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分辨鹅口疮Vs.奶垢

作者&投稿:向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简单分辨鹅口疮Vs.奶垢 一般来说,身体免疫力较差、年纪较小的宝宝比较容易感染鹅口疮,早产儿的感染机率更高。鹅口疮的乳白色斑块也常会与奶垢混淆,究竟该如何分辨?什么时候要看医生,给予宝宝药物治疗?如何预防感染鹅口疮?感染后应怎么照顾? 宝宝的嘴巴里有白斑?

小瑶是一个3个月大的宝宝,妈咪带来门诊时跟医师反应「最近宝宝喝奶量变少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厌奶期到了?」宝宝的嘴巴打开后,发现有一些乳白色斑块,妈咪以为那是奶垢而不以为意,当医师检查后,发现乳白色斑块其实是鹅口疮。

鹅口疮的成因与好发年龄

陈圣达医师表示,3、4个月以内的宝宝比较常有鹅口疮的问题,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而发生率会递减,1岁以上发现鹅口疮的机率比较低,因为1岁以上的身体免疫力比较健全。大多是因为新生儿出生时,通过母亲的产道所感染白色念珠菌,因此年纪小的宝宝比较容易感染鹅口疮。孕期感染白色念珠菌不一定会被发现,但是生产时可能会使宝宝受到感染。

鹅口疮的症状

嘴巴内会出现乳白色的鳞状斑块或斑点,分布位置以双颊内侧、嘴唇内侧、上颚、舌头为主,很少会出现在位置较后方的软颚上。喝奶、喝水、吃副食品时,都有可能使宝宝感到不适,导致食欲变差(鹅口疮虽然不会引起剧痛,宝宝大多不会因为感染鹅口疮而哭闹,不过进食时可能会觉得口腔里有异物感,「好像怪怪的」,所以会吃得比较少)。至于吞咽口水则大多不会有所影响。

虽然鹅口疮不会引起疼痛感,不过假如爸妈硬想把病灶处的白斑抠掉,可能就会因为拉扯而使宝宝感到疼痛,不建议爸妈这样做。

简单分辨鹅口疮Vs.奶垢 鹅口疮Vs.奶垢 简单辨别办法

陈圣达医师说明,鹅口疮由于外观上与奶垢相似,经常被爸妈当成是奶垢而不以为意,其实要辨别究竟是鹅口疮或是奶垢很简单。当宝宝喝完奶以后,不妨观察一下宝宝的嘴巴里是否有乳白色斑块,如果有的话,可用纱布巾沾水轻轻擦拭一下白斑。假如是奶垢就会立刻被擦掉(舌苔也是一样。舌苔的斑点通常较大,仅存在于舌头上,也容易被擦掉);至于鹅口疮的话就不容易消失,倘若合并宝宝的饮食量减少,即可初步判定感染鹅口疮。

擦的时候要注意力道,只能轻轻擦拭;倘若太用力擦拭,可能会引起黏膜受损、出现溃疡伤口,严重者会流血,宝宝会因疼痛而哭闹。假使爸妈不慎过于用力,使宝宝的口腔黏膜出现小伤口,也不用太担心,黏膜的再生能力相当快,通常仅会引起局部发炎反应,造成大规模细菌感染的情形很少见。

一旦流血时,可以用纱布巾沾清水轻擦,等待止血;万一无法自行止血,则应尽快请医师诊治,可能会怀疑宝宝的凝血功能异常或不慎伤到更深处较大血管。

环境清洁不够,也可能引起感染

借由母亲的产道感染虽然为最常见的感染原因(尤其是新生儿),不过有些年纪稍大的宝宝也可能因为环境清洁不够而引起感染。环境包括居住环境与宝宝所使用的奶瓶、奶嘴、副食品餐具、常放到嘴巴里的玩具等。如果没有妥善清洁,病菌孳生,一旦宝宝本身的免疫力不佳,被感染的机率就会随之提升。

简单分辨鹅口疮Vs.奶垢 病灶会自行消失吗?

答案是不一定。有些宝宝会自行康复,有些宝宝的鹅口疮则会持续留在口腔内。不过即使鹅口疮没有消失,也很少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类固醇、抗生素药物可能会使感染率上升

鹅口疮与遗传或性别无关,与免疫力有关。除了本身的免疫力之外,倘若宝宝最近服用较多的类固醇或抗生素药物,鹅口疮的感染率也会上升。陈圣达医师解释,类固醇药物短期使用大致上没问题;一旦长期使用(持续2周以上),可能会导致免疫力低下,病菌容易乘隙而入;至于抗生素药物则虽然以对抗细菌为主,不过往往也容易杀死身体原有的好菌和坏菌,改变菌丛,所以可能比较容易感染鹅口疮。

曾感染鹅口疮,下次会有免疫力吗?

尽管曾经感染过鹅口疮,也不会形成终生免疫力,还是可能会再复发。其实不只是宝宝,老年人也可能会感染鹅口疮,这与本身的免疫力、环境与用品的清洁比较有关联。

简单分辨鹅口疮Vs.奶垢 是否可能会与其他疾病或状况混淆?

其实鹅口疮的病灶比较不会与其他疾病混淆。肠病毒虽然会引起口腔内部溃疡,不过表现常以多发性的破洞为主,不会是乳白色的斑块;鹅口疮则以许多乳白色的斑块作表现,除非被硬拉扯受伤,否则不会有破洞。

至于厌奶期虽然也常是3、4个月时会出现,不过口腔里不会有乳白色斑块。

什么时候要看医生?

假使乳白色斑块变多了,或持续1周以上仍未消失或改善,应请医师诊治。陈圣达医师指出,多数的鹅口疮在1周内都会自行消失、痊愈,身体的自发性免疫力会尽量将病灶清除,不过少数宝宝的病灶仍会持续存在。假如持续1周以上,医师通常会使用药物治疗,常被使用的药物为局部性抗霉菌药,属性较为安全,没有年龄的限制,短期副作用为肠道与病灶不适。药物的性状可分为药水与药粉,无论使用哪一种,用法皆为涂抹在病灶上。如果宝宝不愿意配合,则要考虑使用压舌板或张嘴器辅助。治疗周期大约2、3天左右就会见效;比较严重者则会持续1至2周(严重与否,大致上依据病灶数量的多寡、宝宝不愿意喝奶的程度而定。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呕吐或病灶出血)。建议直到鹅口疮消失不见至少2、3天以后,才停止药物使用。

之所以建议使用到病灶消失以后的2、3天才停止,是因为外观上虽然看不见乳白色斑块,有时候病菌其实还残存在黏膜底下,如果不根治就停药,鹅口疮很快又会再度复发。

喂药以后,隔半小时不吃喝

滴药或擦药以后,半小时内先不喂宝宝喝奶、水或副食品,以免药效打折扣;半小时以后即可恢复正常吃喝。

感染鹅口疮,会传染给其他宝宝吗?

由于鹅口疮属于接触传染,所以宝宝们之间的确可能会传染给彼此,尤其年纪愈小的宝宝更容易。不过传染率不会像感冒或其他流行传染病这么高。为了避免宝宝们之间的传染,奶瓶、奶嘴以及宝宝可能会拿来放入嘴巴里的小玩具建议都不要共用,自己使用自己的物品。只要做好卫生清洁、不共用餐具等物品,即使家中有两个以上的宝宝,其中一人感染鹅口疮,另一人也不一定会被传染。

简单分辨鹅口疮Vs.奶垢 宝宝不肯喝奶或吃副食品,要强迫他吃吗?

有些爸妈会担心「宝宝饮食量减少,会不会营养不够?」陈圣达医师建议,只要宝宝有吃、喝到平常分量的一半以上,短期之内不用担心宝宝的营养摄取不够或是脱水。不建议强迫宝宝饮食,效果不仅有限、宝宝容易呕吐,甚至可能会导致宝宝恐惧喝奶,继而导致厌奶,适得其反。如果宝宝的食量已降至原先的一半以下,则建议去医院,医师会考虑注射点滴;严重者则以鼻胃管喂食。

如何预防感染鹅口疮?感染后的注意事项? 已经感染者,应依据医嘱将药物按时服用完毕,以免仍有残存病菌在黏膜下伺机而动,治疗要完全。 如果宝宝感染鹅口疮,也要重新检视整体的健康状况:是暂时性的免疫力不佳、或是先天性免疫功能不全(这种类型即使治愈,也容易不断复发)。如果为后者,医师会做进一步治疗。 居家环境清洁要做好、定期打扫,以免宝宝到处乱摸,又将东西塞入嘴巴里;宝宝常放入嘴巴中的小玩具也要做适度清洁。 奶瓶、副食品餐具、水瓶等物品的消毒要彻底。 有些人说少带宝宝去公共场所,不过以鹅口疮而言,在家也可能会感染,鹅口疮与公共场所之间的关联性其实不大。 感染鹅口疮不要涂抹偏方药物,以免病情反而加重。

医师叮咛

如果经常复发或感染年纪大于1岁,应请医师诊治,可能不是常见的简单型鹅口疮,而可能为后天免疫力缺乏所感染。此外,也要提醒亲喂的妈咪,如果宝宝感染鹅口疮,小心可能会借由宝宝的嘴巴而使 *** 局部受到感染,例如:局部溃疡或破皮,可考虑与宝宝一起接受治疗。

陈圣达 学历:阳明大学医学系、嘉义基督教医院儿科住院医师、总医师 现任:嘉义基督教医院儿童医学部主治医师



~

宝宝吃完母乳嘴巴好多奶渣
答:首先,一般来说宝宝舌头上面有奶渣是正常的,只需要在宝宝吃完奶后给宝宝适当的喂一些水,如果宝宝喝了水后白色的就没有了,那么就不需要担心,可是如果水喝了还是去不掉,那么需要考虑其它问题,看看宝宝这种情况是不是患上了鹅口疮,如果是鹅口疮是需要及时的就医治疗的。其次,其实为了避免宝宝口腔...

鹅口疮有哪些并发症?
答:出生一个月前内的小宝宝容易生鹅口疮,但是却往往被年轻的爸爸妈妈所忽略,因为鹅口疮与奶垢很相似,而新生儿没长牙齿,又不需要清洁口腔,因此会使小宝宝鹅口疮状况加重,严重时宝宝会因为喝奶疼痛而拒食。什么是鹅口疮呢?鹅口疮系口腔黏膜受到霉菌的感染。造成鹅口疮最常见的霉菌为白色念珠菌。念珠菌大...

如果孕期私处霉菌感染,宝宝出生以后可能得什么病?
答:鹅口疮的症状 一、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垢,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二、在感染轻微时,不易发现,无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好,爱哭闹,哺乳困难,有时还有轻度发热。三、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

用什么方法给新生儿洗脸?
答:至于口腔的常见感染,则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鹅口疮。一般来说,奶垢和鹅口疮不太容易分辨,所以建议妈妈可以在宝宝喝完奶后,观察一下宝宝的口腔。如果口腔内出现了小白点,可以试着用纱布轻轻擦拭一下,若只是奶垢,一擦就会擦掉;若是鹅口疮,会很难擦掉,用力擦还可能会出现流血的情况。帮小宝宝...

宝宝舌苔上长了很多白点点怎么回事?
答:描述 这是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见于婴幼儿。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发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