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二次肇事 处理二次肇事需要注意什么

作者&投稿:雕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第二个事故是什么?

受害人死于第二起交通事故,原因是逃逸过程中发生的交通事故。这就是所谓的二次事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会有以下几种罪过形式。

第一种是行为人在第一次事故发生后,以同样的过失继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逃逸,明知是以前违反的注意义务而造成第二次交通事故,导致第二次交通事故中被害人死亡。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对受害人死亡的罪过形式符合间接故意的要求。

第二种,也就是第一次事故发生后,肇事者为了逃避罪责,开车时碾过他人致死,不顾他人安危。主观上,行为人构成直接故意。

二、处理次生事故要注意什么?

在处理二次事故案件时,要分别考虑,因为行为人对二次事故的故意和过失结果有不同的心理。

(1)“因逃 逸致 人死亡”在司法实践中可能表现为同一种数罪。比如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害怕被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害怕巨额赔偿费用,以至于匆忙逃跑。至此,行为人已经犯下了完整的交通肇事罪。此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再次违反交通法规,造成他人死亡,再次构成完全的交通肇事罪。因为行为人在主观方面是过失犯罪,在客观方面是事故,所以两种事故的客体是相同的。理论上,这种情况在刑法上称为同种数罪。根据数罪理论和司法实践,同种数罪不应同时处罚,应当在本罪法定刑的幅度内从重处罚。

阅读:如何判断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哪种情况不属于肇事逃逸?

1.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如何判断?1.对于交通事故后行为人逃逸,因过失致人死亡的案件。只要有证据充分证明行为人不知道逃 逸行 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或者没有放任被害人死亡的发生,即不具备间接故意杀人的主客观条件的,应当按照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2.车祸后,受害者的伤势极其严重,以至于生命垂危。即使肇事者及时施救,他的生命也无法挽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行为人为了逃避罪责而驾车逃逸,而受害人最终确实已经死亡,笔者认为这种行为只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无法查看全文根据.....;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