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出自何处?

作者&投稿:侨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正确的诗句为“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出自清代吴庆坻的《题三十计小象》。


全诗如下:

题三十计小象

【清代】吴庆坻

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
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
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全诗的解释如下:

身居高位的人并不都具有杀气腾腾的样貌。为什么读书三十年却没有取得任何成就,就像秋天的大海和天空一样凄凉呢?我庆幸没有遇到像黄祖那样残害读书人的武夫,但现在的处境却像当年的马周一样困顿。我自认为拥有才能,但似乎没有机会展现,难道真的是因为没有封侯的相貌吗?
要知道,我年少时就立志要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曾经发誓要成为世上最优秀的人物。


词句注释

清朝诗人喜欢运用典故来写诗,这首诗也是如此。

首联的前一句使用了"虎头食肉"这个典故,古人认为虎头的相貌特征代表着荣华富贵,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虽然有虎头相貌,但却没有得到富贵的命运。 "书剑"代指学业和事业,而"海天之秋"则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三十年来一事无成的感叹。

颔联又使用了两个典故。前一句提到的黄祖是三国时期的江夏太守,那个时代人们尊重名士,一般不会杀害有名气的读书人,然而黄祖却杀了名士祢衡。因此诗人的意思是说自己没有遇到这样粗暴的武夫,或许也有自比名士的含义。

后一句则明显地自比马周,马周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有着"四请马周"的佳话,当然是李世民派人去请的。马周入朝后,一步步升迁,最终成为中书令、太子右庶子,代理礼部尚书,然而早年他却过着贫困的生活,寄人篱下。

颈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叹,感叹自己的才华无法得到发掘,生活的时机不对。命中注定不能成为封侯拜相。这里也使用了一个典故,汉代的李广百战而不能封侯,他痛悔地说:"岂吾相不当侯邪?"难道说我这个相貌天生就不能成为封侯吗?言外之意是自己已经有了封侯的能力,但却没有得到封侯的结果,这是外部因素而不是自身原因。

尾联则让人回忆起自己年少时立下的宏伟志向,前文已经解释过。整首诗是典型的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情感,是作者落榜后的愤懑之作。

赏析

清朝诗人喜欢运用典故来写诗,这首诗也是如此。

首联的前一句使用了"虎头食肉"这个典故,古人认为虎头的相貌特征代表着荣华富贵,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虽然有虎头相貌,但却没有得到富贵的命运。 "书剑"代指学业和事业,而"海天之秋"则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三十年来一事无成的感叹。

颔联又使用了两个典故。前一句提到的黄祖是三国时期的江夏太守,那个时代人们尊重名士,一般不会杀害有名气的读书人,然而黄祖却杀了名士祢衡。因此诗人的意思是说自己没有遇到这样粗暴的武夫,或许也有自比名士的含义。

后一句则明显地自比马周,马周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有着"四请马周"的佳话,当然是李世民派人去请的。马周入朝后,一步步升迁,最终成为中书令、太子右庶子,代理礼部尚书,然而早年他却过着贫困的生活,寄人篱下。

颈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叹,感叹自己的才华无法得到发掘,生活的时机不对。命中注定不能成为封侯拜相。这里也使用了一个典故,汉代的李广百战而不能封侯,他痛悔地说:"岂吾相不当侯邪?"难道说我这个相貌天生就不能成为封侯吗?言外之意是自己已经有了封侯的能力,但却没有得到封侯的结果,这是外部因素而不是自身原因。

尾联则让人回忆起自己年少时立下的宏伟志向,前文已经解释过。整首诗是典型的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情感,是作者落榜后的愤懑之作。


作者简介

吴庆坻,字子修,钱塘人。光绪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湖南提学使。有《补松庐诗录》。



““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出自清·吴庆坻《题三十小像》。

《题三十小像》是清代诗人吴庆坻的诗作。即写在30岁时画的肖像画上的诗。

原文是:
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
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
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
须知少日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译文

身居高位者何曾都有虎头之相?为何读书三十年依旧一事无成、如海天之秋一样凄凉。

庆幸没有遇到黄祖这样残害读书人的武夫,如今的行装却也窘迫的犹如当年的马周。

自认为是才能没有得到施展,难道真的是没长着封侯的面相?

要知道,少年时就立下上揽云霄之志,曾许诺要做人世间第一流人物。

注释

1、卅:数字三十的中文代用字。

2、襆被:指用包袱裹束衣被,意为整理行装。

3、才:才能。

创作背景

吴庆坻是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写这首诗的时候30岁,当时还没中进士,所以诗中有一些怀才不遇的牢骚。他后来做过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官职不低。他在湖南提学使任上,曾到日本考察,在湖南办了学堂。《湖南通志》中对这位杭州的官员非常感激。

辛亥革命后,吴庆坻搬家到上海,与樊增祥、沈曾植等大家交游。两年后,与沈曾植等受邀请编纂《浙江通志》,才回到了杭州老家。1924年,在杭州居学官巷病逝,终年77岁。

赏析

清朝诗人作诗尤爱用典,这首也是如此。

首联前一句用“虎头食肉”之典,古人认为虎头这种相貌特征是荣华富贵之相,这里诗人说自己虽有虎头之相,但无富贵之命。“书剑”代指学业事业,海天之秋,则是一幅凄凉之况,三十年依旧一事无成。

颔联又用了两个典故。前一句的黄祖,是三国时期的江夏太守,那时候人们都看重名士,一般不会杀有名气的读书人,但黄祖却把名士祢衡给杀了。所以诗人的意思是说自己没有遇到这样粗暴的武夫,或许其中也有自比名士的意义。

后一句则是很明显自比马周了,马周十分受唐太宗李世民赏识,有“四请马周”的美谈,当然是李世民派人去的。马周入朝之后,节节高升,官至中书令、太子右庶子,代理礼部尚书,不过早年他却非常窘迫,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颈联则是直抒胸臆,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命中注定不能封侯拜相。这里也用到了一个典故,汉代李广百战而不能封侯,恨道:岂吾相不当侯邪?难道我这个相貌天生不能封侯吗?言外之意是自己已经有了封侯的功绩,但没有封侯的结果,这是外界因素,而不是自身因素。

尾联则是想起自己少年曾立下的大志,上文已经释义。整首诗就是一首典型怀才不遇的情感,是作者落榜之后的愤懑。

作者简介

吴庆坻,字子修,钱塘人。光绪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湖南提学使。有《补松庐诗录》。



这首诗歌的作者是清代诗人吴庆坻,原诗如下: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哪晓岁月蹉跎过,依旧名利两无收。


译文:
回想年轻时的凌云大志,曾决心要做人间第一流的人物,干出人间第一流的成绩。
哪里知道时光以白白地耽误过去,依然像从前一样名声和利益都没有收获。扩展资料:
诗人在时光飞逝的无奈中,产生了暮年将至、壮志难酬的悲感。他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实现的一切都写入文中,通过诗句表达出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叹自身年岁日高,早就力不从心了,从前的志向与豪情到现在都消失殆尽,从而悲凉不已。他悲伤的不是自己年岁日高,面临死亡,而是自己的理想抱负还没有实现的苦闷。
清代也是异族统治的时期,诗人正属于清初那一群由明代进入到清代的遗民诗人,他们不满清王朝的统治,企图反抗清朝的统治,恢复明朝,但是复国无望。
诗人受传统思想及爱国主义的熏陶,一心想救世救民,恢复明朝,但是以一己之力推翻一个朝代是何其艰难,他的壮志难酬不仅仅自身的壮志难酬,而且是恢复王朝的豪情壮志难以实现,是更大的志向。



这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完整的诗句是: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从来好事多磨难,不破楼兰终不休。"
这是一首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以及经历人生风风雨雨后的坚持和决心的诗篇。

莫忘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出自《悔余生诗》。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忘了年轻时的凌云大志,曾决心要做世间第一流的人物。
原文: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哪晓岁月蹉跎过,依旧名利两无收。

~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是什么意思 须知少时凌云志的出处
答:1、“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这句话意思是“应记住在年少的时候曾经扬言要做世间最强大、最豪贵的人物,做出人间最一流的成绩。”2、现在通常使用这两句诗,激励年轻人上进,被很多年轻人引为座右铭,但此诗本身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当时生存环境的不满和对年少壮志不酬的失落之情。3、这首...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什么意思
答:“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忘记自己年轻时的远大志向,曾经决定要成为世间最优秀的人。 【出处】 清代吴庆坻的《悔余生诗》 【原文节选】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哪晓岁月蹉跎过,依旧名利两无收。 【译文】 须知道,年轻时候有过远大的志向,曾经许诺要成为世间最优秀的人...

须知少年拿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什么意思?求解答
答:须知少日拿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意思是要知道年少时的凌云大志,曾决心要做人间第一流的人物。《题三十小像》清代诗人吴庆坻的诗作。原文: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须知少日拿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译文:吃肉未曾...

需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什么意思 需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答:需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什么意思 需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啥意思1、需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意思是:应当牢记自己年轻时许下的凌云壮志,要决心成为人间第一流的人物。2、诗句化用了吴庆坻的《题三十小像》其一,原文为: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

曾许人间第一流的原诗是什么?
答:出自清代吴庆坻的《题三十计小象》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创作背景 吴庆坻是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写这首诗的时候30岁,当时还没中进士,所以诗中有一些怀才不遇的牢骚。他后来做...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的意思?
答:原文如下: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哪晓岁月蹉跎过,依旧名利两无收。译文:不要忘了年轻时的凌云大志,曾决心要做世间第一流的人物。哪里知道时光以白白地耽误过去,依然像从前一样名声和利益都没有收获。创作背景吴庆坻是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写这首诗的时候30岁,当时还没中进士,所以...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这说的什么意思呀?
答:“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这句话意思是“应记住在年少的时候曾经扬言要做世间最强大、最豪贵的人物,做出人间最一流的成绩。”现在通常使用这两句诗,激励年轻人上进,被很多年轻人引为座右铭,但此诗本身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当时生存环境的不满和对年少壮志不酬的失落之情。这首诗的名字是《题三十小象》...

《题三十计小象》是谁的诗作
答:出自清代吴庆坻之手,作品别名:悔余生诗《题三十计小象》全文如下:《题三十计小象》清·悔余生诗·吴庆坻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哪晓岁月蹉跎过,依旧名利两无收。译文:应记住年轻时的凌云大志,曾决心要做人间第一流的人物,干出人间第一流的成绩。哪里知道时光以白白地耽误过去,依然像...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出自哪里?
答:“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的意思是:要知道,少年时就立下上揽云霄之志,曾许诺要做人世间第一流人物。---出自哪里--- 清代·吴庆坻《题三十计小象》---诗句原文--- 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须知少...

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答:这就话的意思是:不要忘了年轻时的凌云大志,曾决心要做世间第一流的人物。出处:清,吴庆坻《悔余生诗》原文: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哪晓岁月蹉跎过,依旧名利两无收。现在这两句话通常用来勉励自己或他人。原诗意思非常丧气,文武双修三十年,结果郁郁不得志,“文章幸未逢黄祖”自己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