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矿山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制度有哪些 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

作者&投稿:徭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一条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有哪些?~

  职业健康管理13项规范性制度:
  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一)主要负责人责任制
  1.设立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并提供人力资源;
  2.定期召开职业健康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3.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及时消除职业危害事故隐患;
  5.保证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投入的有效实施;
  6.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及时、如实报告职业危害事故。

  (二)主管职业危害负责人责任制
  1.明确在本企业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
  2.组织职业危害防治检查及落实职业危害因素整改;
  3.组织制定、修订和审定各项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并检查其执行情况;
  4.明确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的组织、实施责任。

  (三)专职职业危害管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1.贯彻执行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规、制度和标准;
  2.负责日常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督、检查、技术管理、教育以及职业危害事故的调查组织、统计、上报和建档工作。

  (四)职业危害岗位防治责任制
  1.参加职业危害防治培训教育和活动、学习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知识,遵守各项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2.正确使用、保管各种劳保用品、器具和防护设施;
  3.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行为,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
  4.当工作场所有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危险时,应向监督管理人员报告,并停止作业,直到危险消除。

  (五)职业危害管理部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制定的职业危害防治的规定及各项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组织建立、修订各项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参与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措施;
  3.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措施计划和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二、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

  (一)日常监测
  1.明确日常监测人员,并对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2.明确尘、毒、噪声的合理布点(布置图),明确监测时间,并做好记录(记录表);
  3.规定监测办法。

  (二)检测和评价
  1.按规定委托取得资质认定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的检测和评价;
  2.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若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定规划,限期解决;
  3.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时和在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三、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一)岗前告知
  在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将工作场所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

  (二)作业场所告知
  1.设置或定期更换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明确具体负责人;
  2.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
  3.定期将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公示,明确公示方式。

  四、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
  1.明确职业危害检查负责部门和人员,以及相应的任务和职责;
  2.明确职业危害检查方式(如日常、定期、季节性、节假日前后和一般性、专业性)及检查周期;
  3.明确职业危害检查内容(包括对思想认识、管理制度、现场环境、职业危害标志、职业危害设施、工艺、设备、仪表、问题整改等方面的检查内容);
  4.检查记录保存完好;
  5.明确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
  6.明确对事故隐患整改限期要求及复查要求,实现跟踪问效;
  7.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是否分开,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是否分开。

  五、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1.申报工作负责人;
  2.每年申报时间;
  3.申报程序;
  4.申报存档资料。

  六、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1.明确教育培训负责部门和培训对象(负责人、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在岗员工、新进员工、转岗人员、外来人员、临时工作人员等);
  2.明确各类人员接受职业危害教育的内容(思想、政策、法律法规、事故教训、职业危害基本技能、常识、经验等)及教材;
  3.明确培训应达到的目的及资格要求;
  4.明确教育方式、培训时间、考核方式;
  5.明确必须持证上岗的人员,依法接受有关培训、考核(包括复审)管理规定的要求。

  七、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1.制定职业危害维护检修规定;
  2.明确维护检修单位和检修人的职责范围;
  3.明确检修的种类;
  4.各类检修作业应当遵循的规程或规定;
  5.检修的程序和要求;
  6.检修的记录要求;
  7.检修的验收要求。

  八、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明确配备标准;
  2.明确采购及特种劳保用品供应方的资质审验办法;
  3.明确劳保用品的发放、使用、报废管理办法和管理责任人。

  九、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等员工健康资料

  (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1.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
  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
  3.职业病报告卡;
  4.对职业病患者、患有职业禁忌证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从业人员的处理和安置记录。

  (三)职业健康检查
  1、开展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2、开展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将体检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向所在地安全监管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3、开展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4、开展职业危害事故后参加应急救援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

  十、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各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并张贴在操作岗位。主要包括内容:
  1.生产操作方法和要求;
  2.重点操作的复核、操作过程的职业危害要求和劳动保护;
  3.异常情况处理和报告;
  4.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

  十一、职业危害事故管理制度
  1.明确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程序和内容,调查、处理程序及要求;
  2.“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有关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预防措施不放过、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原则的要求;
  3.事故档案管理和事故台帐。

  十二、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
  1.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资质要求;
  2.对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教育和检查办法;
  3.职业危害协议签订要求。

  十三、应急救援预案管理
  1.成立应急机构,明确各人员应急救援管理责任;
  2.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保证资金,经论证后由负责人批准发布实施;
  3.明确重大职业危害应急救援的宣传、学习、教育、演练等相关工作。


  《职业病防治法》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六)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002.04.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3号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二)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四)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GBZ/T 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4.1.11 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根据规定,用人单位应为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含临时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名册应按照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分别建立存档。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仁程度、嗜好等一般概况;
  —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事;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关于台账:
  4.3.5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台账
  4.3.7 使用、生产、经营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台账
  4.3.8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材料的台账
  4.7.3 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台账
  4.7.4 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台账
  5.1.15 工种台账
  5.3.2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台账

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环境因素
1、化学因素。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可对健康产生危害的活性因素。凡少量摄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称为毒物。毒物以粉尘、烟尘、雾、蒸汽或气体的形态散布于空气中。
2、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构成要素。
3、生物因素。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真菌孢子、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霉菌等;医务工作者接触的传染性病源,如SARS病毒。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全球化、国民生产总值(GNP)、财富分配、文化教育水平、生态环境、劳动立法、医疗卫生制度,都可影响职业人群的健康。如生产管理水平低、厂房建筑或设备简陋、过重体力负荷、生产布局不合理等。
有关生活方式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完善,作业制度不合理;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工作节奏的变动,换班及夜班工作等。
卫生服务质
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医德是职业卫生服务的重要条件,落实职业医学准则,提倡崇尚医德。

扩展资料职业危害的预防方法
1、认真审视自己的工作。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组织心理学家大卫·加维奇博士认为重燃员工的工作热诚与激情的方法,应该从重新审视岗位描述开始。
2、转换思维方式。看问题的积极方面,可以得到产生乐观的情绪;但是当你看问题的消极方面,就会产生悲观的情绪。但相当多的人不由自主会选择悲观,所以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维方式以调控自己的情绪。
3、适当发泄不满的情绪。压抑情绪只会导致问题越来越多,而且情绪既然是人的生活的一个方面,就应当使之有适当的表现机会,喜、怒、哀、乐,各种情绪正常人都会有,所以不必也不能一概予以抑制,而应选择适当的发泄方式。
4、让生活保持规律。有秩序的生活会使你每天头脑清醒,心情舒畅。每天下班前整理好办公桌,定期清理电脑中的文件和电子邮件都是必要的。
5、保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白天工作疲劳,而且充足的睡眠才能让人保持活力。如果你是一名脑力劳动者,使你疲劳的原因很少是由于你的工作过量,大部分时候我们的疲劳并不是因为工作,而是因为忧虑、紧张或不快的情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职业性有害因素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2021
答:【法律依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2021》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并采取必要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用人

为什么煤矿不适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不适用为什么煤管局职...
答: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是 国家安全监督总焗 在2009年颁布的部门规章,其中明确不含煤矿。煤矿职业危害众多,需另行制定管理办法。目前尚未有统一规定,各省已经因地制宜制定省级范围内的煤矿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譬如2012年云南省内就制定了制度。所以说你省肯定也有单行的省内煤矿职业危害申报规定,...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的内容
答:第一条为了加强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从事炼铁、炼钢、轧钢、铁合金生产作业活动和钢铁企业内与主工艺流程配套的辅助工艺环节的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第三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有哪些?
答:(五)职业危害管理部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制定的职业危害防治的规定及各项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组织建立、修订各项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参与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措施; 3.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措施计划和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二、职业...

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制度有哪些
答:4.9.3 定期演练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用人单位应对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做出相关规定, 对演练的周期、内容、项目、时间、地点、目标、效果评价、组织实施以及负责人等予以明确。应急救提演练的周 期应按照相关标准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严重程度分别管理,制定最低演练周期、演练要 求及...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答:根据实际需要,由各类图形标识和文字组合成《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以下简称告知卡)。参见附录D。《告知卡》是针对某—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劳动者危害后果及其防护措施的提示卡。《告知卡》设置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答:按照“三同时”的要求,保证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职业安全健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负责组织电气、机械设备设施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负责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财务部负责不可承受风险治理所需费用的支付,确保专款专用。车间负责本单位作业范围内的危险...

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知识点
答:《矿山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矿山企业职工有权对危害安全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矿山企业职工享有下列权利:(1)有权获得作业场所安全与职业危害方面的信息;(2)有权向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反映矿山安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3)对任何危害职工安全健康的决定和行为,有权提出...

能不能给我一个完整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程_百度知 ...
答: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职工安全素质,防止伤亡事故,减少职业危害,特制定本制度。1、持“三级”安全教育制度。2、安环科组织新工人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劳动安全等规章制度。3、合本矿实际情况,学习本矿有关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纪律等规章制度。4...

国家对从事放射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实行什么管理
答:采集含有高毒物质的样品时,应使用密闭采样器,最大程度减少作业人员接触毒物的机会。2、通风排毒。设置必要的机械通风排毒、净化装置,防止毒物逸散。需要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作业时,应当事先保持作业场所良好的通风状态,确保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