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教学案例+反思

作者&投稿:严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蒲公英》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不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事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蒲公英的种子成熟了,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第二、三自然段讲了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第四自然段讲落在不同地方的蒲公英种子的不同命运。课文寓人生的哲理于有趣的故事中,运用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突出人物个性,表现不同的价值观取向,强化表达效果,有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嘱咐”造句。

3、通过学习、理解课文,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嘱咐”造句。

教学难点:

体会寓意: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应该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教学准备:

图片、头饰(蒲公英、太阳公公)、生字词卡片

教时安排:

三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情境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读一读:还认识这些生字朋友吗?来叫一叫它们。

2、上节课,我们和那开放在田间、山坡的蒲公英交上了朋友,了解了些有关它们的知识。秋风吹来,蒲公英的种子要飞到广阔的天地里去了,他们是多么激动、多么愉快啊!让我们再次去感受一番。齐读第一自然段。

3、瞧,小蒲公英种子离开妈妈的怀抱出发了!同学们,你们愿意和它们一块儿作一次旅行吗?——那咱们快快随着这些小降落伞一起飞起来吧!(音乐起,师生简单律动)

孩子们,你们想飞到哪去? 学生自由表述。(教师相机评点)

本文转载

二、精读课文

(一)第二自然段

1、小伞兵们,别急着飞,太阳公公还有几句话要嘱咐你们呢。(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你的爸爸妈妈嘱咐过你们没有?想想当时的情景,试着把自己当成太阳公公读读这几句话。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中理解太阳公公的话。

(1)学生戴头饰读出太阳公公的话。相机提问:太阳公公,你这样嘱咐蒲公英种子,对它们可真关心呀!你再提醒它们一次,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呢?(板书:沙漠湖泊 泥土)

(2)谁还想像太阳公公那样嘱咐蒲公英种子?

(3)再指名读,教师以评促读。

(二)第三自然段

1、对于太阳公公的话,小降落伞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请你们到它们中去了解一下吧!

2、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3、引导自主交流,合作学习

同桌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用喜欢的方式呈现。教师巡视、倾听。

4、集体交流评议。

(1)大部分种子听太阳公公的话(练读“小降落伞大声答道—到泥土中去生长!”)

(2)可是,有两颗小种子却不这样想

出示:“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到那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教师与学生对话,那你认为哪儿有意思?(沙漠) 指导用肯定的语气,兴奋的感情读二、三两句话。)

另一颗种子想去哪儿?师生对话。

出示: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带来欢乐!

指名读,用“无字词典”来说说“波光粼粼”。指导用得意的语气读。

5、进一步移情导读

(1)太阳公公眼看着这两颗种子将有生命危险,它有多着急呀!这时,它会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里、湖泊里的小种子呢?(学生再以太阳公公的口吻劝它们。)

(2)那两颗种子听得进大伙的劝告吗?学生再次读两颗种子的话。

6、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三)第四自然段

1、时间过得真快,第二年春天,情况怎样了呢?读第四自然段,再交流。

2、指导对比读出可怜悲惨与幸福快乐不同的感受。(齐读)

3、让我们想一想,当落到沙漠里和湖泊里的种子在生命垂危时,会想些什么?(学生畅谈)追问:看来你们十分的后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该被表面现象迷惑。如果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又会怎么做呢?一起去做茁壮成长的蒲公英吧!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看到这样的结果,你们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自由谈)

教师小结:是啊,大部分种子听从了长者的正确指导,茁壮而快乐地成长着;而两颗种子却为自己错误的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得到了一个教训: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不是所有表面闪光的东西都是金子,要全面地了解事物,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

板书设计:

8 蒲公英

沙漠湖泊泥土

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

干死淹死茁壮成长

[教学反思]

蒲公英,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知道蒲公英会随风飘荡,四处为家。课文拟人化的描述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通过朗读结合生活经验,也能明白为什么沙漠、湖泊中的蒲公英种子会死去,泥土中的会成活。但对其中的寓意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另外,课标还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当中,我综合运用了多种指导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文的朗读中,并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象说话,从而使学生体会故事寓意。

一、创设情境,走进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的限制,与教材、文中人物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差异,如果以“学生角色”这一固定模式参与思维,就很可能因为“立于文外”而无动于衷。故,课一开始,我就创设了跟随蒲公英一同旅行的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小伞兵”中的一员,想象中想去哪儿就飞哪儿。学生兴致勃勃,想象着自己向往的地方,感受着作为蒲公英的快乐。随后,我又让学生戴着头饰做太阳公公,亲切嘱咐蒲公英种子(即读好课文第二自然段),想象如何劝告误入歧途的两颗小蒲公英种子;再作为生命垂危的小蒲公英种子,说说当时心里的想法等。这样,在课堂上实现了学生身份的转变,迎合了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的心理,将学生从文外拉进了文中,使学生更多地触摸到文中的语言文字,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多次的.角色转换、想象练说的过程中,学生也已以自己的语言不知不觉地揭示了文章的寓意。

二、教师范读,引领感受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能准确地传情达意,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引发情感的共鸣。教师动之以情地范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能力和对语言文字丰富敏锐的感受力。由于年龄的差距,学生在扮太阳公公亲切嘱咐蒲公英种子时,说话的语气如同在与同辈交流,这样也就谈不上嘱咐了。于是,我马上参与其中:“老师也想来作回太阳公公,好吗?”随后投入地朗读文中太阳公公的话,让学生感受到作为长辈应有的语气。课文最后一段,讲述了不同做法的种子的不同命运,有着较强的对比性,学生读得不明显时,我也示范朗读了。小学生大多反应灵敏,模仿力强,课堂上老师为数不多的范读他们会尽心感受,努力模仿。读好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也就蕴于其间了。

三、形式多样,读而不厌

在教学中,如果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后,又片面追求“多读”,课堂上让学生多次、反复朗读课文,却没有进行必要的指导,而且形式单一,那么学生读书只会流于形式。看起来“书声琅琅”的课堂,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教学,更没有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反而挫伤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甚至会养成了“拖腔拉调”“一字一读”唱读、指读等不良的朗读习惯。因此,我在让学生以多读来体会文章寓意的过程中,注意了朗读形式的多样性,有个别读、自由读、同桌交流读,分角色读等等。另外,在再次让学生读两颗落入沙漠和湖泊的种子的话前,我穿插了这样一个过程:

师:太阳公公眼看着这两颗种子将有生命危险,它有多着急呀!这时,它会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里、湖泊里的小种子呢?

(学生以太阳公公的口吻劝它们。)

师:那两颗种子听得进大伙的劝告吗?

生:听不进。

师:再来读读它们的话。

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两颗小种子的孤注一掷,读好对话。这样练读,学生有新的感受,就不会感到枯燥而读得无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这堂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寓意的课中,我始终以导拨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驶向彼岸而掌舵,逐层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寓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一个道理,即课文的寓意。所以说,这堂课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自然,这堂课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最后蒲公英茁壮成长的情景由于电脑操作不熟练没能向学生展示,致使学生少了一份直观感受。再如:板书的设计简洁明了,为学生复述课文作好了铺垫。但由于考虑不成熟,相应的图片只是出示了一下,未能发挥其作用。我想,如果能一起贴在黑板上,这堂课的效果会更佳。



~

小学二年级语文《蒲公英的种子》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答:4.自由想象蒲公英飞到哪儿去了?(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五、朗读指导 1.自由读喜欢的部分。2.指名读。3.评价、指导。4.配上图景读、齐读、背诵。六、写字指导 1.认字。2.范写。3.书空。4.练写。5.讲评、作业展览。【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蒲公英的种子》教学反思 《蒲公英...

幼儿园中班语言的教学设计
答:课后反思本次活动中,我选择了以“中国娃”为主题中的《月亮船》。蒲公英本是孩子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一种植物,它小而轻,很容易被风吹走,而在它被吹走之后,所发生的事情,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因为世界上没有仙女,故事中的仙女却帮助蒲公英找到了家。故事使用了拟人的方法,通过蒲公英和仙女的对话,告诉幼儿我国有世界...

大班科学《植物是怎样长大的》教案与反思
答:1.以兴趣导入,吸引注意 孩子对动画片情有独钟,是因为它直观、动感,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我们能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科学活动设计制作出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加上声音的配合,从视觉与听觉上刺激幼儿感官,达到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幼儿兴趣的作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科学活动《蒲公英的旅行》,当...

大班案例分析与反思精选【三篇】
答:【 #亲子教育# 导语】幼儿园教育以幼儿园教师为主要对象,致力于宣传党和国家的幼儿教育政策,反映幼儿教育研究与改革成果,交流幼儿园、托儿所、家庭教育经验,介绍国内外幼儿教育信息,提供幼儿教育活动材料和教学参考资料。以下是 无 为您分享的大班案例分析与反思精选【三篇】,欢迎大家的参考学习。 大班案例分析【一】...

幼儿园优秀教案
答:3、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领略祖国秀丽山河,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思路: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注意力容易转移等年龄特点,将教学贯穿于游戏中,目标定位准确,教具形象直观,难易层层递进。 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

小学三年级语文期中教学工作总结
答:第三单元:《蒲公英》、《三袋麦子》、《哪咤闹海》、练习3、习作3。 第四单元《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练习4、习作4。 二、落实教学目标情况: 1、指导学生学习掌握书上的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指导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悟课文内涵。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答:我很喜欢《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因为在生活中,我也没有真正接触过蒲公英,通过这篇课文的阅读,我了解到蒲公英会变色的道理,所以在备课之前,我将文章反复地读,觉得饶有趣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篇1 《金色的草地》是人教版本新教材第...

《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语文教学反思
答: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语文教学反思1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普作品,读起来琅琅上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蒲公英、苍耳、豆荚等植物的认识各抒已见。 我在讲苍耳妈妈是怎样把孩子送走这一段时。突然一个叫小男声打断了我小讲课...

三上第8课《蒲公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答: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第二自然段。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是(蒲公英)。(练读课题)秋天到了,蒲公英的种子离开妈妈的怀抱出发了!(齐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你们...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简短
答: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简短(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简短 篇1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二年级的一篇语文课,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本课训练学生读懂句子,把句子连起来了解节的内容。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