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中LM方程P代表什么? 宏观经济学中、各个字母代表的意思?齐全的。

作者&投稿:潮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LM方程:(M/P)^d=L(r, Y)
d指需求,M指名义货币总量(M=D+C),P是物价水平(在间接标价法情况下和真实汇率正相关),r是真实利率,Y是真实产出(真实GDP)
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在此线上的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LM曲线的推导过程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变动对LM曲线的影响当决定LM曲线的因素发生变动时,LM曲线的位置会发生变动。首先,如果货币的需求增加,既定的收入条件下市场均衡利息率升高,从而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反之,当货币的需求减少时,既定收入下的市场均衡利息率下降,从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其次,如果货币的供给增加,既定收入对应的市场均衡利息率下降,从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当货币的供给减少时,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LM曲线是一条用来描述在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M/P=KY-HR ,它的斜率为正值。
LM曲线是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换一句话说,在LM曲线上,每一点都表示收入与利息率的组合,这些组合点恰好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
它的斜率为正,这表明LM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一般来说,在货币市场上,位于LM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m=M/P,即 实际货币供给是由 名义货币供给M和价格水平P决定的)货币供给变动将会引起LM曲线右移。当货币供给增加时,要使货币需求等于供给,需求也要增加;货币需求增加的前提是收入增加或者利率下降。如果利率不变,则收入增加;如收入不变,则利率下降。这都意味着LM曲线右移。
(3)价格水平的变动也会引起LM曲线移动。因为价格水平变化导致真实货币存量变化。价格水平上升意味着真实货币量减少,所以LM曲线将会左移,反之则右移。 LM曲线上每一点上都代表了货币市场达到了均衡,代表了货币市场上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正好等于实际能得到的货币数量。LM曲线主要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应量),将会使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利率水平下降,即LM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4】详细内容/LM曲线
LM曲线把平面图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区域。1、利率降到很低(r1水平),货币的投机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投机需求曲线会成为一条水平线,相对应的LM曲线上也有一段水平状态的区域,这一区域通常就是我们说的凯恩斯区域,在凯恩斯区域中,因为较低的利率水平,政府会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货币政策在这时无效。相反,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使收入水平在利率不发生变化情况下提高,因而财政政策有很大的效果;2、如果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时候(r2水平),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将等于零,这时候人们除了为完成交易还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外,不会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货币投机需求曲线表现为r2以上是一条与纵轴相重合的垂直线,LM曲线也从利率为r2开始成为一条垂直线。LM曲线呈垂直状态的这一区域就被成为古典区域;3、古典区域和凯恩斯区域之间这段LM曲线是中间区域,LM曲线的斜率在古典区域为无穷大,在凯恩斯区域为零,在中间区域为正值。
【5】决定因素/LM曲线
LM方程:M/P_0=kY+m_0(指数-l)r
变形为:r =1/1(m_0-m/P_0)+k/1Y
即得LM曲线的斜率为: dr/dy = k/1
由此可见,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边际持币倾向(k)和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弹性系数(l)。
边际持币倾向(k)增加,L1曲线更陡峭,LM曲线则更陡峭;反之,LM曲线更平坦。
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弹性系数(l)增大,L2曲线更平坦,LM曲线则更平坦;反之,LM曲线更陡峭。
【6】位置移动/LM曲线
LM曲线的位置,取决于货币投机需求、交易性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如果由于经济的变动使这些因素发生变化,那么,LM曲线的位置就会移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向相反方向移动,即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加,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左移动;反之,投机性货币需求减少,货币投机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同方向移动,即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交易性货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左移动;反之,交易性货币需求减少,货币交易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同方向移动,即货币供给量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量减少,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左移动。
导致LM曲线平移的因素:
1、名义货币供应量(M);
2、物价水平(P);
3、自发的货币投机需求(m0)。

1、P是物价水平(在间接标价法情况下和真实汇率正相关),r是真实利率,Y是真实产出(真实GDP)LM方程:M/P0=kY+m0^(-l)r。k为边际持币倾向,l为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弹性系数。其中i即是r,代表利率;h可能代表k、l等。LM曲线是一条用来描述在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2、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M/P=KY-HR ,它的斜率为正,这表明LM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一般来说,在货币市场上,位于LM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拓展资料:
一、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其中I表示投资S表示储蓄。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R)=S(Y) ,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二、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在此线上的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LM曲线的推导过程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变动对LM曲线的影响当决定LM曲线的因素发生变动时,LM曲线的位置会发生变动。首先,如果货币的需求增加,既定的收入条件下市场均衡利息率升高,从而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反之,当货币的需求减少时,既定收入下的市场均衡利息率下降,从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其次,如果货币的供给增加,既定收入对应的市场均衡利息率下降,从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当货币的供给减少时,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LM方程:(M/P)^d=L(r, Y)
d指需求,M指名义货币总量(M=D+C),P是物价水平(在间接标价法情况下和真实汇率正相关),r是真实利率,Y是真实产出(真实GDP)

西方经济学中l等于m/p中的m是什么~

名义GDP: (百度文库找的)
实际GDP:
GDP:国内生产总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
NDP:国内生产净值 (NDP=GDP-折旧)
NNP:国民生产净值 (NNP=GNP-折旧)
NI:国民收入(亦可用Y表示)
PI:个人收入
DPI:个人可支配收入
C:(消费)居民消费支出
I:(投资)企业投资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支出
T:(税收)政府税收
TR:政府转移支付
NX:净出口(X-M;X:出口,M:进口)
GDP=C+I+G+(X-M)=C+I+G+NX(支出法)
N:就业量
U:失业量
L:劳动力总量 (L=N+U)
u:失业率 (u=U/L)
n:就业率 (n=N/L)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
GDP缩减指数
c:消费
i:投资
s:储蓄
t:税收
g:政府购买
x:出口
m:进口
y:可支配收入
APC:平均消费倾向
MPC:边际消费倾向
APS:平均储蓄倾向
MPS:边际储蓄倾向
Ki:投资乘数(+)
Kg:政府购买乘数(+)
Kt:税收乘数(-)
KB:平衡预算乘数(KB=Kg+Kt=1)
Ktr: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x:出口乘数(+)
Km:进口乘数(-)
(第65页)
K:资本存量 (ΔK=i )
R0:现值或本金
Rn:第n年的未来收入或终值本利和
r:年利率
Rn=R0(1+r)n
(第66页)
Pk:资本品的供给价格
MEC: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R1,R2,R3,...,Rn:某项投资从第1期到第n期各期的收益
d: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
e: 自发性投资
α:边际储蓄倾向
β:边际消费倾向
I:投资
S:储蓄
L:货币需求
L1: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
L2:货币的投机需求
L1(y):交易货币需求量
L2(y):投机货币需求量
M:货币供给(名义)
m:货币供给(实际)
k:交易货币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h:投机货币需求量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技术水平
W:实际工资额
P:实际工时

m/p经济学是什么意思
答:m/p在经济学中指产品与服务的数量,其中m是货币量,p是价格。在曼昆中级宏观第七版第四章第二节货币数量论中m / p=ky,k是常数——对于每一美元收入,人们想持有的货币量,y是实际GDP,即总收入,钱的价值量和社会产品的价值量是相等的。西方经济学中l一般代表投资,其他的:C代表消费,G代表...

经济学基础公式,还有符合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比如,p代表啥意思_百度知 ...
答:经济学基础公式比较多,涉及各方面的计算。但整体上,其可以划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类,在宏观和微观经济学中,同一个字母代表的符号意义也不完全相同。微观经济学中,设定的基本符号及代表意思有 A平均 ;C成本; L长期 ; M边际 ;P价格;Q需求;R收益; F固定;S短期; T总; U效用 ;...

经济学中p、 q、 s、 d、 s分别表示什么?
答:P代表价格,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时一单位商品需要的货币的数量多少(比例的指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指数是多种商品才有的,无量纲),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删除,价值本身是用货币表示的)表现。Q代表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一种产品或服务的供给量,是生产者在某一既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

宏观经济学问题 M/P 不是等于YL吗 还有is方程 怎么解出来的
答:M是货币供给,P是价格水平 M/P是实际价格水平。IS曲线的求法:令I曲线=S曲线即可求出IS曲线 或者Y=C+I求出也是IS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第四节---LM曲线
答:如果你渴望更深入地理解LM曲线的精髓,或是寻求相关电子书或PPT的补充资料,只需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竭诚为你提供。通过这些深入浅出的讲解,我们不仅理解了LM曲线的构造和影响因素,更能在宏观经济学的实践应用中,灵活运用这一工具,以期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作出明智决策。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理论与...

宏观经济学中费雪方程式M/P=kY,“k表示一美元收入所需持有的货币量...
答:比如收入较少,而持有的货币量比较大时,k值就比较大,货币的流通速度就比较慢,k的意义就是货币的流通速度。在费雪方程中 M代表名义货币需求(交易量)P为物价水平(包子的价格)K为流通速度 Y总产出水平,(月工资)那么交易量就由Y(月工资)P(包子价格)K(流通速度)共同决定 包子价格由供求...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有变动,即可...
答:所以,需求曲线的依据是 微观经济理论(大概从马歇尔的边际分析开始)和凯恩斯理论体系。再回到你说的从ISLM模型推需求曲线上。这个过程严格来说是非常不严密的,只能作为考察对IS-LM模型的理解程度。你说的这个情况假设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供给曲线是完全弹性的,说白了就是你增加多少需求我就增加...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答: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2)在IS—LM模型中...

西方经济学中l代表什么
答:西方经济学中l一般代表投资,其他的:C代表消费,G代表政府购买,NX代表进出口,M代表收入,W代表工资等等。m=M/P或者 M=mpm,代表实际货币量;M,代表名义货币量;p,代表价格指数;I=I(r)=e _ d r e,表示自主投资;d,表示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_ d r =△i/△r ,是指利率...

经济学中需求供给坐标图中的P Q D E S 分别代表什么?我知道P是价格的意...
答:P: Price 价格 Q: Quantity 数量(包括需求量和供给量)D: Demand 需求 S: Supply 供给 E: Equilibrium 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