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要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重点

作者&投稿:端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数学:
复习要点及要求:
1、数和数的运算
包括:(1)数的意义;(2)数的读法和写法;(3)数的改写;(4)数的大小比较;(5)数的整除;(6)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7)数的运算
(1)数的意义包含的知识点
①自然数、整数;②分数;③百分数;④小数;⑤循环小数。
要求:
明确数的分类,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掌握自然数、分数、百分数、小数的计数单位,准确说出每个数包含的计数单位的个数,会进行数的分解与组成。认识这些数之间的关系。
(2)、数的读法和写法包含的知识点:
①整数读写法;
②小数读写法;
③分数读写法。
重点是:整数的多位数读写。其中中间、末尾有零的数读写是难点。
要求:
①正确读写整数、小数、分数。
②由于较大数目的读写比较抽象、枯燥,复习时要借助“分级线“加强指导,另外要提供现实生活的报道数据,感受多位数与现实的联系,调动学习学习的热情,体验大数目的实际意义,增强学习和应用意识。
(3)、数的改写包含的知识点:
①把一个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②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
③求小数的近似数。
④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相改写。
⑤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不包括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难点是:“改写”与“省略”之间的区别
要求:
①复习时侧重对比训练,在对比训练中体验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②改写、互化时注意互化方法灵活性的训练
(4)、数的大小比较包含的知识点:
①整数大小比较;
②小数大小比较;
③分数大小比较;
④百分大小比较;
⑤整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比较。
难点:分数大小的比较。
要求:
①掌握比较方法,会比较数的大小;
②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每一类数的比较方法之间的联系、区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③拓展学生思维,培养个性化学习。通过复习,学生应该达到运用抽象的数进行比较的水平,但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水平不同,在比较数的大小中允许学生采取不同的比较方法。
④注重比较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值的实际意义。
⑤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比较是一个难点,复习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自身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指导;或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科学的比较方法。
(5)、数的整除包含的知识点:
①整除、除尽、约数、倍数、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互质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③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
④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的)和最小公倍数。
要求:
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概念非常多,又很抽象,应该着重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要求综合运用以上概念。)
①以理解概念、正确应用概念为主要目的。由于这部分概念抽象,学生复习时会有一定难度,为了降低学生的难度,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做出准确判断即可。
②掌握20以内的整数的特点
③加强概念辨析,深入理解掌握概念。在概念辨析中应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探索中理解每个概念的真正含义。
④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体现不同学生学习的不同特点。
⑤关于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的问题,要加强实际应用训练。
(6)、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包含的知识点:
1、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约分、通分。
要求: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小数计算的基础。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并且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关于这部分内容教材中涉及的比较少。
小数点位置移动是一个难点,复习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7)、数的运算
1、四则运算意义和法则。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2、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分数四则计算(不包括带分数)以分子、分母比较简单的和大部分可以口算的为主。
这三小节是把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放在一起整理和复习。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是在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扩展来的,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运算的意义,教材中整理成表格,学生很清楚地看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代数初步知识
知识要点:
(1)、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表示数量关系。
(2)、简易方程:①方程概念;②解方程;③列方程解文字题。
(3)、比和比例: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②求比值、化简比;
③比例尺的意义及计算 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
要求:这部分知识学过的时间不长,学生又经常用到,复习时不必过多讲解。可以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通过具体题目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解答,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在这部分知识复习时,注意下列知识的区别:
①a2与2a;②X-2=3、3-X=2;③比和比例; ④比与除法、分数;⑤比的基本性质与比例基本性质; ⑥求比值与化简比; ⑦正比例与反比例。
由于这部分知识易混的概念较多,建议采用对比方法进行复习较好。不要进行纯理性概念上的对比,要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来体验、感悟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应用题
知识要点:
①、简单应用题:简单应用是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复习时从简单应用题开始,通过简单应用题的复习,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常用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②、复合应用题:是复习的一个难点,复习时重点指导学生用分析法分析较为适宜。复合应用题不超过三步。
③、列方程解应用题:包括一般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一般直接设未知数。复习的重点是训练学生找到等量关系。
④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重点训练学生确定比例关系,找准相对应的数。
⑤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般不超过三步,运用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等方法掌握算术解题技能。重点复习内容详见:第九册后的总复习及十册的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两者综合起来分类复习。
⑥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这里“转化分率”的目的重在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不提倡每个学生都用多种方法解题。
要求:
①、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强化基本功训练。
②、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用算术方法解“反叙”应用题只作为思考题。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超过两步。
③、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把应用题复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应用题复习过程中要作到“三个注重”: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沟通解题思路;注重对比、变式,加深理解;注重综合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量的计量
知识要点:
(1) 常用的长度、面积、体积(容积)单位的进率
(2) 常用的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3) 时间单位:进率,年月日,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
(4) 名数改写 :聚法和化法
⑸ 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 )。
难点:建立各个单位的空间观念,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
要求:
(1)记住计量单位比较简单,但要建立计量单位的概念却是一个难点。复习时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具体实物,比一比、说一说计量单位的大小。加深理解这些计量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巩固强化学生们已建立起来的这些单位的空间观念,达到能准确应用这些单位的目的。
(2)掌握计量单位名数的改写方法,进行正确的化聚。
5、几何初步知识
知识要点:
(1) 平面图形认识;(2)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立体图形的认识;(4)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1) 平面图形认识
①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联系与区别。
②角的特征、角的分类、角的度量方法。(周角选学)
③垂直与平行。概念、特征、画法。
④三角形。画高,特征,分类(按边分、按角分)。知道三角形内角和。
⑤四边形。每类图形的特征,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⑥圆与扇形。圆的特征、直径、半径的特点,扇形与圆的关系(选学)。
⑦轴对称图形。(能画出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要求:
①掌握特征、建立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点——线——面——体的联系。
②能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合理的判断、选择。
(2)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①理解周长与面积概念。
②掌握每种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③能应用公式灵活解决问题。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
(3)立体图形的认识
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
②长、正方体的关系。
注意长、正方体、圆柱体侧面、表面展开图的特征及操作实践活动。
⑷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①明确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
②会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
③建立这四种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联系。
④加强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体积与容积的区别的对比训练。
⑸动手操作
知识要点:
1、图形的拼凑与分割
2、测量长度、角的大小
3、画平行线、垂线(高)、对称轴
4、按照一定的(长度、度数、比例尺)要求画图形
5、按要求补充图
要求:
1、几何初步知识这部分内容,知识容量比较大。复习时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就要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性、挑战性、综合性强的问题,让他们多观察、多动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掌握学习的方法。切忌:面面俱到,不停讲解,不断提问,大量练习,只求结果,不重过程。
2、计算量较大,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要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值。比如:记住112——252 、π ——9π的值可以加快圆面积和周长、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计算的运算速度。
简单的统计
知识要点:
1、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统计表、统计图:了解统计表、图的种类,特点,制作方法,会填写统计表,会分析统计图表。(扇形统计图选学)
要求:复习时忌机械练习,单调地填表、制统计图,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完成统计知识的复习任务,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解释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
五、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落实教材要求,全面体现《课标》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要把复习与评价相结合,加强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使复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反思,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3、复习时要注意着眼于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提高,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4、把握毕业班教学复习课的基本步骤:
⑴拟订好复习计划。在制订复习计划时,要明确复习内容、复习目标、复习重难点、复习时间(复习课时)和复习进程等。
⑵梳理好知识网络。(详见上述复习要点)
⑶明确复习方法。通常是先分类复习,再综合复习。在分类复习时,要尽量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有侧重点地进行查漏补缺,尽量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争取学生全面提高;在综合复习时,更要照顾到两头,促进中等生的发展,使整个班级的知识水平有明显的发展。

*一、圆柱和圆锥
*面的旋转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变化的量
*正比例
*画一画
*反比例
*观察与探究
*图形的放缩
*比例尺
*数与代数
*整数
*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
*常见的量
*运算的意义
*估算
*计算与应用
*运算律
*用字母表示数
*方程
*正比例、反比例
*探索规律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一)线与角
*(二)平面图形
*(三)立体图形
*图形与测量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
*统计
*可能性
*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年级下册的话、、、
一.1. 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1.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低面;周围的面积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2.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乗高。
4.圆柱的体积=底面积乘以高(V圆柱=Sh)。
6.圆锥体积=1/3底面积乘以高。(V圆锥=1/3V圆柱=1/3Sh)
三.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解比例。
3.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比例的基本性质。
4.正比例关系式: y/x=k(一定).
5.反比例关系式:xy=k(一定)
6.一副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图上的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这些是主要定理啦、其他的就靠你自己做题了

比例和圆柱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

六年级下册数学重要知识点~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小学奥数公式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的公式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的公式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的公式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的公式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的公式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的公式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的公式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一、数与代数
(一)数的意义
(1) 理解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正数、负数的意义,能按要求写数和读数。
(2)会比较数的大小,能把几个不同类的数按要求排列。
(3)能根据计数单位进行数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值。
(4)理解小数、分数、百分数间的联系和区别,会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5)理解小数的性质,会用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6)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互质数的意义,知道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7)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约分和通分。
(二)数的计算
(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能口算、估算,会笔算。
(2)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会灵活应用关系进行验算。
(3)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步骤和方法,会使用小括号和中括号,会计算两、三步计算的混算运算。
(4)掌握运算定律和性质,能灵活应用定律或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5)掌握解答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比和比例
(1)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写出两个数(量)的比,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2)掌握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能进行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
(3)知道什么是比例尺,会按比例分配,会解答有关比例尺和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4)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5)掌握正、反比例的判定方法,能判断两个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四)代数知识
(1)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般数量关系。
(2)会用数字代替字母,然后求式子的值。
(3)明确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会解简易方程,会检验方程的解。
(4)会用字母表示要求的数,会列方程解逆向思考的应用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知道直线、射线、线段的关系;知道各种类型的角,会测量角的大小。
(2)会画:①角;②线段;③垂线和平行线;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3)掌握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会求周长和面积,能将公式变形(如: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推导出:a=s÷b或b=s÷a),会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4)掌握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表面积、侧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会求表面积、侧面积、体积和容积。
(5)知道长度、面积(地积)、体积(容积)、质量(重量)、时间、人民币的单位和进率,会进行同类名数的改写。
(6)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会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能按要求将一个图形进行平移、旋转、放大、缩小。
(7)能在坐标轴中确定一个事物的位置(包括方向、距离等)。
三、统计与概率
(1)会收集、整理数据,会补充完成统计表、统计图的制作,会从图表中找出有关数据,通过计算解决问题;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能看出统计图、统计表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
(2)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3)能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

五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的重点有哪些
答: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 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2.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1、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3. 旋转:图形或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答:数学学习的实质是学生的再发明。新课标偏重:“数学教育活动有必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打开水陡峭已有的常识经历基础之上……向学生供给充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着手实践、自主根究与协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办法……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生动的、自动的和赋有特性的进程”。教育中,要本着“学...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
答:首先较早学习数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比较完整,不会存在六年级时还要补习 三年级数学 知识的情况。其次较早入门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入门难度相对较低。2、兴趣最重要,起点是关键 不少四五年级希望开始学习数学的学生,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实在低年级时曾经学过...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上下册
答:二年级数学主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 度单位的必要性。(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 体的长度。2、第4---5页 ...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答:二年级数学 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 方法 收集数据。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

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
答:小学生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概括 1、加数+加数=和2、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 另一个加数=和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

一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答: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知识点 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2、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3、主要题型:填合适的单位。(注意和生活实际联系)计算:元+元角+角满10角记得换成1元 元-元角-角“角”不够减向...

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单元重点知识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答:1、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圆柱和圆锥一、 面的旋转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2、2.圆柱的特征:(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3、(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4、(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5、...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答: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认识角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3、角的画法:(1)定顶点。(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二、角的分类:1、...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答: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需掌握的知识要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 ()只有加、减时怎样算?⎧1 ⎪(算。⎪2)只有乘、除时怎样计⎪ 1、知道运算顺序。( 时怎样计算?⎨3)加、减、乘、除混合 ⎪4)算式中有括号时又怎(样计算?⎪⎪(有式子的运算顺序。⎩5)括号的作用是改变原 ()0不能作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