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文帝时是能臣,隋炀帝时是奸臣的裴矩,为何80岁又当上宰相? 裴矩为什么在隋炀帝时为佞臣,在唐太宗时却为直臣?

作者&投稿:鄣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能够当上宰相说明他很有能力,所以即使80岁了皇上还是愿意重用他。历史上有很多人都是老来入仕途,有能力是不分年龄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皇帝英明,臣民敢言”。裴矩是隋朝奸臣,在唐朝则是忠臣。事实上,如果君主不喜欢被揭穿,大臣的忠诚就会变成奉承;如果君主准备直接听取劝告,那么奉承就变成了忠诚。由此可见,君主就像桌子,大臣就像影子,桌子一动,影子就跟着走。

要恢复广泛的言论,皇帝只有坚持真理,接受群众的监督,采纳正确的言论,不能对提出异议的官员报复。这样,越来越多的人才能够讲真话,做实事,求实效。只有他们正直,他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甚至那些过去说谎、耍把戏来哗众取宠的人也可能变成诚实的人,他们讲真话,做事实。

司马光认为,裴矩是一个忠臣,其实人虽然有才华,但他的品格更重要。把一切罪行都告到皇帝头上是不合适的,忠厚奉承是由他们的本性决定的,对皇帝的好恶只是一个外在的原因,事实上,斐矩不仅是因为意见和作风满足皇帝的需要,但也有其他想方设法吸引皇帝或其他上级的人,也是因为缺乏专职制度的局限性导致的。

隋朝时,主管大臣裴矩在开辟十六进制走廊、发展西域、中亚和欧洲的贸易和经济、促进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上,他是一个才能卓越,成绩斐然的人才。



在古代,君王最看重的就是“忠诚”二字,吕布三次易主,被骂三姓家奴,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被赞颂千年,今天要讲的这位,严格来说,是四姓家奴,为人亦正亦邪,是隋文帝的能臣、隋炀帝的佞臣、唐太宗的宠臣,年近80,还当上了唐朝宰相!



此人名叫裴矩,出身隋唐时期著名门阀闻喜裴家,自幼父母双亡,被伯父裴让之抚养长大!

在杨坚还未代周立隋前,担任北周丞相时,便对裴矩很是看重,专门遣使跑到闻喜,将裴矩请来,辅佐自己,隋朝建立后,杨坚提拔裴矩为给事郎,掌省读奏案,当时的裴矩仅仅34岁!

在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裴矩可谓是能臣的代表,比如公元590年,平定岭南时,裴矩带着1000儿郎,就将俚帅王仲宣打的丢盔弃甲,一直逃到南海,随即,裴矩安抚岭南二十余州,并设立刺史、县令等职!

因为此事,裴矩被封为闻喜县公,担任民部侍郎,要说裴矩干的最出彩的事情,就是在隋炀帝时期分化突厥了!



隋唐时期,突厥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而裴矩此人,不仅用计让突厥四分五裂,而且还内斗不断,实力被极大的消耗,经过不懈努力,裴矩开拓西域,再次打通丝绸之路!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到了隋炀帝后期,裴矩也开始黑化,逐渐走上佞臣之路,比如公元610年,裴矩建议隋炀帝在洛阳陈列百戏,展现大隋繁华,因为城中异国人过多,裴矩便建议让这些人免费吃住,搞的洛阳乌烟瘴气!

再比如,隋炀帝被困江都时,士兵不愿送死,逃跑者甚多,裴矩便出主意让隋炀帝将江东的寡妇和未婚嫁女子赏赐给士卒,以笼络人心,搞的江都妇女苦不堪言,虽然暂时收拢住了军心,但彻底失去民心!

公元618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勒死,裴矩又被宇文化及封为蔡国公,宇文化及建立的许国被灭后,裴矩又成了窦建德手下的吏部尚书,后来窦建德被灭,裴矩又在李公淹和魏征的劝说下,投靠了李唐,被封为殿中侍御史!



到了唐朝,裴矩又变成了忠臣,尤其是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称帝,对裴矩更是宠幸,被唐太宗封为民部侍郎,相当于宰相,当时的裴矩已年近80!



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那么这个人呢?就是一个男人。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很牛啊!是不是一个人呢?到了80岁了,以后还能够被重用那说明这个人真的很了不起呀。你看现在。唉,这个社会呀,很多人呢?到了60多岁之后。就被迫退休了。退休之后就变得默默无闻了。是不是但是有的?地方就不一样啊,他退休之后。就算到了六七十八九十岁,他依然活跃在媒体。活跃在其他的地方。所以说这个是跟当时的社会制度有很大关系的。

裴矩这个人能力还是有的,不然也不会在文帝时期表现的不错,只不过隋炀帝上位,为了明哲保身才会做出一些昏庸的举动,唐高宗李渊起义开创大唐,他也是功臣,没有他,李渊可能开创不了或者会很迟,并且与李渊的关系很好,所以80当上了大唐宰相

因为他做到了君明臣直,君昏臣佞,裴矩经历六朝,顺势而为,助明败昏,遇到明君他就直言进谏,不畏生死,遇到昏君就趋炎附势,不纠其过的随意辅佐,做到了方圆随性。

一人亦正亦邪,隋文帝时能臣,隋炀帝时奸臣,究竟是谁这么两面派?~

是隋朝的裴矩,他不仅在隋朝两面派,后来还投靠了唐朝,又变回来了能臣。可谓是官场不倒翁。不过他两面派也是因为杨坚杨广父子差别太大了,一个明君一个昏君。
北宋宋祁这样评价他:
封伦、裴矩,其奸足以亡隋,其知反以佐唐,何哉?惟奸人多才能,与时而成败也。妖禽孽狐,当昼则伏自如,得夜乃为之祥。若伦伪行匿情,死乃暴闻,免两观之诛,幸矣。



杨坚
隋文帝杨坚还是个总管时时,裴矩就跟随了他,《隋书》有载:
高祖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以母忧去职。高祖作相,遣使者驰召之,参相府记室事。及受禅,迁给事郎,奏舍人事。
十分受杨坚的信重,不过这时候他主要是个文官。
558年,裴矩开始跟随还不是隋炀帝的杨广去平定岭南,先后击溃陈国,并且率领三千装备落后直破南海,朝野震惊,被辞县公爵位。但是南方平定,西北突厥又蠢蠢欲动,裴矩毛遂自荐,出使突厥,大搞离间计,安抚突厥。可以说裴矩给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广
等到隋炀帝杨广即位,杨广起初也下了不少好的政令,比如他派裴矩寻访西域,做了详细的地理记载,是唐朝丝绸之路的开端。但是杨广很快就沉溺酒色,裴矩为了讨杨广欢心,渐渐也走上奸臣之路。
裴矩寻访西域之后,带着不少西域使臣及百姓来到洛阳,为了显示天朝上国的威风,他让这些人免费吃喝玩乐,闹出不少乱子。后来百姓受不了杨广的剥削,纷纷反抗,杨广带着贴身卫士被困江都多年。由于城内条件艰苦,不少士兵受不了逃亡,裴矩就出了个馊主意,让杨广给士兵包办婚姻。
说是包办婚姻,其实是将城内适龄女子强行婚配给士兵,并且士兵还可以随便找,他这一个举措害死了无数良家女子。一代能臣终成奸臣。

隋炀帝昏庸无道
其实这不是裴矩的问题,是他所跟随的皇帝的问题。杨坚贤能,所以用其才,杨广昏庸,所以用其佞。

裴矩(?~627)出身于名门河东闻喜裴氏,字弘大,是隋朝有名的奸臣。他在大业年间历任民部侍郎、黄门侍郎,参预朝政。他见隋炀帝好大喜功,就处处逢迎,为炀帝摆排场,耍威风,而不管朝政和国家的安危。裴矩先撰《西域图记》三卷进献,引诱皇帝西巡。他事先用厚利游说西域各族酋长,安排他们都来朝见炀帝,让炀帝过足了古代名画宗主国皇帝的瘾;又让武威、张掖的士女盛装打扮,迎谒路旁,队伍绵延几十里,制造了西域一带百姓富足的假象,使炀帝很高兴。这次西巡,不仅使朝廷花费了巨额资财,动用了大量民夫,也给河西的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时间“中国骚动”。大业六年(610),炀帝巡幸东都,裴矩以边疆部族朝贡者众多,就劝炀帝盛饰街市以夸富,胡人来往吃饭都不要钱。片面追求表面的繁荣,为隋朝的败亡埋下了祸根。裴矩还一味以谄媚皇帝为能事,总是揣摩炀帝心思,事先奏闻,为炀帝所宠信。隋炀帝骄矜自负,裴矩从来不向他进谏,唆使炀帝纵欲乱行。隋炀帝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就是在裴矩的建议下进行的。这场战争致使国内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农民起义爆发,隋朝统治崩溃。炀帝在江都时,士兵逃亡严重,裴矩又向炀帝献计,掠取民间女子配军士为妻,以防止继续逃亡,致使江淮一带百姓妻离子散,民怨沸腾。


就是这样的一位佞臣,在贞观时期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在太宗即位之初,太宗因中央各司官吏受贿现象严重,遂密令左右试探,结果刑部司门司的一位小吏收了一匹绢,太宗就下令处死。当时裴矩任民部尚书,知道此事后认为太宗处置不当,于是向太宗进谏说:“官吏受贿,罪本处死,但陛下派人送礼物给他,是故意诱使人犯法,有违为君之道啊!”太宗听后很高兴,为此专门召集五品以上的官员,告诉他们:“裴矩能当面力争,不屈从,如果大家都像裴矩一样,那么天下何忧不治?”太宗此言是对裴矩的谏诤最好的褒奖。裴矩活到八十岁,生前多用古代旧事劝谏太宗,为时人所重。


裴矩在隋唐两朝前后的表现判若两人,主要是隋炀帝和唐太宗两个截然不同君主的素质和提倡的风气不同所致。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之,裴矩前后不同变化,正好生动地证明了这个道理。

封德彝的人生是怎样的?呈现出一种截然相反的两面性
答:在隋朝期间,隋文帝喜欢能臣,那他就做一个能臣;隋炀帝好大喜功,那他就阿谀奉承。而到了唐朝之后,李渊、李世民都是明君,所以他也就变成了所谓的清流。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又两头下注。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让他自己过得更好而已。纵观封德彝的一生,我们看到,最后他确实实现了自己的目的...

在面对真才实学的人,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这样的性格也最终导致了隋朝的覆灭,也没有忠心耿耿的人去维护他,只能够被唐朝的齐豫军杀死。总结 所以隋文帝是隋朝的开国皇帝,而隋炀帝是隋朝的覆灭者,他们两个人的品性是完全不一样的,在面对真才实学的人的时候的做法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太过于残酷,也终将会被百姓所...

年号“大业”的隋炀帝杨广,真的是一个一事无成的昏君吗?
答:其实我更希望杨广他是一个一事无成的昏君,这样子他爹,隋文帝给他留下的江山,他能守得更久一些,他跟我们的崇祯皇帝不一样,当时崇祯皇帝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而随杨帝他坚守的是一个家底是分丰厚的朝代,那这样子就是因为他对于当时的东西不太了解,杨广他虽然给后世留下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但...

隋炀帝弑杀隋文帝是真是假,为什么呢?
答:预示文帝已处于病危中。甲辰日(8月10日),“文帝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决”,可见,隋文帝死得还是很自然,很正常的。其实,关于隋炀帝弑父一说,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就已经考证过了,在当时,他能找到的资料远比我们现在丰富得多,最后在《资治通鉴》中一句话就概括出了隋文帝的死因&ldquo...

历史上的隋炀帝杨广,真的是暴君吗?
答:一、开创科举,举贤任能科举制度本身是开皇年间,隋文帝杨坚所创,但当时并非天下寒士皆能应试。真正实施这项政策的,是在大业三年隋炀帝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并圣告天下为标志。从此之后,自魏晋以来,只有士族才能参与的治国团队被新的任用体制所取代,知识改变命运时代正式到来。这是一个人类文明史...

隋炀帝胸怀大志,又很有天赋,为何后面成为了“一代昏君”?
答:杨广为了尽快的修建大运河,强制地争取了大量的民夫来修建大运河,导致了人民百姓怨声不断。这就给了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机会,他们刻意的夸大杨广的命令,从而在其中牟取利益。这个只能说是那些贵族贪婪。因为在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的时候,他身后也是有着贵族相助,甚至隋文帝杨坚他本身所在的杨家就是天下第...

隋文帝时文言文翻译
答:听信姑归的话,被奸臣迷惑,宠爱后宫,废掉长子,选择错误的继承人。丧失了父子之间应遵守的道德,引发了(隋炀帝)兄弟之间的不合;纵容儿子拿起斧头,砍伐了隋朝的基业根本。隋文帝的坟土还没有干,他的子孙接着相互杀戮;成排成列的松树、槚树,天下已经不是隋朝的了。可惜啊!追溯隋朝衰败的根源,寻找动乱灭亡的先兆,就...

史书评价隋炀帝,杨广真的那样荒诞昏君吗?
答:所以,到了隋炀帝时期,也不能就说是隋炀帝把隋文帝留下的盛世给败光了。加上隋炀帝其实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担心周围异族的崛起随时会影响隋朝。所以用了很大的精力去平反异族。隋炀帝对高句丽发起三次大规模的进攻,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提供给军队的费用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支出,对于当时的...

害死隋文帝的真凶:并非是隋炀帝杨广,而是杨坚自己吗?
答:在另一巨著《资治通鉴》中,对于杨坚之死的记载也只是:"俄而上崩。故中外颇有异论。"至于明说杨广弑父的,则是《大业略记》、《通历》等稗官野史。第二个证据,则是行为逻辑。今天,警方在寻找、甄别犯人时,常常会采用分析作案动机的方式,毕竟大部分的情况下,犯人都是出于某种理由来作案的。那么...

隋炀帝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为什么成了千古罪人?
答:隋与陈南北对峙 史书上记载,杨广其实是一个仪表堂堂,聪敏又很有才华的一个人,深受父亲杨坚母亲独孤皇后的宠爱。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将帅,二十岁时便被封为南征伐大军主帅,挥师灭陈,结束了南北的分裂局面。之后他主要在江南一带活动,招揽士子,促进了南北的融合。即位后的杨广,怀着千古一帝的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