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跟秦始皇是甘肃人吗? 在线等! 甘肃历史名人有那些?

作者&投稿:彭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是的。

1、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1-2]  ,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2、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扩展资料:

甘肃的其他帝王:

1、苻坚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

惠武帝苻洪之孙、丞相苻雄之子。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

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苻坚于383年发兵南下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安、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终年48岁,谥号宣昭帝,庙号世祖。

2、姚兴

姚兴(366年—416年),字子略,羌族,赤亭(今甘肃陇西)人,后秦第二位皇帝(394—416年在位),后秦武昭帝姚苌长子。

姚兴在前秦时任太子舍人。后秦建国后立为皇太子。姚苌每次出征都留姚兴守常安。393年姚苌死时正值苻登攻打后秦,姚兴密不发丧,待至次年击败苻登后才即帝位,改元皇初。

399年夏天,国内天灾频频,姚兴自降帝号,是十六国帝王中少有的仁德之君。后秦弘始三年(401年)姚兴攻灭后凉,亲迎鸠摩罗什入长安,组织了大规模的翻译佛经事业,“由是州郡化之,求佛者十室之九”。

姚兴在位22年,勤于政事,治国安民。重视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关心农事;提倡佛教和儒学,广建寺院。

他先后消灭了前秦(苻登)、西秦(乞伏国仁)、后凉(吕光)的势力,使西方安宁,同时东与北魏、东晋抗衡。

弘始元年(399年)率兵攻打东晋,一举攻陷洛阳,迫使晋军南撤,晋之淮、汉以北纷纷降秦,使统治疆域迅速扩大,西至河西走廊,东至徐、几乎控制了整个黄河、淮河、汉水流域。

后因连年出征,国力不足,增收杂税,引起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又加姚兴诸子不和,太子姚泓懦弱,爱子姚弼骄横,遂使政局不稳。

弘始十八年(416年)姚兴病死,谥号文桓皇帝,庙号高祖,葬于偶陵。太子姚泓继位。次年为东晋刘裕所灭,后秦覆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甘肃



李世民不是甘肃人,秦始皇是河北人,祖籍是甘肃,可以算作甘肃人。

1、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出生于岐州武功县(今陕西省凤翔县南),是陕西人。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其真迹今仅存晋祠之铭并序碑刻。

2、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1月10日-前210年8月10日)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是河北人,但他的祖籍是在甘肃,秦国建国以后逐渐迁移到今河北地区,等到秦始皇出生早已经不是甘肃了。

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雄才大略的划时代人物。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也是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第一人。

他一生并天下、称皇帝、废分封、置郡县、征百越、逐匈奴、修长城、通沟渠、销兵器、迁富豪、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币同形、度同尺、权同衡、行同伦、一法度、以法治国、焚书坑儒。

对于中国之大一统、对于中国政制之创建、对于中国版图之确立、对于中国民族之传承,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对后世的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誉之者称其为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毁之者则称其为专制独裁的“一代暴君”。

扩展资料:

甘肃籍的帝王有很多,最著名数秦襄公,苻坚二位。

1、秦襄公。

秦襄公(约公元前833年-前766年),嬴姓,西周和春秋时期秦国君主,也是秦国被正式封为诸侯的第一代君主。秦庄公次子,在位12年。

秦襄公被封为诸侯后,在秦国国内积极整兵备战,准备讨伐西戎。据《诗经》记载,秦国国内此时出现了用于作战的兵车,兵车上配有各种毛色的战马,有的战马身上配备有甲衣。

秦国人同时制造了各种锋利的武器,如锋利的三锋矛,以朱羽为饰的盾,以虎皮为饰的弓等。

前766年,秦襄公率军攻打西戎至岐山,在这次东征中去世,葬于西垂陵园(简称西垂,今甘肃省礼县永兴乡大堡子山西垂陵园),其子秦文公继位。

2、苻坚。

秦宣昭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一名文玉,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苻雄之子,苻洪之孙,苻健之侄,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称大秦天王。

苻坚在位期间重用汉人王猛,亦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苻坚于383年发动战争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安、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谥号宣昭,庙号世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世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甘肃



是的.他们都是甘肃人.秦始皇的这个皇帝是他们祖先给他的.一代一代传到他那里的.秦国是在甘肃礼县走出去的.他到了咸阳为什么就不是甘肃人呢?要知道秦国皇族的政权是由西垂人甘肃礼县人建立起来的.跟陕西有啥关系.陕西只是他们实现统一天下的一个平台.难道古代所有在西安做皇帝的都是西安人吗?中国人不是很崇拜自己的祖先吗?陕西人有那么想认祖归宗吗.你问问现在的北京人.看他们的祖先都是不是满族人?

都有关系。两者都不是在甘肃出生的,秦始皇出生在河北邯郸,李世民出生在陕西武功;两者的主要活动位置也都不是甘肃,应该说主要都是陕西。但两者的祖先都有甘肃人,秦始皇的氏秦来源于秦地,就在甘肃东南部,秦国是从这个地方一点一点打到东边的;而李世民的直系祖先李虎(第一个唐国公),就是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人。不过秦始皇离秦地都已经过去好几百年了,李虎离开陇西到李世民也四代了,还去算祖籍有点不合适了。

唐太宗李世民,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
秦始皇,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原称华夏族)。出生于赵国国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秦始皇“祖籍”甘肃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发现的古墓群被专家一致认定为秦始皇祖先的第一陵园———西垂陵园;礼县也被认定是中国古代重要史书《史记》所记载的秦人发祥地“西犬丘”所在地。至此,考古学和先秦历史学上的两大千古谜团终于大白于世)。

甘肃的历史是什么~

甘肃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凉二州,旧称“雍凉之地”。
商代,居于泾河、渭河流域尚处于氏族部落阶段的周朝的祖先周部落,改善耕作,开拓了我国最早的农业。周文王灭商以前,战败了西戎混夷,把境域扩展到密。
这一时期,甘肃境内有羌方、共、密等方国部落。西周时,秦人的祖先在省境东部,即天水地区定居下来,开始了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缓慢过渡,而游牧生活仍占居主要的地位。
秦朝时期,公元前688年秦国在己被征服的邽戎、冀戎地区,设邽县(天水麦积区南)、冀县(今甘谷县),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两个县。
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扩展资料:
汉、唐以来,甘肃就成了中西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孔道。汉朝张赛出使西域,唐朝僧人玄奖西去印度取经,都取道甘肃,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省内有我国伟大艺术宝库教煌莫高窟,还有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石窟等重要文物古迹。我国新石器时代产生的实用面优美的工艺品一一甘肃彩陶,以其历史悠久、丰富多彩而著称。
位于甘南夏河县的拉卜楞寺为我国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位子平凉西郊的崆峒山是全国道教源地之一。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亦轰动国内外。
甘肃省出土的汉简、魏晋壁画墓也都是十分宝贵的历史遗存。甘肃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内蒙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地形复杂,海拔大都在一千米以上。
东部是土层肥厚的黄土高原,西南部是祁连山地和甘南高山草原,西部是土壤肥沃的河西走廊,北部为阿拉善高原,有巴丹吉林沙澳。我国第二大河流—黄河,流经甘肃。
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极为有利。甘肃的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征。全省干早缺雨,温差较大。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热,春秋转瞬即逝。
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从西北往东南,由摄氏零下十四度递升到零上四度: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从祁连山向北和向白龙江流域,由摄氏十六度递升到二十六度。
年平均降雨量在三十毫米至六百毫米之间,从东南往西北递减。西北部日照充足,但春季风沙大。东南部夏季多暴雨,并有冰雹为害。甘肃地域辽阔,地区差异显著。
为发展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糜子、谷子、高粱、黄豆、蚕豆、青稞、筱麦等二十多个品种。兰州一带盛产瓜果和水烟。
甘甫南部的高山草原所产的.河曲马”和“欧拉羊”,均以品种优良闻名全国。甘肃野生动物资源也比较丰富,省内出产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世界珍贵野生动物。
还有梅花鹿、麝等名贵动物以及雪豹、雪鸡、沙鸡、白唇鹿、野骆驼等稀有动物。甘肃的陇南山地,盛产三百多种中药材,是一座天然的中药材宝库。甘肃当归,数量、质最均名列全国首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甘肃

1、秦始皇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2、董卓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生于颍川。东汉末年献帝时军阀、权臣,官至太师,封郿侯。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3、姜维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
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
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4、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嫡次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

5、庞德
庞德(?-219年),字令明,南安郡狟[huán]道县(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人,原为马腾麾下武将,在随马腾四处征战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勇冠三军。马腾被曹操征为卫尉后,庞德归属马超。马超兵败后,庞德随其一起投靠汉中张鲁,而后马超归降刘备,庞德仍留在张鲁麾下,曹操平定汉中后,庞德加入曹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