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学期教育学课程学习中你所参与的教学活动,联系所学的教育学内容,谈谈你的认识和体验。 你希望从《教育学》的学习中获得什么?

作者&投稿:银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蒙牛老总牛根生谈到企业用人,说有德有才我们坚持重用,有德无才我们培养使用,无德有才我们不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牛根生说:我们在用人这个过程中,把德才兼备的人放在重要的位置,才和德各显其一的时候,一定要选德,因为才气越大,品德越不好的人,破坏性越大。他的这番言论被政界、企业界人士所公认,由此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长久以来,尽管我们口头上说以德育为首,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往往被大打折扣。究其原因,还在于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管理者、教师在认识上有偏差:重智育,轻德育。不论学生品行优劣,只要能考高分就是优生;不管学生所作所为,只顾知识传授到位。说到德育还是有的,不外乎一学期搞几次应景的德育活动,至于效果就很难说。日常教学生活中一些关乎到学生品行的小事、小节往往被忽视,甚至不屑一顾。那么我们该如何真正树立大德育观念,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抓小见大呢?首先,作为学校管理者,要高度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努力使全校教师、学生家长牢固树立德育无小事,育人无小节的意识。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育人的立体德育网络。在学校形成校内无“闲”人,人人都育人的良好氛围,不留空白,不留死角。教师手中掌握的是学生发展的命脉,其言行举止带给学生的是“影响”,一种好的习惯会让学生终生受益,一次失败的教育会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学生在成长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坎坷和挫折,他们的前途需要教师、家长去指引,不应把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事看成是小事,也许正是我们视而不见的小事,最终会酿成无法挽救的憾事。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的两名学生在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某某选择站在三尺讲台上充当“看客”,并不加以制止,而是继续上课直至下课。杨老师因此被称为“杨不管”,其教训发人深省。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是十几亿分之一,对于一个学校来讲是千百分之一,对于一个班级来讲是几十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却是百分之百。因此,学校要加强德育研究,注重家长培训,完善班主任评价机制,做到教学与育人联动,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环境,才能真正做到不漏掉点滴育人小事,不放过细微育人小节。其次,要把德育贯穿到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突出彰显学校育人功能,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在全程关注学生的成长中注重从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行为抓起,使德育工作低起点,高落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如我校把一年一次的运动会当着对学生一次全面的大检阅。每年运动会,不仅是提高了学生运动水平,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守纪的团队精神,各班中除了运动员外,还有记者、裁判员、后勤服务员、拉拉队员、救护员等,全校师生,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开幕式上,学校在检阅各班的入场方阵时,要根据他们的表现评分,这些表现包括队列、口号、精神面貌等;开幕式、闭幕式的会场纪律也要评分,并记入班级团体总分。这些分数比一般的单项比赛分数都重,各班学生都很重视。长期严格的要求,已经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所以,每次外出参加集体活动,该校师生的纪律好,作风也是过硬的。除此以外,还要做到学校无空地,处处都育人。一花一草非闲物,一墙一石总关情。学校要想方设法营造优雅和谐的育人环境。如有的学校让墙面说话,“润物细无声”,人文化的提示语言充满着校园的每个角落,让每一面墙、每一处景点都能说话,楼道上有“轻声漫步靠右行”,草坪上有“留下绿的美,体现您的美”,水龙头处有“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化熏陶。再如桌面警策人,在布置美化教室时,学校要求每位同学精心制作一张座右铭,写上一两句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和自己崇拜的人物姓名,张贴在课桌左上角,时时警醒自己,激励斗志。如此种种,于无声处胜有声。总之,只要我们胸有全局,站在国家、民族未来的高度,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做到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学校无空地;处处皆育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道德品行教育的细小之事,久之,必能显现其育人成效之大来。
转)

说勤奋,让我们知道学家怎么变成著名的人。

什么是教育学,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学习教育学是为了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教育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


扩展资料:
同教育与教育学的区别相比,它们之间真正的内在联系往往并不为人所知。但现实中这一问题又好像是众所周知。目前关于教育与教育学之间内在联系最通常的表述就是“教育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往往仅此而已。
毫无疑问,“教育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这一论述基本上体现了二者之间的某种内在关联,即区别中的联系。但对于一门本来就是以研究对象来命名的学科而言,仅仅做出上述论断还远远不够,没能突出教育学的特殊性。
因为其他学科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以教育为研究对象,而且在学术研究上可能比教育学做得更好。如前所述,教育与教育学虽然分别属于不同的场域,拥有不同的生命、不同的自主性、不同的运作逻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教育学

学习认知教育的属性、认知教育的要素,以及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的操作方式。

熟悉属性,清楚要素。在教育的过程中清晰每一步,点燃教育对象,完成教育目的。

什么是参与式农村评估你在本课程学习中有哪些收获
答:4. 第二个支柱是知识共享,认识到当地居民拥有他们的知识,而外部人员则有自身的知识体系,PRA是一个双方知识融合和共享的过程。5. 第三个支柱是PRA工具的应用,这些工具支持着PRA工作的框架。6.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融合不同的思想至关重要,因为每个人的观念和思想都是独特的。只有深入了解和尊重...

怎样学习教育学?
答:就此,本网特别整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需注意的八个问题,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参考。要对准问题去、带着问题改,把学习教育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同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结合起来,同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具体化、接地气、见实效,防止搞没有实质内容、花里胡哨的东西,防止形式主义...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及教育学课后答案
答: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B、4.C、5.D 二、填空题: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2.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学与教所涉及的要素包括:学生...

学前教育的读后感
答: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孩童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我问:“你还想表演那个吗?”幼儿很用劲的点头,说,“恩!”因此,我认为,一个经典的剧本应该让大多的幼儿想要去表演。 二、关于课程设计 书中提到“在...

什么是参与式农村评估?你在本课程学习中有哪些收获?
答:1. 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简称PRA)是一种流行的发展运作方法。2. 在本课程学习中,收获包括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的重要经验。3. PRA强调三个支柱思想:行为和态度、知识共享、PRA工具。4. 它是一种以农民为中心的评估方法,通过社区组织和参与,实现农村发展。5. PRA强调农民在...

什么是参与式农村评估你在本课程学习中有哪些收获
答:参与式乡村评估,简称PRA,特点是强调允许多元化的存在,学会了要进行思想融合。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参与式乡村评估,简称PRA,特点是强调允许多元化的存在。PRA是国际上流行的发展的运作方法,强调三个支柱:第一个叫思想行为和态度--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工作,思想是什么,体现的行为方式是什么,这是一个...

什么是参与式农村评估你在本课程学习中有哪些收获
答:什么是参与式农村评估?参与式农村评估是一种以农民为中心,通过社区组织和参与,以实现农村发展的评估方法。它强调农民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和贡献,旨在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农村社区的发展。在本课程学习中有哪些收获?1. 理解了参与式农村评估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包括其起源、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

数学教育学什么
答:综上所述,数学教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应是数学教学论、数学课程论和数学学习论,即所谓“三论”。 德国包斯费尔德(H.Bauersfeld)在第三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ICME3-1976)上描述了数学教育的三个研究对象:课程、教学、学习。后来美国汤姆·凯伦(Tom Kieren)在一篇题为“数学教育研究——三角形”的社评中把它们形象地比作...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举例说明你是怎样解决课程与教学论的问题的_百度知...
答:2、学会整合知识点,提高知识理解和记忆能力。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这样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3、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记忆是...

联系实际,谈谈你在教育和教学中是如何贯彻和体现新课程新理念的?
答:1.4为了真正落实以学定教的核心理念,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注意:1.4.1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起点。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的起点是什么?许多教师习惯于从教材的逻辑体系中去确定教学活动展开的起点,却不注意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中去寻找教学活动的起点。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固然不能忽视教材的逻辑体系,但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