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族是怎么划分的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的少数民族划分

作者&投稿:圭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中国的民族是怎么划分的

民族识别是从解放初到1979年才结束的.
民族识别认定的理论依据: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开展了3次民族工作高潮,其中首先就是民族识别的过程.按照上述理论依据截至到1979年,国家正式确立了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并且不再新增加。
目前在社会上流传很多关于中国有55个民族之外的民族存在的说法。这种说法主要是由于下列情况所导致:
1.民族观念、民族只是淡薄。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由于生活的地域不同,同一个民族又分为很多支系,有些人可能把支系当作一个民族了。例如,我们都知道的阿诗马属于撒尼人,但很少有人知道撒尼人属于彝族的一个支系.
2。在我国,少数民族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发展相对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制定了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一些人可能会提出自己历史上曾是某个民族。但是这种情况国家已经明确规定,中国不再增加少数民族,从里论上看,这些人的生活习惯已经和汉族非常相似,所以布局北少数民族认定的理论基础。这可能是现在有人认为中国有57个少数民族的情况.
3.一些民族由于地域或历史原因,同一民族长期在不同地域生活,他们会认为不同地域的应该是2个民族,这种说法现在存在,但从科学角度将,这种说法不成立。
4。由于第2种情况,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还有大概70多万多人属于未识别民族,这些人认为自己不属于现在有的任何一个民族,但是他们又不具备民族独立划分的4个标准,所以按照未识别民族对待.

民族识别是从解放初到1979年基诺族认定才结束的。
民族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有外国人加入中国国籍的情况,但是这是极少数的情况,关于民族的划分情况,世界通用的是指“世居民族”不是加入国际就解决的问题。

二,汉族的来历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

约公元前2000年,启建立了夏朝,前1766年,商朝建立,前1122年,周朝建立。从周朝开始,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活动范围也由黄河流域逐渐扩大到淮河、泗水、长江和汉水流域。在这期间,华夏族的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并以此区别于夷、蛮、戎、狄等诸多民族,但此时华夷的划分尚不十分严格。

春秋时期,华夏族同周边民族进一步融合,秦、楚等原本被排斥于华夏族之外的国家也被逐渐接纳。到了战国时期,各个华夏诸侯国之间相互征战,陆续进入中原地区的夷、蛮、戎、狄也逐渐与华夏族融合,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族体。此时,华夏族的活动地域也扩展到了辽河中下游,洮河流域、四川盆地、江南地区等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建立了秦朝,随后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400余年,该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并以先秦时期的华夏族为核心和主体,加以汉朝疆域内被汉化的部分其他民族,形成了汉族。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与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到明、清时,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后满人禁止汉人出关进入东北,清朝后期为充实边疆,准许汉族进入中国东北,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大量引入山东汉族。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

“什么是民族”的问题,首先遇到的是语言学问题。

“民族”一词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出现在中国的社会文本中
。英语nation(民族)与中文的“民族”在语义上有很大不同。在许多场
合,中文的“民族”常与种族、国家概念相混淆。种族(ethnicity)以人
的体质形态上所具有的某些共同遗传特征(肤色、眼色、发色、血型、骨
骼等)为标志,属于人类学和生物学范畴。如傣族,壮族,彝族,汉族,
藏族等,都是人类学和生物学意义上的种族。中文“民族”的用法,在很
多场合,可以指种族,如“汉民族”,“少数民族”等。在英语环境里,
民族和种族的区别非常清楚,ethnicity是在严格的人类学和生物学意义上
使用的,如“黑人”、“白人”、“亚洲族裔”等。而“民族”是属于社
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范畴。

“民族”是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传统文化和心理素质为特征的
,如中华民族、美国民族、印度民族、伊朗民族、阿拉伯民族、日本民族
、德意志民族等。民族显然与“种族”完全不同。一个民族可以包括若干
不同的种族,如中华民族有几十个种族。而同一种族的人,也可以分别属
于不同的民族,如汉族,在中国属于中华民族,移民到美国的属于美国民
族。

在中文里,“民族”和“国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

然而,英语的nation一词,同时包含有“国家”和“民族”两个涵义
,而且更强调政治特点。如The Nations of the Western Europe(西欧诸
国),The United Nations(联合国)。

再如nationwide,指遍及全国的,而不是遍及全民族的。

national hymn是指国歌,不是民族赞美诗。

national park是国家公园而不是民族公园。

英语nation一词中,“国家”的含义要高于、多于“民族”。

中文和英文在语义上的差异,使得在使用“民族”(nation)时出现很
大偏差。中文倾向于理解为种族,人类学和生物学意义较强;而英文更多
地在“国家”的意义上使用,突出了社会学和政治学的涵义。这个歧义在
“民族主义”(nationalism)概念上将更为明显。

民族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
组合方式。今天谈到“民族”并定义民族时,其实是给民族主义这样的思
潮或理论提供理论基础或解释。把“民族”概念化的需要,在于历史上现
代国家的产生。换言之,是国家需要“民族”这样一种概念,用它来确定
疆土、人口和主权。任何社会组织都要有定义域,说明该组织的界限,包
括什么样的人,以及权力和权力运作的范围。所以,“民族”和“国家”
在概念上紧密相关。脱离了关于“国家”的概念,民族这一概念就丧失了
历史的起源而无法定义。现代国家要求有民族这一概念。民族国家是政治
单位,通过共同的价值、历史和象征性行为表达集体的自我意识。在这个
意义上说,民族国家是某种特殊的集体身份。

这里,我们就有了两个中文的“民族”概念:一个是人类学和生物学
意义上的“传统民族概念”;另一个是社会学和政治学意义上的“现代民
族概念”。“民族主义”只能是与“现代民族概念”相联系的,否则就会
陷入极大的混乱。如“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在
非常近代的社会话语中才出现的。中华民族也并不是指汉族或任何一个特
定的民族,而是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统一体中所有的民族。用血源、
语言、宗教、文化传统和民俗来定义“中华民族”是不可能的。

另一个更为明显的例子是作为现代民族的“美国民族”。美国民族的
形成与上述任何一个民族构成的要素都没有关系,它是由美利坚合众国直
接分娩出来的,只有二百年的历史。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是没有可能形成
自己的独特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传统的。而且,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其种
族来源几平遍及世界,包括欧洲的主要民族,根本没有从氏族、部族、部
落到民族的形成历史。

“中华民族”和“美国民族”都是确实存在的,只不过其定义的具体
内容要比其他民族繁复。尽管我们很难用“传统民族概念”来定义他们,
然而,我们却可以轻易地用“现代民族概念”来方便地加以定义。

作为“民族主义”中的“民族”,只能是“现代民族概念”,作为一
个近现代出现的概念,它只能是社会学和政治学意义上的。“种族主义”
(racialism)中的“种族”才是与“传统民族概念”相关联的。“种族主
义”与“民族主义”在英文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词,它们之间是没有什么
“血缘”关系的。那种将民族主义划分成“种族的”、“文化的”、“政
治的”民族主义的人,表现出的是对“民族主义”的绝对无知。“民族主
义”只可能是“政治的”,而不可能是其他,不论其“成熟”与否。

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同我国民族的
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的,将民族的各个特征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研究的。
共同的地域是民族形成的基础,但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
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交错居住的状况。无论在经济、政治、文
化生活方面,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都密切地联结在一起。因此,在民族识别中
,既重视待识别民族的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等特征,又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
,对待识别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在地域方面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中国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民族分布地区的
不同,有的民族有不同的方言,有的方言差别很大。还有些民族甚至使用两种或
两种以上不同的语言。因此,民族识别中既不能撇开语言的分析,也不能单纯依
据语言系属来确定族别。
中国少数民族在物质生活、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因
而具有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有些少数民族尽管其它特征不很明显,但仍保持着
自己的民族意识。这也是进行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综合研究各种现实特征的基础上,同时研究族源,以便弄清该人们共同体
的形成过程及分合渊源关系,然后确认该人们共同体的属性。这也可以说是中国
民族识别工作的一大特色。
在民族识别中,充分尊重民族集团的意愿,在民族称谓上“名从主人”。对
具体属于哪个民族和确定族称问题,尽可能尊重少数民族的意愿。当然,这也要
以科学为依据。
参考资料:百度

说法一:

“汉人”的称呼起源于汉朝,意为汉朝之人。到了北魏后期才演变为中国人的代称。后来,“汉人”所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大。经过历代各族之间的杂居、融合,许多民族加入汉人的行列。到中华民国时期,“汉人”才正式改称“汉族”。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现在占全国总人口的93.3%。

说法二:

汉族以前被称为“华夏”族,战国时代秦国设汉中郡(距今已有2400多年),汉中由此而得名,为后来秦统一后的天下三十六郡之一。

楚汉战争时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汉军”,驻扎在汉中.后刘邦率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首先占据关中,进而统一天下,定国号为“汉”。

强盛的汉帝国为反击匈奴入侵,与匈奴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的,惨烈的战争,强悍的汉军铁骑大规模追击匈奴,深入大漠腹地数千里,甚至翻越了葱岭,使当时非常强大的匈奴屡次遭受重大打击,最后灰飞烟灭,极少数残余远遁欧洲,致使“漠南无王廷”当时各国震动,谈汉色变。

由于空前强大的汉军在西域,中亚各地演绎了一百多年不败的神话,使汉军,汉人威名远播域外,"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强大的汉帝国用铁和血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使其子民在异族面前,可以自豪的大声说“我是汉人!!!”。

从此以后,无论中原华夏后裔怎么改朝换代,人们都称其子民为汉人,这就是汉民族的来历。

“民族”一词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出现在中国的社会文本中
。英语nation(民族)与中文的“民族”在语义上有很大不同。在许多场
合,中文的“民族”常与种族、国家概念相混淆。种族(ethnicity)以人
的体质形态上所具有的某些共同遗传特征(肤色、眼色、发色、血型、骨
骼等)为标志,属于人类学和生物学范畴。如傣族,壮族,彝族,汉族,
藏族等,都是人类学和生物学意义上的种族。中文“民族”的用法,在很
多场合,可以指种族,如“汉民族”,“少数民族”等。在英语环境里,
民族和种族的区别非常清楚,ethnicity是在严格的人类学和生物学意义上
使用的,如“黑人”、“白人”、“亚洲族裔”等。而“民族”是属于社
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范畴。

中国是如何划分民族的?~

  中国是如何划分民族依照: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特征和共同语言这四个标准。
  中国现有56个民族,是由解放初的400多个民族名称,经过长期、大量的科学调查和甄别而最终认定下来的。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民族经历过长期的演变,支系纷繁,族称众多,所以根本弄不清中国究竟有多少个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把民族识别工作提上民族工作日程。 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民族成份和民族名称的辨别。新中国建立初期,各民族的名称相当复杂,据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登记上报的民族有400多个,其中有的是自称,有的是他称;有的为一个族体不同的汉语音译;有的以居住区的地理名称而得名;有的则以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命名,如此等等。对这些民族名称进行民族识别,就是要弄清楚待识别的人们共同体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如果是少数民族,那么是单一的少数民族,还是某一个少数民族的一部分。 自50年代初开始,党和国家组织大批民族研究者和民族工作者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密切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实际,对待识别族体的族称、族源、分布地域、语言文字、经济生活、心理素质、社会历史等进行了综合调查和分析研究,并在充分尊重该族体人民意愿的基础上,对全国提出的400多个民族名称,进行了科学的辨识,加上原来公认的民族,到七十年代末,共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成份。
   我国的民族识别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新中国建立到1954年为第一阶段,其间除已公认的蒙古、回、藏、维吾尔、苗、瑶、彝、朝鲜、满等民族外,又确认了壮、布依、侗、白、哈萨克、哈尼、傣、黎、僳僳、佤、高山、东乡、纳西、拉枯、水、景颇、柯尔克孜、土、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鄂温克、保安、羌、撒拉、俄罗斯、锡伯、裕固、鄂伦春等民族等共38个少数民族。1954年到1964年为第二阶段,确认了土家、畲、达斡尔、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龙(后改为德昂族)、京、独龙、赫哲、门巴、毛难(后改为毛南族)等15个少数民族;1965年到1979年为第三阶段,1965年确认了珞巴族,1979年最后确认了基诺族。至此,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中国已被确认的少数民族共有55个,加上汉族,共56个民族,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基本完成。 在民族识别中,在有科学依据的条件下,充分尊重民族集团的意愿,在民族称谓上“名从主人”。

一,中国的民族是怎么划分的
民族识别是从解放初到1979年才结束的.
民族识别认定的理论依据: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开展了3次民族工作高潮,其中首先就是民族识别的过程.按照上述理论依据截至到1979年,国家正式确立了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并且不再新增加。
目前在社会上流传很多关于中国有55个民族之外的民族存在的说法。这种说法主要是由于下列情况所导致:
1.民族观念、民族只是淡薄。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由于生活的地域不同,同一个民族又分为很多支系,有些人可能把支系当作一个民族了。例如,我们都知道的阿诗马属于撒尼人,但很少有人知道撒尼人属于彝族的一个支系.
2。在我国,少数民族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发展相对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制定了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一些人可能会提出自己历史上曾是某个民族。但是这种情况国家已经明确规定,中国不再增加少数民族,从里论上看,这些人的生活习惯已经和汉族非常相似,所以布局北少数民族认定的理论基础。这可能是现在有人认为中国有57个少数民族的情况.
3.一些民族由于地域或历史原因,同一民族长期在不同地域生活,他们会认为不同地域的应该是2个民族,这种说法现在存在,但从科学角度将,这种说法不成立。
4。由于第2种情况,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还有大概70多万多人属于未识别民族,这些人认为自己不属于现在有的任何一个民族,但是他们又不具备民族独立划分的4个标准,所以按照未识别民族对待.
民族识别是从解放初到1979年基诺族认定才结束的。
民族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有外国人加入中国国籍的情况,但是这是极少数的情况,关于民族的划分情况,世界通用的是指“世居民族”不是加入国际就解决的问题。
二,汉族的来历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
约公元前2000年,启建立了夏朝,前1766年,商朝建立,前1122年,周朝建立。从周朝开始,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活动范围也由黄河流域逐渐扩大到淮河、泗水、长江和汉水流域。在这期间,华夏族的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并以此区别于夷、蛮、戎、狄等诸多民族,但此时华夷的划分尚不十分严格。
春秋时期,华夏族同周边民族进一步融合,秦、楚等原本被排斥于华夏族之外的国家也被逐渐接纳。到了战国时期,各个华夏诸侯国之间相互征战,陆续进入中原地区的夷、蛮、戎、狄也逐渐与华夏族融合,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族体。此时,华夏族的活动地域也扩展到了辽河中下游,洮河流域、四川盆地、江南地区等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建立了秦朝,随后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400余年,该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并以先秦时期的华夏族为核心和主体,加以汉朝疆域内被汉化的部分其他民族,形成了汉族。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与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到明、清时,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后满人禁止汉人出关进入东北,清朝后期为充实边疆,准许汉族进入中国东北,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大量引入山东汉族。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

中国的少数民族都叫什么,如何区分?
答:中国的少数民族有很多的名字,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名称。像居住在西藏地区的大多数是藏族人,居住在新疆地区的大多是维吾尔族。中国的少数民族区分可以根据他们居住的位置,大致有一个分类。还可以依据他们的不同民族文化,做出不同的判断。一、 按居住地区分类比较粗糙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分布的比较...

民国的时候,是怎样划分民族的,那时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答:五色旗 五族共和,指的是汉族(红)、满族(黄),蒙古族(蓝)、回族(白)和藏族(黑)五个民族。当时的临时政府认为,中国是由这这五个民族共同构成的,他们提出了“五族共和”的口号,强调中国五大族群和谐共处,共建共和国。为什么当时的革命者会将中国分为这五大民族呢?原因也很简单...

在古代,民族是怎么划分的??
答:在远古,民族是以血统划分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血统相近的部落融合、继而大部落融合出现国家雏形。所以在古代民族是以血统为纽带发展起来的,同一民族的基础就是有着共同的血统。如中华民族的共同鼻祖就是轩辕黄帝。

中国56个民族最原始是怎么分出来的
答:在旧中国,由于存在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许多少数民族的民族成份不能确定。新中国建立以后,为改变旧中国民族成份和族称混乱的状况,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自1950年起,由中央及地方民族事务机关组织科研队伍,对全国提出的400多个民族名称进行识别。加上原来已经公认的民族1983年共确认了55个少数...

56个民族是怎么认定的
答:到1953年,汇总登记的民族名称有400多个。为了使我国各少数民族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充分享受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充分发挥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民族识别。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大体可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

建国时是怎么区分各个民族的?
答:基本是采取各民族自报成分、国家组织专家到各民族地区实地调查,根据民族划分标准(应该是参考斯大林民族四大特征的标准)如语言、心理、生存环境、生计方式等进行的划分。对于族名的确定征求了当地民众的意见,基本保留了原貌,有些本身涵义不明或有歧视色彩的族名进行了改造。

少数民族是怎样区分与定义的?
答:3,国家少数民族。是指通过国家法律承认的少数民族的,其特点一是为国家所承认,二是这些国家承认的少数民族的大部分成员为其他国家。如前苏联一直沿用“少数民族”的称谓,并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广义上的“少数民族”概念是指除了俄罗斯族以外的其他一切民族,在狭义上的“少数民族”概念是指苏联境内...

中国现在的56个民族是谁划分的,根据什么划分的,为什么要样划分?我...
答:毛泽东明确提出:“在政治上不要去区别哪个是民族,哪个是部族或部落。”对于生活在中国境内的人群,不论其大小、强弱,只要具备构成一个民族的基本特征,就承认其是一个民族。 中国大规模的民族认定工作从1953年开始到1979年底停顿,根据黄光学、施联朱等人所编《中国的民族识别》一书总结,可以分为4个...

民族是靠什么区分的?
答:(racialism)中的“种族”才是与“传统民族概念”相关联的。“种族主 义”与“民族主义”在英文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词,它们之间是没有什么 “血缘”关系的。那种将民族主义划分成“种族的”、“文化的”、“政 治的”民族主义的人,表现出的是对“民族主义”的绝对无知。“民族主 义”只可能是“政治的”,而...

中国56个民族是按什么来划分的呢?
答:起源地,语言,历史,共同的文化习俗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