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 关于50墙的砌筑方法?主要是怎样摆砖! 求助50墙的砌法,第一层摆砖法,第二层摆砖法

作者&投稿:丛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具体方法如下:

1、第一层

2、第二层

3、第三层

二、工艺流程:

合格砌块的选择—运输和储存—放样—洒水湿润—地下室处理—砌体—必要部位挂网—分层抹灰—成品保护。

三、施工要点:

砌筑前进行实施排列,不足整块的可以锯砖,但不得小于砌块长度的1/3。施工前,绘出砌体排列图。最下面用灰砂砖砌3层,以防勒霉难以抹灰。满铺满挤砌筑,上下层十字错缝,搭接长度不小于块长的1/3,转角处应相互咬搓。水平灰缝要求不大于15mm,垂直灰缝要求不大于20mm。

扩展资料:

实砌墙的基本组砌方式为上下知皮一顺一和多顺一丁等。为了使砌体坚固稳定并形成整体,须将上下皮砖块之间的垂直砌缝有规律地错开,称错缝。错缝还能使清水墙立面构成有规则的图案。砖墙的厚度一般取决于对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在砌筑时还须结合砖的规格来确定。以标准砖为例,道墙体厚度可砌成半砖(12墙)、3/4砖(18墙)、一砖(24墙)、一砖半(37墙)、二砖(49墙)、二砖半(62墙)等各种厚度。特点:砖墙强度低于其他结构材料的墙,砌筑多为手工操作,装修工作量大。



找找看



一、砌筑砂浆的技术要求
1、流动性(稠度):指在砂浆拌合物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产生流动的性质。
2、保水性:指砂浆保全拌合水,不致因析水而造成离析的能力。
3、强度:硬化后砂浆的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才能保证砌体强度。
4、粘结力:砌筑砂浆必须具有足够的粘结力,才可使块状材料胶结为一个整体。
二、砌砖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方法
一、砌砖基础的技术要求:砖基础砌筑前,应先检查垫土层施工是否符合质量要求,然后清扫垫层表面,将浮土及垃圾清除干净。
二、砖墙的技术要求
(1)全墙砌砖应平行砌起,砖层必须水平,砖层正确位置除用皮数杆控制外,每楼层砌完后必须校对一次水平,轴线和标高,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其偏差值应在基础或楼板顶面调整;
(2)砖墙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小于8mm也不大于12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低于80%,砂浆饱满度用百格网检查。竖向灰缝直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使其砂浆饱满,严禁用水冲灌缝;
(3)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不能同进砌筑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4)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裂度为6度、7度地区,如临时间断处留斜槎确有困难,除转角处外,也可以留直槎,但必须做成阳槎,并加设拉结筋,拉结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设置 的钢筋(240mm厚墙放置 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1000mm,末端应有90度弯钩);
(5)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应选用整砖砌筑,半砖或破损的砖,应分散使用于墙心或受力较小部位;
(6)不得在下列墙部位中留设脚手眼;
1、空斗墙、半砖墙和砖柱;
2、砖过梁上与过梁成60度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3、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4、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各500mm的范围内;
5、砖砌体的门窗洞口两侧200mm和转角处450mm的范围内。
(7)每层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在梁或梁垫的下面,应用丁砖砌筑;隔与填充墙的顶面下上层结构的接触处,宜用侧砖或立砖斜砌挤紧;
(8)设有 构造柱的抗震多层砖房,应先绑扎钢筋,而后砌砖墙,最后浇筑砼;墙与柱应沿高度方向每500mm设 钢筋(一砖墙),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砖应砌成马牙槎,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过300mm,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应先退后进。该层构造柱砭浇筑完之后,才能进行上一层的施工。
(9)砖墙每天砌筑高度以不超过1.8m为宜,雨天施工时,每天砌筑时,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
三、砌砖工程的施工方法
砖砌体的砌筑方法有“三一”砌砖法,挤浆法、刮浆法和满口灰法四种。其中“三一”砌砖法和挤浆法最常用;
“三一”砌砖法:即是一块砖,一铲灰,一揉压并随手将挤出的砌浆刮去的砌筑方法。
用尺检查垂直度,用2m靠尺和契形塞尺检查平整度,怎样检查就是很简单的事情!

砖墙砌筑怎样摆砖样?~

一、砌筑砂浆的技术要求1、流动性(稠度):指在砂浆拌合物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产生流动的性质。2、保水性:指砂浆保全拌合水,不致因析水而造成离析的能力。3、强度:硬化后砂浆的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才能保证砌体强度。4、粘结力:砌筑砂浆必须具有足够的粘结力,才可使块状材料胶结为一个整体。二、砌砖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方法一、砌砖基础的技术要求:砖基础砌筑前,应先检查垫土层施工是否符合质量要求,然后清扫垫层表面,将浮土及垃圾清除干净。二、砖墙的技术要求(1)全墙砌砖应平行砌起,砖层必须水平,砖层正确位置除用皮数杆控制外,每楼层砌完后必须校对一次水平,轴线和标高,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其偏差值应在基础或楼板顶面调整;(2)砖墙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小于8mm也不大于12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低于80%,砂浆饱满度用百格网检查。竖向灰缝直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使其砂浆饱满,严禁用水冲灌缝;(3)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不能同进砌筑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4)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裂度为6度、7度地区,如临时间断处留斜槎确有困难,除转角处外,也可以留直槎,但必须做成阳槎,并加设拉结筋,拉结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设置 的钢筋(240mm厚墙放置 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1000mm,末端应有90度弯钩);(5)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应选用整砖砌筑,半砖或破损的砖,应分散使用于墙心或受力较小部位;(6)不得在下列墙部位中留设脚手眼;1、空斗墙、半砖墙和砖柱;2、砖过梁上与过梁成60度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3、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4、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各500mm的范围内;5、砖砌体的门窗洞口两侧200mm和转角处450mm的范围内。(7)每层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在梁或梁垫的下面,应用丁砖砌筑;隔与填充墙的顶面下上层结构的接触处,宜用侧砖或立砖斜砌挤紧;(8)设有 构造柱的抗震多层砖房,应先绑扎钢筋,而后砌砖墙,最后浇筑砼;墙与柱应沿高度方向每500mm设 钢筋(一砖墙),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砖应砌成马牙槎,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过300mm,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应先退后进。该层构造柱砭浇筑完之后,才能进行上一层的施工。(9)砖墙每天砌筑高度以不超过1.8m为宜,雨天施工时,每天砌筑时,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三、砌砖工程的施工方法砖砌体的砌筑方法有“三一”砌砖法,挤浆法、刮浆法和满口灰法四种。其中“三一”砌砖法和挤浆法最常用;“三一”砌砖法:即是一块砖,一铲灰,一揉压并随手将挤出的砌浆刮去的砌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