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有没有五浊恶世的解释 佛家所谓五浊恶世,五浊是指哪五浊?

作者&投稿:岛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楞严经》卷四: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则汝身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暖触为火,动摇为风,由此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从始入终,五叠浑浊。
  云何为浊?阿难,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汨然,名之为浊。汝浊五重亦复如是。阿难,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汝身现抟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
  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复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

  法雨语译:阿难!第一义理:你们如果要舍弃小乘的声闻法,修学大乘的菩提道,悟入佛的正知正见,就应该仔细观察,在因地的最初发心,与果地证得的正觉真心,是相同还是不相同?假如在因地最初发心,是用生灭的心作为修行的基本,而想要用它证得佛乘不生不灭的正觉真心,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这个道理,你应该认清一切物质世界,可以人为造做的事物都是要变迁灭亡的,阿难!你看世间可以造做的事物,哪一样是永远不坏的呢?但从来不曾听说过会烂坏虚空,为什么呢?因为虚空不是可以人为造做的,所以始终不能变坏灭亡。在你的身体之中,坚固的(如骨肉等)是地大,润湿的(血液等)是水大,暖触的(温度暖力)是火大,动摇的(呼吸循环等)是风大,由此四大种性的缠缚,分化你澄湛圆满的妙明正觉真心,成为能视能听,能觉能察的性能,自始至终有五重浑浊。
  什么是浑浊呢?譬如清水,澄清洁静是它本来的样子,那些尘土灰沙之类,本质是障碍之物,二者的本体就是如此,但性质却是截然相反。假如有人取尘土投在洁静的水中,土质散开就不再成为障碍,清水也失去了清洁,形成一种混乱的容貌,称之为浑浊,你正觉真心中的五重浑浊也同这个道理一样。
  阿难!你见到虚空遍满十方世界,虚空与能见的性能无法分开(因为你无法区分出何处是虚空的边际,哪里又是能见之性的涯畔),如果仅有虚空而无能见之性,那么除了能见之性外,另觅虚空的体性则了不可得,但如果仅有能见之性而无虚空,就不能显出能见的觉性,能见的性能与所见的虚空互相交织,妄成十方三世的分位,这就是第一重浊,叫做劫浊(劫:全称劫波,指时节,以世界成住坏空为一劫。劫浊依色阴立,内之色身,外之器界,皆属色阴,内身有生老病死,外界有成住坏空,念念变异,三世迁流,故名劫浊)。你因为执取四大集聚的血肉之躯为身体,在见闻觉知周遍圆满的性能上,形成壅塞留碍,所以地水火风的变化,就使你有所知觉,见闻觉知的性能与四大之身互相交织,妄成身心的知觉,这就是第二重浊,叫做见浊(依受阴而成见浊)。你心中有亿念过去、认识现在、诵习未来的作用,在你的觉知之性(六识)上就形成各种知见,包容显现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离开外界的六尘,就没有了任何形相,离开觉知之心,就没有了六尘体性的显现,知觉之心与六尘互相交织,妄成为种种意识知见,这就是第三重浊,叫做烦恼浊(依想阴成)。你的心念从早到晚生灭不停,知见之心总是希望能够永远存留于世间,但是业力自然地运行,却使身心生死流转,经常变迁于不同的国土,知见之心与业力互相交织,妄成世间众生的形相,这就是第四重浊,叫做众生浊(依行阴而成)。见闻觉知本是一体,并没有性能的差异,只是因为六尘的隔离,而在没有任何相状下显出六根体性的不同,但在本性上都能相知相觉,在应用上相互背离,这种体用上的同异,并没有一定的标准,相互交织妄成生命的根元,这就是第五重浊,叫做命浊(依识阴而立)。
  阿难!你现在想要使见闻觉知,深深契合如来的常乐我净(即无余涅槃之四德),应当先抉择生死的根本,然后依不生不灭、圆满澄湛的觉性,成为修证的本因,以澄湛的觉性旋转虚妄的生灭妄想,妄想降伏还归于本元的觉性,就能证得元本妙明的正觉。这种依无生无灭的自性为因地的发心,然后圆成佛果的修证,就如同澄清浑浊的水,必须把浊水贮放在静止的器皿中,长时间地静止不动,沙土自然会沉下,清水也就显现出来,名为初伏客尘烦恼。滤除泥滓就是纯净的清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泥滓去尽,明净的清水更加清纯,妙明的正觉,任一切变现,都不为烦恼所染,自然契合涅槃清净无染的胜妙功德。

  五浊是哪五浊呢?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五浊到底在讲什么呢?我解释给大家听,劫浊就是时代混乱,劫就是时代,所以劫浊就是说现在碰到一个不好的时代,这是一个很大范围的时期,所以我把它翻译成时代混乱,这就是劫浊。

  见浊指的是什么呢?见就是你的见解、你的看法、你的价值观,见浊就是见解混乱,也就是价值观混乱、理念混乱,意思就是没有正知正见。这样一讲,就觉得好像跟我们现在生活的状态有关联了,是不是 ?

  再来是烦恼浊,烦恼就是思想的问题,所以烦恼浊就是思想混乱,想东想西,乱想一通,思想没有条理,当然就想不清楚、产生烦恼,意思就是像《维摩诘经》里面讲的“意调伏”,只不过在这里是“意不调伏”,就是没有条理、不清不楚、互相矛盾、颠三倒四,这样混乱的思想,也就是所谓的烦恼浊。

  众生浊是什么?众生指的是众生的行为,你的行为是不是循规蹈矩?是不是有礼有节?所以众生浊的意思就是行为混乱,大家做人处事都没有章法,乱做一通,这就是众生浊。

  命浊是什么?命就是寿命,寿命混乱是什么意思?就是炒短线。我们在想事情、做事情的时候,都没有长期的思考,没有永续经营的想法,顾得了今天顾不了明天,认为我的生命只有今天没有明天,于是急功近利,只注意到很短时间的损益,没有长远的打算,这就是命浊。

色,受,想,行,识----就五浊

佛经中有没有五浊恶世的解释~

  【五浊】
  梵语pan~ca kas!a^ya^h!。又作五滓。指减劫(人类寿命次第减短之时代)中所起之五种滓浊。据悲华经卷五、法苑珠林卷九十八之说,五浊即指:(一)劫浊(梵kalpa -kas!a^ya ),减劫中,人寿减至三十岁时饥馑灾起,减至二十岁时疾疫灾起,减至十岁时刀兵灾起,世界众生无不被害。(二)见浊(梵dr!s!t!i -kas!a^ya ),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邪见增盛,使人不修善道。(三)烦恼浊(梵kles/a -kas!a^ya ),众生多诸爱欲,悭贪斗诤,谄曲虚诳,摄受邪法而恼乱心神。(四)众生浊(梵sattva -kas!a^ya ),又作有情浊。众生多诸弊恶,不孝敬父母尊长,不畏恶业果报,不作功德,不修慧施、斋法,不持禁戒等。(五)命浊(梵a^yu -kas!a^ya ),又作寿浊。往古之世,人寿八万岁,今时以恶业增加,人寿转减,故寿命短促,百岁者稀。五浊之中,以劫浊为总,以其余四浊为别。四浊中又以见浊、烦恼浊二者为浊之自体,而成众生浊与命浊二者。

  据法华文句卷四下载,劫浊无别体,劫是长时,刹那是短时,总约四浊而立此假名。众生浊亦无别体,揽见慢果报上而立此假名。烦恼浊以五钝使为体,见浊以五利使为体,命浊以连持色心为体。其中见浊、烦恼浊是因浊,命浊是果报浊,众生浊则是行因得果之人浊。另据悲华经之说,人寿自八万岁渐次减至二万岁后,为五浊生起之时,其时,现实世界充满烦恼痛苦,称为五浊恶世,又作浊恶世、浊世。五浊之始较轻微,渐次则随时代之变化而五浊炽烈,称为五浊增时。

  又据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载,佛界与九界相织而产生五种之浑浊,称为五浊。即: (一)劫浊,谓见虚空遍于十方界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而相织妄成,称为劫浊。(二)见浊,谓身以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以地、水、火、风四大旋令觉知,相织妄成,称为见浊。(三)烦恼浊,谓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而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而相织妄成,称为烦恼浊。(四)众生浊,谓人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于此而相织妄成,称为众生浊。(五)命浊,谓人之见闻原无异性,以众尘隔越,故无状异生,虽性中相知,然用中相背,同异失准而相织妄成,称为命浊。

  楞严经义疏注经卷八将五浊配于大乘起信论所说之三细六粗,即以劫浊配于三细中之业相转相,见浊配于现相,烦恼浊配于六粗中之前四相,众生浊配于造业相,命浊配于业系苦相。此系关于五浊之转释,而非为减劫中所起之五种浊乱相之说。又毗尼母经卷一除去见浊,加上业浊为五浊。另十地经论卷一举出六浊之说,即:不欲浊、威仪浊、盖浊、异想浊、不足功德浊、痴浊等六者。另据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二举出十二浊,即:(一)示现劫浊,(二)示现时浊,(三)示现众生浊,(四)示现烦恼浊,(五)示现命浊,(六)示现三乘差别浊,(七)示现不净佛国土浊,(八)示现难化众生浊,(九)示现说种种烦恼浊,(十)示现外道乱浊,(十一)示现魔浊,(十二)示现魔业浊。

  于法华经玄赞卷四中,举出十二浊与五浊之关系,谓诸佛国土具足清净庄严,为利益众生,乃方便示现诸浊。此十二浊唯大乘具有,即随佛所化土之胜、劣二法,而示现立之。五浊则仅据秽土之相而立论,故通于大、小二乘。其中,十二浊之劫浊、时浊即五浊之劫浊;众生浊、难化众生浊即众生浊;烦恼浊、说种种烦恼浊即烦恼浊;命浊即命浊;外道乱浊即见浊。其余三乘差别浊、不净佛国土浊、魔浊、魔业浊等四种,则非为五浊所摄。

五浊是指: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
1、劫浊,心之生住异灭不净。
2、众生浊,心中诸法不净。
3、命浊,心中诸法余寿不净(长短不一)。
4、烦恼浊,心中烦恼不净。多贪、多嗔、多痴。
5、见浊,心中见不净。

扩展资料:
五浊解读:
1、时劫浊:指时代遭逢恶运,灾难频生。就拿财富而言,一会儿是世界经济危机,一会儿是金融风暴,每天不是“刮狂风”,就是“下暴雨”,人们犹如水泡般的财富极不稳定,今天富可敌国,明天就可能一贫如洗。
2、众生浊:指众生资质低劣,福报日减,苦多乐少。佛陀时代或在此之前,人们的身高、体力都非常殊妙,而现在,一年比一年不行了。
3、寿命浊:指众生因恶业受报,寿命短促。昔日人寿可达二万岁、八万岁,但好景不长,现在已成了寿命浊。
4、见解浊:指出家人善心越来越失坏。在过去,出家人自觉护持戒律,始终不离戒定慧三学。而现今,诚如佛在《像法决疑经》 中言:“我灭度已千年后,恶法渐兴。”
5、烦恼浊:指在家人行持善法日渐退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浊恶世

五浊恶世是哪五种?
答:5、见浊,心中见不净。正经出处 《法华经》《法华经》〈方便品〉云(大正9·7b)︰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五浊之说也散见于大小乘诸经论中,其...

有人问释迦佛你的世界为什么是五浊世界?
答:五浊恶世经文中提出的。见,劫,众生,烦恼,命浊。它称之为。具有五种众生。生存状态时空位置五浊恶事。他出自法华经。是佛祖给弟子寻说佛法。宇宙真理。这个是宇宙真相的具体描述。从而了解自身的。各种问题,现象。遇到这种问题,怎么对是怎么解决?在法华经里边。讲的非常明确。和具体。妙法莲华...

五浊恶世歌词 五浊恶世的意思是什么
答:1、五浊恶世是纯音乐,没有歌词。2、浊是混乱、昏乱,五浊就是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的事情,人们烦恼痛苦炽盛。《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诸佛出於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阿弥陀经》中说:“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

佛家所谓五浊恶世,五浊是指哪五浊?
答:五浊是指: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1、劫浊,心之生住异灭不净。2、众生浊,心中诸法不净。3、命浊,心中诸法余寿不净(长短不一)。4、烦恼浊,心中烦恼不净。多贪、多嗔、多痴。5、见浊,心中见不净。

我们要相信这个时代就是三千多念前佛说的五浊恶世呀?
答:因此「净土法门」为当今末法时期五浊恶世不可思议殊胜妙法!乃根本解脱大道暨成佛捷径之「易行道」!《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得一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印光大师曰:「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令其於此一生中,即了生死大法也!」永明延寿禅师:「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佛教 五浊恶世 是什么意思?
答: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1. 劫浊 人寿本为八万四千岁,后因造作罪业 福德日浅,寿命亦每百年递减一岁,减至二万岁时,即步入劫浊。可知人寿自二万岁至十岁之间,再由十岁至二万岁之间,都是劫浊时代,减到三十岁时有饥馑之灾,减到二十岁时有疾疫之灾,减到十岁时...

什么叫做“五浊恶世”?
答:劫浊(生活在饥寒交迫、战乱不止、生灵涂炭的世界上)。在这五浊同时存在的丑恶世界中,表现出不可想象的伟大的慈悲和神通力量。用这种变化莫测、没有拘束、没有障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不能的力量,协调、说服性格刚强的众生,让大家知道了脱离苦、获得乐的方法。这种伟大的智慧和力量真正了不起...

五浊恶世是哪五种?
答:’依《俱舍论光记》卷十二之解释,寿浊即寿命。劫浊即时;时无别体,约法以明,即以五蕴为体。烦恼浊以五钝惑(贪、嗔、痴、慢、疑)为体。见浊以五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禁取)为体。有情浊亦无别体,以五蕴为体。如此五浊,即寿浊起时寿命极短促,乃至唯有十岁。劫浊起时...

五浊恶世的文献资料
答:佛经中对世界的描述是这样的。《大楼炭经》:“佛言诸比丘如一日月。旋照四天下时。尔所四千天下世界。有千日月。有千须弥山王。有四千天下。四千大海水。四千大龙宫。四千大金翅鸟。四千恶道。四千大恶道。七千种种大树。八千种种大山。万种种大泥梨。是名为一小千世界。如一千小世界。尔所小千千...

五浊恶世的末法众生,到底是怎样的根机
答:五浊恶世的末法众生,到底是怎样的心性,怎样的根机?自己面貌的美丑净秽,必须要靠镜子照才知道。镜子一照,美丑净秽一目了然。自己的心性是善是恶,根机是利是钝,有自力还是无自力,若不靠经文及祖师的法语为镜,便无所知。在此举出十一段经文祖语为法镜,在此法镜之前,便能看清楚自己是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