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葬花、焚诗的故事 葬花 焚诗 的故事

作者&投稿:游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黛玉葬花:
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黛玉焚诗:黛玉焚诗,有过几次。最后一次是在临死前。她感觉到知音已绝,诗稿何存,对人世彻底绝望,于是焚毁诗稿。其实她平时也焚过诗稿。那原因,多因对诗作质量不满意。

具有代表性的一次,是菊花诗夺魁之后再作螃蟹诗。《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大观园持螯赏菊,大家写诗。“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此后宝玉写了一首螃蟹诗,颇为自得,说:“我已吟成,谁还敢作呢?”不料黛玉却第一个表态:“这样的诗,一时要一百首也有。”于是一挥而就。宝玉正待喝彩,黛玉便一把撕了,命人烧去。

黛玉烧掉的这首诗,并非不堪一读。原稿是:“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从旧体诗的格律说,完全符合要求,不像有些人不懂装懂;从题目题材的选择说,确实写的是螃蟹,不像有些人离题万里。对旧体诗而言,这是两条起码的要求。现在许多人写的旧体诗,连这两条起码的要求都不懂,偏偏喜欢到处炫耀自己的大作。黛玉达到了基本要求,自己却不满意,命人焚去。这种对比,也非常有趣。

黛玉没有说明自己为什么不满意。不过,可以分析。黛玉这首诗,是因为不满意宝玉之作而特意写的。宝玉原作是:“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黛玉对此不满意,批评说:“这样的诗,一时要一百首也有。”意思说,缺少思考。一时写一百首,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写”上,当然没有时间去进行思考。有作者曾经连续多少天给一家报社每天发时评稿五六篇,编辑回应说:“非常佩服先生的神速,但是,请问先生是用什么时间进行思考呢?”时评界一时引为笑谈。没有思考的“诗”,会是什么呢?实际上,没有思考的“诗”,或为应景,或为应酬,或为应命。应景者,浮光掠影写点表象;应酬者,投桃报李写点感谢;应命者,歌功颂德写点口号。一句话,缺少思想内涵。宝玉这首螃蟹诗有什么思想内涵呢?看不出。充其量,可以名之曰应景诗。所以黛玉不满意。黛玉自己写的那首诗,原是为着讽刺宝玉做的应景诗,而故意模仿之作。所以,她写的和宝玉写的,虽然遣词造句各有不同,写螃蟹也算色香味俱全,但是在她自己看来,却属于“一时要一百首也有”的水平,只能命人烧去。黛玉不是“梨花体”或别的什么体“诗人”,永远也不会把“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这种不知所云的“诗”当回事。要她去“创作”什么“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之类,还不如杀了她。

可以印证的是,黛玉焚稿之际,宝钗也做过一首诗。宝钗诗中“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等句,让人眼前一亮。众人看罢,都说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对此,黛玉不持异议。等于说,她认同大家的看法。毕竟“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这一联寓意十分深刻。宝钗虽然写的也是持螯赏菊之景,却因此拓开视野,全诗意境便不再局限在眼前风光之内,而成为一首耐人寻味的讽刺诗。《诗人玉屑》卷六引东坡语:“诗者,不可言语求而得,必将观其意焉。故其讥刺是人也,不言其所为之恶,而言其爵位之尊,车服之美,而民疾之,已见其不堪也。”又引迂叟语曰:“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宝钗螃蟹诗所谓“小题目,原要寓大意”,可谓得此三昧。这样的诗,可遇而不可求,永远不可能“一时要一百首也有”的。

  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又一说花谢花飞花满天?)   游丝软系飘春榭(xiè),落絮轻沾扑绣帘。   
  林黛玉 陈晓旭版
  [1]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又作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2]?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又作闷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又作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读第四声hè]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又作怪侬(nóng)底事倍伤神?)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又说 愿侬此日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又作一堆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林黛玉葬花、焚诗的故事~

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关于焚诗,当时宝玉被蒙在鼓里和宝钗定婚,外面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可是相比之下潇湘馆一片凄凉。贾母不顾黛玉的身体情况,只管办喜事,黛玉得知宝玉和宝钗定婚的消息,悲从心中来,泪流干,心耗尽,缘灭心寒,一病不起,日重一日。这时黛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人,陷入了彻底的绝望之中。她挣扎着在卧榻边,狠命撕那宝玉送的旧帕和写有诗文的绢子,又叫雪雁点灯笼上火盆,黛玉将绢子撂在火上,雪雁也顾不得烧手,从火里抓起来撂在地下乱踩,却已烧得所余无几了。火炉旺盛,烧掉的是黛玉的尘缘,留下的是宝玉的孤独……黛玉的撒手尘寰,更是加速了宝玉悲剧的结果……

《红楼梦·葬花》要体现的是: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女,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而这种哀怨、悲凉、孤独的心境在受到恋人“贾宝玉”的“冷落”时显得更加的淋漓尽致!
黛玉焚诗,有过几次,最后一次是在临死前,她感到知音已绝,对人世绝望,所以焚毁诗稿。平时也有几次,多是对自己诗稿不满意。

黛玉葬花的故事情景
答:拿着袋子,将是下被风吹落的桃花一一捡起来装进袋子里,拿着锄头又在桃树旁边挖坑,将桃花埋起来。她站在桃树下,一陈风吹过,桃花纷飞。大观园内的宝玉见黛玉不见了,便来后院寻找黛玉,看到了那柔美的身姿站在桃花雨之下,不知为何有种伤心的感觉。宝玉跑到黛玉身边帮她一起葬花,两人默默无语。

林黛玉葬花是什么故事情节?
答:故事梗概:芒种时节,大观园中众姐妹祭花神,黛玉想起之前那天晚上去看宝玉时,晴雯没开门,一时感怀身世,于是有了千古传世的葬花之举,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黛玉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黛玉借对花的...

红楼梦其中五个故事的名称
答:一、黛玉葬花 林黛玉自丧母后,一直寄居贾府,与表兄贾宝玉朝夕相见,互生情愫。一日,黛玉误会宝玉闭门不见,顿勾起伤春之愁思,一面在园中埋葬花落瓣,一面感欢“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贾府中人见黛玉多愁善感,体弱多病,不想宝玉迎娶黛玉,于是暗中安排宝玉和表妹薛宝钗成亲。

黛玉葬花情节概括
答:不知为何有种伤心的感觉。宝玉跑到黛玉身边帮她一起葬花,两人默默无语。(黛玉葬花,不是因为她喜爱桃花,而是对桃花的同情,因为她自己不也是如此,体弱多病,每天泡在药罐里,又无父无母,因祖母怜惜,才得之庇佑,自己唯有的就是这娇美的皮囊,可是美丽终会随时间逝去,就像这桃花一般凋零)。

林黛玉焚稿的故事400字
答:●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此时的黛玉已经不再伤心,只希望快快死去,以了结这段痴情。贾母知道了这件事的原委后,疼黛玉的心肠竟淡了许多,一心只放在宝玉宝钗的婚事上。薛姨妈知道了“调包计”后,恐怕宝钗委屈,但仍答应了。只有宝玉听说要娶林妹妹过来,心里竟不像先前那样...

简述“黛玉葬花”的故事,50字内
答:第二次葬花是黛玉头夜敲怡红院的门找度贾宝玉,晴雯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黛玉错疑在宝玉身上,那一夜她枉自嗟叹着身世生宝玉的气。次日恰逢饯花之期,看见落花满地,便躲过了众人来到昔日葬桃花的地方,更不由感花伤己,感叹自己的凄伤身世,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葬花词》,不觉已悲痛地专倒...

《红楼梦》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葬花” 还是“黛玉焚稿”?
答:就在自己情缘湮灭之时,在与自己的笔墨知己道别之后,一身傲骨的林黛玉,孤零零而来,干干净净而去。在日夜啼哭外表之下的黛玉,其实是红楼梦真正的精神支柱。无论是晴雯的刚烈不阿、司棋的视死如归、鸳鸯的智勇忠贞、还是紫鹃的悲情怒目,都是黛玉的身外化身,是黛玉故事的延伸。黛玉的尊严,就是红楼...

简述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情景
答:便把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哭得好不伤感。黛玉只因丫头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又巧遇饯花之期,勾起伤春愁思,把些落英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这就是“黛玉葬花”的故事。

黛玉葬花的故事简介
答:黛玉葬花的故事 那天,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桃花吹落,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来至池边,抖在池内。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跟宝玉说花抖水里...

黛玉葬花的情节概括
答:一日,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经过此地,经顽石苦求再三,二位仙人知不可强制,便将它“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答应将其携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锦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去安身乐业”。故事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一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