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英王阿尔弗雷德 历史人物 阿尔弗雷德 详细资料

作者&投稿:苗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杂耍国王 中世纪欧洲是蛮族侵略和蛮族逐渐文明化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时代,表演形式和内容相对粗糙的杂耍艺术在当时欧洲的普遍流行,正是这种社会现状和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当时杂耍表演的流行程度,可以从英国阿尔弗雷德大帝化装成杂耍艺人,冒险深入敌营打探情报并最终战胜敌人的故事中略见一斑。
  阿尔弗烈德生于849年,是英格兰西南部韦塞克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王。9世纪时丹麦的维京人强大起来,开始在欧洲疯狂扩张,截止到871年,丹麦人已经占领伦敦,英格兰南部和中部的许多地区,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英格兰地区建立的各个小国看来有全部覆灭的可能。针对当时敌强我弱,敌情不明的情况,阿尔弗雷德决定只身涉险,化装混入丹麦军营打探虚实。作为统帅一方的君主,他的英勇事迹可说是空前绝后。
  当时的丹麦维京人和一般欧洲民族,还保留有接纳游方艺人的古风,因此阿尔弗雷德就打扮成一个杂耍艺人,大模大样地走进丹麦军营。阿尔弗雷德是个多才多艺的人,通晓很多说唱的段子、杂技和小魔术,因此在军营中畅通无阻,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博得阵阵掌声。时间一长,他终于发现了丹麦人的弱点。丹麦人长期战胜,以征服者自居,纪律非常松弛,完全不把英国人放在眼里,军营中戒备一点也不严密。此外,丹麦军队没有长期的作战计划,靠掠夺维持后勤供应,不能支持长期作战;他们到处搜刮美酒佳肴,强抢妇女,糜烂的生活正在侵蚀他们的战斗力。
  根据这些情报,返回自己部队的阿尔弗雷德制定了主力坚壁清野,小股部队四出骚扰巡逻,使丹麦人不得休息,不能顺利抢粮的策略,逐渐地削弱了丹麦人的力量。在这个正确的战略指导下,英国军队逐渐挽回颓势,开始向丹麦人反攻。886年,阿尔弗雷德率军解放伦敦,后来又迫使丹麦人最终放弃吞并英国的计划。
  阿尔弗雷德在英国历史上不仅是一位领导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民族英雄,而且为英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他组织编纂了《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颁布了著名的《阿尔弗雷德法典》,该法典成为后来英国习惯法的基础。英格兰人曾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史册所载的一切名字中,只有我们英国的阿尔弗烈德的历史是没有污点的。他的一生堪称白璧无瑕。”
  使我们感兴趣的事实是,阿尔弗雷德必定具备非常娴熟的杂耍技艺,才可能不被丹麦军营的士兵们发现破绽,他作为一国君王,除非长期生活在一个杂耍非常流行的环境,对杂耍表演耳濡目染,要不然是不可能有时间、有条件成为一个技艺精湛的“艺人”的。

  阿尔弗雷德大王(威塞克斯王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以其民族中特有的顽强老辣,力抗强大德国,显示了其不屈的精神气质。

  大英帝国的这种独特的民族气质,自非一蹴而就,而是由来有祝

  说起这英国人,是经过多个世纪,不断加入新鲜血液而形成的。英伦三岛上的原住居民,是伊比利亚人,他们自新石器时代,就居住在那里。伊比利亚人,来自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他们身材矮小,皮肤较黑。

  当历史的脚步进入铁器时代,来自大陆的凯尔特人,进入英伦三岛,其中以不列吞人人数最多。这些凯尔特人,身材高大,毛发金黄,他们同化了岛上的伊比利亚人。凯尔特人成为岛屿的主要居民。

  “不列颠”这个名称来源的一种说法是,大陆人把英伦岛上的人称为“岛民”“海边之民”(即“布列塔尼”),罗马人称之为“不列颠”。

  公元前55年,罗马大军杀到,凯撒征服了不列颠。罗马人统治了不列颠三个世纪。不列颠成为罗马帝国的行省。罗马人修建了著名的哈德良长城以保护境内的不列颠人。罗马统治时期,是英国至近代以前的各历史时期中最文明的时代。

  后来,当罗马帝国在蛮族的进攻下渐渐衰落后,罗马人在本土自顾不暇,不得不撤出不列颠。

  从五世纪末开始,英国历史进入了一段黑暗时期,蛮族开始入侵不列颠。在这些日耳曼蛮族中,入侵势头最为凶狠的是萨克森人和盎格鲁人。不列颠人拼命反抗,但是遭到残酷的镇压。

  经过长达三个多世寄征服和混合,征服者和被征服者,渐渐混合成了一个民族,英格兰人。英国的称呼也由“不列颠”变成了英格兰,意为“盎格鲁人的土地”。

  这是黎明到来前的一段黑暗时期。正如邱吉尔所说:“在黑暗中睡去的是不列颠,在黎明时醒来的已是英格兰。”

  到公元七世纪,不列颠岛上渐渐形成七个小国,它们互相征战不休,你方唱罢我登场,争当英格兰之主。

  公元七世纪,罗马教廷派来的传教士,使得这些日耳曼人开始信奉基督教。

  公元九世纪时,来自北欧的丹麦海盗开始入侵英格兰,岛上的英格兰人奋起抵抗。丹麦人为主的维金海盗,害英格兰三百年。

  这时,七小国中的威塞克斯王国最为强大,成为英格兰人抵抗丹麦人的中流砥柱。

  威塞克斯王国在埃格伯特国王(803年-839年在位)的率领下,成为七小国的盟主。

  威塞克斯王族,祖祖辈辈英雄辈出,老国王是老英雄,他的两个孙子埃塞尔烈德和阿尔弗雷德,也都是英雄好汉,其中,阿尔弗雷德更是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

  老国王的孙子埃塞烈德一世继位后,于公元871年派出他的军队迎战丹麦人。战斗是由埃塞尔烈德之弟,阿尔弗雷德王子率兵进行的。英格兰人击败了丹麦人。阿尔弗雷德初露锋芒。

  此战后不久,埃塞尔烈德一世去世,24岁的王弟阿尔弗雷德继位为苏塞克斯国王,因为他做国王期间的文治武功,后世称他为阿尔弗雷德大王。

  文武双全的阿尔弗雷德于871年-899年在位,做了近三十年的国王。

  他六岁时被带到基督教的中心罗马朝圣,此后就留在那里接受教育。这使他拥有良好的知识文化背景,受到先进文化思想的熏陶。教皇列奥四世,对他颇为看重。

  阿尔弗雷德继位后,面对强大的丹麦人,他苦苦周旋,一年中与丹麦人交战十九次。

  878年1月,丹麦人对英格兰人发动突袭,威塞克斯军民大败,阿尔弗雷德仅以身免。

  此时的阿尔弗雷德,有些象刘备,虽屡遭失败,然堕志向。他慢慢收集溃散的旧部,重新聚集力量。

  恢复了元气的阿尔弗雷德,随后与丹麦人进行了爱丁顿之战,大破丹麦王古斯伦,这一仗打得丹麦人好几年没敢再来侵犯。丹麦王古斯伦还皈依了基督教。阿尔弗雷德以其惊人的大智大勇,把英格兰从亡国的边缘拯救了过来。

  经此一战,阿尔弗雷德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这支部队,实行封建世袭制,形成以后的骑士阶层。

  在战斗中,阿尔弗雷德身先士卒,勇猛善战,深受士兵爱戴。

  七年以后,885年,丹麦人撕毁了和平协议,再度来犯。阿尔弗雷德氦麦人进行了决定命运的一次大战。英格兰人大获全胜,阿尔弗雷德的军队收复了伦敦。他氦麦王古斯伦签订和约,通过这个和约,威塞克斯占据英格兰南部,而丹麦人退守英格兰北部,在那里建立了“丹麦区”。

  战败的丹麦人退回了岛上的丹麦区,有些还退回了法兰西。

  阿尔弗雷德抗击侵略者,解放了伦敦,保卫了英格兰。自886年开始,伦敦成为英国的首都。

  阿尔弗雷德不仅是领导军民抗击外敌的英格兰民族英雄,建立了赫赫武功,而且,他在文治方面也颇有建树。

  首先,阿尔弗雷德组织编写了《盎格鲁——萨克森编年史》,为英格兰的统一奠定了心理和文化基础;更重要的是,他颁布了著名的《阿尔弗雷德法典》,把基督教原则与日耳曼传统法结合起来。他修改了《圣经新约》中的“已之所,施之于人”,将其改为“己所不,勿施于人”,并且告诉大家:“如果法可以牢记这一点,就可以维护正义,而不需要其他法典了。”后来,《阿尔弗雷德法典》成为英国习惯法的基础。阿尔弗雷德的思想,闪耀着人的光唬

  由于阿尔弗雷德杰出的文治武功,深受英格兰人的爱戴,他被尊称为“大王”。

  阿尔弗雷大王的子孙后代,也都个个出。

  公元899年,阿尔弗雷德大王去世,传位于其子“长者爱德华”(899-924年在位)。公元909年,丹麦人再度来犯,威塞克斯国王爱德华,联合其,麦西亚王后埃赛芙丽达,两小国合兵,大破丹麦侵略军。

  爱德华采用阿尔弗雷德大王修道筑垒之策,步步为营,向丹麦区步步紧逼。918年,埃赛芙丽达去世,爱德华趁机将威塞克斯和麦西亚两个强悍的小国合并,势力更为强大。

  公元925年,爱德华之子埃塞斯坦继位(925-939年在位),继续推进,这又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国王,他施展计谋,使丹麦人的各小国彼此不和,趁机收复了约克城,逐步将英格兰北部并入威塞克斯领土。

  公元939年,埃塞斯坦去世,其异母弟埃德蒙一世继位(939-946年在位)。埃德蒙一世曾在丹麦人的打击下丧失大片国土,不过,他在公元944年以后,亦能收复失地。

  公元946年,埃德蒙一世去世,其弟埃德烈德继位(946-955年在位)。阿尔弗雷德大王的这几个孙子,都很能干,威塞克斯小霸的霸业,在他们手里祖孙父子兄弟相传,长盛不衰。不象中国秋时的郑国,郑武公郑庄公父子精明强干,郑国小霸,但郑武公的几个孙子不争气,郑国霸业很快烟消云散。

  955年,埃德烈德去世,埃德威(955年到959年在位)和埃德加(959-975年在位)先后继位。国王埃德加在位时,完全收复了丹麦区。此时,英格兰开始设置“郡”,政治制度开始发生重要变化。

  这几位国王统治的十世寄大部分时间,他们一边抵抗丹麦人的侵略,一边致力于英格兰的统一,为英格兰的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英国国家机构开始完善,比较规范的英语开始形成。

  败退的丹麦人,消停了半个多世纪。公元980年,丹麦人卷土重来。此时的国王是外号“没头谋的埃塞列德三世(待我查查,是否还有外号叫“不高兴”的君主),祖先的英雄基因到他这儿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他畏惧丹麦人,企图用金钱换取和平。但金钱挡不住凶悍的丹麦人。

  公元1016年,强大的丹麦王子克努特,兵临城下,埃塞列德三世这节骨眼上去世,他儿子继位为埃德蒙二世,半年后也去世了。丹麦王子克努特,一举成为英吉利国王。

  整整半个世纪后,1066年,来自大陆的诺曼底公爵威廉,跨海西征,发动了著名的“诺曼征服战争”,击败了英格兰人氦麦人的反抗,一举征服英国,英国历史上的诺曼朝开始,英国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关于英国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帝的资料~

这是翻译错误,阿尔弗雷德大帝的继承人应该译为“长者爱德华”。阿尔弗雷德大帝及他的儿子长者爱德华是盎格鲁-萨克逊时期英格兰韦塞克斯王朝的国王;爱德华一世是诺曼征服(诺曼人是侵占了法国西部的北欧海盗,详情参考百度和维基百科)后诺曼时期第二个王朝金雀花王朝的国王。(注:爱德华一世就是电影《勇敢的心》里那个阴险老头)
阿尔弗雷德大帝(抵抗丹麦人入侵)和亚瑟王(抵抗萨克逊人入侵)一般领导英格兰人抗击侵略者,但他远要比亚瑟王更加伟大,他不仅遏制了诺曼人的入侵,并且在政治上、文化上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一生为英格兰做了四件大事:第一,他颁布了《阿尔弗雷德法典》,这部法典将历代盎格鲁-撒克逊王国法律加以整理汇编,其后来成为英国习惯法的基础。第二,他奖励学术创立贵族子弟学校,同时组织编纂《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并亲自安排将英国文学之父比德(673-735年)的《英格兰民族教会史》和博提乌斯的《哲学的安慰》等著作译成英文,从而为英语和英国本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他废除义务兵役制,改用土地封赐的办法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这是后来封建骑士的雏形。当然,阿尔弗雷德大帝最主要和最脍炙人口的还是他抗击丹麦人的军功;9世纪70年代,英格兰几乎全境沦陷,871年阿尔弗雷德大帝在其兄埃塞雷德一世(865-871)阵亡后继承王位并秉承其遗志倾尽毕生精力与丹麦人战斗,最终成功收复了伦敦及泰吾士河以南的地区,侵略者被迫退居泰吾士河以北的丹麦区。其后,阿尔弗雷德大帝的继承人爱德华一世(899-924)于918年将丹麦人彻底赶出英格兰;自阿尔弗雷德大帝开始,其子孙连续五位都是尚武的国王,打败了不断入侵的北欧人,使撒克逊人的统治在英格兰全面复兴。他是欧洲中世纪最杰出的君主之一,被后世尊称为“英国国父”。
阿尔弗雷德大帝确立了英格兰是萨克逊-盎格鲁为主体的民族,相当于中国汉朝确立了中原的主体民族是汉族。
英国王朝和中国完全不同,中国在秦末陈胜起义时的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创了强者得天下的合法地位,导致农民起义不断,并且只要得到儒家的认可就能获得合法地位;英国王室则强调血统,万世一系,基督教的一夫一妻制导致子嗣少,私生子没有合法继承权,所以一个王朝绝嗣了,换一个姓氏的家族继位,也要由与前一个王朝的家族有血缘关系的贵族才可以继位(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合并是开始于英格兰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伊丽莎白一世。由于伊丽莎白的姑妈玛格丽特·都铎是亨利七世的女儿,亨利八世的姐妹。她和斯图亚特王朝的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成婚,生子詹姆斯五世。詹姆斯五世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的父亲,因此说伊丽莎白是玛丽的表姑。伊丽莎白一世没有结婚绝嗣,由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詹姆斯六世继位,在英格兰称为詹姆斯一世。)
这都是从诺曼征服后开始的,诺曼征服前英格兰接二连三的收到海外各民族的入侵,统治者变为被统治者,无法保证血统的连续性。阿尔弗雷德大帝和继承人长者爱德华的埃塞克斯王朝被法国的诺曼第公爵(和原英国国王哈罗德也有姻亲关系,所以他认为自己也有继承权)推翻,建立诺曼王朝,从此英国再也没有遭遇本土入侵。爱德华一世的金雀花王朝是由继承了诺曼王朝衣钵的安茹家族建立的,和阿尔弗雷德大帝的继承人长者爱德华没有关系,年代也差距很远,可以说种族也不一样(长者爱德华是萨克逊人,爱德华一世是诺曼人)。
诺曼征服是英国历史的一个分界线,从那开始,后代史学界开始在名字后加上一世二世等来区分,第一个用××这名字的叫××一世,第二个用这个名字即使不是一个朝代的叫××二世,不像中国汉字这么丰富名字几乎没有重复;以前都是以谥号相称,相当于孝文、武帝、文帝,“长者爱德华”用长者做谥号说明他为人出世颇为沉稳,博学。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瑞典化学家、发明家和工业家,诺贝尔奖金创立人。 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1841年至1842年间,他在斯德哥尔摩圣雅可比教会学校学习。1843年至1850年间,在俄国首都彼得堡跟俄罗斯和瑞士籍家庭教师学习。1850年至1852年,诺贝尔先后到欧美诸国进行广泛的旅游、学习,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年仅16岁的他已精通英语、德语、法语、瑞士语、瑞典语和俄语,为他今后的创造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位发明家,在俄国拥有大型机械工厂。1840—1859年其父在圣彼得堡从事大规模水雷生产,这些水雷及其他武器曾用于克里木战争。他发明了家用取暖的锅炉系统、设计了一种制造木轮的机器、设计制造了大锻锤、改造了工厂设备。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为了表彰伊曼纽尔·诺贝尔的功绩,破例授予他勋章。在父亲永不停息的创造精神影响和引导下,诺贝尔走上了光辉灿烂的科学发明道路。
诺贝尔在圣彼得堡长大和求学后去法国和美国深造。学成返回瑞典从事化学,尤其是炸药的研究与发明。诺贝尔父子在斯德哥尔摩市郊建立试验室,首次研制出解决炸药引爆的雷汞管。1863年开始生产甘油炸药,由于液体炸药容易发生爆炸事故,1866年他制造出固体的安全猛烈炸药“达那马特”,这一产品成为以后诺贝尔国际性工业集团的基石。1867年又发明安全雷管引爆装置,随后又相继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多种。他毕生共有各类炸药及人造丝等近400项发明,获85项专利。这些发明使诺贝尔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诺贝尔通过制造炸药积累大量财富,他购入瑞典B.哥尔斯邦军火化工厂性大部分股权,创建了诺贝尔化工公司,在西欧各国开设生产炸药性两个托拉斯,拥有在俄国巴库开采石油的诺贝尔兄弟公司。

去世前于1895年立下遗嘱,将其财产性大部分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万美元)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 5种奖金(1969年瑞典国家根行增设经济学奖金),奖励当年在上述领域内作出最大贡献的学者。从1901年开始,奖金在每年诺贝尔逝世日12月10日颁发。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不愿意写传记,他认为不会有人去读那些关于一个人的文章。

诺贝尔对自己个人的评价是——“最大的优点:保持他的指甲干净,对任何人都从不构成负担。最大的特点:没有家庭,缺乏欢乐精神和良好胃口。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请求:不要被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拜财神。生平重要事件:无。”

诺贝尔一生在死神的威胁下为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动力,在讲述自己一生的科学技术成就时他只用了简短的几句话——“本文作者生于1833年10月21日,他学问从家庭教师处得来,从没有进过高等学校。他特别致力于应用化学的研究,生平所发明的炸药有:猛炸药、无烟火药、‘巴立斯梯’或称C89号,1884年加入瑞典皇家科学会、伦敦的皇家学会和巴黎的土木工程师学会。1880年得瑞典国王创议颁发的科学勋章,又得到法国大勋章。”

1833年10月21日,阿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出生。按照瑞典人的命名习惯,阿尔弗雷德是名,诺贝尔是姓。不过按照后来约定俗成的叫法,诺贝尔家族的姓后来通常也就用以指阿尔弗雷德本人。

诺贝尔出生时家庭因一场大火破产,他父亲曾担心他活不长,因为他似乎连呼吸和吃奶的力气都没有,幼年一直生活在病弱的阴影中。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学校生活仅止于小学。他到了上学的年龄时,被送进了斯德哥尔摩的圣雅各布高级卫道士小学念了几个学期的书。在这所小学里他所有的功课以及品德都得了最高分,是82个学生中得到最高分数的3个学生之一。

1842年,诺贝尔随家人到俄国彼得堡生活,父亲给三兄弟在家里办了一个诺贝尔家庭学校。此后的六七年内,爱好诗歌的诺贝尔一直做着“雪莱梦”,但父亲很反感,认为诗歌不过是懒散女子的消遣,一个有出息的男子汉不应当也不屑乐于此道。在家庭学校内,对诺贝尔理科教育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教师齐宁,他是俄国当时最著名的化学家。

1850年,诺贝尔17岁时,父亲为了家族事业的发展,决定送诺贝尔到欧洲各国和美国去见见世面,同时考察欧洲国家和美国在机械、化工方面的现状和进展。直至他21岁才回到彼得堡。这期间,他开始接触硝化甘油炸药的制造技术。1863年,诺贝尔返回瑞典,与父亲及弟弟共同研制炸药,因意外爆炸事故炸毁工场,炸死弟弟,政府禁止他们再进行试验。他因此一度把实验室设在了斯德哥尔摩市外马拉湖的一条驳船上。

1866年秋的一天,雷酸汞的爆炸试验成功了,它即是今天用途广泛的雷管。此后诺贝尔在炸药方面的一系列发明使他成为“现代炸药之父”。

诺贝尔于1891年因法国政府的排斥被迫移居意大利的圣雷莫,这时他已58岁了,到他1896年病逝于此的6年间,在圣雷莫他不断致力于各种各样的新发明,涉及到化工、机械、电气、医疗等领域。

诺贝尔一生到底完成过多少发明、获得过多少专利?据诺贝尔的助手索尔曼所作的不完全统计,诺贝尔一生所获得的专利为351项。

1896年11月28日,诺贝尔跌倒在他的书房内,仆人见状,立即把他抬上二楼的卧室。当请来的医生赶到时,诺贝尔的大脑已局部坏死。他除了能用他的母语瑞典语嘟嘟哝哝讲一些话之外,已完全不能用他熟悉的法语和意大利语讲话。在场的助手、医生和仆人全都是法国人和意大利人,他们除了听懂了电报这个单词之外,谁也听不懂他的临终遗言。同年12月10日凌晨2时,诺贝尔因脑溢血与世长辞,终年63岁。

诺贝尔临终时,没有一个亲友在身边,甚至连他喜欢的助手索尔曼也远在瑞典。恰如他生前所担心的:“在我临终时,也许没有一个亲友在我身边,好心地替我合上眼皮,在我耳边最后说一句安慰我的话。”

一代科技巨星,就这样在世纪之末的星空陨落了。

贝尔的遗嘱

诺贝尔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曾先后立下过3份内容非常相似的遗嘱。第一份立于1889年,第二份立于1893年,第3份则立于1895年,最后存放在斯德哥尔摩一家银行,也就是要以它为准的最后遗嘱。

这份遗嘱取消了分赠亲友的部分,将自己的全部财产用于设立奖励基金,于1897年初在瑞典公布于众:

签名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经过成熟的考虑之后,就此宣布关于我身后可能留下的财产的最后遗嘱如下:

我所留下的全部可变换为现金的财产,将以下列方式予以处理:这份资本由我的执行者投资于安全的证券方面,并将构成一种基金;它的利息将每年以奖金的形式,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里曾赋予人类最大利益的人。上述利息将被平分为5份,其分配办法如下:一份给在物理方面作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一份给作出过最重要的化学发现或改进的人;一份给在生理和医学领域作出过最重要发现的人;一份给在文学方面曾创作出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人;一份给曾为促进国家之间的友好、为废除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举行和平会议作出过最大或最好工作的人。物理和化学奖金,将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生理学和医学奖金由在斯德哥尔摩的卡罗琳医学院授予;文学奖金由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文学院授予;和平奖金由挪威议会选出的一个五人委员会来授予。我的明确愿望是,在颁发这些奖金的时候,对于授奖候选人的国籍丝毫不予考虑,不管他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只要他值得,就应该授予奖金。

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的唯一有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理的遗嘱,一概作废。

阿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

1895年11月27日

遗嘱曾受谴责

在诺贝尔遗嘱公布之初,瑞典社会舆论的批评和谴责之声占了上风。报界公开地鼓励亲属上诉,反对它的理由主要是“法律缺陷”和“不爱国”。报界说,一个瑞典人不注意瑞典的利益,既不把这笔巨额遗产捐赠给瑞典,也没有给瑞典人甚至斯堪的纳维亚人获奖的优先权,还要瑞典承揽这些额外工作,从而给瑞典人带来不能给他们任何利益的麻烦,那纯粹是不爱国的,瑞典的奖金颁发机构将不可能令人满意地完成分派给它们的任务。遗嘱还把颁发和平奖金的任务交给一个由挪威议会指定的委员会,瑞典与挪威之间的关系当时已经非常紧张,这将要严重损害瑞典的利益。一部分社会民主党人士指责说,诺贝尔设立奖金支持个别杰出人物,无助于社会进步。他们认为,诺贝尔的财产来自劳动和大自然,应该使社会每一个成员都得到益处。

而对法律缺陷的批评,曾被认为将使整个的遗嘱失效。高明的律师们挑出的第一个毛病是,遗嘱中没有明确讲出立嘱人是哪国公民。这样一来,就难以确定该由哪个国家的执法机关来判决遗嘱的合法性,更无法确定该由哪国政府来组织诺贝尔基金委员会了。这个指责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诺贝尔生在瑞典,成长在俄国,创业活动遍及欧洲,晚年也没有成为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有国籍的公民。他们挑出的第二个毛病是,遗嘱没有明确指出全部财产由谁来负责保管。他们说,虽然遗嘱说要成立一个基金会,但又没有指定由谁来组织这个基金会。所以,可以认为,遗嘱执行人无权继承遗产,而继承遗产的基金会又不存在。

最令人丧气的是,诺贝尔在遗嘱中委托瑞典科学院来评定物理学和化学奖金,而该院院长汉斯·福舍尔却主张把诺贝尔的财产捐赠给瑞典科学院,福舍尔还拒绝参加研究评奖细则的会议。

遗嘱执行人索尔曼等人不懈努力,1898年5月21日,瑞典国王宣布诺贝尔遗嘱生效。1900年6月29日,瑞典国会通过了诺贝尔基金会章程。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的纪念日,颁发了首次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