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成语典故_官渡之战成语故事

作者&投稿:孙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官渡之战,是 三国 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 历史 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官渡之战 成语 典故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官渡之战 成语典故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 军事 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官渡之战背景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 天下 。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 政治 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

  曹操则是处于四战之地,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十月,河内郡太守张杨欲出军救援吕布时却为部下杨丑所杀,曹操解除进攻徐州吕布的后顾之忧,十一月,吕布被曹操消灭;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张杨旧部眭固杀杨丑,欲北投袁绍,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六月,袁术病死,十一月张绣投降曹操。刘表坐观成败,孙策保守江东。局势变得更加明朗。
  官渡之战战役评论
  胜败原因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荀彧、荀攸、许攸。

  1、曹操于黎阳与袁绍相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大破袁军,斩杀颜良。

  2、建安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于官渡,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营中将士不和,投奔曹操。许攸献计烧袁绍军粮,使袁绍不战自败。

  3、曹操曾经在交战之时想过放弃,写信给许都的荀彧。而荀彧却提醒了曹操:“在战争双方都疲惫不堪时,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战机就在这时出现。”最后帮助曹操寻回信心,继续坚持。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荀彧则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鼓励和帮助曹操在关键时期坚持战斗,这是更高层次的人才。由此观之,人才的妥善任用应该可说是“一计敌万人”。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历代评价

  官渡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反观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拒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地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而全军溃败。

  对于此战,历代名臣、学者也给予各种评价:

  同时期的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作为曹魏大臣的刘放评价:“以二袁之强,守则淮南冰消,战则官渡大败;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威刑既合,大势以见。”

  曹魏文人缪袭曾作《克官渡》,言曹公与袁绍战,破之于官渡也。曰:“克绍官渡,由白马。僵尸流血,被原野。贼众如犬羊,王师尚寡。沙醿傍,风飞扬。转战不利,士卒伤。今日不胜,后何望!土山地道,不可当。卒胜大捷,震冀方。屠城破邑, 神武 遂章。”

  西秦高祖乞伏干归曾对麾下诸将说:“昔曹孟德取袁本初于官渡,陆伯言摧刘玄德于白帝,皆以权略取之。”

  北魏时期的大臣卢渊评价:“昔魏武以弊卒一万破袁绍,谢玄以步兵三千摧苻秦,胜负之变,决于须臾,不在众寡也。”

  宋朝理学家范浚认为官渡之战是以奇取胜,“曹操与袁绍相持官度百余日,操顺而绍逆,故操军虽不敌而不为寡,然卒所以胜绍者奇也。绍遣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北迎粮运,操自将夜往,攻破琼等,悉斩之,此曹操之用奇也。”

  清代学者赵翼评价:“官渡之战,袁绍兵十馀万,曹操兵仅十分之一,击破之。”

  民国史学家吕思勉评价:“淳于琼等既破,张郃复降,据《三国志》说:袁绍的兵就此大馈,这大约因袁绍的兵驻扎日久,锐气已挫,军心又不甚安宁,遂至一败而不可收拾。曹操攻淳于琼,固然有胆气,也只是孤注一掷之举,其能耐,倒还是在历久坚守、能挫袁军的锐气上见得。军事的成败,固然决于最后五分钟,也要能够支持到最后5分钟,才有决胜的资格哩。”

猜你喜欢:

1. 火烧赤壁的典故

2.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大全精选

3. 割席分坐成语故事

4. 火烧赤壁典故

5. 老骥伏枥的历史典故

~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及其衍生出来的成语
答:赤壁之战,吴蜀对曹操,衍生成语和典故:草船借箭,既生瑜何生亮,苦肉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淝水之战:东晋对前秦,衍生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官渡之战:曹操对袁绍,衍生成语:骄兵必败 巨鹿之战:项羽对秦朝,衍生成语:破釜沉舟 楚汉争霸:刘邦对项羽,衍生成语:萧何月下追...

官渡之战的历史影响介绍
答:从官渡之战中,我们可以学习弱者怎样扭转局势,从曹操的角色去分析看待问题。猜你喜欢:1. 军师联盟历史原型介绍 2. 关于三国文化的征文800字范文5篇 3. 一站到底题目(共1000多道题目及答案)(10)4. 2016开学第一课长征精神观后感800字5篇 5. 官渡之战成语典故 ...

官渡之战讲述了什么?
答:让战马口衔横杖,军士每人抱一捆干柴,连夜抄小道行进。天将亮,曹军已到乌巢,包围了袁军,焚烧了军粮,袁军大乱,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最后,袁绍和他的儿子袁谭仅带800骑兵逃回河北。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官渡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在军事科学上有重要价值。

官渡之战简介
答:公元200年爆发的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曹操与袁绍争夺中原的关键战役。通过这一战,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袁绍是当时大族的一股强大势力。公元199年,基本统一河北。当时曹操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基本统一了河南。于是,袁绍和曹操之间爆发了一场大...

有哪些与赤壁之战的典故和成语?
答:典故 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 苦肉计 官渡之战 草船借箭 借东风 三气周瑜 成语 三分天下 鞠躬尽瘁

官渡之战有哪些历史典故
答:我就知道有一个曹操迎接投降的许攸时,诞生了一个成语-倒履相迎

官渡之战
答:  《三国演义》中的官渡之战是三国中的三大战役,而官渡之战是袁绍发起的直到他的几个儿子都死了以后,才算结束,这样一来,更加给了曹操一个机会获得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的主要内容是刘备走了以后,只剩下袁绍一个人,袁绍就要起兵攻打刘备,但是听了谋士说应该先去攻打...

官渡之战,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答:因为袁绍刚愎自用的性格缺陷,导致袁军内部出现很危险的因素,使得袁军的所有优势和机会完全丧失。袁绍失去了关键时刻最来之不易的时机,最终惨败收场,使得袁军溃逃回到冀州。曹操能够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或许有以下一些原因。一、政治上曹操懂得顺应事物发展 自董卓祸乱中原以后,中国的政治资源开始分散,军队...

官渡之战的简介及过程
答:官渡之战是袁绍军和曹操军之间的战役,当时曹操军的兵力比袁绍军少了9万多,但是曹操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智人的相助取得了胜利,成就了军史上的传奇。官渡之战虽然历时一年,却对中国的影响了千年,是中国军史上的奇迹。官渡战役双方实际参战兵力对比 官渡战役是名副其实的以少胜多之经典战例。袁、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