位于东九区,东经135度2分30秒,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的黑瞎子岛【原中国最东 端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黑瞎子岛回归后,变为中国新的最东端。黑瞎 子岛满语名字叫摩乌珠岛,意思是“马头”。于2008年10月14日,西端的一半回归中国。】

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成国家和朝代,后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大一统的朝代有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中原王朝历史上不断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征战,众多民族融合成为中华民族。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共和政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有着多彩的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和国画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 ,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高原上的喜玛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
  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C·我国主要位于热带 错误
正确的是,我国大部分位于温带,热带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