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如何“培养优质人才”?

作者&投稿:经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管理篇:曾国藩培养人才方面、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用?

    人们提起曾国藩,一般认为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

一、平定太平天国和兴起洋务运动。

二、那就是培养人才

培养人才是曾国藩一生致力在做的事、所以他一生为人才培养事业倾注了大量心力。

    曾国藩的人才战略决定是:要办大事,必须用可用之人。

      科举培养出来的人,不是废才,就是半成品。 要想适用,就要自己动手,进一步陶铸。 所以曾国藩的幕府既是储备人才之库,也是陶铸人才之所。

  曾氏幕府像一个学校、而这个学校的校长,就是曾国藩。幕僚总数前后共有:497人。他在幕府中对待下属,就如同老师对待学生一样。

曾国藩会按期在幕府中给大家组织考试:

1、一般是每个月两次,让幕僚们作文。然后他像老教师一样,在深夜批卷。

2、在部分优秀的名幕僚中选出20名、出一道“策问”题,在让每人拟一道告示。

曾国藩的人才实践:

1、 他行军打仗,每至一地必贴出告示,“询访英贤”,广为访察、凡具一技之长者,必设法延至,收为己用

2、是观察、每有赴军营投效者,曾国藩先发给少量薪资以安其心,然后亲自接见,认真面试。

要做到用之无误,不仅要察言观色,还要试之以事,验之以效。

  新人到来后,曾国藩通常都会让他们到前线去经历一段

一、是让他们直观了解湘军的面貌

二、是通过他们来了解前线近期的情况

三、是通过这种方式鉴别他们的能力

经过这几项考察后,曾国藩才会确定幕僚的具体工作:有胆气血性者令其领兵打仗,胆小谨慎者令其筹办粮饷,文学优长者办理文案,学问渊博者校勘书籍。

    早年的李鸿章身高1米82-1米85之间、眉宇间精明外露,是一个精力充沛之人、他功名心极强。李鸿章刚到幕府后不久,曾国藩就给了他一份任务,让他随同曾国荃率军自抚州进兵景德镇、 李鸿章是一个综合型人才,既能办事,又长于文字。

  曾国藩认为,人才“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天生大才极少,中等以下人才都可通过培养教育造就出来。所以人才同样需要时间来培养

曾国藩培养人才的教育方式

一、进行定期考试,以批答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文字水平和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

二、是通过谈话,沟通

    平时他不仅经常找人个别谈话,还利用吃饭这个大家聚齐之时,同大家谈古论今, 表面上看是闲谈,实际上是向幕僚传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读书心得

    1、我们来看李鸿章这个人身上的缺点和毛病。虽然他智商高,才华出众,但他自小一帆风顺,因此在待人接物这块,常显得盛气凌人

策略一、 曾国藩认为,李洪章若将来真要独当一面,还要再经一番磨炼,所以他先声夺人,在大家面前折折他的锐气

2、李鸿章口才很好,在当时湘军幕府有“雄谋善辩”之士美名

策略二、 左宗棠、李元度等口才不在李鸿章之下、他就经常让他们和李鸿章“争口舌之长”,以挫其傲气

3、曾国藩经常将李鸿章带在身边,提升他的眼界和打开他的格局

策略三、 让他与天下第一流人物接触,让他领略“天下士”的风采、对于自身、则身体力行,努力以自己的表率来影响李鸿章

4、李鸿章心思太灵,遇事容易动摇

策略四、 经常对他讲“挺”经,教导他遇到困难要挺得住

5、李鸿章爱睡懒觉

策略五、 让他养成了每日早起的习惯、李鸿章从一个爱睡懒觉的年轻人逐渐变得“每日起居饮食均有常度”

    在曾国藩幕府中, 李鸿章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变化、 曾国藩对李鸿章这块美玉之才确实是精心训导,尽力雕琢,进行了全方位改造。 后来的李鸿章在曾国藩的影响下、对曾国藩的模仿已是从形似到神似了。

      曾国藩身边的幕僚,大部分都是这样, 通过与曾国藩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之中变化气质、增加才干~

      2019/3/3  星期天  阴天

~

曾国藩的功绩有什么?
答:曾国藩除了平叛剿灭太平天国,再没什么成就。左宗棠收复新疆,平叛同治回乱,功绩最大,张之洞创建汉阳造,都比曾国藩强。

曾国藩的优良品质
答: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

清史稿曾国藩传原文及翻译
答:原文:曾国藩,初名子城,字涤生,湖南湘乡人。祖玉屏,始慕乡学。父麟书,为县学生,以孝闻。国藩,道光十八年进士。咸丰初,诏群臣言得失。奏陈今日急务,首在用人,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复上言:“国用不足,兵伍不精,二者为天下大患。于岁入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

关于曾国藩的事例,越多越好。要具体的。非常急。
答:试后改名国藩。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年底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19年)29岁夏,出衡阳,谒杜工部祠、石鼓书院。秋,出邵阳,察访武岗、新化、兰田、永丰。12月,子纪泽生,离家起程赴京。本年起始作日记,持之以恒,至终不辍。 1840...

曾国藩 论文
答:。《清史稿——曾国藩传》也说:“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结合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说说曾国藩这个人
答:民国著名的清史学家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将曾国藩与左宗棠对比:“国藩以谨慎胜,宗棠以豪迈胜。”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对曾氏更是...

怎样解读曾国藩
答:国藩又尝取古今圣哲三十三人,画像赞记,以为师资,其平生志学大端,具见於此。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疆臣阃帅,几遍海内。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知。呜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左宗棠给曾国藩的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
答:《清史稿》: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天性好文,治之终身不厌,有家法而不囿于一师。其论学兼综汉、宋,以谓先王治世之道,经纬万端,一贯之以礼。惜秦蕙田五礼通考阙食货,乃辑补盐课、海运、钱法、河堤为六卷;又...

清末名将曾国藩的评价
答:《清史稿——曾国藩传》也说:“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