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深大断裂 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铀矿化

作者&投稿:百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岭造山带是华北板块、秦岭微板块以及扬子板块间多旋回的造山带,断裂构造发育,形变构造复杂。为了从地球物理场特征上进一步深化对区域构造格局的认识,本次研究除进行重、磁异常不同深度场源的分离、提取、延拓、求导外,还应用了阴影浮雕图像,借以揭示与断裂构造相关的形迹特征,并基于图像显示的线性体、异常畸变错位以及不同场分界等标志,对秦岭造山带的重磁构造格架作出综合解译(图3-5)。

1. 近东西向深大断裂带

近东西向断裂带规模大,在重磁图上呈宽大的线带状展布,常是地质构造单元的分界断裂,伴有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与构造推覆。区内主要东西向断裂带有:

宝鸡-栾川断裂带(F1):从甘肃隆德到河南确山,全长800余千米,是华北板块与秦岭地块的分界。该断裂带与重力梯度带和磁场正负异常分界线对应,阴影浮雕图像上呈现明显的弧形、线形特征。从不同深度重磁场源均有反映、但位置出现偏移推测,该断裂为超壳型断裂,浅部向南倾斜。沿断裂带广泛发育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等多次岩浆活动,分布大规模的混杂岩带。

山阳-凤县断裂带(F2):该断裂带在磁场不同类型图像上显示条带状正负异常分界特征,重力图上只能根据异常错位或二导异常加以辨认,但深源区域场反映不够明显,说明该断裂的切割深度可能只限于上地壳。凤县-山阳断裂带在柞水以西与商丹断裂带复合,其西段受南北向区域断裂带切割。该断裂带两侧中泥盆统的沉积组合不同,控制了秦岭层控铅锌成矿带的展布;沿构造带存在一条重要的岩浆岩带,形成与花岗岩有关的金矿床等。

青川-宁陕-商南深大断裂带(F3):与重磁梯度带相对应,重磁图像均有明显反映,可能为前寒武纪扬子陆块北缘边界断裂。断裂带西段是中元古代末期武当-碧口裂陷海槽和新元古代早期西乡岛弧向扬子陆块俯冲的俯冲碰撞带,早古生代再次“复活”。断裂带东段分南、北两支:南支为镇安-西峡断裂,在遥感图像上呈破碎挤压状,其生成可能与晚加里东期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相互碰撞有关,泥盆纪伴随挤压或拉张作用不断发生变化,为同生活动断裂,受其控制发生晚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等多次岩浆活动,形成陆壳混合交代型花岗岩、陆壳重熔型花岗岩和深熔浅成斑岩类岩体。北支为宁陕-商南断裂,为压扭性构造,呈波状展布,在遥感影像上为单线状,断裂标志明显。

2. 北东向线性断裂

北东向断裂在秦岭地区比较发育,断裂方向一般在200°~600°之间。这组断裂在航磁总场和布格重力异常图上多以线性体或局部异常走向错位、间断和场区分界等形式显示,它们与岩层走向线、褶皱构造轴线等组合成整体的北东向构造带,控制着元古宙火山喷发活动和新生代的盆地堆积。北东向断裂在深源区域场显示中除保留个别断裂形迹外,大部分消失,说明断裂切割深度较浅,多属壳型断裂。其中具区域性规模的北东向构造主要有F4、F5、F6、F7、F8等。

潼关-山阳-旬阳断裂(F4):在航磁图上显现为条带状异常的错位和间断。该断裂北段穿过小秦岭太华群变质岩带,构成小秦岭-淆山金铅蕴矿带的主导构造;其南段切割柞水-山阳构造盆地,为泥盆系同生断裂,并对镇旬沉积盆地的发展起到一定限制作用。

周至-洋县断裂(F6):图像形迹特征以重磁异常的扭曲畸变形式出现,为一隐伏断裂。它贯穿秦岭构造带,于陈河将古秦岭隆起带阻断,于佛坪形成前寒武纪隆起,并导致城固盆地断陷。

石峡-凤县-太白断裂(F7):该断裂由磁性界面和重力场分区确定,斜切晚古生代拉张盆地,并伴随出现大规模重熔岩浆活动,构成秦岭构造带西侧一条隐伏的构造岩浆带。凤太铅锌铜金蕴矿区和西成铅锌矿化集中区,分别产于该构造带南东、北西两个碳酸盐岩台地的热水沉积洼地中。

3. 北西向断裂

北西向的断裂形迹,在重磁图中多表现为隐晦的线性体和异常轴向的间断,主要分布在大巴—武当地区和太白地区。北西向与北东向断裂构造配套,形成秦岭构造带菱形断块结构的基本格局,控制着泥盆纪盆地的分布。北西西向断裂与近东西向深大断裂相互更迭,构成晚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等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带。

4. 南北向断裂

由重磁图像揭示的南北向断裂呈线束状断续延伸,并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为一组较老的基底断裂。除构成秦岭造山带西部边界的武山-武都南北向幔型断裂外,在研究区内还可划出多条近等间距平行分布的南北向断裂组,它们分别通过略阳、汉中、宁陕、镇安等地段。较晚的东西向深大断裂与早期南北向基底断裂交切,使秦岭造山带总体呈现东西平行相间的南北向基底隆凹带形成的矩形断块的相对错落,综合控制了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发展。

5. 重、磁环形构造

由重、磁图像反映的环形构造,主要受北西、北东和东西向深大断裂交汇控制。影像特征可分为两类:①局部等轴状重力低与环形磁力高相对应,并出现辐射状断裂系统,一般指示该地段为岩浆热动力集中活动区,如宝鸡西部、略阳、郧西等环体;②受断陷控制的低缓重力高与局部面型磁异常吻合区,多为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反映,如凤太、西成等地。

秦岭造山带断裂构造非常复杂,现今展布在地质图上的断裂主要是中生代以来的活动形迹。由于秦岭造山带总体上处于挤压高应力状态,故挤压性断裂特征显示较多,拉张性断裂常为盆地沉积物充填。实际上,在地质演化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地区,挤压、拉张、走滑、剪切是同时或交替进行的(张二朋等,1993)。这些断裂不同程度地都与成岩成矿有关。



区域深大断裂特征~

本区断裂发育,总体方向以近SN向为主。断裂类型多样,规模不等,既有超岩石圈断裂(如澜沧江断裂、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又有壳断裂和岩石圈断裂(如维西-乔后断裂、北莽山断裂),还有更多中、小型断裂(图2-1)。
1.澜沧江断裂带
在三江地区,该断裂呈NW向波状弯曲大致沿澜沧江河谷延伸,为兰坪-思茅盆地西侧边界断裂,由数条近于平行的断裂及破碎带组成(图版1);向北延入西藏,与班公错-丁青断裂相连,向南经景洪出境与泰国清莱-湄公河-中马来西亚缝合线相连,规模巨大。在重磁、遥感图上均有明显反映,沿断裂带出现地壳厚度梯度带和与其平行的航磁异常。断层面倾向西,倾角较陡,局部直立。断裂西侧出露一套中元古界变质岩系,北部为崇山群,南部为澜沧群。在澜沧群中发育有一条蓝闪石片岩带,据 Sm-Nd 法测定蓝闪石形成年龄为(409.8±)23 Ma(范承钧,1993),表明澜沧群卷入了早期的地块俯冲活动中。海西-印支期断裂带西侧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临沧花岗岩岩基。
断裂带东侧,中、晚三叠世发育了近5000 m的火山岩,火山岩由西向东(远离断裂)逐渐减少,反映出印支期火山活动明显受断裂控制。在印支-燕山期断裂带以东地壳强烈下沉,形成了兰坪-思茅中生代坳陷盆地。断裂带北部紧邻断裂的中生代红层,遭受线型动力热流变质作用,远离断裂变质程度逐渐减弱。由此可见,澜沧江断裂带是一条具有长期活动特征的控盆断裂。

图2-1 云南省构造单元及深、大断裂分布略图

2.北莽山断裂
该断裂由维西经兰坪到云龙、永平附近,呈 SN向舒缓弧形延伸,断层面向西倾,倾角为30°~80°,断裂带中片理化、构造透镜体发育。该断裂为中排褶皱束与云龙-江城褶皱束的分界断裂,也是中生代浅变质红层与未变质红层的分界(图版2)。
3.维西-乔后断裂
该断裂位于兰坪盆地东侧,断裂由维西经通甸到乔后,呈330°~340°方向延伸,向北被德钦-雪龙山断裂相截,向南与金沙江断裂相交。南段断层面向 SW 倾,倾角为 80°左右。北段断层面向NE倾,倾角为50°左右。总体来看,越往NW延伸,向南西逆冲的特点越明显(图版3、4、5)。该断层为兰坪-思茅褶皱带与云岭褶皱带的分界。沿断裂有一系列小规模侵入体和火山岩分布,东侧的中生界和上三叠统岩石遭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动力变质作用,由北向南变质作用有加强的趋势。
4.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
为兰坪-思茅盆地东缘的边界断裂,北段大致沿金沙江延展,中段被乔后断裂、红河断裂切错破坏,南段经哀牢山延出境外。沿断裂挤压破碎、糜棱岩化极为发育。糜棱岩带西侧为浅变质带,其间发现有蓝闪石片岩,表明其受过强烈的挤压和剪切作用;东侧为深变质带。断裂带对古生代、三叠纪沉积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东侧为台地沉积,西侧为槽型沉积。石炭纪—早二叠世沿断裂带发育有准洋脊型火山岩,表明当时为一洋盆环境。晚二叠世火山岩的性质转变为火山岛弧型,表明有板块的俯冲作用。印支初期洋盆封闭,沿断裂带发育有蛇绿岩及蛇绿混杂堆积。洋盆闭合形迹在金沙江断裂带保留较多,而在哀牢山断裂带则为后期的逆冲-推覆作用叠加改造;到喜马拉雅期由逆冲-推覆作用转化为平移剪切走滑,使其构造活动形迹更为复杂化。

华南主要铀矿田,不管其中的矿化属何种类型,皆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或者说与深大 断裂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于摩天岭—雪峰山地区的花岗岩型和碳硅泥岩型矿床、矿点主要 受北东向的融安-三江-溆浦和四会-溆浦等深大断裂带控制,矿化产于这些断裂带及其次级 带切割岩体和震旦—寒武系富铀层的部位。苗儿山、黄材地区以碳硅泥岩型为主的铀矿化 主要受资源-望城深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所控制。修水地区的花岗岩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化主 要受长寿-衡阳-观音阁深断裂控制,铀矿床分布在该断裂带及其两侧的铀源层体中。九嶷 山-郴州地区的花岗岩型和碳硅泥岩型铀矿田则主要受北东向的荣陵-郴州深断裂带和北西 向的邵阳-汕头深断裂带交汇部位所控制,荣陵-郴州深断裂带实际上是扬子陆块与华夏陆 块结合带的一部分,在其两侧陆块的地质发展演化历史有显著不同。贵东的下庄铀矿田则 主要受东西向的宜山-全南和邵阳-汕头深断裂带的复合部位控制;澜河、桃山铀矿田则主要 受北东向的大余-南城深大断裂控制;鹿井矿田则主要受北东向的通州-下安深断裂控制;会 昌、白面石、麻布岗矿床矿田主要受北东向的鹰潭-新丰断裂所控制,而赣杭构造带上的火山 岩型铀矿则主要受近东西向至北东向的韶兴-萍乡地块拼接断裂带控制。
深断裂实际上不仅控制了铀矿化的分布,也控制着花岗岩的侵入和火山岩喷发带的分 布。由此看来,华南铀矿化,不管其赋存主岩类型如何,都与区域性深大断裂有着密切的关 系,并主要是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众所周知,深断裂切割的部位往往是热对流、热点火 山岩浆活动的有利场所,为深部成矿流体的运移提供了很好的连通条件。但矿床、矿体的储 矿构造是低级别的断裂,是连通性更好的次一级构造(见第四章)。然而空间上,并不是在 深大断裂带到处都可成矿,成矿应该是在断裂与热点或地幔柱的次一级构造幔枝构造的交 汇部位,在时代上也并不是任何地质时代活动的断裂都可能成矿,而是在地幔柱构造强烈作 用时期(100 Ma及其以后)相应活动的构造才是有利的成矿构造。这也就很容易解释断裂 带不同部位有的有矿,有的无矿,矿化只产在特定时期的特定部位断裂带中。

敦密深大断裂带南侧居民会迁移吗
答:敦密深大断裂带南侧居民不会迁移。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得知居民更愿意承担灾害风险而不是迁移。敦密断裂带是规模巨大、发育历史悠久、活动期次较多的区域性深大断裂。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新生代又继承性活动。该断裂带的启动时间为晚三叠世,侏罗纪—白垩纪期间经历多次挤压、拉张及走滑运动,大规模左行平移...

岩石圈拆沉和深断裂驱动矿液上升
答:岩石圈的减薄拆沉作用,使地幔上拱,并产生较深的断裂构造。深断裂则可以驱动引导深源(地幔)流体上升、迁移。地幔热能包括软流层放射物质蜕变而生成的热,在上地幔内部驱动地幔流体发生渗流。区域大断裂的构造热积累可以使深源流体向上迁移,在地壳中发生壳幔混合而成矿。但深大断裂多为超壳断裂,温度...

维摩寺断裂带深大断裂带全长多少米啊
答:维摩寺断裂带深大断裂带全长7千米。维摩寺断裂带是区域上栾川深大断裂带的一部分,为区内主要断裂之一,断裂带由北向南运移,形成宽度7千米的强劲流带。

岩浆热液型金银钨钼矿预测要素
答:1. 断裂构造在蓟县纪大陆裂解同生沉积期,花西滩-花牛山区域性深大断裂带作为古沉积盆地的边界断裂,不仅控制着火山-沉积盆地的空间展布,而且控制着盆地内沉积建造组合和同生沉积矿化类型。在古生代陆内裂解与造山期,该断裂对不同时期的超基性-花岗岩浆活动和内生成矿作用更具重要的控制作用。该区域...

断裂构造
答:主干断裂:主要为深、大断裂.基底断裂;一般断裂:主要为盖层断裂。、一般断裂、韧性剪切带和隐爆角砾岩构造。 (一)区域主干断裂 区域性主干断裂是指深、深大断裂和基底断裂。评价区内主干断裂呈近东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分布。自北向南主要有城安-镇头逆冲-滑覆构造带(江南古隆起北缘断裂)、祁门-三阳...

区域重磁场特征及构造解译
答:因此它是一条重要的区域性深大断裂。综上所述,中祁连北缘断裂可能是地幔物质的上升通道,它对幔源矿床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二、北东向断裂 (1)阿尔金断裂 该断裂呈NEE向展布,在磁场上表现为一条切割、阻挡NW向异常带或异常的特征,本身反映为一高异常带。重力图上表现为十分清楚的错动梯度带,以这条梯度...

断裂体系
答:海域断裂名称见表4-1及表4-2 广东陆区有1000多条断裂,除20条深大断裂(带)外(图4-1),其余均为一般断裂。按断裂活动时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形成于前燕山期,至燕山期再次活动的断裂;另一类是形成于燕山期的活动断裂。 南海北部陆缘及相邻陆区断裂具有如下发育特征(表4-1): 1)一、二级断裂大多经历过加里东...

西安地质结构?
答:地质结构: 西安市位于渭河断陷盆地中段南部,西安凹陷的东南隅。西安凹陷是渭河断陷盆地中的沉积中心之一,周边为四条深大断裂带所切围,其东边界为长安-临潼断裂,西为哑柏断裂,南为秦岭山前断裂,北为渭河断裂,凹陷内新生代地层厚逾7000m,其中第四系地层厚达500~1000m。区内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

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特征
答:沉积区主要沿主要断裂带分布,沿区域性深大断裂带——郯庐深大断裂分布的如辽河坳陷,沿盆地边界大断裂如太行山东麓断裂带分布的廊固、保定、石家庄等凹陷,沿鲁西隆起北部和西部断裂带分布的有昌潍坳陷、辛县凹陷和东濮凹陷。沿盆地内一级构造单元边界如沧东断裂分布的有东侧沧东、南皮凹陷,西侧深县、冠县凹陷。沿...

昆仑结合带
答:盖层中以发育脆性断层为主要特征,褶皱构造不发育仅见少量中常—宽缓褶皱,沿区域深大断裂有局部的韧性变形带,沉积盖层仅有轻微变质或基本不变质。古生代酸性岩体在中昆仑微陆块中主要分布于雪掌岭、茶德尔塔格、花海滩北等地,呈岩株状产出。(二)黑顶山缝合带 该缝合带主体位于西邻木孜塔格幅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