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教版 初三化学三四单元试题 只要填空题 要附答案的 求人教版初三上册第二单元水和溶液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四单...

作者&投稿:豫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11-2012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单元测试
一 我会选择(30分)
1 、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蒸馏 B电解水 C静置沉淀 D冰融化成水
2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牛奶   B蒸馏水   C 精制碘盐    D 啤酒
3 、 我国“神舟5号”飞船成功上天,举世瞩目,在其升空过程中,为其助推的主要燃料是(  )
A 汽油  B 航空煤油  C液氢   D太阳能电池
4、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得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
A 1∶2 B 1∶8 C 8∶1 D 2∶1
5、1995年3月20日早晨,日本东京多处地铁车厢同时发生了一起“沙林”毒气侵袭事件,导致5000多人中毒,这一事件说明了:
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分子由原子构成    D 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6、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水 空气 B 自来水 氧气
C 矿泉水 冰水混合体 D 高锰酸钾 双氧水
7、水有多种作用,例如:镁与碘的化合反应十分缓慢,若滴入少量水,则立即剧烈反应,此时水作为( )
A 反应物 B 生成物 C 催化剂 D稀释作用
8、在化学变化中(  )
A 分子、原子都不变  B分子变、原子不变 
C分子不变、原子变  D分子、原子都改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水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0、下列净水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 静置沉淀   B 吸附沉淀   C 过滤   D 蒸馏
11、电解水的反应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
A、A+B→AB B、AB→A+B 
C、A+BC→B+AC D、AB+CD→AD+CB
12、某地区居民得“结石”病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其它地区,你认为这可能与他们生活的地区
A 土壤土质有关 B 空气污染有关 C 水源水质有关 D 居民体质有关
13、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喝纯净水,市售纯净水中有些是蒸馏水,有关这类纯净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纯天然饮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
C它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 
D用催化剂可将它转变为油
14、下列现象不会造成水源污染的是(  )
A造纸厂的废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中 B农药化肥的流失 
C植物的蒸腾作用  D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15、下列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的用水方式不宜提倡的是(  )
A 流水漂洗衣物  B农业上对农作物采用滴灌供水
C 工业用水循环使用   D打扫教室时,先喷洒水后扫地
二、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6、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相应的微粒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   构成的,如   ;有些是由   构成的,如   。
17、通电分解水的变化过程中    分解成   和   ,它们再通过     分别构成   和   ,这其实反映了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这个变化能说明的问题有
①         ②            ‥‥‥ 
18、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所得总体积    (填“大于”“=”“小于”)200ml,这说明了          ,生活中还能说明这一结论的例子有(举一例)    
             。
19、张老师在化学实验操作台上摆放了如下一些物质:①铜片②蒸馏水③石灰水④硫粉⑤大理石⑥氧气⑦双氧水⑧空气⑨高锰酸钾。现请你将这些物质按如下表分类摆放(填序号)
                 单质
            纯净物     

       物质  化合物

            混合物
20、(03年宜昌市中考题)小冬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右图所示:
⑴ 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活性炭的作用是 。
⑵ 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 来检验。
⑶ 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用 的方法。 ⑷ 小冬以为软水可以洗净餐具上的油污,但效果不好。我加入洗洁精后,去污效果很好,这是因为洗洁精具有 的功能。
21、三峡工程二期工程已于2003年6月1日开始蓄水。为防止三峡库区水源污染,应采取的措施是(填序号)
①清理蓄水库库底固体废物; ②防止船舶污染;
③整治相关河流污染;④治理库区和上游区工业污染。
22、按要求书写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① 有水参加的分解反应 ;
② 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
③ 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
23、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燃料,它具有①资源丰富②产热高③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这三大优点,从社会进步和发展要求的角度,你认为它作为一种能源和现有其它能源物质比较,最大的一条优点是 (填序号)。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正致力于研发氢气的获得技术,我们知道电解水可产生氢气,但此法不宜大面积使用,理由是
,你认为科学家们目前主要研究点在哪里? 。
三 我会分析(15分)
24、请观察如下标志徽记,你认为它是什么徽记?(1分)其含义是什么?(1分)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曾经污染或浪费水的事例(举一具体事例,50字内)(1分);再请你提出两条保护水源、净化水源的建议或措施。(2分)

25、小雨同学发现生活中铁在干燥的环境下很难生锈,而在潮湿的环境中却较易生锈,于是他认为有水铁就生锈,无水铁不生锈。为了证明自己结论的正确性,他设计了实验来验证。如图,他在A试管中盛市售新制蒸馏水,并将崭新铁片浸没于水中,上面滴入一层植物油;他将B试管烘干,放入同样铁片,并用橡皮塞封住管口。 分析:小雨在A试管中加入植物油的目的是 ;放置一周后,结果他发现两只试管中铁片均未生锈,于是经过重新思考他改变了先前的观点,又得出了新结论 ;
为了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他又增添了一套实验装置C,请你帮他画出此装置简图:

又放置一周后,明显地观察到了铁锈,小雨终于得出了铁生锈的条件是
。通过该实验探究,小雨同学获得了许多启示(请你写出一条) 。
四 我会探究(15分)
26、“比较出真知”,比较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刚同学利用比较的方法探究得出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论。下面是他设计的实验:在第一步中他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出的结论是 。
第一步: 第二步:

他用上套装置进行实验,还应用到的一种仪器名称是 ,他在滤纸上每间隔一段距离滴加的物质是 ;棉花上滴加的物质是 ;放置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说明了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7、请你用实验鉴别蒸馏水与自来水,按照方法、现象、结论的顺序填表:
物质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蒸馏水

自来水
五 我会设计(10分)
28、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制取氧气这一节内容后,发现在实验室里用5%H2O2溶液加热制O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很难复燃。同学们经过认真观察,猜想其可能原因是 。为了验证此猜想是否正确,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热烈讨论,制定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第一组同学采取增大H2O2溶液浓度的方法,用10%的H2O2溶液加热,结果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第二组的同学在5%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新制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木条复燃;第三组同学从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改进,效果很好(见图):
在实验基础上,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得出了一些结论
①由第一组同学的实验可得出:影响H2O2分解产生O2的量的多少及分解快慢的因素之一是 ;
②由第二组同学的实验可分析得出氢氧化钠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
③第三组同学的实验验证了实验前同学们猜想的正确 性,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④小三同学认真观察了第三组同学的实验装置,结合O2的物理性质,提出了一种更简单的改进装置,经现场实验,效果很好,请你画出他的实验装置简图。
参考答案
一、我会选择
⒈ B⒉ B⒊ C⒋ A⒌ B⒍ C⒎ C⒏ B⒐ D⒑ D⒒ B⒓ C⒔ C⒕ C⒖ A
二、我会填空
16.分子 氧气 原子 铁
17.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重新组合 氢分组、分子 氧分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正确合理的结论均算对)
18.小于 分子间有间隙 举例(任意合理举例均可得分)
19.单质①④⑥ 化合物②⑦⑨ 混合物③⑤⑧
20.⑴过滤 吸附 ⑵肥皂水(或洗衣粉水或洗洁精)⑶蒸馏(或煮沸)
⑷乳化
21.①②③④
22.①水 氢气+氧气 ② 过氧化氢 水+氧气
③氢气+氧气 水
23.③ 消耗电能,不经济;目前正致力于研发理想的催化剂,寻找分解水的最合理的条件
三 我会分析
24.节水 节约每一滴水 (举例合理均可得分) 建议或措施合理可得分
25.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影响(或隔绝空气或氧气) 在仅有水的情况下铁不会生锈,仅有空气或氧气的条件下铁也不能生锈,铁生锈是水和空气(或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 图如下)科学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它正确结论或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合理答案均算对)
四 我会探究
26.B烧杯中液体变红色 酚酞试液遇氨水变红色 滴管 酚酞试液
浓氨水 滤纸上酚酞试液由外向里逐渐变红色

27.
物质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蒸馏水 用两只试管各取少许加热蒸发 一只试管有残留物另一只试管无 有残留物者为自来水,无则为蒸馏水

自来水
五 我会设计
28.可能原因是生成的大量水蒸气对实验造成了干扰
①H2O2溶液浓度的大小 ② 促进H2O2分解,减少水分蒸发 ③干燥吸水
④(图如下)

2011-2012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
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

一、我会选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计20分)
1、我国科学院院士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这位院士是(  )
A、侯德榜  B、张青莲   C、钱学森   D、袁隆平
2、下表是几种常见的原子结构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11   B、12   C、23   D、22
3、下列符号中,既可用来表示一种物质,又可用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用来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A、C   B、O   C、2C    D、CO
4、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
5、某饮用商品的标签见右图这里的硒、锶、锌、钠等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6、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C60分子,它由60个碳原子构成,形状像足球,又叫足球烯。下列有关C60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   B、它由60个碳单质构成
C、它是一种单质       D、它是一种化合物
7、交警用于检测司机是否酒后开车的检测仪中含有的一种成份是重铬酸钾(K2Cr2O7),其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
  A、+3   B、+4   C、+5   D、+6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
 A、CaO B、Al2O3 C、SiO2 D、Fe3O4
9、下图是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了所有的电子
B、一个氯原子如果得到一个电子就变成相对稳定结构
C、氯化钠就是两种化合物亲密地联系在一起
D、生成的氯化钠多出了一个电子

10、

如上图,这四位同学描述的可能是下面的同一个化学符号(  )
A、HClO B、O3 C、NO2—   D、H2O

二、我会填 (每空2分,计24分)
11、我们身边存在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如   是金属,   是气态非金属,   是氧化物,   中的一种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用化学式填写)。
12、习惯上,醋酸钠可以用NaAc表示,则醋酸钙可表示为    。
13、蔗糖(C12H22O11)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它由   种元素组成,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它的一个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
14、读下表完成填空
元素符号 A B C D
该元素的某
微粒结构图

①可形成XY2型化合物的元素是       。
②一般难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是     。
③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C的后边。
④我发现:                  。

三、我会分析 (每空2分,计18分)
15、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⑴4个二氧化碳分子      ; ⑵3个钾原子    ;
⑶氢气    ; ⑷一个氢分子     。
16、经过实验测定,在温度和压强相同的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分子数目相等。现有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氢气和氧气。
  ①它们的质量比是     ;
②它们的分子个数比是       ;
③我还认为:                     。
17、下表是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含量分布  


素 质量
分数% 元
素 质量
分数% 元
素 质量
分数% 元
素 质量
分数%
氧 65 氮 3 钾 0.35 镁 0.05


18

1.5

0.25 铜、锌、硒
钼、氟、氯
碘、钴、锰、铁
0.70
氢 10 磷 1.0 钠 0.15 其他 微量

生活中人们喜爱吃精细的食物、饮用纯净水。可有人提出了应提倡多食粗食,饮用白开水,我认为           ,原因是                     。
四、我会说明 (每空4分,计24分)
18、元素种类并不多,目前已经发现的只有一百余种,但物质的种类非常多,已知的就有3000多万种,这是因为有限的几种元素可能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比如碳、氢、氧、钠四种元素可形成的物质就非常多。比如H2,Na2O。还可以是           。(用化学式表示出至少三种物质)
19、每种纯净的物质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表示每种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只有  个,但一个化学式可能会表示几种物质,如白磷的化学式是P,但P也表示     。我还知道     
           。
20、1977年8月,国际化学会无机化学分会作出一项决议,从104号元素以后,不再以人名、国名来命名,一律采用新元素的原子序数的拉丁文数词的缩写来命名。即:
    nil—0,un—1,bi—2,tri—3,quad—4,
    pent—5,hex—6,sept—7,oct—8,enn—9
照此规定,现行元素周期表中第110号元素为Uun,中译名定为“一一○”,111号元素符号为Uuu,中译名定为“一一一”,112号元素符号为Uub,中译名定为“一一二”;则第114号元素符号为     ,中译名是       。

五、我会算 (21小题4分,22小题14分)
21、2003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和返回。运送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所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是C2H8N2)。偏二甲肼相对分子质量是   ,各元素的质量比是      。
硝酸铵
NH4NO3
含氮量≥32.9%

***化工厂
****
含有****(mg/L)
硒:0.013
锶:0.0596
锌:0.00162
钠:18.3…
22、某厂生产的化肥硝酸铵的包装袋上注明有如图  
字样,问:如果杂质不含氮元素,则该化肥的纯度  
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C D C D B B D
二、11、正确的均可给分 12、Ca(Ac)2
13、三,12:22:11,45 14、①B、D,②C,③D,④合理的均可给分
三、15、⑴CO2 ⑵3K ⑶H2 ⑷H2 16、①1:8,②1:1,③合理的都可以给分
17、后者的观点正确,食用粗食和饮用白开水可以提供更多的对人体有用的各种微量元素。(观点正确可以给分)
四、18、符合要求的均可得分 19、一,红磷,(正确的则给分)
20、Uuq,一一四
五、21、60,40%
22、设该化肥的纯度为X,当含N=32.9%时有:
NH4NO3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X=32.9%

X=94%
答:该化肥的纯度不低于94%。

求人教版 初三化学三四单元试题 只要填空题 要附答案的~

答案没有附在里面,由于字数限制。希望能帮到你哦!人教版 初三化学三四单元试题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总分100分得分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Zn—65N—14C—12O—16H—1S—32Cl—35.5
一.选择正确答案(单选每小题2分15小题共30分)
1.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国宣传的主题为“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为了保障水源不被污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农田里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不会污染水源
B.工业废水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C.生活废水可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源
D.工业废水不能饮用,但可以灌溉农田
2.在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钙D.水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A.氦气B.氮C.氢气D.氧气
4.下列表示两个氢原子的符号是()
A.H2B.H2OC.2HD.2H2
5.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
A.烧杯B.试管C.量筒D.集气瓶
6.下列属于单质的是()
A.水B.铝合金C.二氧化碳D.水银
7.下列物质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氧气和氮气B.氮气和氢气C.氢气和氦气D.氢气和空气
8.下了各项操作能区别软水和硬水的是()
A.观察颜色B.闻气味C.加肥皂水D.加蒸馏水
9.实验室用过氧化氢(H2O2)溶液制取氧气,在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A.-2价B.0价C.-1价D.+2价
10.由于含氮、磷元素的大量污水任意排入湖泊、水库和近海、海域会出现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问题,大量使用下列物质不会引起水体污染的是()
A.CO(NH2)2B.Cu(H2PO4)2C.Na2CO3D.Na5P3O10
*11.关于微粒的叙述不正确的()
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B.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C.微粒得到电子后可能变成阳离子D.稳定结构的微粒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
12.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水是混合物
13.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关于醋酸的说法不正确的()
A.醋酸是有醋酸分子构成的B.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
C.每个醋酸分子是由8个原子构成的D.醋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14.下列关于水的实验过程有化学变化的是()
A.降低温度到0℃以下、水会结冰B.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
C.将硬水煮沸变成软水D.将水滴在玻璃片上一段时间后水滴消失
**15.某含氮量20%的化肥中主要成分是下列物质,那么化肥中含最高的物质是()
A.CO(NH2)2B.NH4NO3C.(NH4)2SO4D.NH4Cl
二非选择题
1.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①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气,如果正极产生5ml的气体,那么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ml。
②用你熟悉的物质的化学式填空单质_____、化合物_____、氧化物_____、
③水体污言的来源主要有_____污染、_____污染、_____污染。
④用符号填空镁离子_____、+2价的镁元素_____、氢氧根离子_____、
⑤在生活中有a自来水b纯净水c矿泉水跟去你掌握的这三种水的信息,分别加以说明(从性质、组成、用途、来源和注意事项等几方面中的一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答(共11分)
①为什么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在一起,总体积小于200ml?(2分)
②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回答下列问题。(3分)
指出节水徽记是________
谈一谈在生活中是怎样做到爱护水资源(两点)
③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分子不断运动(2分)
④请用小黑球和略大一点的白球画出水分子的微观粒子图并回答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什么?(2分)
⑤请写出有关元素、水这两方面的化学之最(每个两条)(4分)
3实验问题(共16分)
①请设计实验证明自来水是混合物(8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反思与评价
②请写出生产自来水的过程(8分)
天然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来水
4.计算(共13分)
锌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器官正常功能不可取少的微量元素,人体缺锌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锌等含锌的保健食品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请回答各问
①葡萄糖酸锌是由______种元素组成,(1分)
②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2分)
③葡萄糖酸锌中各元素的质量比______,(2分)
④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2分)
⑤现有一只20ml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其中含锌6.5mg,则该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质量是______mg(2分)
⑥海产品、肉类、豆类等食品中都含有较多的锌,正常人只要通过合理膳食就可以摄取人体所需要锌而无须额外服用含锌保健食品,这里“合理膳食”的含义是(2分)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
知识点一:水
  (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3)知道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4)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知识点二:溶液
  (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涵义。
  溶液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是混合物。溶质可以是固、液、气体,液液互溶,有水,水是溶剂;无水,量多的是溶剂。溶液不一定是液体,也不一定是无色的,有些溶液可以导电。
  (2)知道物质的溶解伴随有热量的变化。
  (3)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4)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5)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三:饱和溶液、溶解度
  (1)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溶液是否饱和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一定剂量”、“对某种溶质而言”才有意义。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适用于绝大多数固体物质)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特殊规律:(适用于氢氧化钙)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
  a.看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有,则是饱和溶液,反之是不饱和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有溶质析出的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的溶液中,若既没有未溶解的固体也没有析出的固体,可向溶液中再加入少量溶质,若溶解表明溶液不饱和,反之溶液饱和。
  (4)了解溶解度的涵义。
  ①初中阶段一般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固体溶解度概念的三个前提是:a.一定温度;b.100g溶剂;c.达到饱和状态。其实质是溶质的质量单位是g(克)。即溶解度指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②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固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与溶质和溶剂量的多少无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外因只有温度,与是否搅拌、振荡无关。
  ③气体溶解度
  定义:气体在1.01×105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一定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数。
  影响因素:除与气体本身因素有关外,还受温度、压强的影响。一般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5)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知识点四: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100%(适用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1)下列变化对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判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关键是看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变化)
  ①增加溶质:溶质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②增加溶剂: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③降温:晶体析出,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④升温: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均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⑤恒温蒸发水:溶剂减少,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时应注意:
  ①溶质质量是指已溶解的质量,不一定等于加入溶剂的物质质量。
  ②当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不止一种时,其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这种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③溶质质量分数只有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才有意义。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该温度时,将40g氯化钠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6/136×100%=26.5%而不是40/140×100%=28.6%。
  ④溶液混合时,质量可以相加,体积不能相加。

  1.对溶液的概念、组成、特征这一考点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是难点,也是中考的热点。
  (1)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溶液的概念与特性,掌握这一考点最根本的是掌握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这两个基本特征。中考试题围绕这一主题,往往给定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判断其是否属于溶液;根据溶液的组成,判断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种类,以及分析溶质和溶剂的量的变化。
  (2)运用理化综合知识,分析、判断某些物质溶于水后造成的温度、压强、体积等的变化,能简要叙述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2.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是中考的考试热点。
  (1)以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和方法。中考命题往往根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溶液的饱和性;根据温度、溶质的量、溶剂的量的改变,选择相互转化的条件;将化学反应引入饱和溶液中的各种量(溶质、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密度等)的分析。
  (2)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程度的考查,对影响溶解度因素的分析和认识的考查。
  (3)对于溶解度曲线的认识与利用能力以及看图、识图能力的考查。
  (4)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的分析及以此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3.正确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上点的意义,并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是中考必考试题。
  中考命题往往围绕这一主题,设计试题:给出物质的溶解度,判断物质的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或正确描述物质溶解度的含义;给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较同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或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确定从混合物中提纯物质的方法(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或给出一组数据,分析分离物质的最佳温度。
  4.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中考必考知识点。
  (1)以选择、填空等形式来考查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判断不同“溶质”溶于水时所引起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
  (3)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和化学方程式联系起来。
  (4)依据公式进行溶液配制实验误差的分析。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一: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对空气和气体的认识还是模糊的,到了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其中研究空气成分有代表性的科学家有瑞典的舍勒和英国的普利斯特里,不过他们都没有最终确定空气的成分。
  一直到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以其娴熟的实验技术、缜密的实验设计方案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才破解了“零七”组成之谜。下面是拉瓦锡的实验装置图:
        
  这个著名实验是∶把少量的水银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减少了约1/5,他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气体,发现它既不能供动物呼吸,也不支持燃烧,这正是氮气。 他把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热,除了得到汞以外,还得到了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体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约4/5体积的气体里,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拉瓦锡是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的。
  后来英国物理学家雷利、法国天文学家严森、拉姆塞、德国物理学教授道恩等又陆续发现了稀有气体。

知识点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燃烧法:
  利用可燃物——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而无气体生成,因而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进而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实验装置:如图2-1所示。
   根据实验原理还可以设计出其他的装置,如后面的图2-5、图2-6B、图2-9所示。

3.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4)红磷燃烧停止,慢慢白烟消失,等瓶内恢复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
  (1)红磷燃烧时发黄白光,放热并产生大量的白烟。
  (2)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水的体积约等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瓶中剩余气体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的性质。
  讨论: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它能支持燃烧吗?它能溶于水吗?
  【要点诠释】
  ①药品不能选用碳、硫等,因为碳、硫燃烧后有气体生成,容器内压强变化不大,水不能进入容器内;
  ②红磷要足量,要使容器内氧气消耗完,避免容器内有剩余氧气而造成实验误差大;
  ③装置气密性要良好,以免因装置漏气而影响测量结果;
  ④红磷燃烧停止后,要等集气瓶内温度降至室温,白烟消失后,方可打开弹簧夹
  ⑤止水夹要夹紧,如果不加紧,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会使一部分空气由导管进入烧杯中,最后造成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大于1/5。
  讨论答案: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溶于水。

知识点三: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分别约占空气体积的4/5和1/5。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要点诠释】
  空气中各气体的含量是体积分数,不能说质量分数。空气是一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空气的主要成分一般在近地层是比较固定的,这是因为动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动植物的腐烂、钢铁的锈蚀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但是绿色植物在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会放出大量的氧气;这样氧气量可以保持相对平衡。高原地区空气稀薄,但氧气的体积分数仍然为21%。

知识点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氮气:
  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其用途有作保护气、制硝酸和化肥的原料、医疗上作麻醉剂、超导材料在液氮环境下能显示出超导性能等。如图2-2所示。
2.氧气:
  重要用途有呼吸、医疗、潜水、气焊、炼钢、宇航等。如图2-3所示。
      
3.稀有气体:
  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一般情况下不与其他物质反应。通常作保护气、制成多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用于医疗麻醉。

4.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和烟尘。
  (2)危害: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 ②影响作物的生长;
        ③破坏生态平衡;    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
          ③使用清洁能源;  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空气日报质量:空气日报质量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 首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人们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发布的《空气日报质量》及时了解各地的环境信息,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要点诠释】
  氮气和稀有气体作为保护气,是利用它们的稳定性,但是稳定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氮气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有些稀有气体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知识点五:纯净物和混合物
  比较纯净物与混合物: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概念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特性 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熔点、沸点等;
可以用化学式表示 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熔点、沸点等;
不能用化学式表示
举例 氧气(O2)、氮气(N2)、二氧化碳(CO2) 空气、盐水、糖水
联系
  【要点诠释】
  混合物是由纯净物混合而成。可记为“纯单混杂”既纯净物成分单一,混合物成分复杂。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因为杂质可能掩盖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的纯净与否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纯净物。

知识点六: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河水、海水中的鱼虾等能生存,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工业生产的氧气通常以液态形式贮存在蓝色钢瓶中(如右图所示)。
2.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提供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现象如下表:
反应物 条
件 反应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空气 氧气 反应后
木炭和
氧气 点
燃 持续红热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 碳+氧气二氧化碳
C  O2        CO2

硫磺和
氧气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明亮的蓝
紫色火焰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氧气二氧化硫
S   O2       SO2

红磷 发黄白光 发出耀眼
的白光 产生大量
的白烟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铁和
氧气 灼烧至红热,离火后迅速变凉 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体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  O2       Fe3O4

  【要点诠释】
  ①做硫、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盛有可燃物的燃烧匙等仪器应自上而下慢慢伸入到集气瓶的中下部,如果迅速伸入到瓶底,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氧气受热膨胀,瓶中大量的氧气扩散到空气中,可燃物将不能持续燃烧。
  ②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必须用细铁丝,铁丝表面要用砂纸打磨光亮;细铁丝要绕成螺旋状,下端要系根火柴;必须待火柴快要烧尽时,才可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中。如果火柴一着火就立即伸入瓶内,火柴燃烧会耗尽瓶内的氧气,而观察不到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同时,氧气瓶底要预先放一些细沙或水,防止生成物熔化后溅落下来炸裂瓶底。可燃物不能接触集气瓶壁,否则会引起集气瓶炸裂。

知识点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的类型可以用下面的通式来表示:A+B+……→AB……可以简称为:“多变一”。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这里的“氧”包括氧气和某些含氧物质。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还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不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如:铁生锈、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等。
  【要点诠释】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如:氧化钙+水氢氧化钙(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
  而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即是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且生成物只有一种,这样的化学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知识点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或加热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使用过氧化氢或者氯酸钾时常常需要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名称下面符号是该物质的化学式):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KClO3           KCl   O2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H2O   O2
  
  (2)实验装置:如图2-1,2-2a,2-2b所示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也可以使用如图2-3所示装置,这样就可以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得到比较稳定的氧气流。
  (3)收集方法:
  a.排水法如下图2-4A(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b.向上排空气法如下图2-4B(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验满方法:
  排水法: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来,说明已满。
  向上排空气法: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已满,否则未满,继续收集。
  (4)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气体是氧气。
  (5)操作步骤:(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使之平铺在试管底部;
  ③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加热;
  ⑤收:收集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⑥离:把导气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
  可简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每个字代表一个步骤:①查②装③定④点⑤收⑥离⑦熄)。
  【要点诠释】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
  ②铁夹要在距离试管口1/3处;
  ③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④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⑤如果实验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随氧气进入导气管;
  ⑥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连续且均匀从导管口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混有空气。制备出的氧气收集后,集气瓶应正立放置在桌面上;
  ⑦实验结束,应先移导气管,后移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知识点二: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作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要点诠释】
  (1)催化剂能改变其他化学反应速率,这里“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也就是有时用催化剂是加快反应速率,也有时是用它减慢反应速率。
  (2)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注意: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3)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但催化剂参与了化学反应。
  (4)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如过氧化氢分解还可以用氧化铁、硫酸铜等,二氧化锰的效果最好;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催化剂也不同,不是一种物质可以催化无数反应。
  (5)催化剂是反应条件,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
  (6)催化剂只能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知识点三: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的类型可以用下面的通式简明地来表示:AB……→A+B+……可以简称为“一变多”。
  【要点诠释】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都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判断反应类型时要抓住其特点: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

知识点四:工业制取氧气
  工业上多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具体做法是: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
    
  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利用这种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较高的富氧空气。利用这种膜进行多级分离,可以得到含氧90%以上的富氧空气。
  【要点诠释】
  (1)实验室制取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得的氧气纯净但成本高,不易大量制取,工业制得的氧气不纯净,但成本低。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
知识点一: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金刚石 石墨
外 观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状晶体 深灰色磷片状固体
光 泽 加工琢磨后有光泽 略有金属光泽
硬 度 最硬 软
导电性 无 良好
导热性 良好 良好
用 途 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等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
  注: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

知识点二:CO2和CO的比较
  CO2 CO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干冰易吸热升华。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略小于空气密度。
化学性质 可燃性 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有可燃性
2CO+O22CO2
还原性 没有还原性,有较弱的氧化性
C+CO22CO 有还原性
CO+CuOCu+CO2
与水反应 与水反应CO2+H2O===H2CO3 不能与水反应
与石灰水的反应 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不能与石灰水反应
毒性 无毒 有剧毒
主要用途 可制汽水,作制冷剂,灭火,气体肥料。 可作气体燃料和冶金工业的还原剂。
  注:由于CO和CO2的分子构成不同,决定了二者性质的不同。

知识点三:一氧化碳和单质碳性质的比较
  C CO
相似点 都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常用作燃料和作还原剂冶炼金属
不同点 属于固体单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属于气体化合物,具有毒性

知识点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确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不用稀硫酸、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不用碳酸钠、纯净碳酸钙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要会分析原因)。
  原因:
  ①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收集CO2气体;大理石或石灰石原料价低易得。
  ②不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的理由:刚开始二者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酸与大理石的接触,使反应不能持续进行下去。
  ③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出HCl气体,会使生成的CO2中混有HCl气体,使制得的CO2不纯。
  ④不用纯CaCO3或Na2CO3等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是因为它们与稀盐酸反应速度太快,很难控制,且药品价格比石灰石要贵(成本较高)。

(2)掌握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CaCO3+2HCl====CaCl2+CO2↑+H2O,反应物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进行反应,因此制取CO2的装置与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的发生装置相同。一般情况下,由于制取CO2时所需反应物的量较大,常用下列仪器代替试管作为反应器(如:大试管、锥形瓶、广口瓶、平底烧瓶、圆底烧瓶、启普发生器)。CO2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一般只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①准确检验该气体是否是CO2气体,可以把该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2。
  ②验证CO2气体是否收集满时,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利用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方便快捷地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