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的行为是指什么 心理学中行为(行为方式)的基本形式都有什么?

作者&投稿:琦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编辑本段]行为的心理学意义
人的行为是多学科研究的课题,按照生理学家的观点,行为则是人体器官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哲学家认为,行为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一切活动。心理学家对行为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如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与动物对刺激所作的一切反应都称之为行为,包括外显的行为和内隐的行为;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由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决定,行为指受心理支配的外部活动。现代心理学家一般认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外显活动。 要确定行为的概念范畴,首先要确定行动的概念范畴,以便将行为与简单的生理运动区别开来。行动概念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若将行动作为行为的一种,是指由行为的一系列随意运动与自动化所组成指向一定目的的行为,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将之称之为行动的狭义性概念。另一方面,如果将行动这个词分为“行”和“动”两部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广义的行动概念,这个广义的行动概念可图解如下: 依图索骥,我们可做出以下具体的阐述: 行为是指人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外部活动,是一个整体的行动过程;而运动是指人们身体内外部的生理动作,是人们行为过程在身体上的分散分解。行为具有目的目标,而人们的运动则是接受人们行为目的目标而动作。就行为目标和动机的关系行为可分为以下几种: 1、意志行为 意志行为是指人们有明确动机目标的行为,按照个人行为动机与整体长远目标是否统一,又可分为有积极主动动机的士气性行为和无积极主动动机的非士气性行为。所谓积极主动性就产生过程来讲是指个体动机与行为的整体长远目标的统一程度,它包括个体目标与群体目标的统一程度、战术目标与战略目标的统一程度、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统一程度等等。举例如下: 父亲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嗜酒如命且毒瘾甚深,有好几次差点把命都给送了,就因为在酒吧里看不顺眼一位酒保而犯下杀人罪,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其中一个跟他老爸一样有甚重的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也因犯了杀人罪而坐监。另外一个儿子可不一样了,他担任一家大企业的分公司经理,有美满的婚姻,养了三个可爱的孩子,既不喝酒更未吸毒。为什么同出于一个父亲,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长大,两个人却会有不同的命运?在一次个别的私下访问中,问起造成他们现况的原因,二人竟然是相同的答案:“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在以上例子中同样的环境下不同的人生结局,这所以会这样显然是因为一个兄弟能把自己的求生欲望与自己远大的人生目标联系起来,而另一个则是得过且过,甚至是自暴自弃。 我们有时可能会将一些具有不愉快、消沉性质的情绪认识等心理活动,都归之为相应的这些人都具有消极被动的动机,有时有些外表现象的结果好象也确实表现出这种状况。但实际上,这里所说的动机的积极主动性或消极被动性,不在于人们的认识和情绪等心理活动是否愉快或消沉,而是在于人们的认识和情绪等等是否能与群体的行动目标相符合。很多看起来消极被动性的心理活动,只要与积极主动的目标联系起来,往往就会有积极主动的性质。例如“保存生命”这在战争中看似只具有消极被动性动机的恐惧情绪,虽然与“逃跑”这种消极被动目标联系起来往往确实对军事行动具有消极被动的作用,但若与“消灭敌人,从而保存自己”这一积极主动的目标联系起来时,则就使这一恐惧情绪转而对军事行动具有了积极主动的性质。西汉开国大将韩信的“背水一战”就是利用这一恐惧情绪,从而将汉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 2、潜意识行为 潜意识行为是指人们具有明确目标但无明确动机的行为,即人们老想做但又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那些行为。潜意识是指人们平常被压抑的、或者当时知觉不到的本能欲望和经验。潜意识中的内容由于不被人们的道德价值意识和理智所接受,所以只有通过各种各样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象梦境就是个人在清醒时不能由意识表达的压抑的欲望和冲动的表现,但作梦不是行为,只是大脑这个身体机体的动作。潜意识行为在行为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口语流露与不经心的笔误等行动;二是神经性症状,即过分强烈的潜意识形成的变异行为,它包括压抑、反应形式、投射、文饰作用、升华等等。 3、娱乐消遣行为 娱乐消遣行为是指人们有明确动机但却无明确目标的行为,即是指那些总是想去做但却不在乎甚至不知道怎么做以及会做到什么程度的行为。比如一个人具有娱乐休闲动机时,如果他自己觉得看电影、看电视、跳舞等目标都能满足这个动机,那么他对娱乐消遣目标的选择只有随意性,而没有必须性。娱乐消遣行为按照其不同的娱乐消遣性质,可分为寻求美感的欣赏行为和寻求刺激的消遣行为两种。娱乐消遣心态表现为情趣、情调和爱好三个方面统一协调性,例如集邮就是人们对邮票知识内容的情趣,观赏邮票的情调以及对精美邮票的爱好相互统一一致地组成的。 娱乐消遣行为简单地说也就是所谓“玩”的过程,是一种对自身乃至外界各种事物发展变化进行研习与欣赏的过程。它包括各种非职业性的主动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绘画、唱歌以及看电影、看演唱会、看表演、对大自然的漫游等等。“玩”对动物生物的学习进化具有积极推动的意义,在动物进化生长过程中动物靠玩乐来锻练、学习与显示自己,动物在玩乐中不断地试验、发现并进而发掘、发展自己的潜能,辅助实现着动物的成长进化乃至最后的分化。就如猫科动物之所以会分化为猫、狮子、老虎、豹子等不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且也是各种猫科动物通过自然选择与玩乐感觉到自己能力的成长与局限性,并将这种经验遗传下来的结果。所以说:娱乐消遣行为又可以说是人们的一种本能的学习与试验行为。“玩”本身也是消耗精力体力的,但自远古以来大自然为了有利于生物的进化发展,所以各种动物的娱乐消遣行为就个体感觉上来说反倒具有松弛神经、娱乐休养精神体力的作用,这也就使娱乐消遣反倒又成为动机的来源所在。 “玩”由于是生物学习进化需要,所以求奇求新求变是其主要的特点。现代人类的的学习和体育锻练,是自古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人类从娱乐消遣行为中分化出来的特有的东西。自古以来动物通过玩乐——熟而生巧,这些玩乐就会转化为技能(即所谓大的运动)、甚至是身体机能(即所谓小的运动)的遗传转变。所以,娱乐消遣行为由远古传下,对动物可说是一种生物性的锻练和学习的过程,这种锻练和学习是自然的过程而具有反强迫性的特点。事实表明现代人类无论是对锻练、学习采取强制加以灌输,或者是对游戏沉溺者采取强制改变措施都是不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强制性不符合包括学习在内的“游戏”自主随意规则,除非是给予非强制性的诱导或教育。 4、运动动作的无意识 学习和锻练从进化过程来说也可归之于娱乐消遣行为,这些娱乐消遣行为从进化过程中本来是一个有意识但目标并不明确的行为。但是,当其转化为吃饭、穿衣、骑自行车、电脑打字等等生存生活技能以后其往往就会成为一种自然反应,这时这些行为不必要用意识去专门控制,但它明确的生活、生存乃至工作的目标动机却又是十分显著的。所以所谓“运动”的过程也可说是一种无意识但目标动机明确的行动,同时这些形成的“运动动作“也是人类性格形成的基础,这正如那句俗话所说:“一种思想导致一种行为,一种行为导致一种习惯,而一种习惯则导致一种性格”。 意志行为、潜意识行为和娱乐消遣行为互相间具有制约牵制的作用,而一个人的意志行为则往往是一个克服潜意识和娱乐消遣意识的过程。例如个体在工作中,如果明确的工作意识是搞好工作,就不得不压抑着受领导批评后想找出气筒的盲目投射心理和急于去看球赛的娱乐消遣心理。士气性行为的任务就在于:除了要抑制非士气性的意志行为产生外,还要着力于对潜意识心理和娱乐消遣心理的克服。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具有六个特点:即行为具有目的性、能动性、预见性、程序性、多样性和可度性。目的性就是指行为是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有计划的、有目标的、可以加以组织的活动,是自觉的意志行动。能动性是指人的行为动机是客观世界作用于人的感官,经过大脑思维所作出的一种能动反映,并且人的行为不是消极地适应外部世界,而是一个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所谓预见性是指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等是可以预见的,因为人的行为具有共同的规律。所谓行为的多样性是指人的行为有性质不同、时间长短不同、有难易程度不同等的区别。所谓可度性是指人的行为通过各种手段可进行计划、控制、组织和测度。

心理学上的行为指的是一切可以观察到的身体的状态的变化。甚至包括血管的舒张,心脏的跳动等。当然这是行为主义的定义,而在普通心理学中行为就和我们生活中形成的关于行为的概念一致。行为可以改善心理问题,但是需要系统的指导。回答比较简单。但是希望你能继续关注一些心理学的著作。推荐你看《心理学与生活》。

哦 行为是指个体受态度和情境的影响而做出的反应 主要的学派是行为学派 在这个学派里最出色的是斯金纳 他是行为学派的主要代表
心理学的理论到现在还是很多的碎片 没有任何一个学派或理论可以将其综合起来 所以你所说的有心理问题 要看是什么问题 具体的问题可以去寻找这方面的理论去解决 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继续联系啊 呵呵

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上很重要的流派,行为疗法用的一些方法有系统脱敏,模仿 ,刺激控制等

行为主义的行为够不够经典?
看看行为主义的书~

在心理学里,行为是指什么?~

心理学:什么是二元心理学

  心理行为方式的主要形式:

  1、思想教育方法

  1)思想教育的内容、方式与依据。

  2)思想教育方法的基本要求。

  3)思想教育方法的加强和改进。

  2、社会学方法

  3、心理学方法

  应注意:1)把心理学方法用于人事管理,以利于人尽其才。

  2)把心理学方法运用于组织与领导,以利于改进组织工作,克服官僚主义。

  3)把心理学方法运用于工程管理,以利于处理好人和物的关系问题。

  4)把心理学方法用于销售和物价管理,以利于搞活经济,满足人民的需要。
行为方式
行为方式是研究人的行为,属于心理学范畴。

中文名
行为方式

外文名
the behaviors

适用领域范围
心理学

法理学法律行为的概念
答:法律主观:民法的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类型,是行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实的最基本形式。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

法理学上的"法律行为"和民法上的"法律行为"有什么区别
答:定义:法理学上的“法律行为”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行为,也就是法律事实的一种。而民法上的“法律行为”则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可以看出,民法上的“法律行为”更强调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而法理学上的定义则更加宽泛。范围:法理学上的“法律...

法理学上的"法律行为"和民法上的"法律行为"有什么区别?
答:大陆法系民法上的“法律行为”跟法理学通说理论的定义基本相同,法理学的概念来自于对传统大陆民法概念的抽象,都是指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表意行为,有时候也用“民事行为”表示相同概念,比如民法会讲“民事行为的效力”,实际上可替换为“法律行为的效力”。强调合法性的“民事法律行为”是中国...

名词解释 行为主义理论
答:行为主义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心理学理论,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摒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

什么是合法行为什么是违法行为
答:即法律调整意义上的合法行为,指主体在自己意志支配下实施的,符合法律规范的,对社会有益或至少无害,从而受法律保护的行为。法理学中所称的合法行为一般是指狭义的合法行为。违法就是指违反现行法律,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

法理学中的个体行为是指单单一个人吗?指多人行不?
答:群体行为决定着个体行为的方向,个体行为是群体行为的体现。二者是变成的。法理学中,若干个群体并列的时候,一个群体,也可以被看做一个个体。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旨理论是什么?
答:美国心理学界公认,自行为主义心理学问世后,有很长一个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多是实际上的行为主义者.认知心理学兴起后,虽然意识重新被重视,但认知心理学在方法上也尽量通过观察客观行为来研究主观经验.华生过分简化的 *** -反应公式不能解释行为的 最显著特点,即选择性和适应性.30年代以后,他的一些后...

伦理学又称为什么
答:伦理学又称社会行为规范。伦理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它不仅包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是指做人的道理,...

什么是心理学?
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 社会 行为与 社会 动力中的角色;另外,它还与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学等学科有关,因为这些学科所探讨的生理或心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实际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学科都与心理学有关,人类心理活动其本身就...

刑法理论中的反射行为
答:此说认为,刑法上的行为是指行为人为达到某种目标而在现实的目的上,由意思所支配、操纵的自由身体活动,以目的性作为行为的本质。该说论者一般认为,行为是基于目的的身体动静。行为的目的性是指人基于因果法则的知识,而在一定范围内预见自己活动可能发生的结果并依此设计种种目的,有计划地引导该活动向此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