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楼阁的典故 空中楼阁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作者&投稿:班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 ( kōng zhōng lóu gé )

  解 释 空中所显现的阁楼,悬挂在空中的楼房亭阁。指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或虚构的东西。也可喻为高明通达。

  出 处 唐·宋之问《游法华寺》诗:“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用 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示 例 茅盾《子夜》:“禀受了父亲的名士气质,曾经架起了多少的~。”

  近义词 虚无飘渺、海市蜃楼

  灯 谜 天宫;月宫;广寒宫

  10 三重楼喻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

  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

  木匠答言:“是我所作。”
  即与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
  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墼作楼。

  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

  木匠答言:“作三重屋。”
  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

  木匠答言:“无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

  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为我作最上者。”

  时人闻已,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第一屋而得最上者!”

  譬如世尊四辈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宝,懒惰懈怠,欲求道果,而作是言:“我今不用
  余下三果,唯求得彼阿罗汉果。”亦为时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无有异。

  注释:
  ⑴ 这是《百喻经》第10个故事,好高骛远的人总想一步登天,而实际是不可能的。任何事情,都必须脚踏实地,万丈高楼从地而起。
  ⑵ 三重:重,层;三重,三层。
  ⑶ 轩敞疏朗:轩敞,高大宽敞;疏朗,空气流通而明亮。
  ⑷ 渴仰:渴望羡慕。
  ⑸ 解作彼家:会建造像那一家的房子。
  ⑹ 经地垒墼(jī ):经地,丈量地基;垒墼,堆砌砖块、砖坯。
  ⑺ 固:固执,坚持的意思。
  ⑻ 四辈弟子:佛教用语。亦称“四众”、“四部弟子”等。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信众。
  ⑼ 三宝:佛教称佛、法、僧为三宝。佛指释迦牟尼;法指教义、原理;僧指信众。
  ⑽ 道果:通过修行,脱离世俗,断灭一切烦恼、自我,达到解脱的“涅盘”境界。
  ⑾ 三果:小乘佛教关于修道的几个阶段。共分四果。须陀洹,汉译为“入流”等,意为初入圣道,是第一果;斯陀含,汉译为“一来”,意为意念未脱尽,还有一往来,是第二果;阿那含,汉译为“不还”等,意为欲望烦恼已经断绝,不再回到欲界,是第三果;阿罗汉,小乘佛教把佛弟子修行达到的最高境地称“阿罗汉”,是第四果。
  白话:
    从前有个富翁,愚蠢无知。有一次,他到另一个富翁的家里,看见一座三层的楼房,楼又高又大,富丽堂皇,宽敞明朗,他十分羡慕,心里想:“我的钱财并不比他少,为什么以前没想到造一座这样的楼呢?”他立刻唤来木匠,问道:“你能不能照着那家的样子造一座漂亮的楼?”木匠回答说:“那座楼就是我造的。”富翁便说:“那你现在就为我造一座像那样的楼。”
    于是木匠便开始量地基,叠砖,造楼。富翁看见木匠叠砖,心生疑惑,不晓得是怎么一回事,就问木匠:“你这是打算造什么?”木匠回答道:“造三层的楼呀!”富翁又说:“我不要下面二层,你先给我造最上一层。”
    木匠答道:“没这样的事!哪有不造最下一层楼而造第二层楼的?不造第二层楼又怎么谈得上造第三层楼呢?”
    这个愚蠢的富翁固执地说:“我就是不要下面二层楼,你一定得给我造最上一层楼!”
    其他的人听到了这件事,都笑话他。
    偈曰:无基不为楼,事无侥幸成。
       欲证如来果,当把根本修。
  源流:
  《菩萨善戒经》载:譬如重楼四级次第,不由初级至二级者,无有是处,不由二级至于三级,不由三级至四级者,亦无是处。(《大正藏》第三十册第一O一三至一O一四页)
  解说: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
  此则可与第四十四则<欲食半饼喻>比看。
  供您思考:
    末法众生见海市蜃楼而自我陶醉,不断烦恼谓能得道,不知佛法谓但凭一句即能圆满,实与空中造楼的幻想没有两样。
    能海上师说过:不修解脱道,不以出离乘为基础实是“轻毛菩萨”也。又说:早上吃晚饭,仍叫早饭。
    圣法法师说:一棵树最初必由一粒种子,下土发芽生根慢慢长大而成。一个人的知识学问也由从小一字一句地读书,慢慢累积而成,树有根水有源。知识由学问而学成,房屋也由基础而建起,怎能在空中建楼阁呢?可是世间就有很多不要基础而空中建楼阁的事情。
    学佛的人只认识几个佛学名词,就以大法师大居士自居。学三天静坐就开悟、得道、神通等等。不愿从基本佛学学起,就要当大法师讲经说法。不要初果、二果、三果,就想马上证阿罗汉果。这不是和空中造楼阁一样吗?
    还有世间上的愚人,讲实在话,讲真理不爱听,讲神话、讲鬼话、讲小说——《封神榜》《西游记》《游天堂》《游地狱》等话,偏偏爱听。也认为事实,这不是和空中楼阁一样是什么?

释义】: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出处】:唐·宋之问《游法华寺》诗:“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例子】: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

“空中楼阁”的故事~

原文 ——《百喻经·三重楼喻》昔有富人,痴无所知。至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xuān)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fǒu)?”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墼(jī)作楼。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层屋。”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可先为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无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为我作最上者。”时人闻已,便生怪笑,咸作是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 注释 (1)往昔:过去,从前。(2)余:其他的,别的。(3)高广严丽:高大,宽广,庄严,华丽。(4)轩(xuān)敞:敞亮。 疏:通达,宽大。 朗:明亮。(5)渴:迫切地。 仰:羡慕。 渴仰,非常羡慕。(6)即:便,就。 是:这,此。(7)彼:他,对方。(8)云何:怎么,为何。 顷来 :向来,过去。(9)解:懂,明白。 不(fǒu):古时通“否”,用在句末表示疑问。(10)经地:测量地基。 经,测量(11)垒墼(jī):砌砖。墼,未烧的砖坯,这里指砖。(12)犹:还。 怀:包藏,抱着。 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13)何等:什么样的。(14)固:坚持。(15)咸:都。 是言:这样说。(16)重:层 译文 从前有个富翁,愚蠢无知。有一次,他到另一个富翁的家里,看见一座三层的楼房,楼又高又大,富丽堂皇,宽敞明朗,他十分羡慕,心里想:“我的钱财并不比他少,为什么以前没想到造一座这样的楼呢?”他立刻唤来木匠,问道:“你能不能照着那家的样子造一座漂亮的楼?”木匠回答说:“那座楼就是我造的。”富翁便说:“那你现在就为我造一座像那样的楼。”于是木匠便开始量地基,叠砖,造楼。富翁看见木匠叠砖,心生疑惑,不晓得是怎么一回事,就问木匠:“你这是打算造什么?”木匠回答道:“造三层的楼呀!”富翁又说:“我不要下面二层,你先给我造最上一层。”木匠答道:“没这样的事!哪有不造最下一层楼而造第二层楼的?不造第二层楼又怎么谈得上造第三层楼呢?”这个愚蠢的富翁固执地说:“我就是不要下面二层楼,你一定得给我造最上一层楼!” 其他的人听到了这件事,都笑话他。《百喻经》,佛教书名,全名叫《百句譬喻经》,印度僧伽斯拉著,南朝齐求那地译,共二卷。书名的意思是说打一百个比喻,但实际上只有九十八个,内容是规劝世人,宣扬佛法。这个故事极为有趣,它尖锐地嘲讽了那个饱食终日、一窍不通的富人,赞扬了木匠重视基础的求实精神。 启发 成语“空中楼阁”便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意思是没有基础的建筑在半空中的楼阁,人们常用它来讥讽那种不切合实际的主观空想,或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原文昔有富人,痴无所知。至于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心慕之,即念:吾有资,盍造斯楼?乃召工匠,嘱以如是。翌日,工匠经地垒砖,日入而息。富人见之,怪而问:“欲作何等?”匠曰:“先做底重。”富人曰:“吾不欲下重之屋。”匠讶曰:“何有不作下重而为第三重者?”富人固言欲如是。时人闻人,毋不嗤之。译文以前有个有钱人,痴呆无知。到别的富贵人家,看见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高大宽广庄严秀丽,心里十分羡慕,想:我有钱,为什么不盖一栋楼呢?于是叫来工匠,告诉他们盖一栋。第二天,工匠在地上垒砌砖块,太阳落山后就去休息。有钱人见了,十分奇怪问工匠:想干什么?”工匠答道:“先做底层。”有钱人说:“我不想要下面的两层屋子。”工匠很惊讶:“哪有不建下面的而能盖出第三层来的?”有钱人坚持自己的要求。当时的人听说了都嘲笑他。

有哪些名园蕴含着一个古典文化的典故?
答:建于元代的古典名园狮子林有个景点叫立雪堂,蕴含的典故是大家熟知的程门立雪。“北宋兄弟二程”之一的程颐是著名的理学家和思想家,二十四岁便在开封收徒讲学。一次,他的学生杨时和游酢去河南程府拜访并求教老师。时正隆冬,只见程颐老师正在厅堂内闭目养神,其实是佯睡观察。两位弟子见此情形,悄然退出,在院中静...

汉阳典故传说——安南王府拱北楼
答:元朝中后期,中国与安南国保持经常的贸易往来,两国边境相安无事。虽然陈益稷及其家人想借助元朝之力再让他们回归安南,让陈益稷或其子再登国王宝座,但元朝廷似乎不愿再挑事端,安南王陈益稷一家一直安居于汉阳城内。陈益稷安居之所位于凤栖山南,此处有古代摩崖石刻“梅岩”,因此他自称为“梅岩叟”...

黄鹤楼有什么典故?
答:一说便是带有神异色彩的“仙人黄鹤”传说。其历史发展脉络大致如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后被鲁迅辑录在《古小说钩沉》里:还有...

太原晋祠有什么历史典故没有
答: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 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 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 唐感观二十年(公元 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

关于西晋富豪石崇的典故,历史上有哪些呢?
答:据史料记载的 "金谷园",是西晋时石崇的别墅,遗址在今洛阳老城东北七里的金谷洞内。石崇是历史上著名的百万富翁。他与贵族地主王恺争夺财富,建造了金谷别墅,又称 "金谷园"。石崇因看中山中水势,建园建馆,挖湖开池,园中灵慧,流水潺潺。方圆数十里,楼阁亭台,高低错落有致,金谷水萦绕流转其间,...

如何看待古代一些亭台楼阁因文学作品而流芳千古?
答:亭台楼阁或风光绝佳,或地处要冲,历代名贤常登临写意,往往留下佳话、典故,有的还附会着美丽的传说、神话,这就必然给后来者带来更为丰富的联想。所以,将写景、怀古、抒情熔于一炉,是多数亭台楼阁类作品的共有特征,阅读时要多加体会。

仙山楼阁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英文翻译是什么?
答:【典故出处】:《史记·封禅书》:「自威(齐威王)、宣(齐宣王)、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 【成语意思】:《史记...

滕王阁有什么典故
答: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新阁的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因唐宋多用此色。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楼阁云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韶关风采楼
答:担负一个城市的地理标志,其中使命大概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还必须要象征这个地方的性格和文化。它见证了城市的故事,成就了一段历史典故。我想,风采楼就是韶关的地标。风采楼为纪念宋代名臣余靖而建,他是韶关历史上杰出人士的代表,曾与欧阳修等同被誉为朝廷敢于进谏的“四谏”之一,而“风采”这个词就是...

最精简的翻译<滕王阁序>
答:楼阁中游乐的滕王如今又在哪里?门槛外大江水却依然寂寞地奔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8-28 展开全部 这里是过去的南昌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