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中的论战有哪些

作者&投稿:徒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速战论、速亡论、持久战

急求,,根据中国近现代史回答。。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第一次: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19世纪末)
  19世纪70年代以后,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但使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过渡到以资本输出为主。同时,各国还纷纷在中国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此时,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积极奔走呼号,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以饱满的热情宣传维新思想,同以荣禄、李鸿章和徐桐为代表的封建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这场论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通过论战,作为新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第一次给封建顽固派以异常沉重的打击,猛烈抨击了封建的旧制度、旧思想和旧文化,广泛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学说和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等进步主张,使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形成了近代以来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次:保皇派与革命派的论战(1905—1907年)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庭”,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但是,当时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清政府的假立宪所迷惑,继续鼓吹改良,抵制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对革命派进行了恶毒攻击,这种倒行逆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以孙中山、章炳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有力还击。

  这次论战也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通过论战,资产阶级革命派彻底揭穿了改良派企图通过改良来遏制革命的真面目,辩明了革命道理,受到了普遍的拥护,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形成了近代以来中国的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三次:前期新文化运动(1915—1917年)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思想领域里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受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资产阶级队伍一度壮大起来,为了启迪广大人民的觉悟,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为代表的激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新青年》为陆地,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同封建势力展开了十分激烈的斗争。

  在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倡民主,反对封建的特权政治;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和愚昧;提倡资产阶级新道德,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次伟大战斗,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唤醒了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年知识分子,促使他们抛弃腐朽的封建思想,追求民主与科学,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形成了近代以来中国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四次:问题与主义之争(1919年)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引起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反对。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31期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他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器都能做的事”。他主张“少谈些主义”,是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胡适主张“多研究些问题”,是反对“根本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主张一点一滴地进行改良。同年8月,李大钊在《每周评论》35期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问题与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他针对胡适反对“根本解决”的观点,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问题与主义之争”标志着新文化运动中统一战线的内部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公开分裂。

  通过论战,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中国近代抗争史
答:一、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古老...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是什么。
答: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和意义 从1906年到1907年,革命派以《民报》为主要阵地,改良派以《新民丛报》为主要阵地,进行了一场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大辨论,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①是革命,还是保皇;②是推翻清政府,创立民主共和国,还是实行君主立宪,维护清政府;③是否保存封建土地所有制。这场论战的实质是中国资产阶级革...

2015考研:中国近现代史常考知识点梳理?
答:第十四部分 拨乱反正(1976~1978 年)(1)两个凡是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以及意义要了解。(2)拨乱反正的历程。第十五部分 改革开放的进程*** 年)(1)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共和国史中其他时期的内容相比较来掌握,同时注意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内容。

中国现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答:论战内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实质: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影响: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变法运动的高涨,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百日维新的进行提供了思想准备。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背景:随着资本...

如何看待中国近现代史的 革命与 改良
答: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②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复杂历程。③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几次重要思想争论或论战:①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

历史上有几次反中医的论战
答:“文革”后,中医才从浩劫中再次恢复了元气。直至1982年,颁布的宪法中提出“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这才给予了中医和西医同等的地位。一个世纪已经过去,中西医的冲突却尚未尘埃落定。中医的大起大落究竟要止于何时?在西医的夹缝中,中医又该如何求生?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近代史纲要
答: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2政治...

列举中国近代史上的变法运动
答:(2)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内...

科隆论战名词解释
答:总之,科隆论战是一场关于艺术与工业之间关系的辩论,它揭示了艺术与工业之间的矛盾,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艺术与实用结合的探索。在这场论战的影响下,设计师们开始在艺术与工业之间寻找平衡,将艺术元素融入工业化生产中。科隆论战对于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设计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共有几次思想解放运动
答:第二次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到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三次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提倡民主、科学、新文学、新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2.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