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分别是什么意思?其原因是什么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分别是什么意思?其原因是...

作者&投稿:成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意思是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的事请都由天子作主决定。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意思是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的事情都由诸侯作主决定。

原因是西周分封制度的衰落,导致天子的大权旁落。

出自:《论语·季氏篇》,原文如下: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译文: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决定,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陪臣执掌国家政权,经过三代很少有不垮台的。

扩展资料:

论语·季氏篇》选自《论语》第十六章。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虽说是焚书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实是一些方士及一些书本),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

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季氏篇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意思是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的事请都由天子作主决定。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意思是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的事情都由诸侯作主决定。

原因是西周分封制度的衰落,导致天子的大权旁落。

出自:《论语·季氏篇》,原文如下: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译文: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决定,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陪臣执掌国家政权,经过三代很少有不垮台的。

扩展资料:

天下无道在孔子看来指的是,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这也是孔子对当时各国政权变动实况进行观察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季氏篇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意味着国家的大政方针及军事权力全部来自中央,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如果自诸侯出,则意味着中央已经无法控制地方,国家面临分崩离析、陷入内战的危险。

其原因是中央的威望、控制力和影响力大幅度减弱。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什么时期~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说的是春秋时期。
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才是合乎义的,而春秋时代则是“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以没有合乎义的战争。
【出处】论语·季氏篇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译文】
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决定,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陪臣执掌国家政权,经过三代很少有不垮台的。
天下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会议论国家政治了。”

扩展资料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历史起源: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雒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周王室更加衰微。
从前是天子统帅和号令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如今,这些权力已逐渐转移到诸侯手中——“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而各诸侯国内也出现了君臣逆位的现象——“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更甚至于一个诸侯国的大夫可以左右周王室的动向——“陪臣执国命”。
铁农具的出现提升了生产力,大量井田之外的土地被开垦,这成为诸侯国强大的主要原因。周王朝建立在宗法制和井田制基础上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动荡局面。王室、诸侯、卿大夫之间相互混战,天下大乱。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春秋无义战
百度百科-论语·季氏篇

礼乐征伐:指制作礼乐及发令征伐的权力。出自《论语》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礼乐征伐本来应该自天子出,“自诸侯出”则意味着诸侯坐大,是一中僭越行为,是不正常的政治状态,国运既衰,亡日不远。 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辖地千里,有大面积的公田,有实力进行战争。进入春秋,天子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公田渐渐也承担不起无休止的战争,到了春秋后期,“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后来,卿大夫采邑的公田也难以支撑战争了。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论语》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礼乐征伐本来应该自天子出,“自诸侯出”则意味着诸侯坐大,是一中僭越行为,是不正常的政治状态,国运既衰,亡日不远。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辖地千里,有大面积的公田,有实力进行战争。进入春秋,天子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公田渐渐也承担不起无休止的战争,到了春秋后期,“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后来,卿大夫采邑的公田也难以支撑战争了。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什么?_百度...
答: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已不受中央控制,各自为政,互相厮杀,中央集权名存实亡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什么意思
答: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礼乐征伐:指制作礼乐及发令征伐的权力 世道清明,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 天子。世道混乱,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

邦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出自哪里
答:此句出自《论语》。作品原文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译文】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

...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
答:意思就是说,在政治、社会秩序都很好的时候,天下有道,像制礼、作乐、出兵征伐这一类的大事,都是由最高统治者天子决定。在政治、社会秩序遭到破坏的时候,天下无道,像这一类的大事就由诸侯决定了。诸侯决定这一类大事,大概经过十代,很少不垮台。由大夫决定这一类大事,大概经过五代,很少不垮台。由...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都是分封制吗?
答:"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都是分封制。古人有云“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之后又有人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两句话分别是针对西周和春秋。分封制、井田制与奴隶制国家的盛衰: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指我哪一时期的社会情况
答: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辖地千里,有大面积的公田,有实力进行战争。进入春秋,天子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公田渐渐也承担不起无休止的战争,到了春秋后期,“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后来,卿大夫采邑的公田也难以支撑战争了。所以,"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指的是春秋。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反应的是什么制度
答:这句话出自《论语》,《论语·季氏》记载:『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孔丘所说的“天下有道”,显然是指西周奴隶主贵族阶级还能维持它...

请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什么意思?
答:出自《论语》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礼乐征伐本来应该自天子出,“自诸侯出”则意味着诸侯坐大,是一中僭越行为,是不正常的政治状态,国运既衰,亡日不远。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辖地千里,有大...

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如何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替代?
答:特别到庄公时,郑的武力较强,不仅战败戎人,而且还灭掉了许国,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伐郑,结果被郑打得大败。此后,周王再也不敢用武力来制服诸侯,而野心勃勃的郑庄公则颇有称霸中原之意。除郑以外,宋、鲁等国都很强盛。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替代。

...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
答:当时诸侯力量强大而王室衰微,王命不行,周天子无力控制诸侯而不是将权力下放;D不对,说法与史实相反,诸侯割据争霸威胁周天子的地位而不是巩固。点评:本题的要领在于把握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反映出宗法分封制度已经无法维持,原有的政治体制走向崩溃,社会大变革时期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