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典籍有哪些 中国历史书籍有哪些?

作者&投稿:后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国语》、《战国策》、《左传》(阐释春秋的)、《吕氏春秋》
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二十四史之类的史书属于广义的历史学著作范围,而中国古代的史学理论著作主要有以下这些:

刘勰的《文心雕龙·史传》是第一个史学史专篇;
刘知几的《史通》是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着;
王世贞的《史乘考误》是明代第一部以考证为主的史学专著;
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是我国传统史学走向总结时期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考证学著作(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之一);
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为清代史学家名著(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之一);
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为清代史学家名著(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之一);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是与刘知几的《史通》一起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双璧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

《尚书》   《春秋》   《春秋》三传   《左传》(附《国语》《国策》)   《史记》上   《史记》中   《史记》下   《汉书》   范晔《后汉书》和陈寿《三国志》   综论东汉到隋的史学演进   《高僧传》、《水经注》、《世说新语》   刘知几《史通》   杜佑《通典》上   杜佑《通典》下(附吴兢《贞观政要》)   欧阳修《新五代史》与《新唐书》   司马光《资治通鉴》   朱子《通鉴纲目》与袁枢《通鉴纪事本末》   郑樵《通志》   马端临《文献通考》   黄梨洲的《明儒学案》、全谢山的《宋元学案》   从黄全两学案讲到章实斋《文史通义》   章实斋《文史通义》

太多了
广义的说:历史上的所有文献都是的
狭义的:包括历代史书,如《史记》、《汉书》等与史论性质的著作,如《通志》、《通典》等

史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史、元史、明史
《史通》

中国古代著名的史书典籍有哪些~

论 语--第一部语录体典籍
昭明文选--第一部诗文选集
玉台新咏--第一部专录妇女题材作的诗集
徐霞客洲记--古代游记第一书
古 诗 源--唐前诗歌最佳选本
古文观止--华夏文章第一选本
颜氏家训--古代家训第一书
诗 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挂 枝 儿--明代民歌第一书
夹 竹 桃--明代作家创作民歌第一书
品 鉴 部
文心雕龙--古代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诗 品--现存在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
六一诗话--古代第一部诗话体著作
随园诗话--清代影响最大的诗话
小 说 部
三国演义--古代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儒林外史--古代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水 浒 传--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京本通俗小说--现存最早的宋人话本集
西 游 记--古代神话小说第一书
晏子孙春秋--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红 楼 梦--古代长篇小说第一书
锦 香 亭--第一美女传
聊斋志异--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第一书
希 夷 梦--中国第一部演述梦幻故事的长篇小说
三遂平妖传--古代第一部长篇神怪小说
再 生 缘--古代弹词第一书
瑶 华 传--古代第一部以狐妖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
镜 花 缘--古代长篇杂家小说第一书
岐 路 灯--古代第一部长篇教育小说
野叟曝言--古代第一部绝妙小说
杂 俎部
水 经 注--集魏晋南北朝地理学大成之巨著
天工开物--古代科技第一书
洛阳伽蓝记--第一部详细记载佛教寺院的文史名著
齐民要术--现存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现存惟一一部古代家庭经济学著作
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物学名著
折狱龟鉴--现存惟一一部古代决狱名著;孤本法学经典
黄帝内经--最早全面阐述中医学的名著
金 刚 经--南禅宗主要经典;传世最早有年代可考的印刷品
六祖坛经--祥宗南宗第一经典
山 海 经--古今语怪之祖;小说之最古者
太上感应篇--一部在旧中国影响巨大的宣示因果报应的迷信书籍
孝 经--古代第一部专言孝道的著作
帝 范--古代帝王诫子第一书
考 工 记--先秦科技第一书
永乐大典卦书集萃--古代最为深入人心的卦书总汇
笔 记 部
搜 神 记--古代志怪笔记第一书
世说新语--古代志人笔记第一书
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坐标:笔记杂史的第一书
智 囊--第一部辑录古人智慧言行的书籍
容斋随笔--宋人笔记第一书
浮生六记--古代文学史上罕见的以抒情散文笔法写作的自叙传
笑林广记--华厦笑话第一书
史 传 部
史 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战 国 策--第一部国别体史料汇编
汉 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国 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资治通鉴--现存现模和影响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左 传--第一部记事详细的史书

有《春秋》、《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左传》等。
1、《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2、《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3、《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4、《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
5、《左传》
《春秋左氏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书

《漫谈史学传统三事》对中国史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答:学习历史,对于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思想境界、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塑造完好心灵、学习做人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就相当于在上一门课,一门关于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性教育的课。4、 特殊的娱乐功能。闲暇时间,我们可以阅读史学家留下的史学经典,度过闲暇的时光,并...

历史上张廷玉的学术成就有哪些?
答:此外,由于《明史·艺文志》成书时间较早,收录的内容也较为丰富,共收录了4642种明代著作,分为105974卷,为保存我国古代典籍做出了贡献,也为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史料。该书著录简洁干练,避免了繁冗拖沓,便于后人查找学习,这也是张廷玉一贯的做事风格。张廷玉诗歌作品也是内容丰富“题材多样...

《近代中国史学十论》300字读后感
答:陈寅恪在表述这一方面似不算特别成功,胡适认为,“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但他的文章实在写的不高明”。可知陈寅恪论学风格多“牵缠反复”的确是许多人的共识。《近代中国史十论》各文均与近代中国史学相关,但又与一般“史学史与史学理论”领域的言说不甚同,...

国史学家爱德华·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一书中把史学说成是“历史学家...
答:C 仔细阅读材料,可知作者认为历史学的功能是连接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现在与未来,也就是以史为鉴、服务现实、开创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介绍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简称“国史”)隶属于历史学一级学科而相对独立的新兴分支学科,其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基本学术规范和学科体系,其专业教学和教材编写的基本学术规范和教材体系,尚处在逐步成型、成熟的探索阶段,反映当代史学思考印迹的学术探索成果。关于“当代人写当代史”的利与弊,关于国史的...

推动中国史学进步的客观因素有哪些
答:再进而分工,有记言之史与记事之史之别。今天保存在《尚书》中的,即商周时代的历史文献。《春秋》是中国传世最早的一部按年月日顺序记录的编年体史书。它原是鲁国的国史,全书一万八千余字,出自鲁国史官之手,经过孔子的整理。以后相继出现了一些叙述春秋战国时期史事的典籍,体裁不同,各有特色。如...

学党史学国史作文300字
答:学党史学国史作文 八十年前,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她就是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的风雨历程, 八十六年的光辉灿烂,使我们的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领导核心,他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

知国情、学国史相关作文
答:。!所以,我最听不得那些抨击中国的言论,同时我也敬重那些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最近读了《》这本书,其中故事《爱国少年》里的意大利少年就非常令我敬佩。故事的大概是这样的:有一艘船从西班牙出发,准备开往意大利。船上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人。其中有一个来自意大利的少年,他因为家里穷,所以到西班牙...

史学的成语史学的成语是什么
答:史学的成语有:朝经暮史,青史留名,六经三史。史学的成语有:六经三史,铁面御史,青史留名。2:词性是、名词。3:拼音是、shǐxué。4:注音是、ㄕˇㄒㄩㄝ_。5:结构是、史(独体结构)学(上下结构)。史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郭沫若对中国历史和中国史学史的贡献?
答:郭沫若是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上任何人都无法回避、无法抹煞的人物。他的崇高学术地位是由他的突出贡献决定的。像他这样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器物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学者,二十世纪中国史上没有几人,二十世纪以前亦不多见。郭沫若先生不但才气横溢,国学基础也相当深厚。在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