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车企高管疯狂围观!我们的智能电动车凭什么?

作者&投稿:大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每一届车展上,各个品牌的车企高管都会去别的品牌“串门”互通有无、交流学习,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了。这届上海车展,也不例外。


但不一样的是,这次却有大量全球品牌的高管和中层涌进了中国汽车品牌所在的6号馆和7号馆,把偌大的展台围了个水泄不通。


在仰望的发布会上,社长就亲眼见到了一位挂着丰田胸牌的日本友人拿出手机录音、并转译成日语。微微皱眉的专注表情,像极了在课堂上认真记笔记的学生;


而隔壁蔚来的展馆内,拜2023款蔚来ET7以及全新ES6所赐,也有大量国际友人在热闹地用英语、德语、日语……进行亲切而友好的交流。


想蹭个饮料喝,都要排好长的队。


种种现象,不禁让人感慨:中国汽车工业,是真的站起来了。


前段时间,社长有幸参加了一场专家云集的圆桌沙龙,议题正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如何做到全球领先”。



各位学者教授在分享对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思考之余,也试驾了2023款的蔚来ET7,还表示“终于有一台中国品牌的现象级轿车,站上了汽车工业的制高点”。


那么,近年来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中国汽车获得了如此高的评价?


这一切,还要从70年前说起。






01. 汽车工业的前三次创业浪潮



1949年10月1日,在人民的欢呼声中,新中国正式成立。


从天安门城楼向下望去,百废待兴。


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压根没有重工业。无论是飞机大炮,还是汽车和拖拉机,产量都是一个尴尬的数字:0。



夸张点说,新中国想要造车,得先从螺丝钉造起——


当年美苏的粗钢年产量分别是7074万吨和2329万吨,就连友邻印度都有137万吨,新中国却只有可怜的15.8万吨。


背到4亿中国人头上,人均不过0.4kg,一年只够造一个下面这样的暖水瓶……



在这一背景下,重工业部在1950年正式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综合考虑钢产量、电力供应、木材供应、交通运输等条件后,最终定址长春,建设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


在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技术及资金援助下,第一批共12辆解放牌卡车从生产线缓缓驶出,由此拉开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序幕。


但必须要承认的是,第一次创业浪潮仅仅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却并没有解决汽车如何走进千家万户、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的问题。



随着“改革春风吹满地”,各行各业迎来了飞速的发展,汽车行业也不例外。



除了原有的苏联品牌小汽车,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的汽车生产商也在看到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后,纷纷在中国合资建厂。


近40年来汽车行业的中流砥柱、自主品牌的“领路人”——合资品牌,站上了历史的舞台。


在当时,虽然有一部分合资企业不思进取,只想着靠老旧车型赚快钱。但大多数勤恳经营的合资企业还是带来了新车型和新技术,为中国汽车工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至今我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舅舅来我家,一脸神秘地说要带我出去兜风,开的就是一台刚买的二手桑塔纳。


在小伙伴们艳羡的目光中开出村口,摇下窗户感受蝉鸣的聒噪和风的温度,就成了那年夏天最美好的回忆。


当时合资车企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属于国民的小汽车走进千家万户,更重要的其实是“以市场换技术”。


很多全球车企为了本土化生产,都带来了自己的配套供应商;而大量的相关岗位,也为我国的汽车人才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由此,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等自主品牌,在千禧年前后掀起了第三次创业浪潮。


起初,困扰新势力的生产资质问题,也同样出现在了自主品牌身上。


吉利李书福多次上书政府部门无果,不得已,只能“先斩后奏”投入生产。




在造出试制车后,李书福请来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曾培炎前来视察,表达自己想要造车的决心:“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如果失败,就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


或许是吉利的诚心打动了政府部门,也或许是吉利刚好遇上了国家支持自主品牌发展的契机。在2001年,吉利终于如愿以偿、拿到了生产资质,成为了国内首家民营企业。


而自主品牌在发展的过程中,个中困难更是超乎想象。


比亚迪入局造车的时候,就曾经被持有60%股票的美国基金公司半建议、半威胁地质疑过,还声称如果比亚迪一意孤行,就将大量抛售股票。


而在燃油车时代用尽全力研发出的新技术,落后别人一代甚至两代;好不容易找到新能源这一突破口,却又要遭受舆论的非议……种种心理打击可想而知。


好在这批见证了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人心里,都怀着一个朴素的造车梦:




在梦想的支持下,自主品牌才凭借着技术创新、独立设计和性价比一步步走到今天,占据了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也正是这三次艰难中的创业浪潮,才让中国汽车工业夯实了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也孵化出了第四次创业浪潮——智能电动汽车的一飞冲天。






02. 智能电动汽车,凭什么领先?



前几年,有一个词被业内人士频繁提及——“百年未遇之大变局”。


这场大变局的主角,就是引领了第四次创业浪潮、也吸引了不少国际友人来参观学习的智能电动汽车。


电驱动系统靠着其独特的优势,对内燃机形成了降维打击,还一举打破了燃油车“以动力水平定价”的铁律;


智能座舱和高阶智能驾驶的加入,又让用户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新鲜体验。



总而言之,“智能”和“电动”这两个全新的属性,一度突破了国外企业对先进汽车技术的垄断,也彻底改变了汽车市场的格局。


其中一个最为典型的案例,正是在本届车展上被国际友人频繁围观的蔚来。


去年11月,在有着“汽车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AUTO BILD》金方向盘奖评选中,蔚来ET7就一举斩获了最佳中大型轿车奖,成了首个获奖的中国品牌车型。



它不仅在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力压了奔驰EQE,还和宝马X5、奔驰E级、保时捷Panamera等车型一起,成了各汽车品牌试车场中不可或缺的对标车型。



有意思的是,蔚来这家企业能够挑战全球品牌的底气,不仅仅是基于其高端品牌的身份象征,更是源于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能力。


相信各位肯定都听说过一句话:“国产车底盘不行,坐着不舒服,别买!”




虽然观点有些偏颇,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汽车”属性做得不够好,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一直以来,底盘控制的相关技术均为国际厂商所有。自主品牌想要使用,就只能买“硬件+调校”的全套服务,而且必须要大批量订购才行。


但CDC减振器、空气弹簧、电子手刹这些能够电控的底盘零部件很有可能来自不同的供应商,所以就得拉不同的人来进行定制调校。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中国汽车工业,是真的站起来了。

~

中国汽车出海,谈勇气更谈智慧丨年终2023
答:其他国内车企也在各显神通:奇瑞闷声发迹,上汽依托名爵的品牌资源,吉利利用全球化的投资视角,长城凭借俄罗斯、墨西哥等多市场的布局,都在海外颇有建树。 领先的智能化表现是自主品牌车型的亮点,大众和奔驰的高管们在体验了蔚来、小鹏等新势力的车型后,也由衷地感叹「它们真的很棒」。 成熟完善的产业链带来的成本优势...

传统汽车人真能造好智能汽车吗?
答:当传统汽车向智能电动车转变之时,不难发现,要想推动变革,只能依靠这些年轻人。他们经历了互联网的洗礼,都是移动互联网的创新者。正如麦肯锡全球合伙人彭波所说的那样,传统车企必须大胆起用多元背景的年轻人,尤其在高管团队。现有车企高层绝大多数有超过20年的汽车行业经验。通常科技公司的高层团队都...

小冰上车 华人运通如何锚定汽车人工智能新时代?
答:本质上,汽车企业对同科技公司合作的开放,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渴望,是对当下最强大的生产力的追逐。谁占据了人工智能的技术高地,谁就能在接下来的汽车行业乃至出行行业竞赛中获得核心竞争优势。 已经有数不清的资深从业者、投资人乃至是传统车企的高管表示,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会渗透到汽车行业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成为...

不止智能!看了这么多电动车,极越01唯一让我心动
答:极越01不止智能 “看了这么多电动车,极越01是唯一让我心动的。”前不久,我一位油车党朋友在商场看到了极越01后,这样对我说道。 近两年,我国新能源车加速崛起。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达到达到29.8%,10月份更是达到33.5%。这样高速增长还在持续,今年已有多位车企高管公开表示,2024年...

生活中的智能产品
答:智能音箱的火热,离不开各企业对智能家居的控制入口、流量入口、数据入口争抢,而从智能家居的“入口争夺战”中,也可以看出彼时企业对未来智能家居入口中心化的判断。去中心化:场景为主的智能互联时代智能音箱在智能家居入口争夺战中,通过补贴的方式虽然获取了用户,但做智能音箱并不赚钱。我们可以发现,如今占据国内智能...

对话日产COO古普塔:追赶中国品牌不在计划内转型另有打法
答:过去的三年,是新能源汽车市场飞速发展的三年,也是自主车企强势崛起的三年。当传统大厂高管盛赞中国电气化与智能化技术先进的时候,其实是在承认,中国车企在这一轮行业变革中占据领先优势。 数据说明一切,根据中汽协统计,2022年中国乘用车销量仅有2.1%的小幅增长,而自主阵营与合资、外资阵营之间的力量对比,却有了很大逆...

对话岚图高层:岚图X华为 为年轻家庭打造最强纯电SUV
答:易车原创 2024年4月24日,岚图汽车于北京车展开展前夜举行春季技术沟通会,会上详细展示了全栈自研的最新一代岚海动力系统,发布了5C超级快充和全新一代琥珀电池,并对岚图下一代AI算法智能座舱进行了演示,同时,还官宣了与华为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领域进行深度合作为年轻家庭打造最强纯电SUV。 会议结束后,我们很荣幸的与...

大佬离职,在智驾圈并不稀奇
答:这其中,有化身智能驾驶行业黄埔军校,单方面不断输送人才的百度、华为两大巨头,也有在智能驾驶业务核心骨干流失和招揽新领头人之间不断徘徊的造车新势力们。 说到底,是企业为了抢身位,夺得智能驾驶领域话语权而进行的调整;是大佬们寻找适合自己施展拳脚,干出一番事业的一个个选择;也是高管们郁郁不得欢,而不得不做出...

AI(人工智能)的英文全称?AI指什么,包含什么?
答:在理论方面,70年代也是大发展的一个时期,计算机开始有了简单的思维和视觉,而不能不提的是在70年代,另一个人工智能语言Prolog语言诞生了,它和LISP一起几乎成了人工智能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工具。不要以为人工智能离我们很远,它已经在进入我们的生活,模糊控制,决策支持等等方面都有人工智能的影子。让计算机这个机器代替...