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言文中 “贼”和“盗”的释义及区别? 文言文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中的之 为什么不解释为的 防备盗...

作者&投稿:粱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贼】拼音:zéi。

1、偷东西的人,盗匪(引:严重危害人民和国家的坏人):~人。盗~。~赃。~窝。奸~。卖国~。

2、对人民有危害的人:国~。民~。工~。~寇。蟊~。

3、害,伤害:戕~。“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也”。

精洁则耻于自污,慈仁则惮于贼人。——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4、邪的,不正派的:~心不死。~头~脑。

5、〈方〉 狡猾,溜溜。

6、骂人的口语,方言。

【盗】

  1. 偷:盗窃|偷盗|监守自盗。

  2. 偷或抢东西的人:强盗|江洋大盗。

区别:

在古代文言文中,贼一般是名字性的,指的偷东西的。

盗,作为动词,指的是偷窃的这个动作。



盗:1、盗窃,偷东西;《荀子.修身》:窃货曰盗 2、强盗;《庄子.盗跖》: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3、指地位低贱的小人;《诗经.小雅.巧言》:君子信盗,乱是用暴 辨析:盗、贼两字,古代和现代的意义差不多相反,现代普通话所谓贼(偷东西的人),古代叫盗;现在所谓强盗(抢东西的人),古代也可叫盗,但一般称贼.偷:1、苟且,得过且过.《国语.晋语》:其下偷以幸 2、刻薄,不厚道.《论语.泰伯》: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3、偷窃,偷盗.《淮南子.道应》:楚有善为盗者 注意:先秦的“偷”不当偷窃讲,两汉时也很少用.

文言文中贼和盗怎么翻译?~

盗:名词,偷东西的人。
贼:名词,叛乱之人,叛徒。

一、概念阐释:关于“之”的位置
“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是古汉语中的一种语法现象。一般说,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了这么一个“之”字,就将主语和谓语变成了一个主谓短语,使主谓结构成为整个大句子的一个成分或一个复句中的一个分句。既然变成了一个短语作句子的一个成分就不能独立成为一个句子了,所以就起到了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得名就由此而来。

其作用就是告诉读者这是一个短语而不是一个句子——因为文言文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以便于读者理解。取消句子独立性,简而言之就是“之”处于主谓之间时,此句子不能成为完整一句话,或是话还未说完,让读者等待下文。

二、例句分析: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之”为用在主(“他盗”)谓(“出入与非常”)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换句话说,防止有人把“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看成独立的一句话)
因为还有前半句:"所以遣将守关者,"话没有说完,所以加入“之”字,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整句话的意思:派遣将领把守边境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和意外的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