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是什么意思?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赞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于世事能够知足,心中会常常感到快意;人到了与世无争、与人无求的地步,自然会被别人高看一步。上联告诫为人处世上莫贪,要掌握好尺度才能心宽。下联的修身养性,按照现在的观点,无求未免太消极,但在某些情形下也不失为一良方。联语措词简要,识见非常,表现了知足常乐,无求自安的思想境界。

扩展资料:

【作者】 陈锷:字养愚,号白崖,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进士,曾任颖川县令。

【对仗简析】这联中的“足”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求”是动词用做名词。“常”与“自”为副词相对,“惬”与“高”为形容词相对,属对都十分工整。

【声调简析】“足”为古入声字,旧读仄声。此联属七言平起式格律诗的正格形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人只要有知足之心,心情才会时常保持舒畅 ,没有太多要的东西,也便不会被世事羁绊,所以品德必然高尚。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的意思是:能够知道满足,心境常常感到快意,人到了没有追求的时,品格,修养自然很高。
这句话出自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是告诫人们要“知足”、“无求”,这是一个人获得快乐,修养品德的较好方法。

请问“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什么意思?~

做事做人,能够做到知足者,那他一定过得很快乐。 当一个人,没有名利的追求与惹捧,那他的品质一定很高尚,因为不为世俗所同化。

意思是:
遇事能知足,心就能常常处之安泰。人只有什么都没要求时,品德便显得那么高尚。告诫人们要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困扰,不必强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网络作家魏清创作的一部网络文学作品《人到无求品自高》中也提到:
人生中,我信奉这样一句话: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父亲有知识、有文化,人品也好,但一辈子时运不济,命运坎坷多舛,晚年更是贫困交加,穷得连看病吃药的钱都没有。当我十三岁时候,父亲病情加重,永...
/iknow-pic.cdn.bcebos.com/e7cd7b899e510fb33a44e172d733c895d0430cf1"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e7cd7b899e510fb33a44e172d733c895d0430cf1?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7cd7b899e510fb33a44e172d733c895d0430cf1"/>
扩展资料:
人到无求品自高,是清文学家纪晓岚的先师陈伯崖撰的一副联书,原文是:“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
“无求”,是告诫人们要舍弃满脑子的功利与浮躁,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
这里的“无求”,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而是告诫人们要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困扰,不必强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求”,是人生品格的体现,但为事在人,淡泊的人生虽然说没有轰轰烈烈扬名内外,也没有显赫的地位,可它的确是渴望而难及的境界。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E4%BA%BA%E5%88%B0%E6%97%A0%E6%B1%82%E5%93%81%E8%87%AA%E9%AB%98"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人到无求品自高">百度百科-人到无求品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