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下日本几个大财团发展历程~ 以及当时日本的历史背景。 美国十大财团和日本四大财团分别是哪些?介绍一下罗斯柴尔德家族

作者&投稿:邓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以家族财阀为中心的三井、三菱、住友、富士四大财团是日本最早形成的垄断财团。如今,三菱、三井、住友、芙蓉、第一劝业银行、三和等六大垄断财团掌握着日本的经济命脉,控制着日本的大量公司。

  编辑本段
  三井财团 - 简介

  三井财团(Mitsui Business Group),是日本四大财阀之一。资产总额为36万亿日元,雇员近24万人。核心成员有24家大垄断公司,其中银行2家、保险公司2家、工矿企业15家、商社1家、大百货商店1家、房地产行业1家和运输企业2家。由这些企业组成的经理会、称为二木会,是三井财团的最高领导机构。其中三井银行、三井物产、三井不动产公司是财团的三大支柱企业,这三大企业的首脑人物形成最高领导核心,对外代表三井财团。除了二木会成员企业外,还有未参加二木会而参加月曜会的16家直系子公司。此外三井财团还通过贷款、持股和人事关系,控制着一批旁系公司,其中持股率超过10%的联带公司达114家。
  三井财团历史  
  三井财团的前身是由三井家族统治的三井财阀。创始人三井八郎兵卫高利于1673年在江户(今东京)和京都开办绸缎庄,以后兼营钱庄,从18世纪20年代起开设了以经办银钱汇兑业务为主的三井兑换店,成为商业资本加高利贷资本,并资助封建诸侯,替德川幕府包办汇兑,作为御用特权商人而成为富商巨贾。
  明治维新时,三井家族转到朝廷方面,资助新的天皇制政府调度兵粮军饷,发展成政商,得到明治政府的照顾,把持了全国的金融业。在此基础上,1876年开设了日本第一家私人银行三井银行,创设了三井物产公司。1910年建立了总持股公司,基本形成了近代的三井财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井财阀成为最大的垄断资本集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三井财阀所属直系和旁系公司及其子公司共达273家。三井财阀在此之后曾一度被解散。50年代初,由三井银行发起成立了月曜会,接着以促进三井物产公司的合并为目的而成立了总经理一级的五日会,1960年改名为二木会,逐渐成为三井财团的统筹领导机构。50年代末,原三井财阀直系、旁系公司以企业集团的新形式集结而恢复成为大财团。
  三井财团的经理会成员公司及其子公司和联带公司共达150多家。 三井财阀与日本其他大财团一样,建立了庞大的产业集团。但是相对于三菱集团、住友集团,三井集团较为松散,也包含如丰田汽车、东芝电器等独立性较强的公司。2001年,三井集团的核心企业樱花银行与住友集团的核心银行住友银行合并,成立了三井住友银行。从此在金融行业诞生了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在其他一些领域,原三井财阀的公司也与住友财团的公司积极展开了合并或者合作的活动。如日本最大的海运公司商船三井就是由原住友集团的大阪商船与三井财阀的三井船舶于1964年合并而成。
  编辑本段
  三菱财团 -简介

  三菱财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岩崎弥太郎在土佐藩经营的运输业务。岩崎弥太郎在1870年(明治3年)担任土佐藩在大阪。
  三菱财团市西区堀江设立的土佐藩藏屋敷(负责储藏并贩卖来自各地方大名的货物的组织)中99家商会的领袖。次年,日本实行废藩置县,99家商会成为个人企业。于是岩崎弥太郎从土佐藩购买了三艘船只,在1873年设立三菱商会,开始经营海运(后发展为日本邮船)和商贸(后发展为三菱商事)等业务。
  此后,三菱商会将总部迁至东京,改名为三菱汽船会社和邮便汽船三菱会社等。该公司的核心业务是海运业,当时将外国公司和中小型运输企业逐渐扫除,取得了日本海运业的垄断地位。然而,不满于三菱的垄断和专横的涉泽荣一和井上馨等人为了对抗三菱,从政府获得资金,与其他反三菱势力合作,在1882年7月成立了共同运输会社,从1883年开始经营海运业务。三菱希望通过降价来打败共同运输,但是由于后者获得了政府的支援,同样采取降价策略进行对抗。经过两年间惨烈的价格战,三菱公司的实力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当时的政府认识到这种不正当竞争的危害性,于是介入两者的竞争,通过斡旋,将三菱公司与共同运输进行平等合并,在1885年成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运输企业“日本邮船会社。三菱财阀虽然失去了其核心产业海运业,但是依然通过人事掌握了日本邮船的经营实权。 1885年弥太郎去世后,其弟岩崎弥之助继承了财阀的经营大权。岩崎弥之助将公司改名为は三菱社,并将1881年收购的
  三菱财团高岛煤炭和1884年租借的国营长崎造船所(后发展为三菱重工业)作为财阀的核心产业,试图东山再起。
  此后,财阀不断扩大煤炭和采矿业的范围,并在1887年从政府收购了长崎造船所,不断扩展造船业。还在1885年收购了第一百十九国立银行,开始向金融业延伸。1887年设立了东京仓库。
  根据1893年颁布施行的日本商法,三菱社改组为三菱合资会社。同时,弥太郎的长子岩崎久弥就任三菱合资的第三代总裁。当时公司设立了总务、银行、营业、煤炭、矿山、地所等各个部门,实行分权体制,另外也扩大了长崎造船所,还设立神户、下关造船所、麒麟啤酒等企业,进一步扩大了财团的经营规模。
  1916年(大正5年),弥之助的长子岩崎小弥太担任第四任总裁。财团废除了部长制,根据行业设立了担当事务理事。
  1917年,成立了三菱造船、三菱造纸,1918年成立了三菱商事、三菱矿业,1919年成立了三菱银行,1920年三菱造船分化为三菱内燃机制造和三菱电机等子公司。此后,随着日本不断发动战争,国内的军工产品需求激增,三菱的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二战结束后,根据联合国的方针,日本财阀全部被迫解散。三菱重工业、三菱化学等都被分割成三个公司。当时正病危的小弥太宣称“我们最大限度地尽了国民的义务,回顾过去,并没有什么惭愧的事情。”。然而,此后三菱财阀的各家公司依然藕断丝连,1954年(昭和29年),三菱财阀的主要企业的总裁和董事长等人为了互相交流信息和联络感情,开始成立三菱星期五会等非正式组织。
  与战前以三菱总社为核心的三菱财阀不同,战后三菱系列的各家公司之间成立了平等的三菱集团。然而该集团的凝聚力比其他财团要更为紧密。尤其在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期,三菱集团内的核心企业为日本的重化学工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编辑本段
  住友财团 - 财团介绍

  早在16世纪时,住友家族因在四国岛上开创并经营一座铜矿而日益发展壮大,成为日本官方指定的供铜商,主要服务于当时日本一些极具实力的名门望族,其中包括在1603—1868年间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当时,该家族的掌门人自豪地宣称,住友商社是全球最大的铜出口商。
  住友财团 - 财团历史
  19世纪中叶,日本市场逐步对西方开放,住友商社也更为广泛地在冶钢及炼钢等领域发展起来。到20世纪初,住友家族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日本国第三大金融财阀。本世纪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颇具政治影响力的垄断集团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追随者,住友财团也不例外。在此期间,住友财团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显,该财团的大部分产业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到1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传人已经掌
  握了财团股本总额的90%之多。
  日本战败后,各财阀在美国的限制下纷纷解体而改组成为企业集团。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经济上的影响力也大大削弱。但是,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住友财团又东山再起,日益发展壮大。从那以后,住友商社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间金属、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纺织等领域的贸易活动,成为住友财团的核心企业及日本四大贸易商之一 。
  编辑本段
  富士财团 - 简介

  富士财团正式成立于1966年,目前由30家左右的大企业组成。日本人称富士山为“芙蓉之峰”,所以富士财团又称芙蓉财团,该财团在日本制造业、商业和金融业等各重要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其核心企业有富士银行、日产汽车、日本钢管、札幌啤酒、日立、丸红、佳能以及日本生产轴承最大企业日本精工及农业机械最大厂家久保田等。以纺织业起家的丸红商社是日本的大型综合商社,是世界最大的商贸企业之一。富士财团的经理会称“芙蓉会”。
  富士财团 - 发展历史   
  安田家族原是明治维新时代的特权商人,以经营钱币兑换起家。1863年,安田善次郎以25万两黄金为资本,在东京开办“安田屋”钱庄,发展顺利。1879年,安田经政府批准后,以钱庄为基础创办私营安田银行,并逐步向纺织、建筑、铁路交通等领域扩展,形成了包括一批企业的经营集团。1912年,安田又组建起“安田保养公司”的持股公司,从而初步形成了在日本经济中有较大影响的安田财阀。
  1923年,雄心勃勃的安田善次郎一次吞并了10家银行。至30年代初,安田财阀已拥有包括14家银行、12家工商企业以及6家保险公司的大型财团。1952年日美条约签订之后,三井、三菱等财团积极恢复,而安田集团则恢复较晚。一直到1960年底,才以富士银行(即安田银行)为首,开始集合“二战”前的安田集团所属企业,组建起“芙蓉开发”组织;1966年正式成立“芙蓉会”集团组织。芙蓉会以富士银行为核心,共同投资先后创办了中小企业研究中心、芙蓉航空服务、芙蓉综合租赁、芙蓉海洋开发、芙蓉情报中心、芙蓉石油开发等企业,增强内部联系,表现出强有力的集团行为。
  富士集团的核心企业是安田善次郎创办的富士金融企业,包括富士银行、安田信托银行、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安田人寿保险。富士集团所属工商企业中有相当多的巨型企业,其支柱企业是鲇川义介的日产康采恩。鲇川义介的日产康采恩包括日产汽车公司、日立制作所、日本油脂等77家企业

以家族财阀为中心的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团是日本最早形成的垄断财团。如今,三菱、三井、住友、芙蓉、第一劝业银行、三和等六大垄断财团掌握着日本的经济命脉,控制着日本的大量公司。

三井财团

日本财团。资产总额为36万亿日元,雇员近24万人。核心成员有24家大垄断公司,其中银行2家、保险公司2家、工矿企业15家、商社1家、大百货商店1家、房地产行业1家和运输企业2家。由这些企业组成的经理会、称为二木会,是三井财团的最高领导机构。其中三井银行、三井物产、三井不动产公司是财团的三大支柱企业,这三大企业的首脑人物形成最高领导核心,对外代表三井财团。除了二木会成员企业外,还有未参加二木会而参加月曜会的16家直系子公司。此外三井财团还通过贷款、持股和人事关系,控制着一批旁系公司,其中持股率超过10%的联带公司达114家。
三井财团的前身是由三井家族统治的三井财阀。创始人三井八郎兵卫高利于1673年在江户(今东京)和京都开办绸缎庄,以后兼营钱庄,从18世纪20年代起开设了以经办银钱汇兑业务为主的三井兑换店,成为商业资本加高利贷资本,并资助封建诸侯,替德川幕府包办汇兑,作为御用特权商人而成为富商巨贾。明治维新时,三井家族转到朝廷方面,资助新的天皇制政府调度兵粮军饷,发展成政商,得到明治政府的照顾,把持了全国的金融业。在此基础上,1876年开设了日本第一家私人银行三井银行,创设了三井物产公司。1910年建立了总持股公司,基本形成了近代的三井财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井财阀成为最大的垄断资本集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三井财阀所属直系和旁系公司及其子公司共达273家。三井财阀在此之后曾一度被解散。50年代初,由三井银行发起成立了月曜会,接着以促进三井物产公司的合并为目的而成立了总经理一级的五日会,1960年改名为二木会,逐渐成为三井财团的统筹领导机构。50年代末,原三井财阀直系、旁系公司以企业集团的新形式集结而恢复成为大财团。三井财团的经理会成员公司及其子公司和联带公司共达150多家。

三菱财团

三菱财团成立于1956年,其前身是“旧三菱商事公司”(该公司于1947年下半年被美国责令日本政府分散化小。“解散财阀”解散了具有血缘
关系的财阀家族,主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控股主从关系随之瓦解,这就使得子公司自主性得到增强,从而使得员工更加努力工作。建立资本和
经营相对分离的新体制,对促进公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集团主要经营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为主,在日本的六大财团(三井财团,住友财
团,富士财团,三合财团,第一劝银财团)中,三菱财团实力最为雄厚。其中三菱重工,三棱制钢,三菱化工,三菱电机等都是全国同行业一
流企业,在世界同行业中也名列前茅。

住友财团

早在16世纪时,住友家族因在四国岛上开创并经营一座铜矿而日益发展壮大,成为日本官方指定的供铜商,主要服务于当时日本一些极具实力的名门望族,其中包括在1603—1868年间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当时,该家族的掌门人自豪地宣称,住友商社是全球最大的铜出口商。
19世纪中叶,日本市场逐步对西方开放,住友商社也更为广泛地在冶钢及炼钢等领域发展起来。到20世纪初,住友家族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日本国第三大金融财阀。
本世纪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颇具政治影响力的垄断集团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追随者,住友财团也不例外。在此期间,住友财团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显,该财团的大部分产业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到1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传人已经掌握了财团股本总额的90%之多。
日本战败后,各财阀在美国的限制下纷纷解体而改组成为企业集团。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经济上的影响力也大大削弱。但是,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住友财团又东山再起,日益发展壮大。从那以后,住友商社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间金属、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纺织等领域的贸易活动,成为住友财团的核心企业及日本四大贸易商之一。

三菱财团

  成立於1954年,共有28家大企业组成,是日本数一数二的巨大企业集团。其核心企业有:东京三菱银行、三菱商事、三菱重工、三菱电机、本田技研、麒麟啤酒、旭玻璃等。该集团主要以汽车、成套设备、军火、电子、石油化学、飞机、造船、核能等产业为重点,并致力於城市住宅开发和新材料开发等,控制著日本的军火工业,1977年後开始积极开展与我国经济交往。经理会称“金曜会”(金曜会,每月第二个星期五聚会,日语星期五为“金曜日”)。

  三井财团

  成立於1961年,目前有25家大企业组成。其核心企业有樱花银行、三井物产、新王子制纸、东芝、丰田汽车、三越、东丽、三井不动产等。该财团在化工、重型机械、综合电机、汽车制造、房地产、核发电、半导体、医疗及办公电子设备等行业拥有优势。经理会称“二木会”(“二木会”,每月第二个星期四聚会,“木”,日语的星期四为“木曜日”)。

  住友财团

  成立於1951年,目前有20家大企业组成。该财团在金属业、金融业以及电气产业方面有较强的实力。其核心大企业有住友银行、住友金属、住友化学、住友商事、松下电器、日本电器(NEC)、三洋电机、朝日啤酒等。在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精细化工等部门有基础,後来又经营海洋开发和核能。经理会称“白水会”(白水会,住友财阀起源的“泉屋”的“泉”字分拆为“白水”)。

  富士财团

  日本人称富士山为"芙蓉之峰",所以富士集团又称芙蓉集团,成立於1966年,目前有29家大企业组成。该财团在日本制造业、商业和金融业等各重要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其核心企业有富士银行、日产汽车、日本钢管、札幌啤酒、日立、丸红、佳能、以及日本生产轴承最大企业“日本精工” 及农业机械最大厂家“久保田”等。以纺织业起家的丸红商社(MARUBENI)为日本的大型综合商社,是广东省的“省长顾问”企业,在广东省的投资企业有10多家,今後积极寻求与中国的物流业方面的合作是其目前经营目标之一。经理会称“芙蓉会”(芙蓉会,得名於“芙蓉集团”)。

  三和财团

  成立於1967年,目前有44家大企业组成。其核心企业有三和银行、日商岩井、日本电信电话(NTT)、日棉、科思摩石油、神户制钢所、夏普公司、日本通运、积水化学工业等。其中日商岩井及日棉居日本九大商社之列。该财团在钢铁制造业、通讯业、液化气、陶瓷、橡胶等行业有较强实力。经理会称 “三水会”(三水会,每月第三个星期三聚会,日语星期三为“水曜日”)。

  第一劝银财团

  成立於1978年,目前有48家大企业组成。该财团是六大财团中成立时间较晚而成员最多的一个财团。其核心企业有第一劝业银行、伊藤忠商事、富士通、兼松、清水建设、川崎制铁、旭化成工业、富士电机、横滨橡胶等。该财团在化工纤维、金融、光通讯、电脑、石油开发、食品等方面较有优势。经理会称“三金会”(三金会,每月第三个星期五聚会,日语星期五为“金曜日”)。

世界比较著名的财团都叫什么详细介绍一下~

5兄弟一起放贷给世界政府!获得金钱的支配权就可以操控国家的命运? [罗斯柴尔德家族]发家史

美国十大财团: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杜邦财团、波士顿财团、梅隆财团、克利夫兰财团、芝加哥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得克萨斯财团。
日本现在应该是六大财团:
三菱财团
  成立于1954年,共有28家大企业组成,是日本数一数二的巨大企业集团。其核心企业有:东京三菱银行、三菱商事、三菱重工、三菱汽车、三菱电机、本田技研、麒麟啤酒、旭玻璃等。该集团主要以汽车、成套设备、军火、电子、石油化学、飞机、造船、核能等产业为重点,并致力于城市住宅开发和新材料开发等,控制着日本的军火工业,1977年后开始积极开展与我国经济交往。经理会称“金曜会”(金曜会,每月第二个星期五聚会,日语星期五为“金曜日”)。
三井财团
  成立于1961年,目前有25家大企业组成。其中三井银行、三井物产、三井不动产公司是财团的三大支柱企业。其核心企业有樱花银行、三井物产、新王子制纸、东芝、索尼、三洋、NEC、丰田汽车、三越、东丽、三井不动产等。该财团在化工、重型机械、综合电机、汽车制造、房地产、核发电、半导体、医疗及办公电子设备等行业拥有优势。经理会称“二木会”(“二木会”,每月第二个星期四聚会,“木”,日语的星期四为“木曜日”)。
住友财团
  成立于1951年,目前有20家大企业组成。该财团在金属业、金融业以及电气产业方面有较强的实力。其核心大企业有住友银行、住友金属、住友化学、住友商事、松下电器、日本电器(NEC)、三洋电机、朝日啤酒等。在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精细化工等部门有基础,后来又经营海洋开发和核能。经理会称“白水会”(白水会,住友财阀起源的“泉屋”的“泉”字分拆为“白水”)。
富士财团
  日本人称富士山为"芙蓉之峰",所以富士集团又称芙蓉集团,成立于1966年,目前有29家大企业组成。该财团在日本制造业、商业和金融业等各重要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其核心企业有富士银行、日产汽车、日本钢管、札幌啤酒、日立、丸红、佳能、以及日本生产轴承最大企业“日本精工” 及农业机械最大厂家“久保田”等。以纺织业起家的丸红商社(MARUBENI)为日本的大型综合商社,是广东省的“省长顾问”企业,在广东省的投资企业有10多家,今后积极寻求与中国的物流业方面的合作是其目前经营目标之一。经理会称“芙蓉会”(芙蓉会,得名于“芙蓉集团”)。
三和财团
  成立于1967年,目前有44家大企业组成。其核心企业有三和银行、日商岩井、日本电信电话(NTT)、日棉、科思摩石油、神户制钢所、夏普、日本通运、积水化学工业等。其中日商岩井及日棉居日本九大商社之列。该财团在钢铁制造业、通讯业、液化气、陶瓷、橡胶等行业有较强实力。经理会称 “三水会”(三水会,每月第三个星期三聚会,日语星期三为“水曜日”)。
第一劝银财团
  成立于1978年,目前有48家大企业组成。该财团是六大财团中成立时间较晚而成员最多的一个财团。其核心企业有第一劝业银行、伊藤忠商事、富士通、兼松、清水建设、川崎制铁、旭化成工业、富士电机、横滨橡胶等。该财团在化工纤维、金融、光通讯、计算机、石油开发、食品等方面较有优势。经理会称“三金会”(三金会,每月第三个星期五聚会,日语星期五为“金曜日”)。

罗斯柴尔德家族(又称洛希尔家族,红盾家族)发迹于19世纪初,其创始人是梅耶·罗斯柴尔德(Mayer Amschel Bauer)。他和他的5个儿子(即“罗氏五虎”)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在19世纪的欧洲,罗斯柴尔德几乎成了金钱和财富的代名词。据估计,1850年左右,罗斯柴尔德家族总共积累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财富。鼎盛时期,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政府几乎都曾向他们家族贷款,到了20世纪初的时候,世界的主要黄金市场也是由他们家族所控制,罗斯柴尔德家族总共累积了相当于50万亿美元的财富。可以说,这个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国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   他的五个儿子分别是:
阿姆斯洛 Amschel Mayer Rothschild (1773~1855年) —— 法兰克福
所罗门 Salomon Mayer Rothschild (1774~1855年) ——维也纳
内森 Nathan Mayer Rothschild (1777~1836年) —— 伦敦
卡尔 Calmann Mayer Rothschild (1788~1855年) —— 那不勒斯
詹姆斯 James Mayer Rothschild (1792~1868年) —— 巴黎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家训:“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只要你们团结一致,你们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的那天,将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要坚持家族的和谐。”罗斯柴尔德家族低调行事,却无处不在。经过250多年的变迁,罗斯柴尔德家族表面上看是变小了,实际上却变得更大。与张扬的美国资本主义不同,罗斯柴尔德家族行事低调,一般人现在只是在读历史书的时候才能碰见它。但实际情况是,它无所不在。直到现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银行都拒绝上市,这意味着它根本不用公布年报。二百多年来,他们一共在地球上投资了多少生意,赚了多少钱,只有家族核心成员才清楚。它在世界经济界的影响,也只有极少数细心的专业人士才能发现——试想,一般人哪能从几年前的铁矿石价格暴涨中看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影子?同样,对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罗斯柴尔德家族到底参与多深,也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发觉蛛丝马迹。实际上,2004年为英国政府的移动通讯3G牌照拍卖充当融资顾问的,便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不过这条消息在《华尔街日报》上绝对看不到。正如福特是美国汽车业的代名词一样,罗斯柴尔德家族早已成为金融业的象征,经历了250年的风雨变迁,这个家族依然兴旺发达,和财富为伴,与权贵为伍。物换星移并没有令它的成功之道发生丝毫改变。对此,德国诗人海涅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金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上帝,而罗斯柴尔德则是它的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