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石油的问题!!急! 自考石油类(钻井)专业!相关问题急

作者&投稿:寿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石油加工炼制
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直接利用的途径很少,只能用作燃料来烧锅炉。这样使用石油,是很大的浪费。将石油加工成不同的产品,则能物尽其用,可以充分发挥其效能。把预处理后的原油送到煤油厂进行加工,生产出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及沥青等。各煤油厂的总流程不尽相同,有的简单些,有的复杂些,生产燃料用油的石油炼制流程中有三个装置,即蒸馏、裂化、焦化的装置。生产润滑油的装置主要有四个,即丙烷脱沥青、溶剂脱蜡、溶剂精制和白土精制。
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一般石油的沸点范围在摄氏30度到摄氏600度左右。它是不同沸点的、大大小小的烃混合在一起的混合物,烃的沸点随碳数增加而增高。例如,
含有5个碳的烃(叫戌烷),只要加热到摄氏36度就沸腾;而含有十二个碳的烃(叫十二烷),则要加热到摄氏216度才能沸腾。这样,把石油加热后,就能按各类烃沸点高低不同依次蒸发出来。加工石油的炼油厂,就是利用石油的这个特点,而使大量石油去经历不同温度的过程,便就能得到不同的产品了。
在炼油厂中,都有一个高瘦和一个矮胖,这样的两个直立着的设备,这就叫蒸馏塔。高瘦者叫常压分馏塔(简称常压塔);矮胖者叫减压分馏塔(简称减压塔)。石油经过加热炉加热后,先送到常压塔,再将常压塔塔底的产物,经加热炉再加热后送入减压
塔。这个过程在炼油厂就叫蒸馏过程。
在通常情况下,石油被加热到摄氏350度送入常压塔,其中沸点较低的烃,即被汽化上升,经过一层一层的塔盘直达塔顶。由于塔体的温度由下而上是逐渐降低的,所以,当石油蒸汽自下而上经过塔盘时,不同的烃就按各自沸点的高低分别在不同温度的塔盘里凝结成液体。这样,就使得石油"大家庭"中的烃成员实现了第一次"分家"。人们即在其中获得了不同的产品。留在塔底的是没有被汽化、沸点在摄氏300度以上的重油。 对于常压塔底的重油,因为它们都是一些沸点很高的烃类,如果在常玉下进一步提高温度,也可以把它们分解开来,但不能变成蒸气蒸发出来。大家都知道,在高山上可以降低水的沸点。也就是说,大气压力愈低,水的沸点就愈低。同样的道理,人们就没法降低加热炉和分馏塔里的压力,使重油的沸点降低,进二步给重油中烃"成员"分家。进而就获得了润滑油产物。由于这部分产物蜡较高,所以又叫蜡油。

从蒸馏过程得到的产物,通常称做直馏产品,这是人们促使石油"大家庭"在第一次"分家"中所获得的第一代产品。这些产品的数量有限。从我国的石油组分来说,一般可获得25~40%的直馏轻质油品和20%~30%的蜡油。也就是说炼制一百吨石油,只能拿到二十五到四十吨的轻质油品和二、三十吨的蜡油。蒸馏剩下的渣油,虽然可供锅炉、电站等当燃料;但显然没有合理充分地利用宝贵的石油资源。
石油"大家庭"的变更
为了从石油中获取更多的轻质油;也为了提高油品质量、增加产品的品种,人们就想了许多改造原有烃的办法,使石油“大家庭”的烃,按人们对产品产量、质量、品种的要求,改变其原来“面貌”,变成新的烃或做重新的组合。也就是说,通过实行新办
法之后,可从石油"大家庭"中获得第二代石油产品。那末,现在有哪些办法呢?
第一个办法是裂化,裂化,顾名思义地可以理解为分裂石油中的长链烃(重油主要成分),使它成为短链烃(轻油主要成分);就象把一条很长的链子剪断,变成几段较短的链子一样。采用这种办法,会使石油“大家庭”增加许多低分子烃的新成员,这不仅可增加轻质油产量,而且是当今石油化工业制取烯烃的重要途径,例如,辛烷裂化断链就可得到乙烯和己烷。
对炼油厂来说,裂化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一是热裂化。就是完全依靠加热进行裂化。热裂化的设备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裂化用的主要原料是减压塔生产中得到的含蜡油。通过热裂化,又可取得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但是,热裂化所得到的产品,其质量不够好。
二是催化裂化。就是在裂化时不仅加热而且加入催化剂。由于催化剂就像人们蒸制馒头时加入酵母一样,能大大加快反应速度,所以,催化裂化比热裂化获得的轻质油多(汽油产率可达60%左右),而且产品的质量也比较好。
三是加氢催化。就是在加入氢气的情况下进行催化裂化。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所得到的轻质油收率更高,质量更好,而且原料没有严格的要求,原油以至渣油都可以用;缺点是设备要用特种钢来制造,投资大。
第二个办法是改变石油"大家庭"中三大"家"族(烷烃、环烷烃、芳烃)在产品中的组合情况;以提高产品质量。如:在石油第一次"分家"中获得的直馏汽油含直链烷烃多,性能不能满足开飞机、汽车的要求, 人们就采用"重整"的办法来解决。重整,就是重新整顿的意思。也就是将直链烃类重新整顿成为带侧链的烃类或环状的烃类。经过重整的汽油,质量就能大大地提高。而且从重整油的芳香烃中还可获取苯、甲苯及二甲苯等重要化工原料。
第三个办法是清除第一次"分家"所得产物中的有害东西,以便提高产品质量。这在炼厂就叫精制。如:直馏汽油、柴油等油品,由于含有硫化物,会产生腐蚀性,必须经过精制才能使用,另外,从减压塔得到的各种润滑油,也只是半成品,同样必须通过精制才能成为合格产品。
第四个办法是通过对石油"大家庭"中的烃,采取有"分"、有"合"的措施,从而获取大量而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当采用热裂化和催化裂化办法,将长链烃剪短,"分"得的是大量短链烯烃后,再使这些烯烃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连接起来,像一个个铁环形成一条锁链一样。这在化学上叫聚合反应。例如,异丁烯,本来是一种无色气体,它有4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但是经过聚合反应,成千上万的异丁烯分子就会"手拉手"地聚合成一个含有6000~8000个碳原子和1200-16000个氢原子的聚合物,人们叫它做聚异丁烯。这样的化合物,也叫作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这时,它和原来的异丁烯的性质便完全不同了,再也不是气体,而是一种橡胶状的东西了。
在石油加工炼制中,人们就是通过对石油"大家庭"的第一次分家和以后对石油"大家庭"的变更等办法,来使石油真正发挥出"宝库"的作用的。

在标准石油冶炼过程中会产生乙烯,工程师们以乙烯为原料,又合成出了三种更重要的原材料: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和聚乙烯。目前,塑料产品和合成纤维产品在市场上到处可见:从梳子、刀叉餐具和PVC管道、购物袋、储物器、化纤、尼龙……应有尽有。

二楼太专业了!可以开炼油厂了!很赚钱的!

关于石油的脑筋急转弯~

世界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5310亿桶,每天石油消耗为165万桶。我们这个世界什么时候将用完这些石油?

你也许正伸手找计算器解这道题。别忙,如果你真这么做了,那已经错了。不劳计算器帮忙,这道题的答案是“永远也用不完”。

上面这道题出现在美国经济学家罗塞尔·罗伯茨(RussellRoberts)的小说《看不见的心———一部经济学罗曼史》中。书中的主人公———一位中学经济学教师,在给学生上的第一堂经济学课上,提出了这个问题。在学生们噼哩啪啦打完计算器之后,老师公布了答案:当石油越用越少,价格自然越涨越高,当油价上升到足够高,人们就会不用石油,改用其他替代品;剩下的石油由于开发成本太高,无人开发,自然不会用完。在第一堂课上,学生们明白了经济学家与旁人思维的差别所在。

听起来有点像“脑筋急转弯”?的确,经济学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枯燥,不少经济学读物读起来也有“开心词典”的味道。这也是为什么无论国外还是国内,总有一批经济学家能成为王小丫那样的公众人物,出镜率相当高的缘故。

这样一道简单的经济学启蒙的题目,对于我们认识和分析中国当前面临的石油问题,也许能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由于中国在10年间从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且进口石油在国内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与日俱增,石油已从过去问题不大变为现在很成问题。特别是当前美国不惜代价控制中东石油,世界油价不断暴涨,这个问题更显突出。前一阶段“中国石油危机论”频频见诸报端,有人在油价近天价的情况下建言中国政府增加石油战略储备。近来有经济学家出面反击这种观点,指其为“油托”,“唱衰中国石油”。

如何评价这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黄汉认为,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就像罗伯茨小说中使劲按计算器的中学生,只会按照“中国生产多少石油,减去消费多少石油,缺口是多少”这样简单的思路做数学题,不明白供需变化会影响价格,而价格变化反过来又作用于供需,绝非加减乘除那么简单。

因此,以此来推断中国是否存在石油危机、建多少石油战略储备为宜,至少方法上不科学。

但这并不是说中国石油不存在危机。在石油年消费量将近1/3依赖进口,且缺口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的背景下,中国石油问题不是“唱”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今年1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出现逆差,为多年来所罕见,石油进口额急剧增加是罪魁祸首,无疑证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如何面对这一严峻挑战?黄汉认为,单纯从供给角度出发,多辟进口来源,增建石油战略储备,虽能解燃眉之急,但治标而难治本。现在,已经到了全盘考虑中国能源消费政策的时候了。

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正赶上世界石油价格相对低廉的好时候,能源消费问题往往不被优先考虑。

拿与石油问题密切相关的汽车消费来说,前几年社会上曾经就中国是否应该普及私家车展开过争论。

不少学者认为,以中国这样庞大的人口数量,一旦像美国那样家家户户拥有汽车,不仅自己国内的石油资源难以承受,还会极大冲击世界石油市场。

但这种论点很快被戴上“看不得中国人过好日子”的“帽子”:“美国人手一辆车,一个人消费掉其他国家几十个人才能消费的能源,不见有人说什么。为什么中国人刚开上私家车,就有人容不得呢?”黄汉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国人必须保持清醒。美国人之所以能过上令许多人向往的“美国式生活”,是有条件的。这不,他们的军队正武装到牙齿,全世界抢石油呢。不要说中国现在不具备这个条件,即便将来强大了,以中国人“与人为善”的本性,也不会为了自己的私家车能多烧几桶便宜油而到处杀人放火。

所以,我们绝不能以“美国生活方式”作为自己制订能源政策和消费政策的标准。如今全世界大的汽车制造商都忙着在中国开厂造车,恨不得把他们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掉的销量全在中国挣回来。中国人必须反问自己一句:我们消受得起吗?

石油战略储备再多,终有消耗完那一天;新建进口石油输送管道,阀门开关终究掌握在别人手中。在石油问题上,我们必须“脑筋急转弯”,从能源消费政策入手,提高利用效率,节省能源。艰苦奋斗也好,环保主义也罢,都是我们应该提倡的。

离北京近当然从距离角度来讲首选中国石油大学。自考必须要到欲报考院校去报考,然后参加该省的成人专升本考试。河北的有个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我倒觉得西南石油大学的成人本科你有必要问问,校区在成都市区,只是周边环境差点。只是最近1,2年各个油田只愿意招油田子女。

石油开采小常识
答:井筒储存效应---油井刚关井时所出现的现象。 折算半径---把实际井的各个因素(不完善或超完善)对压力的影响,变成一个由于某井径引起对。 2. 石油开采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石油开采是即地震勘探、钻井完井交井以后,将原油从地层中开采出来进入油气集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的资源能源行业。 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

与石油,炼油,成品油有关的问题
答:各装置生产的油品一般还不能直接作为商品,为满足商品要求,除需进行调合、添加添加剂外,往往还需要进一步精制,除去杂质,改善性能以满足实际要求。常见的杂质有含硫、氮、氧的化合物,以及混在油中的蜡和胶质等不理想成分。它们可使油品有臭味,色泽深,腐蚀机械设备,不易保存。除去杂质常用的方法有...

请提出3到5个有质量的关于石油,炼油,成品油的问题
答:1.采油中,水力压裂,碳酸盐岩和砂岩基质酸化,压裂填充和压裂酸化的区别?分别在什么情况上使用??2.油田每天的单井产量多相流在线计量法的内容?3.如何应用非稳定流法计算边底水油藏水油体积比?4.什么是欠平衡钻井?5.倾点下降剂可改善成品油哪种特性?6.降低炼油厂油罐区蒸汽损耗的措施有哪些?

有谁知道有关石油投资的资料问题
答:这不仅是解决我国国内油气资源供求矛盾加剧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石油企业适应中国加入WTO 后新的竞争环境以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维护和保障我国石油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的必由之路。因此,研究探讨我国石油企业实施海外投资战略的问题和对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海外投资及相关问题均有...

关於石油的问题..
答:影响超级大。首先:石油作为直接能源,现在绝大多数的交通工具或者说是发动机是烧石油的。其次:石油作为工业原料,可以说你在现实社会中见到的绝大多数商品多和石油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大量的化工原料要从石油中提炼出来,你见到的塑料制品、化纤制品等等多的不得了,反正你见到的N多化学制品,只要不是木...

有关石油的发现和和大规模应用的问题
答: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有了解的朋友给我介绍一下啊 谢谢拉 解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石油的国家。我国地大物博,有庞大的石油储量,是世界上的石油古国。从渤海湾到北部湾,从沿海到边疆,都有石油储藏。900年前宋代著名学者沈括,对我国古代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知识方面提出了...

高三地理关于中俄的石油贸易很急啊!
答:以燃烧煤炭为主的的能源对大气质量影响严重。2、我国煤炭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27%,是全世界少有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3、石油相对于煤炭来说,是一种清洁能源,对大气污染较小。4、所以中俄石油贸易可以改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石油未来会枯竭么?
答:石油未来是会枯竭的。石油作为全球的动力资源,俗称液体黄金,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人类毫不节制的开采,使用未来是肯定会枯竭的。

有关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知识/ 急
答:方方面面的有很多,我给你个十大禁令吧,我就是中石化系统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禁令(试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制定。禁令主要内容是:一、严禁在禁烟区域内吸烟、在岗饮酒,违者予以开除并解除劳动合同。...

1973中东石油问题怎么解决的?
答:美国国防部正常石油供应几乎有一半中断,美国在欧洲的驻军和地中海的第六舰队不得不动用它们的战时石油储备。美国为了对抗阿拉伯产油国的石油斗争,威胁要使用武力占领这些国家的油田,美国的恫吓遭到阿拉伯国家的迎头痛击。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利比亚发出严正警告,如果美国胆敢武装入侵,就立即炸毁油田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