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致远的故事 马致远的轶事

作者&投稿:大狐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马致远好学上进的故事,被马氏后人津津乐道,并时刻用以警示子孙。
据说马致远原名视远,元初在家乡就以好学聪明而小有名气。为开拓自己的前程,欲离家远行。临行前,他来到县城铁佛寺参拜铁佛。东光的铁佛在远近颇俱盛名,当时香火兴盛,寺里僧众甚多,尤其长老学问很高。
拜罢铁佛后,马致远求见长老,说:“吾名视远,有心求学,无奈家贫无人指教,求长老赐名,促学业!”长老见他气宇不俗,便与他长谈起来。并教诲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生于东篱,志在千里,来日定成材成器,但须牢记,才为民所有,不图富贵”。
从此,这视远将字改了致远,号东篱。

马致远仕途奔波数载却壮志未难酬。让他欣慰的是他闲暇时创作的杂剧、散曲却声名日盛。更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因他本人取得的文学成就,使自己的家乡躲过了一场劫难。
明初年间,燕王朱棣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百姓惨遭杀掠,逃亡殆尽。“靖难之战”后,冀鲁豫广大地区的人民饱受战乱和自然灾害的侵袭,史书记载“毁去十之八九,民仅存十之一二”,特别是河北这块地方,到处是“青燐白骨”,满目荒凉。“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
而在此时,东光却有一个幸运的故事,据说,这燕王曾学过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对马致远非常崇敬。北征来到东光,得知东光是马致远的故乡后,便下令说:“逢马不杀”!谁知手下兵将听讹了,当下宣布王命:“冯马一家,一个不杀”!于是马氏宗族躲过了这场劫难,冯姓也跟着沾了光,其它不姓马的也纷纷说姓马,因此保全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这里有两则小故事,希望是你需要的!
^_^

http://baike.baidu.com/view/7898.html?wtp=tt



马致远人生有哪些故事?~

马致远是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马致远从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有《东篱乐府》。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个人作品杂剧作品马致远著有杂剧十五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他的一套失题的残曲中自称“写诗曾献上龙楼”,却长期毫无结果。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在职的时间大概也并不长。在这样的蹉跎经历中,他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马致远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历史上的这一事件,原只是汉元帝将一名宫女嫁给内附的南匈奴单于作为笼络手段,在《汉书》中的记载也很简单。而《后汉书·南匈奴传》加上了昭君自请出塞和辞别时元帝惊其美貌、欲留而不能的情节,使之带上一种故事色彩。后世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及民间讲唱文学屡屡提及此事,对历史事实多有增益改造。马致远的《汉宫秋》在传说的基础上再加虚构,把汉和匈奴的关系写成衰弱的汉王朝为强大的匈奴所压迫;把昭君出塞的原因,写成毛延寿求贿不遂,在画像时丑化昭君,事败后逃往匈奴,引兵来攻,强索昭君;把元帝写成一个软弱无能、为群臣所挟制而又多愁善感、深爱王昭君的皇帝;把昭君的结局,写成在汉与匈奴交界处的黑龙江投江自杀。这样,《汉宫秋》成了一种假借一定的历史背景而加以大量虚构的宫廷爱情悲剧。马致远  《汉宫秋》也许包含了一定的民族情绪。但是,我们要注意到马致远的基本人生态度,要么是在元朝统治下积极求取功名,要么是视一切价值标准为空幻,所以,在这方面过分强调是不适当的。这个剧本同现实生活直接相关的地方,主要是反映出在民族战争中个人的不幸。像金在蒙古压迫下曾以公主和亲,宋亡后后妃宫女都被掳去北方,这些当代史实都会给作者以较深的感受。而《汉宫秋》是一出末本戏,主要人物是汉元帝,剧中写皇帝都不能主宰自己、不能保有自己所爱的女人,那么,个人被命运所主宰、为历史的巨大变化所颠簸的这一内在情绪,也就表现得更强烈了。事实上,在马致远笔下的汉元帝,也更多地表现出普通人的情感和欲望。中的第三折写得尤其动人,他利用回环往复的手法,将汉元帝在昭君走后,凄婉的的神情形象地描写出来,也不愧为散曲高手.当臣下以“女色败国”的理由劝汉元帝舍弃昭君时,他忿忿地说:“虽然似昭君般成败都皆有,谁似这做天子的官差不自由!”灞桥送别时,他感慨道:“早是俺夫妻悒快,小家儿出外也摇装。”对夫妻恩爱的平民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尤其第四折“孤雁惊梦”一大段凄婉哀怨的唱词,表现出汉元帝对情人的无限思恋,把剧本的悲剧气氛渲染得愈加浓郁。这里在塑造戏剧人物的同时,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受。《荐福碑》也是马致远的早期剧作,写落魄书生张镐时运不济,一再倒霉,甚至荐福寺长老让他拓印庙中碑文,卖钱作进京赶考的盘缠,半夜里都会有雷电把碑文击毁。后时来运转,在范仲淹资助下考取状元,飞黄腾达。剧中多处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如:“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 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突越有了糊突富。”这个剧本集中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和宿命的人生观,也反映出当代许多文人在社会地位极端低落的处境下的苦闷。

马致远好学上进的故事,被马氏后人津津乐道,并时刻用以警示子孙。
据说马致远原名视远,元初在家乡就以好学聪明而小有名气。为开拓自己的前程,欲离家远行。临行前,他来到县城铁佛寺参拜铁佛。东光的铁佛在远近颇俱盛名,当时香火兴盛,寺里僧众甚多,尤其长老学问很高。
拜罢铁佛后,马致远求见长老,说:“吾名视远,有心求学,无奈家贫无人指教,求长老赐名,促学业!”长老见他气宇不俗,便与他长谈起来。并教诲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生于东篱,志在千里,来日定成材成器,但须牢记,才为民所有,不图富贵”。
从此,这视远将字改了致远,号东篱。

马致远仕途奔波数载却壮志未难酬。让他欣慰的是他闲暇时创作的杂剧、散曲却声名日盛。更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因他本人取得的文学成就,使自己的家乡躲过了一场劫难。
明初年间,燕王朱棣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百姓惨遭杀掠,逃亡殆尽。“靖难之战”后,冀鲁豫广大地区的人民饱受战乱和自然灾害的侵袭,史书记载“毁去十之八九,民仅存十之一二”,特别是河北这块地方,到处是“青燐白骨”,满目荒凉。“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
而在此时,东光却有一个幸运的故事,据说,这燕王曾学过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对马致远非常崇敬。北征来到东光,得知东光是马致远的故乡后,便下令说:“逢马不杀”!谁知手下兵将听讹了,当下宣布王命:“冯马一家,一个不杀”!于是马氏宗族躲过了这场劫难,冯姓也跟着沾了光,其它不姓马的也纷纷说姓马,因此保全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秋思,马致远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答: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经不能自己。至于成...

关于沧州的民间传说和名人故事
答:篇五:《沧州的民间故事-马致远》 马致远是今沧州市东光县马祠堂村人。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被誉为“马神仙”,大都人。 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散曲家、戏曲作家。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

马致远与《汉宫秋》简介?
答: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宫人王嫱(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为阏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韩邪死,从成帝敕令,复为后单于阏氏。元帝时,汉强匈奴弱,昭君和亲是民族和睦的一个历史记录。马致远的《汉宫秋》不拘泥于史实,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予以再创造。故事内容有很大变化,主要有三:第一...

天净沙秋思赏析
答: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原文: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一个故事:马致远满腹经纶,一生奔波,但在仕途上始终...

马致远的《汉宫秋》翻译
答:王昭君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曾不断被增饰,并逐渐成为民间说唱文艺的题材。敦煌《王昭君变文》是唐代作品,前部残缺,后文表现了王昭君思乡的郁郁心情,虽然单于对她百般体贴,也未能取得她的欢心,终因愁病身亡。宋代歌舞曲传踏中也有谱写昭君事迹的篇章。《汉宫秋》不拘泥于史实,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进行...

马致远是什么代著名的什么家他与谁谁谁并称什么
答:,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但未能实现。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相近而稍晚,青年时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病逝于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死后葬于祖茔。

元曲大家马致远“曲状元”的美誉是怎么来的?
答: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

戏曲作家马致远的哪部作品被称为“秋思之祖”?
答:、《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马致远简介
答: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