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百家讲坛7月到8月的观后感

作者&投稿:陆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宋史不太了解的我,一次偶然间,在电视机里看到了袁腾飞老师正做客百家讲坛讲述专题《两宋风云》之《康王赵构》,听着袁老师精彩的讲述,这段历史一下子就迷住了我,也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两宋风云》这个专题给我们展现了从北宋靖康之变到南宋皇帝宋高宗禅位这4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在此之中,一个又一个精彩之幕不断上演。若将中华5000年的历史比作深蓝色的天空,那么这40多年的历史就是这广阔天空中的一颗闪亮的星星。看完了30集的讲述,不仅让我对宋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使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40多年来,宋金两国虽有几次议和,但仍处于战争状态。一场场著名的战事令人拍案叫绝,一次次错误的决定让人嗟叹不已,一位位英雄人物在深入了解他们后,更使人顿生敬佩之情。老师说,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待。虽然诸位人物身上有许多的缺点,但我们更应懂得汲取其中的精华之处。正如《论语》所讲:“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宋高宗的朴素节俭,秦桧的富有心计,岳飞的忠心、勇敢,韦贤妃的冰雪聪明,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和学习的。

  两宋风云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仿佛划破夜空的一颗明亮的彗星,让人感受到之中的悲壮,让人惋惜它的匆促。它虽然是历史中最精彩的一幕,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好好学习,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乃即兴之时所作,非常感谢大家的欣赏和见解。)

  百家讲坛之鲍鹏山新说水浒之鲁智深 读后感

  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

  要说起水浒英雄,鲁智深可是一个特别的。说他是和尚,那也不尽然。他可是个“酒肉穿肠过”,不看经卷的花和尚,可算得上是和尚中的“另类”。且看他:

  头裹芝麻罗万字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纻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落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好一条英勇刚武的大汉子!

  从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官到梁山泊的头领,这便是鲁智深的性格斗争生命史。鲁智深被逼上梁山,不仅仅是现实对他的迫害,也是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结果。他虽然是个粗鲁之人,但他一身好武艺却也是名副其实。

  这不,为帮金氏,他三拳打死镇关西;遇见周通强抢民女,又将其痛揍一顿。瓦罐寺中驱恶人;野猪林中救林冲。鲁智深虽然性情鲁莽,但却有着一腔热血。他原本可以“逍遥自在”地当他的提辖,然而却无法忍受漠然的社会。鲁智深不能忍受他所存在的社会,他对自己所看到的不合理的社会压迫采取了进攻的态度。鲁智深的正义感造就了他的性格,造就了他的一生。他是个粗人,但他这个粗人却是善良的。不畏强暴,见义勇为,一副侠义肝胆,此乃英雄也。

  鲁莽行事的鲁智深“平生不修正果,只爱杀人放火”。他可是“酒肉穿肠过”,但佛祖是否心中留,那就得问他自己了。他大闹五台山,大力倒凉亭。可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自从落发寓禅林,万里曾将壮士寻。臂负千斤举鼎力,天生一片杀人心。欺佛祖,喝观音,戒刀禅杖冷森森。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

  五台山上,鲁智深虽然到处惹是生非,三番五次破戒,但他在智真方丈面前却也显得乖巧,不敢放肆。鲁智深也有他可爱的一面。

  鲁智深的性格中虽然有鲁莽的一面,但他却也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在菜园中他智斗众无赖,也算是有勇有谋。他在众无赖面前,力拔垂杨柳,也显示了他的力量和霸气。武艺超群,果不其然。

  鲁智深为人豁达、坦率,这也正是他的可爱所在。他说话一口关西腔,又显出他的爽快来。不能否认,鲁智深确实是个英雄。作为英雄,他有一份英雄的气概。作为英雄,他也有一份英雄的义气。要不然又怎么会大闹野猪林救林冲,又怎么会为救史进华州入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兄弟两肋插刀。哪怕是来到梁山后,对昔日的好友兄弟依旧是日思夜念,并决定也接他们来梁山。如此义气,如此侠肝义胆,又怎能不让人为之钦佩呢?

  鲁智深的一身可以说是富有戏剧性的。从起初因躲避追捕而被迫落发,到善终坐化在大刹。也可以说是从“假和尚”成了“真和尚”。他虽然被逼上梁山,也干过些杀人越货的勾当,但骨子里,他却也不是个坏人,仍透着点佛家的大慈大悲。智真长老说他鲁智深必能修成正果,也确实如此吧。或许鲁智深已经看破了这红尘世事,他拒绝了宋江的好意,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清净的去处,得个囫囵尸首,也就此心满意足了。

  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鲁智深就这样圆寂了。鲁智深英雄一生,惊心动魄。但在临死之时,却是如此平静和自然。临死之人,如此坦荡也不失英雄气概。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这个“酒肉穿肠过”,不看经卷的花和尚也算是做了一回真和尚,功德圆满,修成了正果。

  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鲁智深命中与佛有缘,这也使的他的性格善良。他豪爽,不畏强暴,杀富济贫,仗义勇为。真可谓是侠肝义胆,可歌可泣。

  鲁智深是个英雄。英雄都是令人所敬佩的。鲁智深是一个让人觉得可爱的英雄。

  真是:
  好个大胆花和尚,仗义勇为是好汉。
  杀富济贫都强暴,性格豪爽侠义胆。
  一拳打倒镇关西,二番大闹五台山。
  留下多少英雄事,一块好钢折不断。

  喜欢鲁智深,不仅因为他是个英雄,不仅因为他的正直,坦率,义气,侠肝义胆。让人感觉最深刻或许还是他的圆寂。他虽然一生的经历都是如此的惊心动魄,充满着残酷的斗争,使他一腔正义的热血一直都在他的心头燃烧,沸腾。他厌恶他所存在的社会,他不能忍受这样的社会。于是他反抗,采取了进攻的态度。他上梁山,落草为寇,劫富济贫,疾恶如仇。真是英雄所为。他荡气回肠的一生却有着一个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结局,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他便似化作一粒尘埃在纷乱、悲哀、被压迫的社会飘荡。这样的他应该是真正“逍遥自在”的吧。好个“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现在我们应该可以真真正正地唤他一声长老了吧。
  侠肝义胆是英雄,勇于斗争是英雄。上天创造了鲁达,而社会造就了英雄的鲁智深。

  《百家讲坛:两宋风云》 观后感

  《百家讲坛》,顾名思义就是讲历史上发生的种种事情。在这几年来,受到了很多听众的赞扬,这几天,由袁腾飞教授讲的《两宋风云》便拉开了序幕,这一个节目主要讲了:

  宋徽宗刚即位时,也曾雄心壮志想要当个好皇帝。但是宋徽宗只是一个艺术家,他既没有政治家的雄才大略,也不懂得如何识人辨才,更不知道应该如何治理国家,于是宋徽宗在位的二十多年,奸相辅政,宦官掌兵,这些贪官佞臣们千方百计地讨好他,并利用宋徽宗的各种爱好,乘机勒索百姓。宋徽宗爱好奇石异木,于是全国上下大兴花石纲;宋徽宗崇信道教,于是满朝文武皆穿道袍;宋徽宗贪好女色,宰相王黼竟然领着皇帝去逛妓院。这样的皇帝,最终便导致了北宋时代的灭亡。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不管做某一件事情都要认真仔细,不能一知半解,导致事情以失败而告终。

  以后,我还要继续关注《百家讲坛》,它,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是永远也翻不尽的。古往今来,谈古论今,还有多少人和事需要我们来探讨,我期待着更多人来讲解更多历史上的故事。《百家讲坛》虽然是在中午十二点四十五分以后播出的,十分疲倦,但对于这时的我来说,能够看到这样好的老师来为我们讲解古代的事即使不睡觉也很值得。在这里,我建议大家也及时收看一下《百家讲坛》,它对大家对历史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南唐后主李煜一生的传奇
  ——听《百家讲坛》刘晓岚教授讲“李煜”有感
  与李煜同醉:窗外雨声淅沥,你却还沉醉在梦里。神情彷徨,容颜憔悴,我感受到了你的落寞,感受到了你的孤寂。无限江山,流水落花春去也,你日日夜夜悲痛,岁岁年年哭泣……就是那悠悠秦淮喝水,也洗不掉你脸上的忧戚;就是那金陵高照的艳阳,也无法驱散你那心灵的寒气…… 春花秋月,刺穿你炽热的灵魂。雕栏玉砌,只剩得一声叹息。做个诗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低吟浅唱,千古愁绪,喝一杯苦酒吧!我愿陪你同醉,就让这一酒消千愁,随着一江春水东流去……

  ——题记

  不得不说,历史是无情的,它给予每个朝代的不仅仅是荣华富贵,骄奢淫逸,还有无尽的痛苦,心机。更重要的是,它不肯把那大好河山献给任何一个王朝,它不肯让任何一个王朝长时间的享受生活。所以,它给了每一个王朝一个期限,一段回忆。这其中: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君主有的快乐有的痛苦,有的秉公执法有的贪婪残暴;有开国皇帝有末代君主;当然,一生的“伟绩”有的被世人称赞有的被世人唾弃。然而,在每个王朝末代君主的头上,很少能博得同情、理解的目光,他们,不是被人类唾弃、耻笑,就是被历史的尘埃所埋没。历史丝毫不会宽恕他们的“罪行”,所以,他们成了臭名远扬的千古罪人……
  其实,不然,在所有亡国之君中,有一位不仅没有遭到世人的唾弃,反而引起了太多太多人的同情与惋惜,他的词更是流芳百世,引人注目,他便是南唐的亡国之君——李煜。

  李煜,他的生活曾经是那么的快乐,没有世俗的烦恼,没有官场上的凶狠毒辣阴险狡诈,更没有战争所言。他是那么的天真无暇,那么真诚对待他人,那么的单纯……可是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这样一个人,却“不小心”子承父业,当上了南唐的皇帝。或许,这也是他悲惨生活的开始。

  他不懂,直到死也没有明白,为什么自己的退让并没有换来一份宁静,一份安逸;他不懂,直到死也没有明白,为什么宋太祖赵匡胤就不能留给他一片净土;他不懂,直到死也没有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统一全国,争霸天下呢?他更不懂,为什么自己的真诚相待却没有换来别人的真诚……世俗烦恼,官场纷争,战场称雄……这一切的一切,他都不懂。他从来没有要求过什么,从来没有奢望的什么,只是想要一点安宁,一点真诚,一点富有;他只是有点单纯,有点异想天开,有点过于相信这个世界;他只是想要爱情,想要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花天酒地”。难道,这也有错吗?

  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在李煜三番五次的错杀忠臣,用人失误的时候,我从来不想埋怨他什么,甚至,我更想埋怨历史,埋怨他的的父亲:为什么要有嫡长子君主的规定,为什么要让这么一个不被世俗污染的“大孩子”来治理这个国家。难道,这一切,对于南唐,有一丁点好处吗?对于李璟(李煜的父亲),他达成心愿了吗?唯有赵匡胤,得到了南唐,少了一个对手,多了一片土地,这就是结果,唯一的结果。

  不过,历史就是这么残酷,但又是如此的现实,公平。他先后让李煜保受亡国之痛,让他经受精神、肉体的种种痛,但这些,又为他的艺术生命画上了如此美妙的一笔,如此灿烂的一笔,如此辉煌的一笔……

  于是就有了“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感慨;有了“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的痛心;有了“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无奈……

  更有了:

  桃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的激愤痛苦,伤心,绝望与凄凉:

  他的一切痛,一切快乐,一切生命的历程,都是那么的简单,那么的令人不屑一顾,仅仅这样的生活,都不能满足他吗?都不能成全他吗?为什么?为什么如此残忍,为什么如此凄凉?为什么如此……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只知道,有一种震撼叫做简单,有一种同情叫做无奈,有一种伤痛无法表达……

  既然一切都已成为定局,不需埋怨谁,不需改变什么,更不需去恨赵匡胤或是别人,因为埋怨没有用,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什么,争霸天下更是每个帝王的愿望……历史没有谁对谁错,更没有假设。所以,一切的感情都仅仅是一种想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忘掉他而悲惨遭遇,仅仅记住他那凄惨美妙的词句。就像赵小岚教授所讲的:我们不必过多的思量,因为李煜也不喜欢思量(“懒思量”是李煜词中的句子),就在此“懒思量”中,为他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吧。

  我今天看了百加讲坛,我的观后感是: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对宋史不太了解的我,一次偶然间,在电视机里看到了袁腾飞老师正做客百家讲坛讲述专题《两宋风云》之《康王赵构》,听着袁老师精彩的讲述,这段历史一下子就迷住了我,也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两宋风云》这个专题给我们展现了从北宋靖康之变到南宋皇帝宋高宗禅位这4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在此之中,一个又一个精彩之幕不断上演。若将中华5000年的历史比作深蓝色的天空,那么这40多年的历史就是这广阔天空中的一颗闪亮的星星。看完了30集的讲述,不仅让我对宋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使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40多年来,宋金两国虽有几次议和,但仍处于战争状态。一场场著名的战事令人拍案叫绝,一次次错误的决定让人嗟叹不已,一位位英雄人物在深入了解他们后,更使人顿生敬佩之情。老师说,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待。虽然诸位人物身上有许多的缺点,但我们更应懂得汲取其中的精华之处。正如《论语》所讲:“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宋高宗的朴素节俭,秦桧的富有心计,岳飞的忠心、勇敢,韦贤妃的冰雪聪明,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和学习的。

两宋风云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仿佛划破夜空的一颗明亮的彗星,让人感受到之中的悲壮,让人惋惜它的匆促。它虽然是历史中最精彩的一幕,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好好学习,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乃即兴之时所作,非常感谢大家的欣赏和见解。)

百家讲坛之鲍鹏山新说水浒之鲁智深 读后感

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

要说起水浒英雄,鲁智深可是一个特别的。说他是和尚,那也不尽然。他可是个“酒肉穿肠过”,不看经卷的花和尚,可算得上是和尚中的“另类”。且看他:

头裹芝麻罗万字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纻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落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好一条英勇刚武的大汉子!

从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官到梁山泊的头领,这便是鲁智深的性格斗争生命史。鲁智深被逼上梁山,不仅仅是现实对他的迫害,也是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结果。他虽然是个粗鲁之人,但他一身好武艺却也是名副其实。

这不,为帮金氏,他三拳打死镇关西;遇见周通强抢民女,又将其痛揍一顿。瓦罐寺中驱恶人;野猪林中救林冲。鲁智深虽然性情鲁莽,但却有着一腔热血。他原本可以“逍遥自在”地当他的提辖,然而却无法忍受漠然的社会。鲁智深不能忍受他所存在的社会,他对自己所看到的不合理的社会压迫采取了进攻的态度。鲁智深的正义感造就了他的性格,造就了他的一生。他是个粗人,但他这个粗人却是善良的。不畏强暴,见义勇为,一副侠义肝胆,此乃英雄也。

鲁莽行事的鲁智深“平生不修正果,只爱杀人放火”。他可是“酒肉穿肠过”,但佛祖是否心中留,那就得问他自己了。他大闹五台山,大力倒凉亭。可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自从落发寓禅林,万里曾将壮士寻。臂负千斤举鼎力,天生一片杀人心。欺佛祖,喝观音,戒刀禅杖冷森森。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

五台山上,鲁智深虽然到处惹是生非,三番五次破戒,但他在智真方丈面前却也显得乖巧,不敢放肆。鲁智深也有他可爱的一面。

鲁智深的性格中虽然有鲁莽的一面,但他却也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在菜园中他智斗众无赖,也算是有勇有谋。他在众无赖面前,力拔垂杨柳,也显示了他的力量和霸气。武艺超群,果不其然。

鲁智深为人豁达、坦率,这也正是他的可爱所在。他说话一口关西腔,又显出他的爽快来。不能否认,鲁智深确实是个英雄。作为英雄,他有一份英雄的气概。作为英雄,他也有一份英雄的义气。要不然又怎么会大闹野猪林救林冲,又怎么会为救史进华州入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兄弟两肋插刀。哪怕是来到梁山后,对昔日的好友兄弟依旧是日思夜念,并决定也接他们来梁山。如此义气,如此侠肝义胆,又怎能不让人为之钦佩呢?

鲁智深的一身可以说是富有戏剧性的。从起初因躲避追捕而被迫落发,到善终坐化在大刹。也可以说是从“假和尚”成了“真和尚”。他虽然被逼上梁山,也干过些杀人越货的勾当,但骨子里,他却也不是个坏人,仍透着点佛家的大慈大悲。智真长老说他鲁智深必能修成正果,也确实如此吧。或许鲁智深已经看破了这红尘世事,他拒绝了宋江的好意,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清净的去处,得个囫囵尸首,也就此心满意足了。

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鲁智深就这样圆寂了。鲁智深英雄一生,惊心动魄。但在临死之时,却是如此平静和自然。临死之人,如此坦荡也不失英雄气概。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这个“酒肉穿肠过”,不看经卷的花和尚也算是做了一回真和尚,功德圆满,修成了正果。

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鲁智深命中与佛有缘,这也使的他的性格善良。他豪爽,不畏强暴,杀富济贫,仗义勇为。真可谓是侠肝义胆,可歌可泣。

鲁智深是个英雄。英雄都是令人所敬佩的。鲁智深是一个让人觉得可爱的英雄。

真是:
好个大胆花和尚,仗义勇为是好汉。
杀富济贫都强暴,性格豪爽侠义胆。
一拳打倒镇关西,二番大闹五台山。
留下多少英雄事,一块好钢折不断。

喜欢鲁智深,不仅因为他是个英雄,不仅因为他的正直,坦率,义气,侠肝义胆。让人感觉最深刻或许还是他的圆寂。他虽然一生的经历都是如此的惊心动魄,充满着残酷的斗争,使他一腔正义的热血一直都在他的心头燃烧,沸腾。他厌恶他所存在的社会,他不能忍受这样的社会。于是他反抗,采取了进攻的态度。他上梁山,落草为寇,劫富济贫,疾恶如仇。真是英雄所为。他荡气回肠的一生却有着一个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结局,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他便似化作一粒尘埃在纷乱、悲哀、被压迫的社会飘荡。这样的他应该是真正“逍遥自在”的吧。好个“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现在我们应该可以真真正正地唤他一声长老了吧。
侠肝义胆是英雄,勇于斗争是英雄。上天创造了鲁达,而社会造就了英雄的鲁智深。

《百家讲坛:两宋风云》 观后感

《百家讲坛》,顾名思义就是讲历史上发生的种种事情。在这几年来,受到了很多听众的赞扬,这几天,由袁腾飞教授讲的《两宋风云》便拉开了序幕,这一个节目主要讲了:

宋徽宗刚即位时,也曾雄心壮志想要当个好皇帝。但是宋徽宗只是一个艺术家,他既没有政治家的雄才大略,也不懂得如何识人辨才,更不知道应该如何治理国家,于是宋徽宗在位的二十多年,奸相辅政,宦官掌兵,这些贪官佞臣们千方百计地讨好他,并利用宋徽宗的各种爱好,乘机勒索百姓。宋徽宗爱好奇石异木,于是全国上下大兴花石纲;宋徽宗崇信道教,于是满朝文武皆穿道袍;宋徽宗贪好女色,宰相王黼竟然领着皇帝去逛妓院。这样的皇帝,最终便导致了北宋时代的灭亡。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不管做某一件事情都要认真仔细,不能一知半解,导致事情以失败而告终。

以后,我还要继续关注《百家讲坛》,它,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是永远也翻不尽的。古往今来,谈古论今,还有多少人和事需要我们来探讨,我期待着更多人来讲解更多历史上的故事。《百家讲坛》虽然是在中午十二点四十五分以后播出的,十分疲倦,但对于这时的我来说,能够看到这样好的老师来为我们讲解古代的事即使不睡觉也很值得。在这里,我建议大家也及时收看一下《百家讲坛》,它对大家对历史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南唐后主李煜一生的传奇
——听《百家讲坛》刘晓岚教授讲“李煜”有感
与李煜同醉:窗外雨声淅沥,你却还沉醉在梦里。神情彷徨,容颜憔悴,我感受到了你的落寞,感受到了你的孤寂。无限江山,流水落花春去也,你日日夜夜悲痛,岁岁年年哭泣……就是那悠悠秦淮喝水,也洗不掉你脸上的忧戚;就是那金陵高照的艳阳,也无法驱散你那心灵的寒气…… 春花秋月,刺穿你炽热的灵魂。雕栏玉砌,只剩得一声叹息。做个诗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低吟浅唱,千古愁绪,喝一杯苦酒吧!我愿陪你同醉,就让这一酒消千愁,随着一江春水东流去……

——题记

不得不说,历史是无情的,它给予每个朝代的不仅仅是荣华富贵,骄奢淫逸,还有无尽的痛苦,心机。更重要的是,它不肯把那大好河山献给任何一个王朝,它不肯让任何一个王朝长时间的享受生活。所以,它给了每一个王朝一个期限,一段回忆。这其中: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君主有的快乐有的痛苦,有的秉公执法有的贪婪残暴;有开国皇帝有末代君主;当然,一生的“伟绩”有的被世人称赞有的被世人唾弃。然而,在每个王朝末代君主的头上,很少能博得同情、理解的目光,他们,不是被人类唾弃、耻笑,就是被历史的尘埃所埋没。历史丝毫不会宽恕他们的“罪行”,所以,他们成了臭名远扬的千古罪人……
其实,不然,在所有亡国之君中,有一位不仅没有遭到世人的唾弃,反而引起了太多太多人的同情与惋惜,他的词更是流芳百世,引人注目,他便是南唐的亡国之君——李煜。

李煜,他的生活曾经是那么的快乐,没有世俗的烦恼,没有官场上的凶狠毒辣阴险狡诈,更没有战争所言。他是那么的天真无暇,那么真诚对待他人,那么的单纯……可是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这样一个人,却“不小心”子承父业,当上了南唐的皇帝。或许,这也是他悲惨生活的开始。

他不懂,直到死也没有明白,为什么自己的退让并没有换来一份宁静,一份安逸;他不懂,直到死也没有明白,为什么宋太祖赵匡胤就不能留给他一片净土;他不懂,直到死也没有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统一全国,争霸天下呢?他更不懂,为什么自己的真诚相待却没有换来别人的真诚……世俗烦恼,官场纷争,战场称雄……这一切的一切,他都不懂。他从来没有要求过什么,从来没有奢望的什么,只是想要一点安宁,一点真诚,一点富有;他只是有点单纯,有点异想天开,有点过于相信这个世界;他只是想要爱情,想要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花天酒地”。难道,这也有错吗?

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在李煜三番五次的错杀忠臣,用人失误的时候,我从来不想埋怨他什么,甚至,我更想埋怨历史,埋怨他的的父亲:为什么要有嫡长子君主的规定,为什么要让这么一个不被世俗污染的“大孩子”来治理这个国家。难道,这一切,对于南唐,有一丁点好处吗?对于李璟(李煜的父亲),他达成心愿了吗?唯有赵匡胤,得到了南唐,少了一个对手,多了一片土地,这就是结果,唯一的结果。

不过,历史就是这么残酷,但又是如此的现实,公平。他先后让李煜保受亡国之痛,让他经受精神、肉体的种种痛,但这些,又为他的艺术生命画上了如此美妙的一笔,如此灿烂的一笔,如此辉煌的一笔……

于是就有了“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感慨;有了“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的痛心;有了“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无奈……

更有了:

桃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的激愤痛苦,伤心,绝望与凄凉:

他的一切痛,一切快乐,一切生命的历程,都是那么的简单,那么的令人不屑一顾,仅仅这样的生活,都不能满足他吗?都不能成全他吗?为什么?为什么如此残忍,为什么如此凄凉?为什么如此……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只知道,有一种震撼叫做简单,有一种同情叫做无奈,有一种伤痛无法表达……

既然一切都已成为定局,不需埋怨谁,不需改变什么,更不需去恨赵匡胤或是别人,因为埋怨没有用,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什么,争霸天下更是每个帝王的愿望……历史没有谁对谁错,更没有假设。所以,一切的感情都仅仅是一种想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忘掉他而悲惨遭遇,仅仅记住他那凄惨美妙的词句。就像赵小岚教授所讲的:我们不必过多的思量,因为李煜也不喜欢思量(“懒思量”是李煜词中的句子),就在此“懒思量”中,为他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吧。

我今天看了百加讲坛,我的观后感是: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百家讲坛的观后感 2010年7月到8月的~

自己喜爱吧

1 宋朝的第六代皇帝宋神宗在位时,任用王安石变法,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富庶繁华,据现代专家统计,北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了当时世界的80%,是明朝的10倍之多。但是在公元1127年,中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大军南下,一举灭亡了北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宋朝的两个皇帝都被金军掳走,康王赵构即位,率残部南迁,所以在历史上,宋朝被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2 宋徽宗赵佶,在皇兄去世后无子,宰相李敦失言的情况下,意外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登基初期,宋徽宗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一心想把国家治理好,他下诏求贤,广开言路,一时间朝廷上下,政治清明,甚至还留下了虚怀纳谏的美谈。 3 宋徽宗因任用蔡京、王黼、李邦彦三个奸臣为宰相,导致了宋徽宗在位的25年,成为北宋历史上政治最为黑暗的时期。宋徽宗时期文臣奸佞,宋朝掌管军政事务的官员叫枢密使,宋徽宗在位时,枢密使的位置一直由一个宦官把持着,这就是与蔡京沆瀣一气的童贯。契丹人建立的辽国,位于今天北京河北山西一带,辽宋两国曾多年争战,最后以澶渊之盟达成和解,辽向宋朝称臣,宋朝则每年给辽银绢各二十五万岁币。从此宋辽两国交好,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4 宋徽宗刚即位时,也曾雄心壮志想要当个好皇帝。但是宋徽宗只是一个艺术家,他既没有政治家的雄才大略,也不懂得如何识人辨才,更不知道应该如何治理国家,于是宋徽宗在位的二十多年,奸相辅政,宦官掌兵,这些贪官佞臣们千方百计地讨好宋徽宗,并利用宋徽宗的各种嗜好,乘机勒索百姓,横征暴敛。宋徽宗爱好奇石异木,于是全国上下大兴花石纲,宋徽宗崇信道教,于是满朝文武皆穿道袍,宋徽宗贪好女色,宰相王黼竟然领着皇帝去逛妓院, 5 宋徽宗在位的二十多年,是北宋政治上最黑暗的时期,那些贪官佞臣们,利用宋徽宗的各种嗜好,乘机勒索百姓,横征暴敛。弄得官逼民反,战火四起,民不聊生 6 公元1127年,也就是北宋的靖康二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金国大军攻破了北宋的东京汴梁,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北宋皇族的几十位皇子、公主,全都被金军押往金国。 7 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因此才有了后来一百多年的南宋政权。赵构就是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宋高宗。 8 康之变后,赵构继承大统,建立南宋。然而赵构的皇位是从金国人册立的傀儡皇帝张邦昌手中接过来的,并且徽钦二帝尚在,因此赵构在南宋军民的心目中,他只不过是一个代理皇帝而已。 9 宋高宗赵构即位建立南宋之后,金国人大怒,再一次挥师南下,意图一举灭掉赵氏王朝。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军,赵构不顾大将宗泽的极力反对,一味南逃,整个中原全部沦陷于金人之手,而宋高宗赵构,则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逃亡生涯,所以在历史上留下了,逃跑皇帝的恶名。 10 公元1127年,金军再度南下攻打南宋,宋高宗赵构不顾大臣们的劝阻和反对,在不做任何抵抗的情况下,一逃再逃,一直逃过了长江。从此宋高宗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逃亡生涯。而赵构这个逃跑皇帝,在漫长的逃亡生涯中,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跟随宋高宗南逃的宋军将领苗傅和刘正彦,因为对宋高宗不满发动了兵变,以宋高宗皇位来路不正为由,迫使宋高宗退位。 11 苗刘兵变被平息后,金军已经打到了江南。此次率领金军南下的就是金国的名将完颜兀术,俗称金兀术,汉名为完颜宗弼。完颜宗弼率领金国大军长驱直入,紧追宋高宗不放,而宋高宗一逃再逃,最后逃进了大海。金军因为不习水战,又已经掠夺很多财物,所以决定班师回朝。然而,就在金军北渡长江之时,在镇江遇到了韩世忠的阻截,十万金军被韩世忠的八千余人,打得落荒而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天荡大战。 12 黄天荡大战,韩世忠以八千余人,把完颜兀术的十万金军打得落荒而逃。金军意识到,从水路直接南下灭宋是不可能的,因为金军不习水战。于是决定先进攻川陕地区,然后从西往东攻取南宋。公元1130年,金军攻陷陕州,长驱直入潼关。宋高宗任命文臣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统兵抵御入侵的金军。但张浚的御敌方法和西北守军将领曲端发生了严重分歧,两个人不仅激烈争执,而且立下军令状,拿自己的脑袋赌输赢。 13 金军再次从川陕地区进攻南宋,宋高宗命文臣张浚统兵抗金,但张浚和西北守军将领曲端发生了矛盾,导致将帅失和,而武将吴玠因与曲端素有矛盾,此时推波助澜借刀杀人,向张浚献计害死了曲端。富平之战张浚大败,金军直逼四川,张浚因此被贬职。 14 宋金交战主要是两大战场,一个是关陕,一个就是中原。关陕战场是吴玠大显身手的地方。而中原战场就是岳飞大显神威的地方。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一代名将,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 15 靖康之变金国人灭掉北宋之后,并无心统治中原地区。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叫做以汉治汉,金人选的第一个傀儡皇帝是张邦昌,但张邦昌不愿当这个傀儡皇帝,仅仅33天就还政于赵构了。金人再次率军南下,把赵构赶到江南以后,准备再立一个傀儡皇帝。此时宋朝的降臣叛将们看到金国势力强大,竟争先恐后想当这个傀儡皇帝,而金人最后选中的是宋朝原济南知府刘豫。 16 刘豫靠贿赂金军将领,当上伪齐的傀儡皇帝之后,丧心病狂地搜刮财富,甚至挖坟掘墓跟死人要钱。而刘豫的卑劣德行,促使宋朝的百姓开始认同赵构的南宋政权,所以当刘豫的伪齐军队南下攻宋时,南宋军民同仇敌忾奋勇杀敌,伪齐的十万大军全军覆没。金国人当初立刘豫当傀儡皇帝,本想以汉治汉,但刘豫几次南下攻宋都大败而归,此时岳飞又乘机巧用反间计,引起了金国人对刘豫的怀疑。最后废了刘豫。 17 金军和伪齐的军队几次南下灭宋,都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归。此时金军的锐气已消,战斗力大大减弱,而南宋的军队则越战越勇,军事实力日渐增强。在与金军的作战中,南宋军队主要有四员大将,这就是《宋史》中所称的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 18 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被史书称为南宋中兴四将,宋高宗明明知道刘光世怕死,张俊贪财,却对他们十分信赖。刘光世拿着皇上的赏赐回家颐养天年,张俊官封郡王尽寿而终,唯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最后竟以谋反罪被处死。 19 宋高宗害怕岳飞得到刘光世的淮西军后势力太大,所以坚决不把淮西军的兵权交给岳飞。而是派了一个兵部尚书吕祉来统领淮西军。怎料事情的结果,却被岳飞一语中的。曾经在刘光世手下的两个部将,王德和郦琼,俩人果真打起来了!淮西军变,南宋朝廷数万兵马,一转身就变成了自己的敌军。 20 随着金军入主中原,宋朝高度发达的先进文明,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金国,甚至连金熙宗,都非常崇尚汉文化。所以金熙宗就有了不想再对宋作战的想法。因此金国大将完颜昌借此机会,适时地提出与宋议和,并且要归还宋朝失地。 21 公元1138年底,宋金议和,两国以黄河为界,南宋向金称臣,并且年年交纳岁贡,史称"天眷议和"。议和之后,金国将河南等地归还南宋,于是宋高宗赵构认为从此就可以安享太平。然而宋金两国交战多年,积怨甚深。此时在南宋和金国的朝野上下,都有人反对两国议和。

百家讲坛内容简介
答: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CCTV-10)2001年7月9日开播的汇集名家名师的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题范围包括大学通选课、选修课精华;名校有影响的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社会各界学者、名流的精彩演讲。选择目前大家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形式不拘...

百家讲坛的组创人是谁?拜托了各位 谢谢
答: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聂丛丛! 节目创立便遭当头一棒 2001年7月9日开播的《百家讲坛》,创建时的目标十分宏大:为大众普及知识。当时还有一句宣传口号:“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为此,栏目组大到天体物理,小到衣食住行;雅到美学,俗到研究不孕症,无不通通涉猎。而主讲人也个个来头不小:...

谁有2009百家讲坛的观后干 我急啊
答:百家讲坛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栏目。从纪连海的《正说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国》。这几天我就关注着于丹教授的《论语》。《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与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孔子说,一个人要有人格的尊严.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说那是一种浪费.是对人生的浪费.试...

跪求两则<百家讲坛>内容
答:公元前232年,项羽出生在一个世代将门之后的楚国贵族家庭,他的祖父项燕是战国末年楚国的大将,在秦国灭掉楚国的过程中,项燕被秦国大将王翦包围,最后兵败自杀。因此,在项羽的心中,从小就埋下了仇视秦国的种子。关于项羽的父母,史书没有任何记载,人们只知道,项羽是被他的叔叔项梁带大的。项羽生活的...

现在百家讲坛几点播出啊
答:每天12:00播出。《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2001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择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现多以文化...

1月15至2月2日的百家讲坛内容梗概
答:七龙珠(战斗+爱情 动画版和漫画版都已完结)零之使魔(魔法+战斗+爱情 前三部已完结 还在连载中)小女神花铃(校园+魔法+变身+战斗+爱情 第一部已经完结 第二部还没消息)神风怪盗贞德(校园+变身+战斗+爱情 动画版和漫画版都已完结)迷糊天使(校园+魔法 动画版和漫画版都已完结)光之美少女(...

请问有谁有关于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数据的资料?
答:据新华社成都8月22日电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22日透露,按照人均年收入85美元的标准,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85年的1.25亿人,下降到2005年的2365万人,20年...关键词:电视讲坛现象;《百家讲坛》;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公共文化;庸俗化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了一挡时长43分钟,并且以中国各专业领域中的...

商务礼仪中如何做一名受欢迎的人
答:5月30日,《百家讲坛》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金振坤教授为我们指点涉外礼仪的技巧和要领,敬请关注。 全文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非常高兴地来跟各位谈一谈涉外礼仪。那么主要想跟各位在今天这个讲坛之中,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想讲一讲涉外礼仪的基本理念,总的要求;另外想讲一讲涉外礼仪可操作...

关纪新的学术成果
答:128,长相知不相疑——读《牛街故事》,《文艺报》1999年7月27日。129,犯上与犯众——长篇历史小说《清官海瑞》研讨,《文艺报》1999年8月28日。130,叫过好,且回味——电视连续剧《离婚》观后,《北京晚报》1999年9月19日。131,清词天际的星座——纳兰性德,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

“百家讲坛”什么时间播?
答:CCTV-10 周一至周日 首播 中午12:45分 重播 晚上11:30 次日早上6:40 节目时长:43分钟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1号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 邮政编码:100859 电话:010—63958933 传真:51916300 E-mail:bjjt@cctv.com 栏目简介 2001年7月9日中午,《百家讲坛》这所汇集各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