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诗词《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赏析

作者&投稿:敖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诗词鉴赏# 导语】《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是南宋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词的上阕写深夜梦回的压抑心情,含蓄曲折、情景交融。下阕写壮志受阻,抒写抗金主张,曲高和寡的郁闷、忧愤心情。下面 就给大家介绍下岳飞的诗词《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欢迎阅读!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宋代•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赏析】


  岳飞的这首《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相比他的另一首《满江红•怒发冲冠》来说,显得清新婉丽,情真意切,展现出民族英雄岳飞内心细腻的一面来。


  一般人眼中的岳飞总是“怒发冲冠”“壮怀激烈”“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等等,他嫉恶如仇,跟敌人不共戴天;他爱国爱民,胜过爱自己的性命;他忠心耿耿,被*臣陷害时,更是令人扼腕叹息。在人们心中,他就是真正的男子汉,一个真正的大英雄。然而,这并不是真实的岳飞,真实的岳飞并不是只会摇旗呐喊,骑马杀敌,他还会弹琴赋诗,赏景看月,他有血有肉,有情有梦,他也会辗转失眠,甚至忧愁哀伤。——“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三更时分,词人听着响了一夜的寒蛩声,睡得并不踏实。醒来后他独自绕着台阶缓缓而行,思考着自己的过去和现在。“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词人现在已是满头白发,自己的一生为的都是为国家收复失地,故园里的松树和竹子都已经苍老了。他想要早点收复失地,尽早告老还乡,这个愿望却迟迟不能实现。这三句写出了词人无法安然入睡,忧愁难眠的原因,那就是收复失地受阻。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我想要拿出我的瑶琴,好好地弹奏一曲,来发泄令我烦恼不已的心事,可是,却不能够。因为,知音太少,就是弹断了琴弦,又有谁来听呢?词人引用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明自己处境孤危,缺少支持者和理解者,心情十分孤寂。当时作者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但是朝野上下一片议和声,使作者陷入孤掌难鸣的处境,所以“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两句,感叹的不是一般人的世无知己之悲,而是没有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词人满腔的报国热忱无处诉说,心事无人理解,多么的无奈和无助。





  扩展阅读:岳飞的人物生平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河南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岳飞少年时期,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曾拜周同(《说岳全传》等改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不久周同病故,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亲到坟上祭奠。岳飞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岳飞生有神力,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时人奇之”。


  宣和四年(1122年),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20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飞请命前去除害。岳飞表现突出,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


  这年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岳飞辞别刘韐,离开军队,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宣和六年(1124年),河北等路发生水灾,岳家生计艰难,岳飞为了谋生,又到河东路平定军(山西平定县)投戎,被擢为偏校。


  宣和七年(1125年),金灭辽之后,便大举南侵攻宋。宋徽宗禅位于长子赵桓,即宋钦宗,次年改元靖康。东路金军渡过黄河包围开封,宋钦宗用李纲守卫京城,但最终还是选择求和,供奉了大批金银,许割太原、河间、中山等三镇与金。


  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赵桓反悔割地,两路金军于攻破太原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开封。赵桓在求和的同时使人送蜡书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在相州城里,武翼大夫刘浩负责招募义士,收编溃兵。从平定军突围回到家乡的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在兵乱中难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





   扩展阅读:岳飞的治军风格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严于治军的主要内容。前人在总结岳飞的治军思想时指出有六个方面: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严治军。


  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皆可以一当百”,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也为后世一些名将所效法。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


  岳飞在作战中不仅强调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为重视谋略的作用。岳飞注意灵活用兵。宋王朝实行“将从中御”,将帅作战必须依事先准备的阵图行事,不得擅自改变。岳飞认为,阵图有一定的局限,而作战是千变万化的,“古今异宜,夷险异地”,不能照搬阵图。他提出“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另外,岳飞还提出“善观敌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的思想。


  



~

卷将一片当帘栊的下一句卷将一片当帘栊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卷将一片当帘栊的下一句:难持赠。卷将一片当帘栊的下一句:难持赠。诗词名称:《小重山·清气飞来望似空》。本名:张炎。字号: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临安(今浙江杭州)。出生时间:公元1248年。去世时间:约公元1320年。主要作品:《南浦春水》《...

小重山·几点疏雅誊柳条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几点疏雅誊柳条。江南菸草绿,梦迢迢。十年旧约断琼箫。西楼下,何处玉骢骄?酒醒又今宵。画屏残月上,篆香销。凭将心事记回潮。青溪水,流得到红桥。——清代·张景祁《小重山·几点疏雅誊柳条》 小重山·几点疏雅誊柳条 几点疏雅誊柳条。江南菸草绿,梦迢迢。十年旧约断琼箫。西楼下,何处玉骢...

鱼影倦随风的意思鱼影倦随风的意思是什么
答:的详细介绍:一、《小重山·清气飞来望似空》的全文点此查看《小重山·清气飞来望似空》的详细内容清气飞来望似空。数椽何用草,膝堪容。卷将一片当帘栊。难持赠,只在此山中。鱼影倦随风。无心成雨意,又西东。都缘窗户自玲珑。江枫外,不隔夜深钟。二、张炎其他诗词《高阳台西湖春感》、《...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宋代·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啊,这一切原来都是幻觉,往昔的情事就象鸥鸟一样飞去了。词写到此处,如果继续从远处着笔,则失其收纵...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

膝堪容的解释膝堪容的解释是什么
答:的详细介绍:一、《小重山·清气飞来望似空》的全文点此查看《小重山·清气飞来望似空》的详细内容清气飞来望似空。数椽何用草,膝堪容。卷将一片当帘栊。难持赠,只在此山中。鱼影倦随风。无心成雨意,又西东。都缘窗户自玲珑。江枫外,不隔夜深钟。二、张炎其他诗词《高阳台西湖春感》、《...

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答:《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作者薛昭蕴简介 薛昭蕴,字澄州,河中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人。王衍时,官至侍郎。擅诗词,才华出众。《北梦琐言》:薛澄州昭蕴即保逊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风。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无人。好唱《浣溪沙》词。薛昭蕴的其它作品 ○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

《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作品赏析
答:从首句直用薛昭蕴《小重山》词的首句和末句直抒“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之情意来看,表现了词人惜春惜花之情和久别初聚之乐。(《李清照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刘瑜:上片,含蓄。虽然也是写景写情。但读者难以一眼破的,其妙谛是在不言之中的:“长门”是代表冷宫的,意味着赵明诚离去...

舒頔《小重山·端午》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小重山·端午创作背景 《小重山·端午》是元曲作家、诗人、词人舒頔的作品,作于 明朝 建立(1368年)之后的一个端午节。舒頔生平处于元明之际,《新元史》称他「遭逢乱世」,「尝避寇巖谷,被执,頔正色叱贼(指朱元璋等起义军),贼感而释之」。他忠于 元朝 ,入明不仕。 诗词作品: 小重山·端午 诗词作者:【 元代...

姜夔《小重山令 人绕湘皋月坠时》
答:从空处摄取其神理,点染其情韵,不染尘埃,不着色相,达到“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的妙境)。它通过“月坠”、“鸥去”、“东风”、“愁漪”以及“绿筠”的渲染烘托,通过“茜裙归”、“断魂啼”、“相思血”的比拟隐喻,塑造出一种具有独特风采的、充满愁苦、浸透相思情味的红梅...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译文鉴赏
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作者简介 姜夔(kuí) (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