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骥的人物经历 马骥的人物简介

作者&投稿:比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马骥1917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市马家垒村,祖父是前清秀才,后来信奉基督教,当了牧师。父亲于齐鲁大学毕业后,终生执教。马骥家教甚严,自幼勤奋读书,又因受基督教教规的约束,从不吸烟喝酒,家中还规定不准看戏和看电影。他在大学毕业前,从未进过电影院。马骥少年时有一段时间住在农村,参加过农业劳动,深切了解中国农民体力劳动的辛苦劳累,这对他后来在美国改学农业机械有直接影响。
马骥在中学时期,对农业有兴趣,曾想将来当农艺师。他把从外籍教师那里得到的各种品种的桃、梨、苹果、葡萄等果树嫁接到他农村家里,搞了一个果园,后来马家垒村很多农户也都学他种了果树。马骥在青年时,喜欢阅读名人传记,崇拜爱迪生、居里夫人等科学家,也喜欢宗教领袖艾迪和托尔斯泰的人生哲学,使他常常思考入生的意义和价值,懂得人生活在世上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个人。
马骥高中毕业时,正值“七·七”事变,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不久安阳沦陷,马骥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跟随叔父南迁到武汉。1938年又转移到重庆,才有机会上大学。他先考入四川三台东北大学,第二年又转学到乐山武汉大学,攻读机械系,当时对内燃机、汽车很感兴趣。1940年大学三年级暑假实习,他选择去贵阳万国红十字会汽车修理厂。在那里实习不到一个月,在汽车兵团工作的同学告诉他:“辎汽一团要到缅甸接收美国新车,需要一个懂英文能给驾驶兵翻译新车说明书的人,如果你愿意跑一趟,我可以介绍你去。”马骥为了增进见识和为好奇心所驱使,遂答应进入辎汽一团。不久便启程踏上抗战后方唯一通往国外的大动脉滇缅公路。他不但看到了祖国西南地区大好河山,也亲身体验了一些不平凡的经历,使他了解到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社会上种种黑暗和腐败现象。有权有势的人都在发国难财,驾驶兵“拉黄鱼”(即中途载人要钱)带私货,官兵合伙分赃,倚仗“军车”欺压华侨和私商的运输车队等,使他感到厌烦和恼恨。回到贵阳后,他决定放弃此工作,以继续读书为理由,请假离开了兵团大修厂,回到学校。
马骥在大学就对研究开发工作发生浓厚兴趣。他曾利用课余时间,搞过不少创造,如四川乐山(当时武汉大学所在地)附近盐井中出少量石油。当地盐工不知有什么用途,都丢弃了。他发现此事后便和化学系的一位同学设计了一个小炼油设备,提炼出煤油和蜡,在市面上出售(当时抗日战争时期内地煤油很缺)。他们还制做雷管出售给四川公路局。马骥并利用旧微型电机改制成手摇电筒;将直形计算尺改成圆柱形计算尺,使用更为方便。
武汉大学校风比其他大学好一些,学生中进步势力较强,马骥当时虽然不大关心政治,但他因憎恨国民党贪污腐化,除与一些信教的同学来往外,还接触一些进步思想的同学,使他对皖南事变真相、延安革命热潮等有所了解,感到共产党是中国的希望。
抗战时大学生的生活比较艰苦,晚上坐在床上在菜油灯下做作业,夜里还经常起来跑警报,躲避日本飞机轰炸。有一次白天日本飞机来轰炸乐山,马骥和同学一起跑到城外山坡上,一枚炸弹落在他们身旁,和他在一起的最好的两位同学,一人被炸死,一人受重伤。
1943年马骥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获武汉大学机械系学士学位。为了学习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以便为国家多做贡献,他决心出国深造。1944年底终于达到他的愿望,被选为河南省资助的十位出国留学生之一(抗战时河南省政府办公厅设在重庆)。马骥到美国后,进入密执安大学,继续攻读汽车工程,并常到底特律福特、通用汽车公司工厂去参观。
马骥在美国生活一年后,思想上产生了两个变化:一是发现美国虽然和中国是盟友,共同与日本作战,但由于国民党政府腐败,懦弱无能,丧失了大半个中国土地,美国人从内心里看不起中国人。在白人社会里,中国人被视为有色人种,低人一等,受人歧视。有民族自尊感的马骥,精神上压力很大,他感到必须把祖国建设得国富民强,才能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才能受人尊重,否则,在国外无立足之地。二是他因有机会住在一个美国农民家中,看到美国农民种地使用各种机器,很少用手工作业,不像中国农民那样辛苦劳累。因此给他启发,中国穷,主要是农业落后,要改变祖国广大农村落后面貌,非实现农业机械化不可,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尊心,他决心放弃原来的汽车专业,申请奖学金,攻读农业工程,这是他一生中重大转折点。
1946年马骥在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以后,向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申请奖学金,并说明申请学习农业工程的原因。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十分赞赏他对改变中国农业落后面貌的观点,并根据他在校优异成绩颁发给他一项两年优厚奖学金。该奖学金规定,可到设有农业工程系的大学学习一年,然后还可自选工厂实习一年。他到依阿华州立大学攻读农业工程,他的硕士论文研究题目是将小型拖拉机齿轮传动改为液压驱动、简化拖拉机结构(当时静液压传动技术刚开始应用),1947年马骥获第二个硕士学位——农业工程硕士学位。
1947年夏,他离开学校进入万国农机公司实习,使他有机会学习到农机生产厂的先进生产工艺及设备(有的厂是二次大战后由军工厂改建的)。在这期间,他搜集了犁铧、收割机刀片、步犁、16 马力拖拉机发动机、5马力手扶拖拉机等产品图纸及生产工艺资料,后来都带回国,交给重工业部技术处,在中国设计和生产农机具中发挥了作用。
1948年夏,奖学金计划结束,马骥将两年来对农业机械与工厂实习学习心得,以及对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和意见,写了一个详细的报告,上交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并会见了奖学金颁发人伊顿教授(Prof.Eaton),向他致谢,感谢他对中国的支持(伊顿教授在抗日战争前曾在唐山工学院任机械设计教授,对中国情况比较了解),他高度评价了马骥的报告。
1948年国内解放战争还在进行,因暂时不能回国,马骥到费城一家农机公司工作。不久,该公司又来了一位中国人陈立,两人见面后谈得相当融洽,都对中国解放后将在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一个新中国表示极大的兴趣。两人商议在适当的时候一起回国。从此,他们住在一起,经常讨论国内解放战争的情况。他们又结识了费城大学一些中国同学中的进步积极分子,共同组织成立了“美中科协费城区会”,马骥被推选为副会长。他们印刷宣传品,举办图片、电影活动,宣传解放区中国人民新气象。1949年6月,美中科协在匹兹堡召开了全美大会,马骥和陈立参加了大会。会议开得十分热烈,每个人都从会中得到鼓励,增强了回国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和决心。
正在此时,马骥从纽约华侨日报上看到北京刚解放不久,人民政府便把东郊九龙山一所国民党的兵工修械所改为华北农业机械总厂,生产水泵和喷雾器的消息。他感到异常兴奋,认为回国为祖国服务做贡献的时候已经来到。于是他和陈立秘密策划立即回国,毅然抛弃了美国优越生活和工作,冲破了美国当局种种阻挠,一同于1949年9月回到祖国北京。



马骥的人物简介~

马骥,男,满洲名曼珠马佳·骥,满州正黄旗人氏,清代贵族后裔。1951年3月3日出生于丹青世家,北京人。自幼随父亲学习书画,打下坚实艺术基础。后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现任职于济南市青少年宫,国家 级美术师,擅长人物画。授课之余马骥先生还担任了山东省民族书画院院长、济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新华社书画院特聘画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政协书画院画师、山东省少数民族书画协会副主席、山东省美协会员等职务。

马 骥:男,汉族,1971年3月生,辽宁海城人,经济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社科一等奖和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现任黑龙江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金融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科顾委财税金融组专家、黑龙江省工信委融资顾问,黑龙江省金融学会学术委员、黑龙江省财政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信用担保协会理事,黑龙江省统计学会理事、鹤岗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和哈尔滨电视台特约财经评论员。

桃花源记 为什么还要写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
答:用意之一:作者暗示泄露天机,将遭报应 因为《桃花源记》是虚构的,在现实当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为了"圆谎“,作者在文中写了里面的人的话:”不足为外人道也“。而南阳刘子骥欣然前往,最后回来就病逝了,似乎与此事有关,作者暗示泄露天机,将遭报应,这是作者的时代局限性所决定的。用意之二:断了...

南阳刘子骥| 乱世里我独隐
答:文/你好唐小山 ❤《桃花源记》的主人公,谓“渔人”。关于这个无名渔人是谁,历史上众说纷纭。可是,在陶渊明虚构的这个理想世界篇章中,连主人公都没有名字,文末却出现了一个有具体姓名的人物:刘子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留存至今的陶渊明文章...

为什么《桃花源记》中说刘子骥是高尚士也
答:”由于东晋时各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复杂,以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再加上人才录用晋升,全凭门第家世。刘子骥根本就无意于奔走仕途,他远离尘世,过着隐逸的生活。“好游山泽,志存遁逸。”“车骑将军桓冲闻其名,请为长史,驎之固辞不受。”《晋书·隐逸传》中有一段对其传奇经历的记述“尝采药至...

按图索骥这个成语故事与哪个人物有关?!???
答:孙阳,春秋时秦国人 【解释】:索:找;骥:良马。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出自】:《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变已明矣。”【示例】:每见一班~者,多失于骊黄牝牡。...

刘禹锡生平简介
答: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那么,皎然、灵澈的诗歌主张是怎样的呢?皎然有《诗式》论诗,特别注意两方面,一是主张苦思锻炼,要求诗人在对词句加以...

老骥伏枥的主人公是谁?
答:老骥伏枥 [语出]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多用于形容怀有雄心壮志的老年人。开门见山 [语出]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老骥伏枥,猜历史人物,是谁 ...

按图索骥的历史相关的人物是谁?
答:按图索骥的历史相关的人物是“伯乐”孙阳。按图索骥 按图索骥,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秦国有个人叫孙阳,他一眼就能认出好马和坏马,人们把他叫“伯乐”。伯乐把自己认马的本领都写到叫《相马经》的书里,画上了各种马的图。伯乐的儿子很笨,...

...南阳刘子骥这一尾声的目的是不是让这位历史人物作证,使故事显得亦真...
答:虚写,用真实的历史人物作证,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传奇色彩更浓,引起读者向往,表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精锐一对一

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和故事
答:人物:刘备,秦琼,齐桓公 ,卫青,赵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OV爱Eangle2 2012-05-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4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2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伯乐相马老马识途老骥服盐车而上太行 按图索骥秦琼卖马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

二战时期的英雄人物事迹
答:英雄人物事迹1——杨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鬼子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