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认为宇宙是“天圆地方”,是通过是什么观察的? 古时人们的宇宙观为什么是天圆地方?

作者&投稿:宇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说起“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想必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列子·天瑞篇》,但这故事却并不仅仅只是一则寓言,它的背后还隐藏着当时古人的一种宇宙观。

一、从杞人忧天说起

话说在杞国有一个人,整日因担忧天会突然塌下来而寝食难安。这时来了一个人告诉他说,这天啊,不过就是一团气,我们每天都在气的包围中呼吸生活,又怎需担心它塌下来呢?可杞人依旧不能放心,他又问道,那若是日月星辰坠落下来怎么办?那人说,日月星辰也不过是一团会发光的气体,即便坠落,也伤不得分毫。杞人听说后便最终放下心来。



春秋战国时,有人提出一家之言,认为天无形质,只是气体聚集之所。天高远无极,日月星辰自然悬浮悠游其间,亦只是发光的气体积聚,其动静皆赖于气。这一家之言便是“宣夜说”,宣夜说的提出说明最晚至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无限宇宙的存在,从而打破了“天圆”的传统说法,可惜的是,记载宣夜说的理论著作在东汉时已经断绝,后世只在《晋书·天文志》中留有概述。

二、天地起于混沌

在更早之前,人们就有了对于天地起源的认识。古人认为,天地还未成形之前,是一片空蒙混沌,在这虚空之中出现了“道”,老子说的“道”可以理解为一种鸿蒙的能量,这种能量化生出了时间与空间,即宇宙。宇宙又化生出气,其中清而明的部分上浮为天,重而浊的部分下沉为地。



对于生活在公元纪年之前的古人来说,他们既没有自然科学作为理论支撑,也没有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利用,仅仅凭着对于天地自然的感悟,便能提出与现代自然科学所推导出的“宇宙大爆炸”如此近似的构成观点,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在《庄子·应帝王》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南海之帝“儵”与北海之帝“忽”,有一天相遇在中央之帝“浑沌”的地盘上。由于浑沌待他们俩极好,儵与忽便商量该如何回报浑沌。最后两人想到人有七窍,可视、可听、可饮食、可呼吸,而浑沌却没有,不如就为他凿出七窍来。于是日凿一窍,七日后浑沌死。在庄子的这则寓言中,儵、忽指的是时间,南、北、中指代的是空间,浑沌是天地化生之前的状态,而七窍开浑沌死,这其中的深意,诸君尽可自行去体会。

三、天圆地方

对天地的起源有了说法后,关于天地的模式,古人又逐渐产生了许多观点。最早成系统且影响最为深远的,便是“天圆地方”之说。古人通过夜间看星星发现,无论在哪里看到星星的距离似乎都是相等的,整片天幕有如穹顶,于是便有了“天圆”之说。而大地除去山脉深堑的褶皱外几乎是平铺无际的,从“地方”之说,又延伸出了东、西、南、北、中的“五方”和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的“四隅”,这样看起来大地便像是一个“九宫格”,于是整个大地被视为“九土”,这也是后来“九州”的来源。



关于天圆地方,还有这样一个巧合,《内经》中说人“头圆象天,脚方象地”,想来甚是,不知这对于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是否也有些影响。

古代的人虽无法真正去观察宇宙空间,但他们另辟蹊径,从几何学的角度去看“天圆地方”的观念,发现其中似乎确有缺漏之处。若天是圆的,地是方的,那么天地之间该如何相接呢?为弥合天地之间的“缝隙”,古人又想象出了“天柱”。在大地的八方之极,各有一座大山上撑天穹,于是就有了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故事。《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这不周山,就是古人想象中位于西北方的一座天柱山。

四、原来大地不是方的

《尚书》里说太阳出于旸谷,落于昧谷,那这两处是否就是东西之极呢。可人们渐渐发现,无论爬到多么东边的山顶去看日出,太阳都在更东方,日落亦然,而我们仿佛一直处在中心。至此,古人便意识到,原来天地竟是不相连通的。天地既然不相通,那么“地方”之说就是无稽之谈了。只是“天圆”的观念还未受到质疑,于是根据“天圆”之说,古人又推导出大地为中间高四周低的形状,而非全然的方形,“天似盖笠,地法覆盘,天地各中高外下”,由是便产生了“盖天说”。



盖天说认为北极为地面上的至高点,整个星空是围绕着北极中心旋转的。根据盖天说的理论,古人又将太阳在一年之中的运行轨道划分为“七衡”,而其中的“外衡”、“内衡”和“中衡”就相当于南北回归线及赤道。而那时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东西方因经度不同而产生时差的问题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以为天是一个半球形的天穹,这意味着我们还只认识到一半的空间,但与此同时也已经有人开始思考,恒星由西方落下到次日从东方升起之间是否也存在着一个空间。

在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中,就有一个绘有二十八星宿周天图的漆箱盖,它证明了最迟在战国,古人便已有了“天球”的概念。于是在半球形天穹的基础上古人又提出了完整天球的“浑天说”。



将浑天说理论发展成熟的是东汉的张衡。《浑仪注》里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张衡还根据浑天说的理论改进了“浑天仪”来模拟日月星辰的变化。



盖天说、浑天说与前面提到的宣夜说在古时人们宇宙探索观点中呈“三足鼎立”之势,它们所产生的时间大致相当,但又各自独立、自成体系。这说明古人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探索宇宙的真实状态,而非只凭借神话想象。

古人相信,宇宙初始便自有一股能量,这股能量先化生为气,阴阳气的交融又化生出了万物,这便是将精神与物质融为一体的宇宙“生成论”。中国古代的宇宙生成论有别于西方的造物主“构成论”,它所反映的是贯穿于传统文化之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古人认为万物自有灵性,而这种灵性就是精神。



为什么古代人认为地球是天圆地方的?~

天圆地方是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阴阳学说乃其核心和精髓。阴阳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是我国先哲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天圆地方”是这种学说的一种具体体现。
古人把天地未分、浑沌初起之状称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就划出了阴阳,分出了天地。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于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着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于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 2008名太极演员排成圆阵体现天圆地方
纵观自然界,凡是圆形的物体,都具有好动和不稳定的特点,就象圆圆的日月一般;凡是方形的物体,都具有静止和稳定的特点,就象静静的大地一样。动为阳、静为阴,故而“天圆”就成了阳的象征,代表一切积极、主动的事物,如日、昼、刚、健、男、君、夫、大、多、上、进、动、正等;“地方”就成了阴的象征,代表一切消极、被动的事物如月、夜、柔、顺、女、臣、妻、小、少、下、退、静、负等。天圆地方是 “天人合一”的一种注解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风水术中推崇的“天圆地方”原则,就是对这种宇宙观的一种特殊注解。 “圆则杌棿(wùní,音务泥,意为不安),方为吝啬”是西汉扬雄的哲学命题(语出《太玄·玄摛》)。“圆”,指天;杌棿,指动荡不定;“方”,指地,“吝啬”,指收敛。“圆则杌棿,方为吝啬”,就是说:天圆则产生运动变化,地方则收敛静止。 追求发展变化,我们才会事业的成就,人类才会不断进步;希望静止稳定,我们才会有安逸的生活,世界才会和平共处。建筑是人修造的,它必然体现出人们的追求和希望,故而“天圆地方”就成了各类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天圆地方所指,不是简单的把天看成是圆型,把地看成是方型。而是一种道的理念。即天道圆,地道方。天为阳,地为阴。天地有别,阴阳不同,圆方各异。阴阳相依。而道又自古以来是华夏土生土长的教。


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汉代出现了浑天说与盖天说的争论。在秦汉之前,盖天说比较盛行。自古以来,人们看见苍天笼罩着大地,产生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而春秋时的曾参就曾提出疑问:“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也。”后来盖天说又认为天不与地相接,而像圆顶凉亭那样由八根柱子支撑着。诗人屈原曾问道:“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公元前一世纪成书的《周髀算经》中提出“天象盖笠、地法复盘”的新盖天说,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相盖,二者都是圆拱形,中间相距八万里,日月星辰随天盖旋转,近见远不见,形成了昼夜四季变化。

为什么古时候有天方地圆这一说?
答:远方天空呈现出倒锅状的圆形,东夷人与水相伴,海天相连,更易见天圆,更易产生日落神话传说。显然,天圆地方有一个长期的流传过程。汉朝以后,学者们根据曾子的质疑,逐渐发现天圆地方的宇宙论存在很大的问题,于是产生了全天说的宇宙观。浑天说在北宋达到了小巅峰,甚至有些浑天仪器被制造出来,但是日月...

古人为什么认为天圆地方呢!?谢谢
答:回答这个问题有点难,因为这是古人的思想。我们现代人只能用猜测的想法去推理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天圆地方说是古人在有限的科学技术和认识里对宇宙结构的一个幻想。 毕竟那时没有天文望远镜、没有卫星,只能站在地球的表面仰望星空,远眺大地,然后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有我们?天有多大?地有多大?

天圆地方说(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念)
答:天圆地方说的影响 天圆地方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哲学方面,天圆地方说是中国古代宇宙观念的核心之一。它代表了中国古代人对宇宙的认知和理解,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在文化方面,天圆地方说也广泛地渗透到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例如,在...

我国古人凭直觉和臆想认为天是什么的地是什么的
答:古人认为的地方:大地和地球:地方代表大地或地球的概念。古代中国人认为地球是平坦的,而不是球体,这是因为他们的观察有限,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地球是圆的。因此,地方通常被用来描述地球的形状,而不是天空。天圆地方是古代中国宇宙观的一部分,描述了他们对天空和地球形状的认识。这个观念在天文学、哲学和...

天圆地方说是什么 天圆地方是什么意思
答:就划出了阴阳,分出了天地。2、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于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着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于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

为什么古人会认为地球是圆的,而天是方的吗?
答:阴阳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是我国先哲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天圆地方”是这种学说的一种具体体现。古人把天地未分、浑沌初起之状称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就划出了阴阳,分出了天地。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

天方地圆是什么意思
答:2. 这一概念并非指地平说,而是中国古哲学中阴阳理论的体现,表明阴阳的平衡与和谐。3.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天圆地方"的理念广泛应用于建筑、货币等领域,如天坛、地坛、四合院和方孔圆钱的设计均体现了这一思想。4. 这些设计不仅反映出古人心中的宇宙观,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5. "天圆...

古人说:“天圆地方”对吗?为什么?
答:古人认为地是方型的,而天就像一个大圆篼子盖着大地。所以就有“天圆地方”之说。这种说法当然是不对啦,人类已经证实了地球是圆的,哪来“地方”呢?

古人真的认为“天圆地方”吗?关于宇宙,古人懂得可能比我们多
答:古人真的认为天圆地方。在古代,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和观测工具,人们对宇宙的认知主要基于直观的观察和哲学思考。他们对宇宙的描述并不完全准确,而是带有一定的想象和猜测成分。在古代,人们确实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这种观念在许多古代文化中都有出现,例如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埃及等。在中国,这种观念...

宇宙究竟是什么形状的?古人们有哪些说法呢?
答: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因为科技的限制他们人类地球是方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进入到了宇宙当中,才知道古代人的话语并不准确,宇宙是什么样子,没有一个人能够给出一个准确的结论,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进入宇宙中,所以我们只能猜测宇宙的模样。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地球,是已知宇宙中唯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