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高宗李治将武则天送入感业寺有何苦衷

作者&投稿:盛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世民闭上了眼睛后,长孙无忌立即安排禁军护送李治先回宫稳定局势,然后他亲率大队人马护送李世民的灵柩回京。两路人马都抵达长安后,才昭告天下皇帝驾崩。五天之后,李治在太极殿即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忙得像打仗似的。一方面,他要办理父亲的丧事;另一方面,他要处理一大堆军国大事。这些事情,他都很陌生,需要紧忙学习,紧急处置。对于军国大事,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和放松,因为父亲留给他的是一个举世无双的超级大国,他必须高举父亲治国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父亲“仁政爱民”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实以德治国观,把大唐建设成为一个高度富强、文明、发达的封建主义国家。

这是一个宏伟而美好的愿景,李治对此充满信心,但他的压力比谁都大。他决心做像父亲那样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于是每天都风雨无阻地上朝理政。处理完朝政大事后,他又走街串巷,遍 *** 情。李治的这些表现值得肯定,他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不像后人评价得那么昏庸。李治一头扎进繁忙繁重的政务事务中,就把武则天忘到了九霄云外,更忘记了他当初对武则天的承诺。这可苦了武则天,李世民死后这些天来,她简直是度日如年。以前,她期待这一天,因为这一天就是她的出头之日;但她也害怕这一天,因为她担心李治到关键时刻不信守诺言,那么她一切的一切,都将随着进入寺院的那一天起化为乌有。

现在,她害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通过这段时间的等待和观察,她发现李治变了,变得很理性。过去,他把爱情看得比事业重要,现在他却把事业放在第一位。什么爱情呀,承诺呀,在他看来,都是过去很傻很天真的事。男人啊,永远都是这样。在他们心里,女人和爱情永远都比不上事业。且说这个李治,他原来迷恋我到了痴狂的程度,现在当上一把手忙起来,连看我都不来看一眼,更别说兑现承诺的事了。他太绝情了,太伤我自尊了!伤心归伤心,但武则天仍对李治抱有一丝幻想。因为按照惯例,皇帝去世后,那些未育的嫔妃并非全部入寺为尼,个别才智德行卓越的,是可以破例继续留在宫廷的。比如像那位把李治养大的薛婕妤,她其实是唐高祖李渊的婕妤,李渊死后,她并没有入寺为尼,而是被李世民返聘回来当太子的奶娘。李世民之所以返聘她回宫工作,就是看中了她卓越的才智德行。这也很好地说明了“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的道理,薛婕妤是个人才,她混得不错。

有薛婕妤这样的例子,武则天坚信自己也能被李治返聘。且不说她才智过人,品貌出众,仅凭她和李治之间的私情,李治也一定会把她留下。更何况,李治曾向她作出过承诺。武则天的如意算盘打得很有理由,但她还是失算了,因为李治整天除了忙还是忙,在他的记忆中,过去的那段情,那个承诺,似乎没有过。这年八月,眼看着李世民就要下葬昭陵了,望眼欲穿、度日如年的武则天,还是没能等到李治的任何消息,她不禁绝望起来。

随着李世民的下葬,武则天也迎来了她人生最黑暗、最迷茫的岁月。因为她没有被李治留下来,而是随着李世民其他未育嫔妃进入了位于长安西南的感业寺为尼。换句话说,她被大唐帝国单方面解聘了,临走时不仅没有拿到违约赔偿金,还被限制了人身自由,更别说是申请劳动仲裁了,她到哪儿去讲理啊?入寺那天,武则天心灰意冷到了极点,她内心极不平衡,她甚至觉得李治是个伪君子。

李治的难言苦衷有三个方面。第一,他把武则天留下来,同父亲把薛婕妤留下来完全是两回事。父亲把薛婕妤留下来是为了工作,他把武则天留下来却是为了保持私情,可他们的私情见不得天日,并为传统伦理道德所不齿,因此他不敢把她留下来。第二,他向来胆小软弱,而把父亲的女人留下来,是需要勇气和霸气的。他既缺乏父亲那样的气魄,又要顾及舆论的影响,因此他还是不敢把武则天留下来。第三,他刚刚即位,皇位不稳,加上性格柔弱,所以一直受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顾命大臣的控制,这些大臣是绝不会允许他胡作非为的,他又顶不过这些大臣,只好夹着尾巴做皇帝,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这也是他不敢把武则天留下来的重要原因。

如此说来,在当时的情况下,李治真是不敢把武则天留下来。其实,他心里很痛苦,他知道武则天一定很伤心,但伤心总是难免的,谁让他们曾一往情深呢?武则天入寺之前,李治一直没去见她。他不是不想见她,也不是忙得没有时间见她,而是不敢面对她,只好在心里安慰她:“先挺过这一段时间吧,有了合适的机会,我就接你回宫。”这又是李治的承诺,但武则天没有听见,也没有感受到。带着对未来的无限绝望和对李治的无限失望,武则天走进了感业寺,走进了她人生最黑暗、最迷茫的阶段……

武则天进入感业寺后,首先被剃掉了头发。可怜那一头秀美的青丝啊,如今却被那无情的剃刀整得灰飞烟灭。她顿时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望着那清一色的面无表情的尼姑们,以及那被高墙围堵的阴森寺院,她的心跌到了谷底。巨大的现实与心理落差,让武则天许久都没能缓过神来,毕竟这件事对她打击太大了。尽管寺院再三要求尼姑“看破红尘,远离世俗”,但武则天来自于滚滚红尘之中,她怎能轻易忘却红尘中事呢?但这里是她当前的归宿,她只好接受现实。有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命运如此安排,总有它的道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武则天的思想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后,就打算当一天尼姑念一天经。



~

武则天当皇帝后做出哪些政绩?对国家发展起到哪些作用?
答:前来再考一次,由皇上亲自出场主持殿试,这样既增加了考试的严 格性,又增加了考生的光荣感,更加忠君...武则天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还曾组织人编写农书 《兆人本业记》 ,颁行全国,认为 “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唐太宗死后,她被送进感业寺削发为尼。唐高宗(太宗之子,李治)时又被召回宫中,封为“昭仪”,永徽六...

关于武则天的具体历史事件
答:武则天与李治既是夫妻,也是政治伙伴。在李治驾崩后,武则天撰写的祭文情真意切,要求一定要和李治合葬。二人的墓是按照合葬墓的规格建造的。2、据《资治通鉴》记载,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五日,群臣上言:“有一只凤凰从明堂之上飞出,落在了上阳宫的肃政台梧桐树上。”武则天率众人观看,凤凰看到...

大唐秘史,哪一位大臣将武则天送上君王宝座?
答: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的家境还算殷实,家里人都对武则天进宫之事有所担忧,但武则天自己却不以为然。进宫后的武则天虽然没有得到太宗的宠爱,但是也算过得平安。在照顾唐太宗的这些时日中,他与当时的太子李治,关系也并非一般。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作为无儿无女的妃嫔, 武媚娘就被送去了感业寺。不知是...

武则天被唐太宗临幸过吗?
答:不过后来,武则天就被太宗之子高宗李治从感业寺接回,立为皇后。临幸过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后来的...

武则天被唐高宗接进宫后,靠什么扳倒王皇后和萧淑妃?
答: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可为了争权夺势,牺牲儿女之人,实在是屈指可数,武则天能有此手腕,对付王皇后只是时间问题。武则天得到后位后,便将王皇后与萧氏囚禁在了别院中,许是唐高宗念及旧情,无意中走到别院,当他看到两人如此悲惨的情况时,心痛不已。武则天听说唐高宗李治去看她们后,勃然大怒,...

武则天从唐太宗开始服侍过四代的皇帝么?
答:不是,只服侍两代,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 武则天宠幸的人主要有薛怀义、沈南蓼及张易之、张昌宗等。高宗死后,首先入侍武则天的是薛怀义。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本是同官县(今陕西铜川)街头卖膏药的小贩,后来因为在街头帮人打架误伤人命,为躲避官府的缉拿,潜逃到洛阳,在白马寺出家当了和尚。

李治和武则天之间的感情,除了政治需要,还有其他原因吗?
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武则天可以算是唐高宗李治的庶母。当时的武则天也并没有表现出出色的政治能力,手中更没有什么政治资源可供利用,此时的李治要把武则天纳入后宫,无疑在政治上是要冒极大的风险的。李治想要立武则天为后的时候,甚至遭遇到长孙无忌这样的重臣的公然反对。长孙无忌在唐太宗时期就担任过...

武则天事迹
答:又上武则天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一朝结束。二月,唐朝复辟,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复称神都为东都。据记载,晚年的武则天“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其衰老”。等到退位迁入上阳宫后,却不再梳妆打扮,面容憔悴。一次,李显入见武则天时,为此而大惊。武则天哭泣道:“我从房陵把...

武则天李治感情分析
答: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武则天依据唐朝后宫惯例,发配到感业寺削发为尼。一年后,李治在李世民的周年忌日,来到感业寺进香,与武则天重逢。已经贵为皇帝的李治,与武则天抱头痛哭。不久之后,唐高宗李治就将武则天接进皇宫,先是封为二品的昭仪,很快又将其册封为大唐皇后,让武则天一个出...

身边美女无数的李治,为何那么痴迷武则天?
答:那就是唐高宗李治对武则天的爱情。当爱情遇上了皇权政治,会让很多人自然把两者联系起来,忽略了真爱的色彩,对两者的感情产生质疑,但是唐高宗李治一生,对武则天的感情从未改变,不论他是太子还是皇帝。武则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五品才人,在李世民在位期间并不受宠爱,历史上也没有记载武则天在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