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作者&投稿:宿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均应当遵守本条例。第三条 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单位管理、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综合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主要负责人责任制。第六条 各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农垦、森工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垦区和森工林区内的本条例实施工作,业务上接受省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第七条 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成员单位考核制度。公安、工商、劳动保障、财政、民政、卫生、农业等成员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职责。第八条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计划生育协会以及个体劳动者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第九条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第十条 对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对不履行计划生育义务、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规定的组织和个人,在评选综合性先进、确定综合性奖励以及工作人员晋升职级等方面,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第二章 生育调节第十一条 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鼓励晚婚、晚育,促进优生、优育。
男女双方年龄均在法定婚龄三年以上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达到晚婚年龄后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第十二条 公民依法结婚后生育第一胎以及符合本条例规定再生育的,为合法生育。第十三条 依法结婚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子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但生育间隔不得少于四年:
  (一)夫妻双方均为归国华侨或者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定居的;
  (二)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三)夫妻双方均为农村居民,只有一个女孩或者夫妻双方均为边境地区农村居民只有一个子女的;
  (四)经市(行署)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指定的病残儿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且医学上认为能够生育健康儿的;
 (五)特殊情况经省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符合前款第(四)项规定要求再生育的,不受生育间隔的限制。第十四条 少数民族也应当实行计划生育。
  夫妻双方均为全国一千万以下人口的少数民族,以及夫妻一方为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柯尔克孜族的,依法生育一个子女后,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但生育间隔不得少于四年。
  夫妻双方均为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柯尔克孜族的,依法生育二个子女后,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第十五条 夫妻一方经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单位诊断患有不孕(育)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恢复生育能力的,可以生育一胎子女。第十六条 再婚夫妻,一方未生育子女,另一方生育一个子女或者依法生育二个子女的,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但生育间隔不得少于四年。
  再婚夫妻的一方因再婚再生育过子女的,不得再生育。第十七条 晚育的夫妻符合本条例规定要求再生育的,不受生育间隔的限制。第十八条 在小城镇建设中成建制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村居民夫妻,可以在二年以内适用农村居民的生育规定。第十九条 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妻,由双方申请,经所在单位及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女方户籍所在地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
  对再生育的申请,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说明理由。

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均应当遵守本条例。第三条 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单位管理、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综合措施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主要负责人责任制。第六条 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第七条 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成员单位考核制度。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民政、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等成员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职责。第八条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计划生育协会以及个体劳动者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第九条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第十条 对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 生育调节第十一条 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第十二条 已生育三个子女的夫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

  (一)夫妻双方均为边境地区居民的;

  (二)三个子女中有残疾儿的。第十三条 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生育登记服务,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执行。第十四条 育龄夫妻自主选择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第三章 计划生育服务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公民享有计划生育服务,提高公民生殖健康水平。落实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制度,防止或者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婴儿健康水平。

  在全省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所需经费由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负担;欠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所需经费由省级财政统筹现有资金渠道予以适当补助。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对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第十七条 公民享有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应当指导公民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

  实施避孕节育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应当征得受术者本人同意并保障受术者的安全。第十八条 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使用避孕药具,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人工终止妊娠术,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以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等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予以保障。具体经费来源以及支付方式按照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九条 城镇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其费用除国家承担的专项经费外,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在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没有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其他人员,由县级人民政府解决。第二十条 经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鉴定,确系避孕节育措施引起的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第二十一条 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发放和管理非经营性避孕药具。

  药品监督等部门应当加强对避孕药具零售市场的检查和监督。禁止生产经营伪劣避孕药具。第二十二条 严禁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根据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可得知黑龙江省计划生育二胎新政策内容。


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鼓励晚婚、晚育,促进优生、优育。


依法结婚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子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但生育间隔不得少于四年:


(一)夫妻双方均为归国华侨或者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定居的;


(二)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三)夫妻双方均为农村居民,只有一个女孩或者夫妻双方均为边境地区农村居民只有一个子女的;


(四)经市(行署)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指定的病残儿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且医学上认为能够生育健康儿的;


(五)特殊情况经省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夫妻双方均为全国一千万以下人口的少数民族,以及夫妻一方为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柯尔克孜族的,依法生育二个子女后,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


夫妻一方经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单位诊断患有不孕(育)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恢复生育能力的,可以生育一胎子女。


再婚夫妻,一方未生育子女,另一方生育一个子女或者依法生育二个子女的,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但生育间隔不得少于四年。


再婚夫妻的一方因再婚生育过子女的,不得再生育。



 已实施


黑龙江省已于4月23日正式开始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具体政策内容和办证指南请见下表!


黑龙江省单独二胎最新政策


4月23日,黑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全票通过了《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条例自公布之日起实施,这意味着黑龙江省“单独二孩”政策落地。


一、可以申请单独二胎的公民


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可以申请生育第二胎:


(1)双方或一方为黑龙江省户籍;


(2)一方为独生子女;


(3)双方合计已生育一个子女。


二、可以被认定为“独生子女”的公民


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之一的,就可以被认定为“独生子女”:


(1)本人为父母生养的唯一子女。即:无同父同母、无同母异父、无同父异母、无收养的兄弟姐妹。


(2)本人为父母依法收养的唯一子女。即:被养父母依法收养,且为养父母的唯一子女。


(3)父母依法生育(依法收养)过两个及以上子女,其他子女均已【摘要】
黑龙江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提问】
好的,稍等【回答】
亲【提问】
我打不开【提问】
短信【提问】
根据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可得知黑龙江省计划生育二胎新政策内容。


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鼓励晚婚、晚育,促进优生、优育。


依法结婚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子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但生育间隔不得少于四年:


(一)夫妻双方均为归国华侨或者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定居的;


(二)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三)夫妻双方均为农村居民,只有一个女孩或者夫妻双方均为边境地区农村居民只有一个子女的;


(四)经市(行署)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指定的病残儿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且医学上认为能够生育健康儿的;


(五)特殊情况经省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夫妻双方均为全国一千万以下人口的少数民族,以及夫妻一方为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柯尔克孜族的,依法生育二个子女后,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


夫妻一方经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单位诊断患有不孕(育)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恢复生育能力的,可以生育一胎子女。


再婚夫妻,一方未生育子女,另一方生育一个子女或者依法生育二个子女的,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但生育间隔不得少于四年。


再婚夫妻的一方因再婚生育过子女的,不得再生育。



 已实施


黑龙江省已于4月23日正式开始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具体政策内容和办证指南请见下表!


黑龙江省单独二胎最新政策


4月23日,黑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全票通过了《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条例自公布之日起实施,这意味着黑龙江省“单独二孩”政策落地。


一、可以申请单独二胎的公民


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可以申请生育第二胎:


(1)双方或一方为黑龙江省户籍;


(2)一方为独生子女;


(3)双方合计已生育一个子女。


二、可以被认定为“独生子女”的公民


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之一的,就可以被认定为“独生子女”:


(1)本人为父母生养的唯一子女。即:无同父同母、无同母异父、无同父异母、无收养的兄弟姐妹。


(2)本人为父母依法收养的唯一子女。即:被养父母依法收养,且为养父母的唯一子女。


(3)父母依法生育(依法收养)过两个及以上子女,其他子女均已【回答】

(3)父母依法生育(依法收养)过两个及以上子女,其他子女均已死亡并未生育,本人为父母现存的唯一子女。即:本人为父母现存的唯一子女,且其他已死亡的兄弟姐妹未生育后代。


三、申请生育第二胎的部门


符合申请条件的夫妻可以到下列计生工作机构提出再生育申请。


(1)夫妻双方中只有一方是黑龙江省户籍的,向黑龙江省户籍地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生办申请再生育。


(2)夫妻双方都是黑龙江省户籍的。其中,①双方都是农业户口的,向男方户籍地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生办申请再生育;②其他户口性质的,向女方户籍地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生办申请再生育。


四、办理单独二胎申请需提供的材料


(1)居民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户籍证明)复印件与原件;


(2)第一个子女的身份证或户口簿


(3)经所在单位或村(居)民委员会签署意见的《再生育审批表》等基础材料


(4)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具体材料要求,请事先拨打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生办政策咨询电话【回答】
有婚假的介绍吗【提问】
[1980]劳总薪字29号规定:婚丧假1-3天,结婚双方不在一地的另外给予路程假,此文件当时只针对国营企业。通常我们都按最长3天计算。

此外,根据《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职工结婚可享受以下待遇:

(一)婚假: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 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不含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二)婚假期间工资待遇: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

故黑龙江省婚假最长时间为:

婚假3天+晚婚假15天=18天

不管是国家规定还是黑龙江省规定的婚假,都是包括国家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的,所以如果有的人想在十一期间结婚的话,能不能算上十一的假期,加起来是不是可以休息二十多天到三十多天,这个是不能的,婚假里是包括法定节假日的。

黑龙江省另外还有一个条款,如果是再婚的话,只要也符合晚婚条件,那么同样可享受十五天的婚假,如果参加了婚前医学检查,同样可以再多加十天的假期。对于不符合晚婚条件的人,不管是否是初婚,都是只有三天的婚假,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几天的路程假。

其实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中和黑龙江省的法律法规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晚婚人士的照顾,婚假多了十二天,而且黑龙江省还在无形之中提倡大家做婚前医学检查,婚前检查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还不是很普及,很多人没有这个健康观念,其实个人认为婚前医学检查还是很有必要的,为以后的优生优育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希望大家有这个意识,婚前要做一下医学检查,除了更能了解双方的身体状况,还能多得十天的假期,何乐而不为呢。【回答】

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
答:第八条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计划生育协会以及个体劳动者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第九条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及其工...

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答:《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于2003年5月1日正式实施,共分为七章49条,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总则,明确了本条例的目的和适用范围。第二章:人口普查,规定了人口普查的时间、对象、范围、方式和程序等。第三章:计划生育服务,规定了计划生育服务的内容、保障、质量监督等。第四章:计划生育技术...

...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2021...
答:十一、将第三十六条改为第三十一条,第三款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给予重点扶持。”十二、将第三十九条改为第三十四条,第二款修改为:“女职工享受产假一百八十日,不影响聘任、工资调整、职级晋升,假期待遇按照《黑龙江省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执行...

黑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2000)
答:黑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2000)是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旨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黑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2000)的主要内容包括生育调节、奖励与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法律责任等...

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作废了吗
答:没有作废。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年第6次修正)一共有第五十条条例,其中第五十条本条例称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年第6次修正)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1999年12月18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黑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同时废止。

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49条,第50条,第51条的内容
答:《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四十九条 有配偶者与他人生育的,对有配偶者依照本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的征收标准的三倍征收社会抚养费。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没有...

黑龙江计划生育新条例什么时间正式实施
答:黑龙江计划生育新条例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 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2002年10月18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13年12月13日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废止和修改〈黑龙江省赌博处罚条例〉等十九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修改决定
答: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2014年4月22日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对《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作如下修改:一、删去第十三条第一款、第十四条第二款、第十六条...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政府
答:增加结婚假期10天,支付假期工资。符合本条例生孩子的,女性享受产假180天,支付假期工资,不影响录用、工资调整、升级的男性享受护理假期15天,特殊情况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意见适当延长,支付护理假期工资。法律客观:《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九条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