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更浩瀚的海洋》原文欣赏

作者&投稿:谢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纪伯伦《更浩瀚的海洋》原文欣赏

昨天,多么远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一起走向浩瀚的大海,要用海水洗去大地沾在我们身上的灰尘和污垢。

我们一到海边,便开始寻找一处可以遮人耳目的空地。

我们一面走,一面四下张望,只见一个男子坐在一块灰色的岩石上,手里提着一只口袋,他从口袋里捧出一把一把的盐,撒向大海。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个只看生活阴暗面的悲观者,悲观的人不配看见我们赤裸裸的躯体。我们离开这个地方吧,这里无法洗浴。”

于是我们离开了这地方,继续前行,来到一棵长在海边的白杨树下。只见一个男人站在一块白色岩石上,手里举着一个镶满珠宝的匣子,他从匣中取出一块一块的糖,抛入海中。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一个没有喜事也笑口常开的乐天派,要小心,不能让乐天派看见我们赤裸裸的躯体。”

我们又往前走,直到遇见一个男子站在海岸旁,捡起一条条死鱼,怜悯地把它们送回海去。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个企图使坟墓里的人复生的慈善家,让我们远远地离开他吧!”

我们接着又走,看见一个男人在沙滩上勾画着他的想象,浪来了,抹去了他的画,他一遍遍地重画!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个靠自己的幻觉树起一尊偶像并向它顶礼膜拜的苦行僧,让他去吧!”

我们往前走去,在一个安谧的海湾看见一个男人在从撇水面上的泡沫,将它倒进一个玛瑙缸里。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个用蛛丝织成衣服穿的空想家,不宜让他看见我们赤裸裸的躯体。”

我们继续走着,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在呼喊:“啊,这就是深深的大海!这就是浩瀚的大海!”

我们寻找那发出声音的地方,看见一个男子站着,背朝着大海,把一只贝壳放在耳边,倾听它的轻微声响。

我的心对我说:“走吧。这是个庸人,他只会背朝着自己无力掌握的整体,把心思都用在他所喜爱的局部上。”

我们又走,在一处芳草萋萋的地方看见乱石堆里有一个人,他把头埋在沙子中。

我对我的心说:“心儿啊,快,我们就在这里沐浴吧!这个人是不会看见我们的。”

我的心摇摇头说:

“不,一千个不!你所看见的,实在是所有人中最糟糕的一个,他虔诚、纯洁,把生活的痛苦拒于自己的心扉之外,而生活也把他的心灵跟欢乐隔绝开来。”

这时我的心的脸上露出深深的悲伤,它用不时因痛苦而中断的声音说:

“让我们离开这片海岸吧,这里没有一块隐蔽的地方可让我们沐浴。我绝不愿意在这样的风里散开我金色的发辫,在这样的空间袒露我柔嫩的胸脯,脱下衣裳,赤条条地站在这样的光线下。”

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九年级语文《更浩瀚的海洋》优秀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本文是对人生理想进行深刻思考的文章通过对七种人的生存状

态的否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教学中,可通过朗读、研讨、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二、作者简介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家,画家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等用阿拉伯文发表的有散文《音乐短章》,散文诗集《泪与笑》、《暴风雨》,诗集《行列圣歌》,以及《珍闻与趣谈》、《与灵魂私语》等用英文发表的有散文集《疯人》,散文诗集《先驱者》、《先知》、《沙与沫》、《人之子耶稣》、《先知园》、《流浪者》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纪伯伦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裁的作家,《先知》为其代表作

纪伯伦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作品常流露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力量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最早的中文版是冰心译的《先知》他在逝世50周年和诞辰100周年作为世界文化名人被纪念

三、题目解说:看一看

“更浩瀚的海洋”中的“更”是程度副词,用其修饰“浩瀚”,说明还有比这更辽阔的大海本文是一篇寓言式散文,通过对七种人生存状态的否定,表达了一种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四、整体感知:读一读

1、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记述了一个怎样的寓言故事?

“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遇到并分别离开了七种不同生存状态的人

2、“我和我的心”遇到了七种人,这些人有怎样的表现?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

坐在一块灰色的岩石上,把盐撒向大海——悲观厌世者

坐在白色岩石上,手捧珠宝匣往海里扔糖——轻浮的乐天派

捡死鱼放回大海——虚伪的慈善家

沙滩上一遍遍重画自己的想象——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

撇去泡沫倒进玛瑙缸——追求虚无的空想家

背对大海倾听贝壳的轻微声响——不懂价值、自以为是的庸人

把头埋进沙子中——拒绝痛苦而逃离生活的懦夫

3、“我和我的心”对这些人怀着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通过“不配离开无法沐浴要小心远远的不宜最糟糕”这些词语的分析,“我和我的心”对这些人的感情是鄙弃和否定

4、“我和我的心”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离开这浩瀚的大海,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五、各抒己见:说一说

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

1、“我的心对我说……”

明确:本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七次,作者在描述每一种人后,都用“我”和“我的心”的对话,对那种人进行否定,并以“不配看见我的身体”为理由,继续理想之所的追求

2、“昨天,多么远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一起走向浩瀚的大海,要用水洗去大地沾在我们身上的灰尘和污垢”

明确:因为昨天已离去,再也不会回头,所以说“多么远”;而“昨天”是刚刚才过去的,又是“多么近”,这里慨叹时光流逝的意味“洗去身上的灰尘和污垢”,实际上是洗去灵魂的灰尘和污垢(也表现出寓言的元素)

3、“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明确:这是本文的中心句,文章是卒章显志,在一次次的选择,一次次的离开后,作者执著地追求理想境地的精神品格跃然纸上这里浩瀚的海洋象征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抒发出诗人不断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

六、合作探究:想一想

1、“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更浩瀚的海洋”象征着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表达了“我”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我”是一个追求纯洁,追求爱与美,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2、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样的人生感悟?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版块,旨在通过探究性思考和对话让学生构建出新的认知体系)

3、.结合下面这段文字,说说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我希望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爱和美如饥似渴的追求因为我观察后发现,没有追求的人是最不幸的人,他们不啻是行尸走肉;我倾听了,听到那些有抱负担忧理想的人在叹息,他们的叹息是那么甜美,胜过管弦合奏

——摘自纪伯伦《泪珠和欢笑.引言》

【明确】作家在文章最后说“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应该包括这样几个因素:浩瀚的海洋象征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引文表现出诗人的人生观念——“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这段引文可以看做是对本文的一段注释它直接抒发了诗人不断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

七、深入思考:议一议

写作特点分析(本文具有寓言的特点,是一篇寓言式的散文)

(1)象征手法和复沓写法的运用

作者以七个相似的行文思路,通过七个场面象征了七种人:悲观者、乐天派、慈善家、苦行僧、空想家、自以为是的庸人,懦夫,并对他们一一否定,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不懈追求的精神

(2)借鉴寓言的写法,以此喻彼,使主旨深入浅出

本文通过“我一次次离开”,表达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这一主题作者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富有哲理或象征一样的简单小事,以此喻彼、以小见大地阐发深刻的道理,或寓言,或散文,力求言近而旨远

(3)结构严谨,语言生动

本文通过“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以时间顺序来构思全文:想去—寻找—离开,线索清晰,用意鲜明本文的语言是接近诗歌化,很自然地营造了一个诗的意境,使读者在潜移默化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八、学以致用:写一写

“我”找到了“更浩瀚的海洋”吗?如果找到了,是什么样的?没有找到的话,“我”又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展开想象,运用象征的手法,给本文续一个结尾

九、积累运用:抄一抄

谈谈在你们的记忆仓库中适合今天所学课文的名人名言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鲁迅

只有在斗争中无所畏惧,才能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把自己雕塑成器——张志新

有一些人追求永恒的美,他们把无限放到他们的短暂的生命里另外一些人胸无大志地活着——罗曼.罗兰

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梭罗



~

《老人与海》的原文是什么?
答:老人圣地亚哥这个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品质恰是海明威最为欣赏的。海明威不仅描写了老人的坚强意志,而且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那就是对真诚的友谊和世界美好事物的向往,而这部分正是小说中最为精彩的部分。老人唯一的朋友就是小男孩,他们两人相亲相爱,相互依存,相互照顾。当老人在捕鱼时,他曾几次叫小男孩...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翻译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

布封的著作《天鹅》原文?
答:《天鹅》 法国 · 布封(原文)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美丽,所以很自好。它仿佛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点:它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赞美,引起人家注目。而事实上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不管是我们从远处看它成群地在浩瀚的烟波中,和有翅的船队一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者是它应着...

郑板桥《竹》的原文和翻译
答:清·郑板桥《竹》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白话释义: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我的信念》原文
答:《我的信念》作者:居里夫人 【原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有一年的...

《再别康桥》原文及其赏析
答: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沉睡的海》的原文是什么?
答:《沉睡的海》的原文:那是一片涂抹不掉的蓝色,那是一段听不完的歌谣,那是一个梦不尽的天堂。海,静静地躺在夜色中,沉睡在月光下。也许是累了,海在挣脱缰绳狂奔喧嚣之后,已经耗尽了所有的体力,现在正安静地睡着,任和煦的风轻拂着面容,任沉静的夜吟唱着天籁之音。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仿...

《观书有感》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观书有感》原文及翻译赏析3 《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在柏林》的原文是什么?
答:在柏林的文章原文: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

《钓鱼的启示》的课文原文
答:《钓鱼的启示》是北师大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用抒情的笔触,讲述了一个钓到鱼而放鱼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画了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爸爸形象。从而使学生懂得,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钓鱼的启示》的课文原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